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與風同行14

  陳運飛沒聽明白,  「原因是第二點,第二點是什麼?」

  第一點,緩建派不一定會和他們站在一邊。

  「第二點,  不是『不建京滬高速線』,而是『緩建,  遲建。』」

  謝雁說,  「緩建派的觀點,  是現在的條件和技術環境,不適合修建高速路線,  而這條路線,是磁懸浮也好,  是高速輪軌也罷。」

  周廊搖搖頭,「小陳,  你還是多和師妹聊聊吧!」

  他笑著回了辦公室,  留下陳運飛站在原地。

  「還記得我們反對磁懸浮的理由是什麼嗎?」

  他反應過來——

  「以現有的條件和……等等,所以我們認為,磁懸浮應該在數十年後,技術成熟,資金充足后再修建,  那我們的觀點和緩建派一樣,怎麼看,  我們都會有盟友啊?」

  「不,  」

  謝雁說,「如果京滬線以高速輪軌為主,  那麼短期內,或者說數十年內,再動磁懸浮作為主高速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為這兩項工程都不是小工程,  花費資金以千億起步。」

  「所以,磁懸浮寧願等十年,也不會輕易讓高速輪軌成功,而這不是正好和緩建派的觀點一致嗎?」

  三個觀點的交鋒,但每個觀點,都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次日的會議,只進行了一天的討論,三方試探了一下,果然和周廊、謝雁猜想的一樣,緩建派和磁軌派走到了一起。

  各方都在激烈的討論著,到了月底,再進行為期三天的會議。

  陳運飛願稱之為神仙吵架。

  嚴教授是磁軌派的代表之一,他一直對這項技術十分推崇,多次給領導寫信,講述磁懸浮技術和自己的想法,並且得到了良好的回應。

  但他也並不是一個盲目的人。

  正是因為他研究磁懸浮,所以他才明白,磁懸浮技術有優勢也有劣勢,高昂的造價先不提,商用磁懸浮線方面,就有各種各樣的難題。

  短期內要做成京滬路段這麼長的磁懸浮線,肯定是很難實現的,因此,他寧願退一步,遲幾年在做京滬線的高速項目。

  蘇箏,是嚴教授從周廊手裡要來的人。

  當然,願意過去,還是要學生自己的願望。

  都是交通工程的人,周廊並不局限他的發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大的動力。

  這個學生很聰明,嚴教授讓黎蕭蕭帶著蘇箏接觸實驗室里的項目,和周廊帶著謝雁開會一樣,目的,都是培養這些新生。

  參加會議的都是相關行業的專家和教授,雖然他們的目的是就京滬線項目進行討論,但能多交流碰撞一下,對於每個人來說也有好處。

  蘇箏就這麼調去了嚴教授的磁懸浮項目組。

  月底的會議,討論的問題更加複雜了。

  經過月初那一天的認識,謝雁對這裡的形勢多少有了了解。

  認為京滬高速線應該緩建的,是以鐵道部已經退休的設計部副院長姚松為主的部分人員,他們在部里工作多年,熟悉國家對鐵路的政策,還有很多實際情況。

  理論和實際,是有很大差距的。

  嚴開明教授和周廊一樣,搞得實驗比較多,當然,也不缺乏實際經驗,但他們對技術的渴望更多,在他們看來,只有高速路線可以滿足華國現在沿海的發展需要。

  支持周廊的,還有華國鐵道部的總工程師,沈峰意。

  除了這些人,還有很多其他專家,他們都為了各自的觀點而爭論不下,這裡的每個人,單獨拿出來一個人說,都不算差,無論是資歷還是經歷上,都有值得驚嘆的地方。

  因此,陳運飛才說,是神仙吵架!

  會議期間也給了休息和整(bi)理(mian)思(chao)緒(jia)的緩衝時間。

  謝雁聽會上一位鐵路橋樑專家的發言,覺得對方很有想法,京滬線要跨過的地方需要用到橋樑,休息時間,她反而和對方聊了起來。

  「只要能修,高速鐵路橋不是問題啊!」

  專家說,「我們這麼多年修橋修路,不都是從無到有,挑戰各種困難嗎?」

  一開始他還以為謝雁只是周廊帶過來的年輕助理,沒想到她竟能加入他們的討論中來,甚至還可以和他就橋樑方面的專業問題進行討論。

  「你說的這些方法很有意思。」

  專家沉思片刻,正想和謝雁繼續聊下去,就被周廊打斷了。

  「怎麼,想挖我們實驗室的人啊?」

  周廊把人拉走了,「我們自己的項目都忙不過來!」

  「哎,你不是想京滬線的高速輪軌方案,在橋樑方面能更快解決問題嗎?要是讓她來跟著我學橋樑,對你的方案,也有好處啊!」

  「什麼好處?現在方案能不能上都不知道!」

  周廊好氣得看了眼身旁的中年男人,「你就別給我打空頭支票。」

  「這可不是空頭支票,」

  對方笑道,轉頭看向謝雁,「小姑娘,這是我的名片和聯繫方式,如果你要讀研,可以考慮一下我們學校的橋樑工程——」

  周廊趕緊把人帶走了。

  蘇箏可以讓給嚴開明,畢竟都是一個實驗室的,而且都是為華國交通做貢獻,謝雁要是被橋樑工程帶去了,他高速鐵路怎麼辦?

  「介紹一下,這位是鐵道部的前院長,姚松。」

  到了另一邊,周廊才給謝雁介紹他身邊的男人,「這是我的學生,謝雁。」

  「您好。」謝雁大方和他握了個手。

  姚松雖然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但看起來並不顯蒼老,顯然是個很有個人主見的人,他穿著一件黑色外套,點頭讚許道,「錦城交大的學生,果然沒讓我失望。」

  剛才他也聽到了那位橋樑專家對謝雁的欣賞。

  這可不是純粹的對後輩學生的欣賞,而是像剛才是在周廊眼中看到的,對一個專業天才的熱情招攬。

  「有這樣的學生,還有我們華國無數的科研儲備人才,你有什麼不放心的?修高速鐵路,肯定是利大於弊的。」周廊說了幾句,話題必然離不開這幾天來的會議主題。

  「我也不是說不建,只不過,京滬線的貨運壓力真有那麼大嗎?國家財政情況比較緊張,鐵路的投資佔比也越來越少,你說建磁軌要花太多錢,建輪軌的鋼材,不是也很稀缺嗎?」

  姚松搖搖頭,態度很堅決,「而且,嚴教授說的也很對,要不然就等數年後,直接建磁懸浮,一勞永逸,要搞高速,就搞真正的超級高速。」

  「行了,別拿未來的大餅唬我。」

  周廊擺手,「你們提倡的是磁懸浮嗎?你找來的幾個專家,提出要建利國的那種擺式列車,那種擺式列車根本就不合適!」

  「你說修建高速鐵路,是為了國家發展,但你有沒有想過,這麼大的投資,上千億的項目,要追趕國外的高速鐵路——但國外的高速鐵路,幾乎全都是虧損的。」

  姚松說,「而華國的國土面積那麼遼闊,我們的錢都要花在刀刃上,國家各個行業,方方面面的發展和建設都需要錢,花上千億的價錢,去建一條無法盈利的路線,這根本就不划算!這條線不是不能建,只是以國家現在的情況,哪有多餘的資金夠投入在裡面?」

  高速鐵路靠什麼盈利?

  國外的高速鐵路即便是收了車費,也只是杯水車薪。

  國外的回答很簡單——不盈利!每年都在虧損!

  更何況,華國的鐵路無論是票價還是各方面,都不會提價太高,交通路線本來就是修建來方便大家出行的,如果票價太高,只會成為一個擺設。

  那華國能吃得下這麼巨額的虧損嗎?

  誰也不知道,誰也不敢輕易嘗試。

  周廊氣呼呼說,「你們少說點話,少寫點信,那京滬高速再有兩年就能開通了,何至於我們現在還在這裡討論能不能修的問題?」

  五年前他做了京滬高速的方案論證,四年前,京滬高速鐵路的呼聲非常高,全國上下,他,還有沈工程師,以及實驗室的主任等人都一致認為,京滬線應該儘快修建。

  「你看,當年你們說,要在九五年修建,零零年通車,現在二十一世紀也快來了,京滬高速沒有上線,華國的交通依然在運轉著,也沒有太大問題嘛。」

  姚松乘勝追擊,「不是說不建,晚十幾年,等國家有錢了,人民生活水平也上去了,坐得起高速鐵路了,再修建,不也是一樣?」

  這話的確無法反駁,儘管周廊認為,京滬線的客運和貨運壓力非常大,但高鐵不修,怎麼證明他的觀點是對的呢?

  「小姑娘,你是交大的學生,可能你不了解華國的實際情況,建設鐵路需要錢,需要人財物力,還需要協調各個方面,建成之後,老百姓能不能坐得起高鐵,高鐵能不能盈利,這不是在實驗室里就能算出來的。你說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周廊不理他了,自己生著氣,姚松只好笑眯眯地問謝雁。

  這問題謝雁熟啊。

  再過十幾年她人都沒了,到時候再修高鐵,先不說發展會晚個十幾年才能提速,她自己都等不到那一天了,那交通工程不是白學?

  「您說的對,」

  聽見這句話,姚松還有些滿意,周廊的這個學生好,說話不像她老師,一言不合就生氣。

  但熟悉謝雁的系統知道,這句話往往意味著後面才是正片。

  「華國要修鐵路,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了,並不單單隻是票價問題,第一點,為什麼要修鐵路?」

  「鐵路是發展的路,當然要修鐵路,鐵路修到那裡,發展的腳步就到了哪裡。」

  姚松說,「可是京滬鐵路,本來就有鐵路線,即便是沒有高速路,發展也到了華國沿海。」

  「的確,但是京滬線是第一條高速鐵路線,它是一個實驗路線,更是一個代表路線,只有在京滬線上,高速鐵路能夠取得成功,華國的其他鐵路,才能跟著一起走高鐵的發展路線,高鐵比舊式火車技術更快更有效,更能適應現在的華國發展速度,而它比磁懸浮便宜,不需要新建磁軌,造出來的鐵軌,高速列車可以跑,中低速也可以跑,只要是輪軌列車,就完全沒問題。」

  謝雁頓了頓,道,「這是目前來說,最適合華國進行推廣和發展的高速鐵路技術,在發達的鐵路網上,它可以緩解越來越大的客運和貨運壓力,在不發達的西南西北地區,它可以讓鐵路更快更早地進入那些落後地區,那些貧困地區,去幫助華國的西部脫貧脫困。」

  「京滬線,不只是首都到滬城的一條路線,更是華國的生命線,它早一天出現,華國的鐵路就能早一日進入飛速發展階段,它如果能實驗成功,那麼西部的鐵路空白地區,將會迎來更快的井噴式發展。」

  姚松原本可以反駁謝雁,這也是他們討論的時候常有的習慣,但他沒想到,謝雁並不和他以往辯論對象一樣,考慮實驗室技術,考慮華國國內外的環境,而是去考慮一條鐵路線,對於整個華國鐵路發展,華國西部大開發的作用!

  這種眼界,如果從一個看起來很年輕的女生口中說出,那麼姚松或許會覺得有些好高騖遠,但謝雁不一樣。

  剛才,她能和華國資深的橋樑專家對答如流,甚至讓對方起了收她當研究生的心思,而現在,她所說的內容,十分的深入和不同。

  這一點,讓他從把對面不同觀點派的發言必然反駁的心態,轉換成了聆聽者和思考著的心態。

  「這是普及率的問題,高速鐵路比磁懸浮更適合推廣華國,帶動華國鐵路的發展,一條輪軌修建出來,可以容納普通列車在上面行駛,也可以讓高速動車在上面跑。實際上,和修建一條鐵路很類似,這也是華國正在做的事情,在空白區修鐵路,和在京滬線上修鐵路,比起重建一條只有磁懸浮列車才能修的鐵路,利用率更大。」

  「第二點,虧損問題,高鐵的修建,是帶動它所經過的城市的經濟圈,等高鐵修建成功,從首都到滬城,要不了幾個小時,它可以形成一個三小時經濟圈,兩小時經濟圈,甚至一個小時內,也可以形成經濟圈,而一個小時,是涵蓋兩百到三百公里的範圍。」

  「這座高鐵如果修建在青藏高原上,那的確會虧到退休,但修建在華國最緊密的地區,京滬線所貫穿的區域,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卻涵蓋了華國大量的城市人口。」

  「這是一筆經濟賬,京滬線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絕對比票價要高出好幾個數量級。」

  姚松聽完,笑著拍了拍手,「的確,你說的好處是存在的,也反駁了一些我之前提到的的壞處,可是,這只是猜想,實際情況還是更複雜的。我也想看到華國快速發展,但要發展的,可不只是我們鐵路一個部門,哪有那麼多的錢呢?」

  他雖然有所認可,但對於自己的立場,不會輕易改變,只是看向周廊,「你這個學生,有點想法。」

  「想法是好的,但這不是沒條件實施嗎?」

  周廊說,「你都熬退休了,還頂著,總不能等謝雁也退休了,這京滬線的高速路還上不了馬?」

  三天的會議終於結束了,然而,唯一的成果是——姚松和嚴開明走的更近了些。

  周廊和謝雁說,「他們還不完全走的近,因為姚松有多個退路,更便宜的,有擺式列車,更高速的,有磁懸浮,他也知道高速輪軌是最可行的方案!所以這才不考慮我們!」

  一旦任何一派和輪軌派走在了一起,那麼輪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方案!

  這反而讓他們變得孤立起來。

  十一月底的時候,專家組要去深城考察擺式列車。

  他帶上了陳運飛和謝雁,要他們到時候去,對擺式列車近距離做一個觀察和研究。

  當然,嚴開明也帶了黎蕭蕭和蘇箏。

  謝雁已經在周廊的實驗室帶過一段時間,蘇箏卻只是剛去嚴教授的實驗組,足以見到嚴開明對蘇箏的重視。

  鄭晴知道了兩人要去深城,讓他們記得給自己帶禮物,「還有,風箏,把桃兒照顧好,要是被火車傷了一根寒毛,你就別回來了。」

  臨走之前,蘇箏陪著謝雁去扶城的醫院做了一次治療。

  表面上是治療,實際上,謝雁只是進治療室躺一天。

  她又能回那個漆黑的空間。

  四下無人,只有一棵竹子生長在河邊,竹子有幾節,她的生命就有幾年,而竹子的根部已經有好幾節被腐蝕成了焦黑色。

  等黑色蔓延到竹子頂端,就是生命的盡頭。

  四周寂靜無人,謝雁數了數,她接下來的壽命還有六年多一些。

  而商城裡的可購買餘額剩下十年。

  訂閱和打賞的數目不多,如果京滬線能成功,就應該能讓她再延長几年的壽命。

  更重要的是和她說的一樣,京滬線的成功,將會加快華國的發展,加快高速鐵路的發展。

  四周依然是冷峭的風,她在竹子旁坐了一會,風消失了,人也醒了。

  走到病房的窗玻璃前一看,倒映出一個臉色蒼白的少女的面孔。

  系統把她送出門,蘇箏讓她在門口等著,自己和系統進去掩上門,問,「她怎麼樣?」

  系醫生雙手插兜,「治療很有效果,目前看來,病情沒有惡化的跡象,但是每年還是要回來觀察一下。」

  蘇箏看了眼門口的影子,又問,「能治好?」

  系統嘆口氣,「目前的醫療水平,恐怕不行。」

  「那未來說不定有可能?」

  蘇箏說,「拜託醫生了。」

  臨走前,這個看起來有些高傲的少年,向著醫生輕輕鞠躬。

  他走出病房,臉上的表情換得輕鬆了一些,帶著謝雁往外走,問她,「一會想吃什麼?」

  謝雁說,「都行!」

  **

  深城在南邊。

  之前鄭晴說想跟著猛哥過來,結果真的來了,卻只有他們兩來了,這座在華國南邊的大城市,遠比內陸城市更加發達、熱鬧……也更混亂。

  而在這裡,有著很多內陸城市看不到的東西。

  船舶,大海,港口,機場……

  還有擺式列車。

  先到的幾天,兩個任務組的任務都差不多,他們幾個人便一起去調查和採集了擺式列車的相關數據。

  「黎師妹!」

  陳運飛一到深城,整個人話就變多了。

  謝雁自覺地讓他和黎蕭蕭去採集數據是,自己拉著蘇箏去拍列車的情況。

  他們選了輛列車上去,不是節假日,人不多,車廂里有空位,謝雁坐在位子上,觀察車廂的情況和結構,感受運行途中的顛簸程度還有時速。

  蘇箏坐在她旁邊,看著她偶爾低頭在本子上寫著什麼。

  列車開動,發出聲響,他們在車廂里,車廂快速奔跑在鐵軌上,到下個車站,他們再回來,等專家們都到齊了,在乘坐這列車前往廣城。

  整個廣深線,就是這條列車的運行路線。

  蘇箏靠在車窗上,忽然想起上次做火車。

  那次的火車比這趟慢,也更擁擠。

  他回頭問她,「你覺得京滬線,最後會是誰的觀點成功。」

  「這很難說,」

  謝雁搖頭,「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影響到京滬線的最終命運,我們的辯論都只是在理論階段,只有等真正的高鐵工程出現了,才能讓他們相信我們。」

  「如果不考慮京滬的條件,在磁懸浮和高速輪軌之間,你會選哪個?」

  「高速輪軌啊,」

  謝雁毫不猶豫地說,「這是最容易在華國東部進行的工程,只要東部先起來,西部先修鐵路跟上,後期再做提速,有東部的例子,等發展到一定條件,西部也可以通高速鐵路。」

  「為什麼?」

  他問,「你知道磁懸浮的速度可以更快。」

  謝雁關上本子,想了想,說,「可能是時間吧。」

  「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樣,等不到二十年後,三十年後。如果二十年後,還是和現在一樣呢?」

  二十年,可以讓一個孩子成為大人,可以讓一個村莊換一代人。

  二十年前,華國可以大膽沖一百六十米的最高時速,二十年後,華國鐵軌依然在四五十公里的時速上打轉。

  「那麼二十年後,即便是磁懸浮技術成熟,等磁軌鋪出,列車運行,那些少年已經成為了青年,小孩已經成了大人,東部的發展速度,要晚二十年才有一個井噴式的跳躍,西部的開發和脫貧,還要在晚二十年。」

  無論是扶城,還是錦城,還有更多的山區,他們能等幾個二十年?

  一個二十年過去了,這二十年裡,華國經歷了各種天災,唐城的一場地震,把華車唐山工廠毀於一旦,鐵路的發展遠遠落後於航運和海運。

  而它明明可以給這片土地帶來更多的發展。

  她問他,「你呢?你在嚴教授那邊,做的怎麼樣?」

  「他們在攻克的技術難關,都很有價值。和嚴教授說的一樣,磁懸浮的速度足夠快,」

  蘇箏說,「快到可以破開風,在地面上飛行。」

  他頓了頓,看著她漆黑明亮的眼睛,說,「我會讓這一天提前實現。」

  「不用十年二十年,五年內,讓華國出現可商用的磁懸浮列車。」

  他說,「到時候,我帶著你和鄭晴一起去坐。」

  世界到現在為止,沒有一條商用的磁懸浮列車,而華國的剛剛起步,時間也並不長。

  磁懸浮的核心技術,還掌握在德國手裡,而即便是德國,也沒有一條商用線。

  三個華國城市,首都,滬城和深城的追逐還在繼續,而最終的結果——將決定他們當中有一座城市,會成為華國第一個擁有磁懸浮商用列車線的城市。

  第一座可以有在地面上實現「飛行」的商用軌道城市。

  作者有話要說:  蕪湖起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