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那年三國鬧鬼> 第十一章 強者自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強者自渡

  公然賣腐是可恥的,而被兩個偽娘當面嘲笑斷袖分桃,更是讓人忍無可忍。

  米秋野氣得肝兒顫,差點當場羽化。難怪走在街上總有人在背後指指點點,一定是楊松派人私下裡傳出風去,對他惡語中傷。要知道,師祖張道陵曾在五斗米道的教義里反覆強調延續後代、壯大教團的重要性,將提倡「從女不施,還精補腦」的黃榮之術(託名於黃帝的容成子一派)稱為「偽伎」,大加斥責。由此可知,同性之癖在漢中到底是有多麼得不受待見。

  既要在名聲上搞臭自己,又在飯菜里下毒,接下來還不知道會有什麼殺招兒,對方為了毀掉他,已經展開了全方位立體式的攻勢,可謂煞費苦心。米秋野知道自己絕不能坐以待斃,可一時之間也想不出什麼應對之策。他本想忍下這口氣轉身離去,可面對楊松的冷嘲熱諷,要是不反擊幾句的話,簡直比死了還難受。思索片刻,米秋野說道:「在下一向深居簡出,這些風言風語倒是不曾聽過。不過,前幾日翻閱一部道經,有個故事可比這些謠言有趣得多,不妨說來給楊大祭酒聽一聽。」

  「道經?什麼道經?」楊松猜不透對方想說什麼。

  「話說太上老君於昆崙山煉丹修道,仙丹尚未煉成,卻被一弟子偷食了一粒。這丹藥雖好,但倘若尚未煉成,便急著服用,非但沒有長生之效,還會讓人嗓音大變,如同犬吠一般。此人偷服了丹藥,怕師尊怪罪,便賊喊捉賊,到師尊那裡去誣告其他弟子。哪知師尊卻說道『你這狗東西,也不聽聽自己的聲音都成什麼樣了?還敢來亂咬別人,快快住口受死!』哈哈哈~真是有趣~哈哈哈~~」

  楊鬆氣得呼哧呼哧要罵娘,米秋野說了聲「告辭」,仰天大笑而去。

  回到住處,發現管中已經從菀兒那裡回來了。

  米秋野道:「不中,以後我三哥派人送來的東西千萬不能再吃了。」

  「我早就說了吧,那玩意兒哪是給人吃的。」管中也不問緣由,兀自說道:「那麼難吃的東西,也就你能咽得下去。老大,你聽我的,吃飯的事,咱們根本不用擔心,你來看看這是什麼。」

  他指了指几案上的一個包袱,鼓鼓囊囊的,米秋野打開一看,裡面塞滿了張大娘親手做的酥餅。

  米秋野的底氣頓時也足了起來,「看來張大娘是真把你當女婿招待了,哈哈,這下咱們可不愁吃喝了。」

  管中的得意之情溢於言表,笑道:「我替她們娘倆兒幹了不少活呢,當然啦,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老大你也知道,張大娘年輕時燒傷了臉,沒法出門見人,只能招呼家裡那攤子事,外面可全都得靠菀兒一個人打拚,她一個姑娘家真是不容易。」一說起菀兒,管中不由自主地激動起來,連說話的聲音都跟著顫抖:「只要她不嫌棄我沒本事,我願意好好照顧她,幫她賣餅,給她娘養老送終。可我……就是怕她看不上我,我這個人吧,長得一般,也沒啥特長,哎~我要是她肯定看不上我。」

  米秋野本想開他幾句玩笑,可沒想到管中越說越氣餒,到最後甚至有些自暴自棄。米秋野深知想讓一個肥宅鼓起勇氣主動表白有多不易,便勸慰他道:「不中,你也不必妄自菲薄,菀兒的心思你又沒問過,怎麼知道她看不上你。你既然真心想對她好,那就跟她直說,看她有什麼反應。要是她也對你有意思,改日我就托媒人上門提親,管保你抱得美人歸,如何?」

  管中聽了他的話,彷彿看到了一線希望,總算不再自怨自艾,可他一想到還要經歷表白、見家長、準備彩禮等諸多麻煩事,又不禁愁容滿面,唉聲嘆氣地說了聲「好吧。」

  天色已晚,幹了一天的體力活,管中很快就洗洗睡了。

  然而米秋野卻沒有一絲睡意,他凝望著牆角的巨型木箱,想著眼下的不利局面,反覆思索應對之策。端坐良久,他突然起身,走過去打開了木箱的蓋子。

  裡面赫然放著他那些壓箱底的寶貝:十餘粒金丹、三套「三國殺」、一件大祭酒長袍、一枚鹿堂治都功印、一根竹棍、一袋小米。

  那袋小米大有來頭。

  米秋野的身世始終都是個謎。當年嗣師張衡在山間的米筐里發現了一個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張衡大呼神奇,認定此子必為米中所生,與五斗米道頗有淵源,於是便將他收為義子。後世的齊天大聖孫悟空跟他有著類似的生育方式,不過,米秋野相對比較幸運——環繞在他身邊的那些象徵著母體的小米給人保存了下來。

  但與其說是保存,不如說是充公。天師張道陵開創的正一盟威道之所以得名五斗米道,正是源於他在傳道之初定下的規矩:凡是自願入教學道或是前來治病消災者,每人必須繳納「五斗米」(約20斤),作為基本的費用和憑證。米秋野的這些小米雖沒有五斗之多,卻也被算做是正式入教的憑證。

  後來直至他二十歲行弱冠禮的那一天,張魯突然拿出一袋小米給他,重量大約一斗左右。張魯告訴他,袋中的小米便是當年伴隨他一起出生之物,自己一直替他保存至今,現在他總算長大成人,是時候該交給他自己保管了。

  米秋野對這袋小米確實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從沒見過親生父母,尤其是沒有感受過真正的母愛,可每當他撫摸這一粒粒的小米時,米秋野彷彿感覺到了對方的回應。這些小米是溫情的,慈愛的,每當他受到挫折、心情失落的時候,它們總可以撫慰他的心靈。

  強者自渡,聖者渡人。

  一粒粒小米粒從指間滑落,也把自信再次傳遞給他。米秋野一掃方才的苦悶糾結,獨自來到院子里。皎潔的月光灑落在身上,頓時覺得神清氣爽、百骸舒暢。他似乎想明白了一件事——楊松之流之所以使盡各種陰招兒旁敲側擊對付自己,卻遲遲不肯發起總攻,還是源於他們對自己的忌憚,畢竟當年他在漢中之戰時留下過赫赫威名。

  其實捫心自問,米秋野並不覺得自己當年的表現有多突出,只能說劉焉資助的那支軍隊確實來之能戰,其中不乏一些征討過蜀中各地起義的老兵,他們承擔了和出城守軍正面交鋒的重任,自己只是跟隨一部從側面突然殺出,雙方配合這才將敵人擊潰。

  對於戰爭的描述,無論敘述者用怎樣誇張華麗的辭藻,在親身參與者的眼裡,都太過輕描淡寫,不值一提。只有那些真正參與過戰爭的人,那些從死神揮舞的鐮刀下僥倖活下來的人,才最有資格來談論戰爭。

  時至今日,米秋野這才意識到自己當年敢於走上戰場是怎樣的勇敢和光榮,那些只知道欺上瞞下、拉幫結派的小人理應懼怕他的存在。面對眼下的不利局面,最好的自救方式,就是重新找回當年的榮光,以及讓自己變得更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