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孫策弱點,劉辯述職
冷厲的聲音傳來,讓孫策不自覺打一冷戰。
他是確確實實感受到了項明的憤怒。
不知項明為何發怒的他戰戰兢兢,等待著項明的回答。
「你可還記得,某此前曾經教導過你,為何要學習招式?」
項明問道。
「我……弟子記得。」
孫策連忙改口,以免惹怒項明,回憶了一下項明當初所言,脫口而出。
「師傅曾言,招式乃對敵之法,是前人通過無數戰鬥歸結出的,最為實用的法門。其中,出招的位置,力度乃是重中之重,都需要事無巨細,招式才算小成。」
孫策幾乎是將項明所言複述了出來。
「說得不錯。」
項明點點頭。
「那師傅為何……」
孫策話未說完,便被項明打斷。
「但那只是尋常武將的標準,你想成為尋常武將么?」
項明目光冷厲,死死盯著孫策。
「弟子……」
孫策更為糊塗,不知說什麼好。
他完全跟不上項明的思維,不知道項明心中所想。
「想,或者不想!」
項明語氣更加嚴厲,全身威勢隱隱鎖定孫策,彷彿下一刻便要暴起一般。
「弟子……不想!」
在項明的威懾之下,孫策牙關打戰,顫巍巍道,渾身精氣神已經所剩無幾。
倘若別人這樣對他,他就算不敵也要反抗動手,但面對的可是在他面前顯露過力量的項明,孫策不是尊師重道的性格,但面對項明,他提不起反抗的勇氣。
就連一句回答都哆哆嗦嗦。
但這就是項明要的結果,雖然孫策年幼,卻也要用熬鷹飼虎之法對待,恩威並施,讓孫策升不起自立的念頭。
見到孫策這個姿態,項明目的達到,放輕了語氣,以免過猶不及,讓孫策徹底崩潰。
「招式之道,尋常武將照貓畫虎,交給他什麼便做什麼,不思改變,你便是如此,這也是某對你失望的地方。」
「知道某為何可以輕鬆找出你的破綻么?便是由於你未出招某便知你的招式走向,故而從容應對,不費吹灰之力。」
項明解釋道,他原以為孫策能夠自己領悟這一點,畢竟他曾經也算是達到無限接近於超一流的層次,但現在看來,也許他只有蠻力與招式,真正對敵意識上還差得遠,至少現在還差得遠。
他唯一對陣頂級武將的經歷,便是未來的東吳第一猛將太史慈,可那一次他又十二名二流武將掠陣,太史慈一方只有一名曲阿小將,如此看來,孫策的缺陷還不少。
好在,現在的孫策天賦異稟,又有自己的教導,應該能夠成為未來自己的左膀右臂。
「而能夠屢立奇功的大將,必定會根據對手和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招式的力量與角度,這一點,某雖沒有教導過你,但你卻應當領悟,只有這樣,你才能說對招式融會貫通。」
項明繼續道,這又是孫策一個缺點,他過於驕傲,歷史上,他不似張飛在睡夢之中被暗殺,而是面對面被許貢名不見經傳的門客刺死,若不是孫策託大,以他的武力,怎可能如此輕易被殺?
這對於他這個級別的武將來說,絕對是一件恥辱之事。
而對敵的招式,雖說一板一眼並無大錯,可使用招式的人和對敵之人盡數不同,應對方式若還這麼死板,便會事倍功半。
項明不知道孫策未來能否自動領悟到這一點,還是稍加提點,希望不要偃苗助長。
「那麼頂級武將呢?」
項明沒有注意,孫策的眼中重新閃爍著光芒,縱使他有百般缺點,但單憑這份百折不撓的精神便足以讓他青史留名。
項明也不打壓,順著孫策的話答道:
「招式對於頂級武將,只能算上一個殺手鐧。」
「頂級武將對戰之時,因為他們要麼力量極大,要麼速度極快,要麼反應能力極強,他們的對敵經驗也相當豐富,招式在他們手中,只能算是錦上添花。」
「除非某些殺招,乃是這名武將長期練習的招式,自招式用出開始,戰鬥便陷入了這名武將的設計之中,每個動作都帶有極強的目的性,引人上鉤,從而尋找機會一擊致命。」
項明將自己的理解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孫策,雖然這個理論和其他武將都不相同,和項明同一層次的武將更是鳳毛麟角,項明的見解,幾乎是站在武將金字塔的頂端,對於孫策來說,無疑是相當新奇而又寶貴的。
「弟子明白了。」
孫策重新燃起自信,看得項明有些過意不去,伸手摸摸孫策的頭頂。
他自認並不擅長教導弟子,所能做的,只是將孫策當做另一個自己加以指導,這無疑是一次有些瘋狂的實驗,若是成功,自己便會收穫一名得力幹將,若是失敗,孫策的命運便會毀在自己手中。
但無論如何,這是孫策自己選擇的道路,項明不過是加以指引,至於成功與否,便要看孫策的天賦如何了。
項明不再多想,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重新拾起木槍的孫策繼續練習。
項明在庭院之中監督孫策習武直至深夜,而深宮之中,劉辯垂首站立在劉宏面前,等待劉宏批改手中這份奏摺。
今日他領銜春獵隊伍,在雒陽城中遊行一日,已然不勝疲憊,但還需要向劉宏來彙報情況,有些事情不適合在大庭廣眾之下提起,因此才在這時面見劉宏。
「辯兒,此次春獵發生之事,兩位常侍都對朕說了,你做得不錯,豫州情況如何?」
儘管已經從兩名中常侍口中得到了結果,但劉宏還是想聽聽劉辯的看法。
劉辯正在思考對於李曠的安置,李曠現在只是他的貼身侍衛,在深宮之中難免有些浪費,劉辯想的是培養一段時間的感情便把李曠扔在軍中鍛煉,成長成為自己的首席將軍。
聽到劉宏的聲音,劉辯這才發現,不知何時,劉宏已然完成了對奏摺的批複,正在抬頭看向自己。
「回父皇,豫州一切良好,刺史曹操精通政事,將豫州治理得井井有條,戰後的恢復工作有條不紊。治安穩定,兒臣此去並沒有遇到山匪草寇,按照豫州趨勢看,最多再過三個月,大漢將恢復黃巾之亂前的狀態。」
劉辯面帶笑容,對劉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