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起複淮陰,請入頌風
「臣附議!」
「臣亦附議!」
「臣也附議!」
……
何進此舉,無異於給滿朝文武開了一個頭,在他出列之後,在場所有武將都出言請命,以至於到了最後,三公為首的多數文臣也相繼出言。
儘管當今諸子百家已經被朝廷罷黜,但實質上,只要朝堂之上需要武官,那麼兵家就永遠不會消亡,最多不過是換個說法罷了。
大漢名將無數,被皇室暗害的也有不少,但最為冤枉的,當屬韓信和周亞夫兩人。
作為大漢武官,兵家傳人,在場誰人不扼腕同情韓信?更何況有大將軍開頭,更是不怕漢帝發怒,相繼出言。
而一眾文臣也有自己的想法,在他們看來,經過黃巾一役,武官的勢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原來朝堂之上文臣居多,可現如今武將佔了上風,這對於他們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但劉宏封賞已出,不能再改,只能想一些辦法降低武將群體在劉宏心中的地位,平反韓信一事便是一個機會。
他們深知劉宏心中不情願矯正高祖的錯誤,可若是滿朝文武都諫言如此,他絕對不會反對,只會把氣憋在心裡,將來撒在出頭鳥身上。
而此事的出頭鳥,正是大漢的武將群體,想到這一層因素,三公才出列諫言,雖然看起來只慢了一步,卻有效地將劉宏的目光聚焦在武將身上。
故而,一時間,朝堂之上,因為項明的請願變得無比混亂。
劉宏面色陰晴不定,他沒有想到,淮陰侯後人的現世會引起如此轟動,以至於滿朝文武盡數請願。
這種請願無異於讓他駁回高祖的命令,讓他極為不滿,這已經不是打他的臉面,而是逼迫他打高祖的臉!
置大漢皇室何在?
皇帝為曾經的大臣平反,此事更是亘古未有!
這等同於,承認曾經的先祖有錯,如此窩囊的事情,劉宏自認做不出來。
其實,若是宏觀整個歷史,便會發現巧合之處,淮陰侯殞命未央宮,和岳武穆遇害風波亭何其相似,兩人都是開國之樑柱,也都是因為功高震主而被皇帝授意暗算,暗算他們的人也都是丞相。
只不過,大漢不像後世的南宋,風波亭之後沒幾年,孝宗皇帝便為岳飛平反,而大漢皇帝何其強勢,從不承認先祖的錯誤,以至於韓信背負著這個罪名長達四百年之久。
如果沒有項明,他的罪名還將繼續下去不知多久。
所幸,有項明以戰功為底,眾文武出言附議,劉宏就算是心下再不滿,也要考慮滿朝文武的感受。
劉宏有心發怒,但他自己也知道當群臣如此諫言的時候一定要順勢而為,不然不利於朝堂的運行。
有時候,不僅大臣要順從皇帝,皇帝也要適當聽取大臣的安排,特別是現在這種情況,所有人都表示贊同,他就算反對發怒,也不可能懲戒所有大臣,倒不如借坡下驢,買滿朝大臣一個面子。
他強壓心頭怒火,擠出一抹笑容,違心道:
「朕何嘗不希望為淮陰侯平反?既然項卿這樣說了,韓卿又立下不世之功,朕決定,即刻起詔,通告天下,為淮陰侯平反!」
「此外,為補償韓卿世代罪名,朕決定起複淮陰侯之名,封韓卿為淮陰侯,食邑三千戶。不知這樣,眾卿是否滿意?」
作為大漢皇帝,他必須做出這樣的決定,以顯示自身的大度,這是他從列祖列宗之處學得的帝王之道。
「臣,謝陛下恩典。」
眾人大喜,皆起身入列。
他們也都沒有想到劉宏竟然做出這樣的決定,淮陰侯乃是通侯之中最頂尖的縣侯,可以說,在大漢爵位當中能與他比肩的也就只有何進,更不要說乃是韓信當年的封爵,含金量十足。
「太尉,淮陰侯起於揚州,平復豫揚,其才不遜先祖,當得何職?」
劉宏面色平靜,絲毫沒有因為封出這等爵位感到心痛,而是轉過頭,對著鄧盛問道。
在劉宏心中,韓言自然比不得韓信,之所以用「不遜」,則表示韓言有韓信幾分才華,乃是一種委婉說法。
「稟陛下,淮陰侯才略兼備,加之縣侯之身,當為州牧,然其未曾治理過郡縣,更休談州府,恐於理不合,故而,當為一郡之太守。」
其他人都是官職大於爵位,而韓言卻是爵位大於官職,這也是因為他的經驗與資歷不足以擔當州牧這份重任。
若是可以,鄧盛甚至想讓韓言從縣令乃至鄉長做起,但淮陰侯爵位實在太高,故而他建議韓言得一太守之職。
「那便依太尉,朕聽聞淮陰侯於吳郡起兵,那便封淮陰侯為吳郡太守,管理吳郡。」
「臣,謝陛下!」
韓言面色一喜,連忙低下頭謝過劉宏。
他與項明的發展計劃中,僅僅是做個縣令而已,誰想到劉宏會這麼大方,不但封他做吳郡太守,還起複了他前世的淮陰侯爵位。
其實,韓言應該感謝秦正,如果不是有秦正的前車之鑒,獅子大開口求得西域都護之職,也許劉宏真的就封他做一縣令。
而身為皇帝,最忌諱的便是厚此薄彼,因此也要大加封賞韓言,但這樣一來便平衡了韓言與秦正的封賞,同時也能抹去一些項明的功勞。
如此,項明的功勞在劉宏心中僅留下極小的部分,若是提出什麼太過的要求,他便可以以此為由當場拒絕。
「項卿,可以提出第三個請求了。」
無論剛才誰出列諫言,項明都是低頭不語,臉色平靜,這一點,劉宏用眼角餘光看在眼裡。
「臣世輩逃難,此生得以回歸大漢,願為大漢奉獻自身。」
曹操豎起了耳朵,準備聽項明接下來所說是否是是他當初告訴自己的決定。
「哦?這麼說來,項卿也想要入仕朝堂?」
劉宏不禁在心中提高警惕,項明若是也像秦正那樣,請求州牧刺史等職位,那必然是意圖謀反,畢竟,劉宏對項明是發自內心的不信任。
項明緩緩呼出一口氣,他知道劉宏擔心什麼,於是他笑了。
「臣這第三請,乃求一官職!」
「果然!」
劉宏心道,暗自做好了拒絕的準備。
然而項明最後說的話卻讓他愣住了。
項明抬頭,臉上無比燦爛。
「臣不才,願入頌風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