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漢規劃,父子談項
「好!」
劉辯的回答讓劉宏甚是欣慰,自己一個冬天的改革沒有白費,大漢在正確的引導之下,黃巾之亂帶來的影響逐漸恢復,甚至在今年年末,大漢的實力還會有所增強。
再過一年,大漢便可以完全從黃巾之亂的陰霾之中擺脫,到了那時,指派大軍北進,可以徹底解決困擾中原五百年的匈奴之禍。
若自己可以完成這個偉大的功績,怕是可以留芳千古,與秦皇漢武齊名。與這相比,黃巾之亂也不過是自己功績路途之上的一次小小波瀾,甚至連污點都算不上。
劉宏因自己這五個月勵精圖治的成果深受鼓舞。
「豫州刺史部已經沒有黃巾餘黨作亂,而大漢其他各州顯然不算太平,冀州乃太平道的源頭,暗藏黃巾軍殘黨不在少數,幽州李密據燕山而守,刺史公孫度無可奈何,荊州逆黨聯合蠻族,州牧劉表不勝其煩……」
劉宏雖然心中欣喜,但他卻也時刻提防黃巾殘軍死灰復燃,敵人化整為零之後,無疑為大漢的清繳增加了幾分難度,在他完全平定大漢之前,不會出征匈奴。
「而青州的宋江更是佔據八百里水泊,廣收賢才,甲兵十萬,隱隱有壯大之勢,應當出動重兵圍剿,以免尾大不掉。拖延……辯兒,你可明白?」
劉宏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口,因為就算劉辯是當朝太子,他也不希望對方知道自己的野心。
「兒臣明白。」
以劉辯的眼界,自然能夠看出大漢並不想表面一樣安穩,但他依舊報喜不報憂,這是述職的慣用方式,防止天子震怒,便採用這種說法。
劉辯還有一處私心,便是假設黃巾軍死灰復燃,再度爆發大亂之時,而自己又羽翼豐滿,完全可以強迫劉宏引咎退位,自己繼承大統,完成前世未能完成的大事。
他們父子兩人在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宏願,便是平定北方匈奴,而彼此又不知道對方的想法。
「待得豫州完全平定,便詔令豫州刺史曹操領軍趕赴青州,殲滅水泊黃巾殘黨!」
劉宏目中攝出兩道寒光,此前大漢民生疲弊,為了修生養息,他放縱了黃巾殘黨的發展。
而如今大漢已經恢復了八分元氣,是時候一一掃清這些惡卧榻側的虎狼,同時,用一次次清繳練兵,以應對未來與匈奴的大戰。
「兒臣受教。」
劉辯感覺得到,劉宏之所以將這件事情對他提及,便有培養自己的意思。
但,劉辯真的能夠接受這份來自於天子的父愛么?
這個問題恐怕在劉辯自己心中也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吧……
劉辯隱藏了心中的不屑,儘力模仿八歲孩童的行為舉止,在劉宏面前表現得戰戰兢兢,使得劉宏開懷大笑。
在劉宏心中,天子和太子之間保持著這樣的關係便是最好的,朕將治國之道和帝王之道傳授給你,待得朕百年之後,更是要將這江山託付給你,而你作為太子,在朕面前理所當然應當保持恰到好處的尊敬。
「不說這些,你對於項明此人有何看法?」
劉宏話題一轉,問起這件事情。
事實上,當項明離開之時,劉宏曾暗中前往頌風閣住了兩日,怡然自樂,極大地緩解了他的壓力。
自從項明進入頌風閣之後,劉宏便沒有前往過頌風閣行樂,政事繁忙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擔心項明對自己不利。
項明這種擁有頂級武力的人,即便他處於深宮之中都不放心,更何況主動前往頌風閣,在劉宏心中,對於項明極為戒備,自然不會讓自己處身險境。
而當項明離開雒陽的時候,劉宏便趁機移駕雅殿,品讀這數個月以來眾文士寫成的詩詞歌賦,流連忘返,頗有食髓知味之意。
「此人……兒臣看不透他。」
劉辯實話實說,因為劉宏本來的目的便是試探項明,而自己畢竟年幼,無論怎麼說劉宏都不可能怪罪自己。
「此人貌似沒有反意,但他擁有天下頂尖的武力,卻一心想要增長學識,兒臣暗自試探,他卻滴水不漏,加上他的身份與才華,兒臣真的不明白如此矛盾之人是如何存在的。」
「兒臣所獵巨羆,更是項明所獵,兒臣做的,不過是補上最後的致命一刀罷了。」
「如此讓功,更說明此人心思縝密,在深諳朝堂之上的規則,依兒臣所見,此人務必要放在眼底監視,卻也不能放他進入朝堂。」
劉辯皺眉道,由於項明沒有同意他的招攬,他便將一路上項明的所作所為全盤托出,毫無隱瞞。
劉宏細細聽著,面色不停變換,顯然是在分析項明的性格與目的。
最終,他點點頭,對著劉辯道:
「你說的不錯,此人雖然看似無叛逆之心,但由於身份特殊,加上舉止怪異,故而要時刻監視。」
「至於不入朝堂,你說他有王莽之兆?」
「此乃汝南許邵給他的批語,兒臣不知真假,卻還是要小心為妙。」
劉辯答道,他也想分析出項明的性格,而與劉宏的防備不同,他想的,是收項明為己用。
在他看來,自己拚命在劉宏面前詆毀項明,使得劉宏對項明戒備森嚴,項明得不到晉陞之機,無路可走的情況之下只能轉而投向自己。
他想了想,又開口補充道:
「對了,兒臣曾問詢過他想要什麼賞賜,他回答兒臣,想去東觀讀書。」
「東觀?莫非他真的想要致學?還是再次裝一個樣子?」
聽到劉辯所言,劉宏心中頓時更加疑惑,東觀雖然存放著歷代典籍,內容廣泛,但單憑致學是沒有辦法在大漢這個地方獲得權勢的,一切權勢的來源都是自己,項明若是在暗中謀划什麼,那麼進東觀讀書這種行為便毫無價值。
「依你之見,朕應當答應他么?」
劉宏猶豫不決,下意識地問詢劉辯。
劉辯早就料到劉宏會詢問,早就準備好了答案:
「兒臣分析,項明無論是想要嘩眾取寵還是在隱瞞什麼,雖然讓他進入東觀沒有什麼損失,卻符合了他心中所想。」
「兒臣認為,無論他有什麼打算,還是不答應為妙。」
劉辯語氣鏗鏘,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