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輪迴命劫
白寂半懂半不懂的聽著,腦子裡掠過一些畫面,正想繼續追問一番,不料老頭袍袖一揮,竟是往遠遠的走去了。
「唉……老頭!」他本欲起身追趕,卻連半根手指都動彈不得,唯有高聲呼喊叫住他。
然而老頭一副再無回首的樣子,身行漸隱,白寂睜大雙眼看著他的背影,卻忽地感覺到一股無力感襲遍全身,整個人像是被狠狠擲進一灘泥沼中,接下來發生的就一無所知了。
像是過了很久很久,白寂終於慢慢蘇醒過來,雙目睜開游目四顧,赫然發現自己正漂浮在水面上,身上的衣衫也僅剩幾塊破片了。
他沒有急著起身,而是回想起崑崙死獄中老頭給他說過的每一句話,再結合剛才聽到一番偈語,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
「這個覺夜是誰?又到底身在何處呢?」他自顧自的喃喃自語,絲毫沒有被蕩漾的水波所擾。
這種毫無頭緒的事情,想的再久,也終究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他有想過放棄,但是腦中一回想起老頭交待的眼神,便覺的一陣心虛。
種於體內的符籙已解,眼下性命憂慮是沒有了,但受人之託忠人之事,這個覺夜還是得找哇?
心神一定,白寂隨即猛拍水面,身形拔高躍起,哪知一陣山風拂來,下體倏然傳來一股涼意,俯首一看,底褲被打的千瘡百孔,頂多遮住要害,估計風再大一些,就整個都被吹跑了。
白寂老臉一紅,忙不迭抽出一件袍子,顧不得身上濕噠噠的,合身一裹,身形一閃落荒而逃。
水澤已經恢復平常,微風過後泛起層層漣漪,太陽仍舊高懸頭頂,似乎並未過去多長時間。
太虛峰,天朗氣清,可望見雲層之中有一道身影急速馳來,途中不坐片刻停頓,徑直落於上乾宮前,疾步而進。
不多時,各峰長老聞令前來,面色肅然的奔進了大殿內,順著殿前的陽光往殿內掃視,各峰長老濟濟一堂,乃至久不曾露面的供奉長老也到了四位,看這架勢,想必是有極要緊的事情要商討。
大殿正中的位置上,一道身影慢慢顯現出來,是主事長老余長老,但見他眉頭微鎖,環視眾人道:「掌門對此事已有所察覺,下了法旨,我等**府須得全力應對」。
眾長老聞言,齊齊倒抽一口涼氣,能讓掌門慎重對待的事情,絕不是一件小事,很有可能牽連震動整個朔洲。
余長老面色肅然,繼續道:「現敕令各峰,曉諭上下,不日每峰遣派一名長老,率領兩名弟子前往北域」。
天地初生的時候的靈物,在場的長老都在思索著這件事物後面所承受的分量,**府承平日久,這一回做出如此大的動作,估計整個朔洲馬上就要變天了。
眾長老漸次退出上乾宮,帶著一臉凝重返回峰門,幾位供奉長老不約而同留了下來,一俟人流散盡,藏靈峰的供奉長老萬如海迫不及待的站出來,目光閃爍道:「余師兄,天地靈物雖事關重大,但掌門做出如此舉動,未免……」
余長老眼瞼微動,餘光瞥過幾位道友,驀然抬頭道:「隔世間的傳聞,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吧?」
「隔世間」,幾位長老齊嘖一聲,萬如海仍舊不以為然:「當初你我還是普通長老的時候,不就進去過么?當初正魔兩道相互傾軋,結果確實兩敗俱傷,這次掌門勞師動眾,難道就不怕重蹈……無極院的覆轍么?」
說到「無極院」的時候,萬如海不由自主的停頓了一下,旁邊幾位同道心神一震,面色驚變。
最下首的松入道雙眼微閉,回想起兩百年的那一段,眼下幾位長老都是那場動亂的親歷者,到現在還忘不了那血光漫天,命如草芥的情景,弟子門人數千,傳承數萬年的無極院更是一朝葬送,直到現在還萎靡不振。
代價太過慘痛,令人現今思來還心有餘悸,**府底蘊雖然深厚,但若說抵受整個朔洲的狂風暴雨,還得三思而後行。
兩百念過後,歷史再度重演,曾經被命運亂流裹挾的人物,已經站到了左右時局的位置上,他們每一個舉動言行,都牽連著無數的生死。
松入道吐出肺腑間的濁氣,雙目迸出一道精光,決然道:「不可,不可,修道者最忌貪婪,難道掌門還看不透這個劫禍?**府偌大的基業,一旦深陷其中就追悔莫及了」。
其他供奉異口同聲,所表達的意思大抵一致:絕不可為了虛無縹緲的隔世間,讓整個宗門跟著犯險。
身處當中的余長老微露苦笑,悵然一嘆:「這引火燒身的後果,難道掌門能看不穿?可他既然看穿了,仍要一意孤行,這個問題爾等思慮過么?」
眾人面面相覷,齊道:「為何?」
「命劫!」余長老眼光悠遠,輕輕吐出這個字眼,語氣不無無奈之意。
凡是修道者,皆知修道之舉乃是逆天之為,天地所不存,故而要經歷三災九難,乃非常之道,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
其中三災便是修道途中必須歷經的三劫,第一劫應在結丹上,天降烈火煅身,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喚做劫火,自本身湧泉穴下燒起,直透泥丸宮,丹田靈液凝聚成丹,若不然五臟成灰,四肢皆朽,命喪一朝。
第二劫則是元嬰初生,又降風災吹你,此風非東南西北風,不是和熏金朔風,亦不是花柳松竹風,喚做降風,自頂門百會中吹入六腑,過丹田,穿九竅,歷劫大成者,金丹歸化上行至泥丸宮,合化為命胎,是為元嬰初成,若敗劫,則骨肉消疏,其身自知難解。
第三劫飛升成仙,天地動容,天劫雷火至九霄降下,受劫者須得見性明心,元嬰養育健全,冉冉而出天門,承受天劫錘鍊,成者脫卻凡身肉胎,登臨仙界,否則三魂七魄消散,千年道行功虧一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