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教師生涯——主題班會
政治組在教學樓三樓裡間兩個辦公室,共有10名政治教師,郜銑冰和高二年級中年女教師劉東影坐對面桌,同一辦公室的還有年輕教師方勇建和李威海老師。
從此,開啟了郜銑冰為期四年半的教師生涯。
逝者如斯,白駒過隙,轉眼間三年時間就過去了。
高三八班教室,一位年輕教師邁著輕快的腳步走上講台,環視全體同學后,發出威嚴而洪亮的聲音:「同學們,中學時代僅次於大學,屬於亞黃金時代。這一時代的精彩在於可以做各種各樣的夢。
而且,經過不懈努力,具有把夢中美好光景變成現實的可能。」
「這期間,有一個幫我們圓夢的人。他,就是向我們傳授知識,開發智慧,啟迪人生的人。他的名字叫——老師!」
「我有幸成為這值得自豪的人中的一員,對你們未來成長有幫助的人——你們的老師。」
「今天,我談談自己:我教你們三年,傳授的知識無需你們感激。那些知識本就不屬於我的,只不過是我從書中傳承下來,間接的轉交給了你們。這期間,我只發揮了一個中介二傳手的作用。」
「因此,每當你們自豪的在其他同學和其他老師面前,盛讚我知識如何豐富,學識如何淵博的時候,我感覺十分慚愧和無地自容。」
「三年來,唯一能讓我引以為自豪的,是我教了你們一點做人的道理,探究自然科學知識與社會科學知識的方法。幫你們在懵懂的時候,打開了通往自由時空的那道門。」
「儘管我們在一起的時間很有限,但作為師者,我的自豪來自於我沒有誤人子弟。百年之後,我不會被打入專為誤人子弟教師準備的十八層地獄的。」
「這是我將來在想起你們——我的學生的時候,能真正聊以慰藉和引以為自豪的。恰恰這一點,無論對我來說還是對你們來說,都很重要。」
「我不多講了。接下來,請同學們欣賞一篇文學作品。」
一名女同學拿著一本文學刊物,走上講台,翻開摺疊好的一頁,充滿感情的讀了起來。
《我的外公》——作者郜銑冰。
小時候,我住在外公家裡,外公、外婆把我帶大。
外公的行走坐卧和舉止言行,給我留下很深的童年記憶。以至於我說話做事的風格,就像行走在月光下,總也離不開那道奇怪的影子。
他思考時,習慣一隻手叉著腰,另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夾著那幾根山羊鬍子,反反覆復的捋。
尤其,他和那幾個老夥計一起閑聊,孫老爺和張爺爺死盯著他捋鬍子時那種期待的目光,讓人覺得那一小撮花白鬍子,是迸發知識的源泉和啟動智慧的發動機。
說也奇怪,我外公就那麼捋幾下,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出來了。
以至於,我曾為此苦惱過。
為什麼我不長出那綹子山羊鬍?免得在給小朋友講故事的時候,右手無所適從。
幻想著,在回答小朋友們問題的時候,要是山羊鬍能擔負起找答案的任務,該有多好呀!
不過,也不盡然。
比如,他的老哥們中有個叫瞎子張友的,是個粉匠。他就沒有鬍子,瞎子是他的綽號。不知道是因為他不認字,別人送他的,還是因為在漏粉的時候,分不清地瓜和土豆的緣故。
他在前後十里八村,是個有名的人物。
不過,他的名氣,不是因為有蹊蹺的鬍子和漏粉的手藝多麼高超,而是他大字不識,兼具瞎子的雅號,卻能通篇說書。
譬如《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小八義》等等。
在那個時期,那塊地界,相當於袁闊成和田連元。
他說書有聲有色,從不缺少聽眾。
有時,還和那些老哥們現場討論。
有一次,他們討論諸葛亮為什麼要讓馬謖去守街亭時,因為觀點不同,產生了爭論。
我外公很激動。他手握煙斗,不停地敲打板凳。把對諸葛亮及馬謖的不滿,完全發泄到那個倒霉的煙斗和板凳上,驚得我目瞪口呆。
我躲在房間的角落裡,聽他們邊講、邊爭論。
然後,跑到小朋友那裡當二傳手,賣弄剛學來的歷史和文學知識。
當然,有時候也能從小朋友那裡獲得回報,就是讓我當首長,指揮他們打仗。也有幾個小朋友,把家裡好吃的和好玩的東西分享給我。
久而久之,在我幼小的心裡,便萌生了一個念頭,提前掌握別人沒掌握的知識,不但可以得到同齡人敬仰和尊重,還很受老年人和大人們的喜愛。比如,東小隊隊長蘭伯伯,就不止一次的逢人講:這小子長大了會有大出息。
我父親聽了,便揚揚自得起來,還在我三爺面前,當面誇獎我。
這些在成年人看來不以為是的舉動,在刺激我幼年時期虛榮心膨脹的同時,激發了我對認字讀書的強烈渴望。
我萌發了親自讀一讀《三國演義》《水滸傳》《儒林外史》的想法,尤其他們講《西遊記》時,不能解答唐僧取經時為什麼有的妖怪被他打死,有的妖怪又重新回到了天上?如果有一天他們再來到人間作孽,凡間沒有了孫悟空,人們該怎麼辦呢?每想到這些,我便會黯然神傷起來。
不行,我要認字,我要讀書,我要自己到書里親子去看一看。
於是,在外公閑暇時,我主動讓外公教我認字、寫字,也會問一些問題,當然,這些問題在大人們看來不免有些幼稚。儘管如此,在同齡孩子之間,也應該算是很超前的了。
面對我不厭其煩問來問去,外公總是顯得那麼有耐心,反反覆復地為我講過來又講過去。
比如,有一次我問道:麻雀總是在房前屋后飛來飛去,為什麼它不飛向更遠的天空,去看看七仙女和董勇怎麼樣了呢?
外公回答我:「麻雀沒有堅硬的翅膀,也沒有那個膽量,它怕風雨雷電,不敢在藍天上翱翔。將來你不要學習膽小又沒本事的麻雀,應該像鷹一樣,鷹不懼怕閃電和雷鳴,還有堅硬的翅膀,才能不停地在天空中搏擊,戰鬥和飛翔。」
外公不但博古通今,還善於謀斷。村民有大事小情,習慣讓他給拿個主意,似乎只有他給了意見,大家做起來,才覺得更妥當。
外公曾是名軍人,參加過遼瀋戰役。不過他所在的部隊,不是林總統帥的那支馳騁東北,直至征戰到海南的四野部隊,而是隸屬於國軍的廖耀湘兵團。遼瀋戰役,被困於遼西的大虎山,被俘后,整編到五十軍。
當年,他四哥也就是我的四老爺,畢業於黃埔軍校。外公受他四哥的影響,參加了國軍,官至上尉。
一九五零年入朝作戰,一九五三年負傷回國,成為一名光榮的殘廢軍人。因為外公出身於地主家庭,且家族成員成分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