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這是中原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領土
「夏瑄,為什麼你說幼軍不堪再戰了啊。」
剛走出大帳,瓦氏就拉著我問個不停。
「因為咱們是幼軍,太孫直屬,最重要的任務不是這陳軍,而是北征啊。交趾這裡本來就是給咱們練兵用的。而且你沒聽他說嗎?後邊全是硬仗,怕是損失會太大。」
「就那些土雞瓦狗,在懸崖下寨也沒用,我們狼兵最擅長山地作戰,義烏永康也是。」
「但是北征我估計最多明年開春就要開始了,二月份朱棣就帶著太孫去了北平城。咱們出發之前,三大營主力幾乎調空了,南京只剩下了親軍守衛。大軍糧草難以長久供應,開春就是最好的進軍時刻,最主要的是家父夏元吉接到的命令是來年開春之前在宣府備好五十萬大軍的糧草。」
「哦,這樣啊。」
我看著瓦氏那恍然大悟的神情有點想笑,徐忠和塞哈智已經開始偷著笑了。
「那咱們遇上瓦剌人能贏嗎?」
「贏不了啊,不信你問徐忠。」
老將軍面帶尷尬,「是啊,蒙古人善騎射。他們人數不多,可隨便拉出一個青壯都是騎射的好手,百米外拋射箭矢,我軍火銃最多也就是射百米。夜不收游斗時往往兩個人才能換掉一個。」
「大軍決戰,他們肯定不是對手,可他們從不正面交鋒,只會拋射箭矢,等把我軍干擾的不堪再戰時他們再率軍衝鋒。」
蒙古騎兵怎麼可能是浪得虛名,想打贏他們,在這個時代只有用騎兵。
「對了,徐將軍。幼軍是新組建的,其他部隊呢?弓弩能射多遠?」
「弓弩啊,培養不易。一個弓箭手要培養三年,就是培養三年也只是射程相當,準頭就遠遠不如了,蒙古人整日騎射打獵,所以從我太祖洪武皇帝始,軍中就少有弓手了,只有騎軍才用。」
「那弩呢?不說攻城弩,三石弩就能射二百步,而且造價比火銃還便宜,完全可以列裝。」
「三石強弩?未曾聽說過,軍中的弩大多只能射百十步已是不易,而且還要用雙腳蹬著上弦。前宋倒是聽聞有一神臂弩能射四百步,可早已失傳。」
卧槽,這,沒想到,古代技術竟會失傳倒退,秦弩從只能射五十步的手弩一直到能射二百步的三石弩都有列裝。更何況還有多人上弦的4,6石弩,甚至那攻城的八石,十石弩能射六百步,都趕上大炮了。
他們失傳了不會造,夏瑄會啊!秦弩強勁無比,就算是稍有倒退的漢弩也能射的匈奴哭爹喊娘。
夏瑄當年在秦軍怎麼說也統領一部,雖然軍中不造弩,但是日常的維修自己還親自上過手,有了這玩意,就是步軍也至少能自保啊。
當日夏瑄就去軍匠千戶所里挑選了百餘個木匠,沒想到這古人比自己想的聰明多了。夏瑄這邊用炭筆畫了尺寸和形狀,以及各部分解還有那耿恭將軍所創的四分箭簇。那邊第二日就給自己了十餘個樣品。
秦弩以桑木為芯,弓弦是優質皮革,箭道細細打磨再塗蠟,後部裝一望山做瞄準再增設漢弩才有的刻度,置一懸刀做扳機,懸刀處設一竹片做的環關,防止誤觸。箭簇是四分鐵質箭頭,箭桿用最便宜的毛竹製作,再塗漆減少摩擦,最後纏以絲麻,若是每個軍士再隨身攜帶見血封喉……
這不是很簡單嘛,也就是明朝因為重視火器才忽視了弓弩,可實際上火器想要大進步還得再等一百多年歐洲那邊造出來真正的火繩槍、燧發槍什麼的。那玩意夏瑄是真不會做,可這弩就簡單的多了。
只是可惜了宋的神臂弩,弩弓應該也是桑木,要緊的是弩身和弩弦,不知道材質和打造的技巧、尺寸。還有十字弩,上一世玩騎砍之類的遊戲時夏瑄倒是挺喜歡這玩意的,技能點不用點太多,而且準度不錯,賣的也不貴,前期殺人越貨必備神器。
夏瑄讓瓦氏去搬了幾箱子的銀子過來,又把那個千戶的匠戶全部召集過來
「這弩從今天起,全力打造,務必尺寸一致,各個弩之間可以互相更換部件,我會分給你們一小旗的軍士,打造之後每隻弩都要試射,不合格的一應打造人員罰二十軍棍,合格的一個弩我就賞你們五百錢(也就是五百文),優異的一個弩賞一兩銀子!若是有誰能改進這弩,能讓射的更遠或者上弦更快之類的,一人賞五十兩銀子,格外優秀的賞銀百兩。」
「這箱子就在這放著,一會就讓你們千戶帶回去,造出來一把賞一把。」
其實這點銀子對夏瑄來說還真不算什麼,畢竟馬琪那二百多萬兩在這放著呢,這些軍匠本來都不用自己發工錢,夏瑄也就是出點材料錢和賞錢,如果想的話夏瑄能用錢活活堆死瓦剌.……再說了這玩意造出來要是好使,還怕戶部不撥錢糧嘛,這玩意畢竟要比火銃省錢多了,大明最缺的就是銅鐵,這玩意就一個箭頭用鐵。
夏瑄又詢問那千戶,手下哪個鐵匠、木匠手藝最好。那千戶直接拍著胸脯說,自己的大父(爺爺)就是鐵匠,大父的大父還是鐵匠,祖祖輩輩都打鐵為生。這千戶里他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夏瑄把遊戲里那歐洲十字弩或者說是鋼弩畫出簡略圖紙給他看。
「這弩是泰西之地所用,三百步外射穿鎧甲,弓臂乃鋼製,弓弦就不知道了,就連弩失也是鐵制,若想開弓非得有五石之力不可,但他們在上設一絞盤,就是一婦人也能通過那絞盤上弦。可惜他們不讓我離近觀看,若是此弩能制出,賞銀千兩。」
當下那千戶就一邊拿著圖紙邊看邊搖頭,帶著兩個百戶回去了,這大明的煉鐵技術可比歐洲強多了,若是他們能做出這鋼弩,大明做的應該更好才是。
還有大炮,這時候的碗口銃夏瑄實在看不下去了,夏瑄還拉著一個專司火器的匠戶問過,若是能造出一個比較長,炮管比現在碗口銃細的多,裝的是實鐵彈的炮豈不是威力又大打的又遠,可他告訴自己,那樣沒有炮管能承受住,會炸膛的,而且想要做那樣的炮管,要用鐵板去卷,卷的話介面會有縫,會漏氣,鐵彈打不了多遠,而且這樣的話,那鐵彈還要做的專門和炮管將近一致,太費功夫了,夏瑄只好作罷,讓他自己想想辦法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要是能做出來,別說賞錢了,自己這個經歷給他干都行。
其實這些想法夏瑄早就有,但是人微言輕,不可能有人搭理自己,最主要的是家父一世清貧.……
還好現在不僅有錢了,而且本來要對半分,現在那一半..是吧,那不得當嫁妝!
廣西還有三十個寨子,那夏瑄就是壓寨夫人啊!
瓦氏對於夏瑄這麼大手大腳花銷也沒說什麼,因為她也看明白了這弩不一般,比現在的火銃強得多,甚至射速都比這火銃快,也就要求優先裝備她的狼兵,如果是別的大明男子會說,『好』,如果是海瑞那樣剛正清廉估計會說要一視同仁,至於夏瑄,「那肯定得先裝備咱們的人啊。」
害,越來越慶幸自己第九世投胎到了現世,哄妹子的水平爐火純青。
沒擺弄幾日弓弩那占城國主就來了,夏瑄作為當地駐軍的代表和禮部兩個主事一起去迎接。
夏瑄也真是見識到了大明的地位有多高,後世夏瑄看過韓國一個電影,還拍什麼朝鮮王子威脅燕王朱棣的片段。你別說朱棣了,那什麼朝鮮、日本、占城之類的見到一個禮部的主事都得躬身迎接。
宴會比較簡陋,畢竟剛攻下這地方。席上綠衣站在夏瑄身後給自己捏肩捶背,瓦氏坐在身旁給自己倒酒,此等良辰美景,夏瑄甚至想讓那占城國主滾蛋。
夏瑄和身旁禮部主事低聲交談。
「朝廷有沒有交代該怎麼辦?」
「沒交代,按照慣例即可。」
「慣例?什麼慣例?」
「都打下來了,哪有還回去的道理,又不是咱們占的土地,是那陳季擴占的。」 ……
這套說法我怎麼這麼熟悉
占城國主先坐不住了「******」
旁邊的通譯翻譯道「上使,前番鄭和大人說夾擊那反賊陳季擴,之後歸還我占城土地,不知何時交割啊。」
「什麼?我怎麼不知道?這地方不是我們打下的陳軍的地盤嗎?」
「可這地方原先歸我占城所有啊。」
「那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你也沒出兵啊,而且你應該去問那陳季擴討要。這地方是我大明將士浴血攻殺所得,秦朝就曾在此設置郡縣,沒想到前宋誤國啊,丟了這祖宗之地,祖宗之地怎能拱手讓人。」
之後就是扯皮,以及禮部官員拿交趾三十萬駐軍展示什麼叫『大國雅量』,夏瑄已經懶得聽了。帶著瓦氏和綠衣去了狼兵營地,看看他們操練弓弩的效果如何。
也不知道朱棣的旨意什麼時候來,都快臘月了,交趾距離北平遙遙五千餘里,若是再繞道義烏和南京,怕是要六千里,幼軍大部是步軍,一日行軍怕是只能百里上下,兩個月才能到。朱棣一向性急,怕是過了正月草長鶯飛之際就會出塞。
北征啊,飲馬翰海,封狼居胥,這是所有武將一生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