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楚史亂國志> 第九十九章 漢帝猜疑,項明三請

第九十九章 漢帝猜疑,項明三請

  在之前的一刻時間之中,他心中天人交戰許久,最終還是暫時放下驕傲,向著劉宏稱臣。

  重生一世,他不願再做英雄,漫長的歷史告訴他,在這個時代,英雄的結局從來都不會太好,唯有做個能屈能伸的梟雄,才能在這個時代脫穎而出。

  作為始皇轉世的秦正,都能夠放下尊嚴,博得發展空間,他如何不可?

  於是,他的野望戰勝了傳承自項羽的桀驁,面對端坐高台之上的大漢皇帝,彎下了那如同鋼澆鐵鑄般堅硬的膝蓋。

  不同於此前見到秦正此舉的欣喜,面對項明幾乎一模一樣的姿勢,劉宏面色古井無波,讓人完全看不出他心中所想。

  「江東項氏,項羽後裔,如果朕沒有記錯的話,早在高祖定楚之後,便免卻項氏之罪,並且賜姓為劉,為何項卿還保持著項的姓氏?莫非,你對高祖此舉有什麼不滿?竟敢違背高祖之令?」

  對於項明,劉宏還是頗為忌憚的。

  由於黃巾一事,大漢現在正值多事之秋,而據他所知,項明正是崛起於江東故地,雖說為大漢掃平了黃巾,但他這一戰所展現出來的實力由不得劉宏不暗自提防。

  雖說大漢朝堂深知江東四百年來不比中原富饒,在當年也清掃過江東勢力,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項明能在江東迅速崛起,劉宏一眼便能夠看出其中貓膩。

  誰知道他們保存了多少實力?相比於實力透明的西域諸國,項明的勢力滲透在江東世家之間,無法揣測估量。

  藏在暗中的力量,永遠比堂堂正正的力量更為可怕,這也是劉宏忌憚項明的原因。

  而現在一旁的何進此時冷汗直流,甚至透過甲胄淌到了地上。

  「幸好沒有明確地招攬於他,此人身份比起秦正還要嚇人。是了,他目生重瞳,作戰勇猛,某早該想到的。」

  他心中無比慶幸,若是和項明走近,難免不會遭受劉宏的猜疑。

  「回陛下,臣並非來自於江東,而是從……」

  項明知道劉宏心中的忌憚,於是,將他的來歷重新複述一遍,同時,將自己能夠獲得江東世家支持的原因歸功於韓言。

  「哦?韓卿何在?」

  雖然是項明的一面之言,但劉宏心中的石頭還是稍稍落下,項明所言雖然疑點重重,但邏輯清晰,如果是謊話,還不如另找理由,沒必要編造這種一查便知的假話。

  劉宏打定主意,今日散朝之後,一定要派人前往那個項明口中神秘的象雄王國,看看項明所言真假。

  「罪臣在。」

  韓言出列,半跪在項明身旁。

  當年呂雉蕭何對他趕盡殺絕,韓家後代也不放過,都被冠以謀反罪名處死,唯有一人逃脫。

  而對韓信以及韓家的清掃,事實上是劉邦暗中授意的,漢氏皇帝為了保持先祖的威嚴,也從未給韓信洗罪,直到現在,韓言身上還背著叛逆之後的罪名,自稱罪臣。

  劉宏微微頷首,緩緩開口道:

  「你們兩人做出的事情可是不小呢,平定揚州黃巾,收復豫州失地,解軒轅關之危,以至於軒轅關大勝。特別是項卿,萬軍之中斬殺黃巾大賢良師張角,直接導致了我軍獲勝,如此功勞,甚至比起大將軍都要高上三分,這份功勞,你想讓朕如何獎賞呢?」

  他目光灼灼,緊盯著項明,想看看項明究竟會做何選擇。

  「希望你說到做到。」

  曹操目光也緊盯著這個跪倒在地的背影,想到當初他對自己說過的話。

  有秦正的前車之鑒,項明即將提出的封賞簡直不值一提,他生怕項明不知進退導致惹怒了劉宏。

  「臣,立此功,有三請,望陛下恩准!」

  項明微微抬頭,讓劉宏能夠看到他的表情,卻又不至於和皇帝對視。

  「第一請,請陛下復臣項姓。」

  嚴格意義上來說,項明應該叫劉明才對,至少,大漢沒有滅亡之前,劉邦的命令依舊生效。

  「大膽!」

  劉宏拍案而起,他心中也想著待得結束之後復賜給項明劉姓,沒想到這個想法剛一出現,便被項明用這種方式堵了回去。

  項明此舉,無異於是在告訴劉宏,他認為劉姓不如項姓,這簡直是對大漢皇室的侮辱!

  如何讓劉宏不怒?

  曹操為項明捏了一把冷汗,在項明的計劃中,這是最有可能激怒劉宏的請求。

  滿朝文武卻沒有什麼反應,儒禮雖寬,卻也管不到這件事上。

  「陛下,難道臣之功,不值得更改一姓嗎?」

  項明再次抬頭,直視著劉宏的眼睛,那一雙重瞳之中帶著真摯,項姓是他最後的底線,倘若他不能成功說服劉宏,從而改變姓氏,那麼項氏便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滅亡,他又有什麼資格去逐鹿天下?

  「這……」

  劉宏的憤怒,竟被項明真摯的目光抵消,滿腔怒火最終化為一聲重重地喘息,他重新坐下,道:

  「看在項卿不懼萬軍,擒殺張角之功上,朕許了。」

  劉宏之所以同意,也是因為項明這次的功勞實在太大,眾目睽睽之下,他壓不住,換作誰也壓不住,相比於項明要求加官晉爵,還不如趁此機會獅子大開口,抵消儘可能多的戰功。

  「臣,謝主隆恩。」

  項明大喜,卻害怕墮了劉宏的面子,沒有表現出來。

  饒是如此,他的聲音之中也帶著一絲輕鬆。

  「臣之第二請,乃是為韓言請命。」

  見劉宏稍微平復心情,項明才慢慢開口。

  「韓家自淮陰侯開始,從未有反叛之心,卻遭此大禍。四百年來東躲西藏,吃盡苦頭。臣請願,洗清韓家罪臣之名,為淮陰侯平反。」

  一言出,眾人俱驚,並非是項明語出驚人,而是為淮陰侯平反一事獲得了他們一致的認同。

  明眼人都能看出,當年鍾離眛在楚之時,楚王都不敢謀反,更不要說被貶為淮陰侯之後,韓信死的原因只有一個,那便是名聲過大,甚至蓋過了高祖之名。

  在亂世之中,韓信的作用是無比巨大的,可當天下太平之後,一名功高震主的大漢兵仙卻是統治者心中的硬刺,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當年黨錮之禍如何出現的?還不是因為臣子的勢力過大,引起了皇權的不滿。

  在場眾人,大多數都是經歷過黨錮的人,對那一段記憶依舊感到后怕,聽聞項明要為韓言及先祖韓信平反,盡皆議論紛紛,不住點頭。

  終於,大將軍何進出列,拱手道:

  「臣附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