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第77章

  「我見到他后,他先問我,帶著湖田窯大半夜鬧這一通,是不是想清楚了決意放棄安慶窯以保湖田窯。」


  「你怎麼說?」


  「我說,我還沒想好,只是他既然要讓我選,就得給我時間考慮。先前說好的三天,還沒到時候,若是期間出了別的岔子,只會讓我誤以為他在施壓逼迫。一旦魚死網破,兩家誤了萬壽瓷不說,景德鎮先後起事,他作為督陶官難辭其咎,恐怕也吃不到好果子。是以,我請他給我鶴館的令牌,先解救了阿鷂再說。」


  「好!佩秋,我沒想到,你還有這等急智!」


  這時候已近天明了,梁佩秋和王雲仙坐在事先約定好的獅子弄后牆上,雙腿垂在牆檐下,下面是一叢桂花樹,正散發著這一季綻放最濃時的幽香。


  兩個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近兩日的事,腿跟著一晃一晃。在他們中間,是王雲仙讓后廚準備好的點心果子,都是梁佩秋愛吃的。


  她拿起京城時興的一種叫做「路打滾」的糯米甜點,一口咬下去,唇齒都跟著軟化下來,甜滋滋的口舌生津。


  她沒告訴王雲仙的是,在見安十九之前她還多做了一手準備。


  眼下看來,州衙是幫不上忙了,若太監一手遮天,當真把他們都害了,到時候消息傳出去,就算布政使司想主持公道也晚了,所以他們必須先自保為上。


  她請張磊派人去布政使司求助,張磊問她:「小神爺,你為何想到求助布政使司?」


  「我如果說只是一種直覺,您會不會認為我草率?」


  張磊搖頭:「直覺有時候也是一種判斷。」


  她笑了笑,回道:「先前布政使司來調查夏瑛大人之死,我就隱隱感覺他們來的時機十分巧妙,不前不後剛好是一場霍亂被化解之時。」


  雖然她也恨,恨他們來得太晚,難道直到夏瑛死了才聽說太監惡行嗎?她不信,官官相護,官匪一家,這些都是老百姓聽膩的故事。


  只是她沒得選。


  萬壽瓷是她唯一可以倚仗的立身之本,她必須用好這個籌碼。


  「我想,他們或許也正觀察著景德鎮的一舉一動,不會讓太監做得太過分。況且,萬壽瓷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這也是我們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不是嗎?」


  張磊似是驚訝她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對商場對政治也會有靈敏的嗅覺,對她抱了抱拳。


  「你說得對,太監就是打量布政使司的人剛走,一時間不會再來,才會在這個節骨眼對你我兩家動手。雖說此事乃王大東家故意陷害,但我想,背後定有太監的黑手。小神爺仁厚高義,你為湖田窯做的事,我都會如實轉告給東家。」


  「我做這些不是為了邀功。張管事,您在湖田窯多年,應知你我兩家只是瓷商之間的競爭,再怎麼爭鬥,都不至於禍及人命。一切都是從太監到來后開始惡化的,先前安慶窯發生了性質惡劣的倒窯事故,湖田窯也面臨著被權勢架空的困境,不管怎麼說,你我兩家現在是一一根繩上的螞蚱。您常年伴隨柳哥身邊,想必極得他的重用,我也不妨和您交個底,這次拖累徐大東家並非我師父本願,他也是有苦衷的,而我……太監找到了我,或許他想將我變成第二個柳哥吧。」


  「你的意思是……」


  她不得已將當日江水樓的情形和盤托出,末了嘆道:「稍後我去見太監,唯一的籌碼仍是萬壽瓷,只能以此暫且拖延。對了,柳哥走後,將雲水間留給了我,我在裡面發現幾件他生前手作的名器,十分不俗。我想,你倒不如藉此機會,以湖田窯的名義送到御窯廠去,屆時我會從旁配合,給您支應。」


  如此一來,得了御窯廠的造冊,非但湖田窯可以暫且太平,徐稚柳的作品也能得以留存,甚而傳世。


  問題是,如何在太監眼皮子底下瞞天過海。不知刻著湖田窯的款識,可會引起他的戒備?


  「這事我來想想辦法,總歸御窯廠也不是太監一人說了算,底下還有可以活動的空間。」


  張磊說,「為籌備萬壽,各家早幾年就開始行事,我倒沒想到少東家還留了這一手。不過,為了慶祝皇帝壽誕就要上供十件稀世罕見的瓷器,這本就是無知小兒的狂言,也是天下人都等著看景德鎮的笑話,可我們卻要為了這個笑話以命相搏,豈非更大的笑話?」


  在當朝,商戶本就低賤。若非皇帝喜好青瓷,景德鎮民窯還有幾分手藝和傲骨傍身,早不知被權貴如何玩弄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身後盯著我們的眼睛越多,我們能主動獲取的機會也越多。」


  在這一點上,大到江西整個地界的三司衙門,尤其以主管民政的布政使司和專門為皇帝燒制御用瓷的御窯廠為先,小到地方州縣衙門豪門望族,最起碼大家都有著統一的共識,那就是景德鎮必須坐穩天下第一窯口的寶座。


  五大名窯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即便有心人想故意攪渾景德鎮的水,誓言即下,必以萬全。


  張磊再次被梁佩秋的一席話震住。良久,他對她點點頭,道了聲好,立即著手安排人去布政使司報信求助,當然要把情況往慘了說,能有多慘就有多慘。


  梁佩秋知他辦事靠譜,沒再多言。有了這個退路,即便不能成功說服安十九,也不至於像徐稚柳那般,死後連個水花都沒有就曲終人散。


  這邊王雲仙看她久久不語,似也猜到什麼,轉而起了話頭,問起徐鷂。


  「你去的可是及時?」


  梁佩秋轉頭,含笑望著他:「為什麼這麼問?」


  王雲仙有些彆扭,假裝咳嗽清了清嗓子:「聽你說給信兒的是我那幫狐朋狗友,我就知徐大仁憋不出什麼好屁來。他好色也不是一兩日了,送上門的黃花閨女哪有不吃的道理。」


  「哦,原來你整日就是和這些人胡混呀。」


  「哪、哪有!家裡的規矩你又不是不知,起先一個婉娘差點要了我的命,我哪敢和他們一起胡來。再說了,我也不是那種人。」


  看他急著撇清嫌隙,臉都微微漲紅了,梁佩秋忍不住笑出聲來。


  王雲仙一怔,意識到她存心捉弄,撲過去搖晃她的肩膀:「好呀你個梁佩秋,竟敢拿小爺我開涮!」


  梁佩秋被搖得險些噎住,好不容易把驢打滾咽進肚子,又端起碗喝了口甜湯,這才提起那色中餓鬼徐大仁,卻是笑道:「被阿鷂整得挺慘的。」


  她原也以為阿鷂投進了狼窩,怕是難以保全,誰知等到他們一行人闖進鶴館,見到的卻是阿鷂將徐大仁五花大綁,正騎在他身上甩著鞭子耍威風。


  阿鷂一見到她,飛也似的撲到她懷中,控訴起徐大仁的惡行。


  那廝實在是壞得沒話說,仗著背後有權貴撐腰,加之徐忠下了大獄,就連湖田窯的小姐也敢染指。好在阿鷂機靈,沒有一味反抗,而是假意應承,再趁其不備出手。 繩子、鞭子都是徐大仁準備好的,也不知要玩什麼花樣。


  梁佩秋多年當做男子養,對男女房事比阿鷂了解更多些,只粗略掃一眼地上的物事,心中就有了成算。


  這些閨房之樂的花樣,即便青樓女子也未必能受用,何況養在深閨里的小姐。


  一想到阿鷂差點要經受的種種,梁佩秋火冒三丈,沒忍住上前踹了徐大仁幾腳。趁著湖田窯窯工闖入一團混亂之際,各路人馬有冤報冤有仇報仇,光聽到人群里徐大仁接連不斷的慘叫聲,卻不知究竟是誰下的手。


  只是這麼一來,阿鷂的名聲到底壞了。


  姑娘家名節不保,放之四海都免不了遭人議論,梁佩秋怕她傷心,不敢細問,誰知阿鷂全不在意,「反正我也不想嫁給周雅,那人根本不是真心想娶我,他只是想娶湖田窯罷了。」


  梁佩秋沒見過周雅,不好評說什麼,只尷尬一笑。


  阿鷂又拉著她的手殷殷道謝:「這是你第二次救我了,我們真有緣分。」


  「我沒做什麼,就算沒有我,你也可以脫困的。阿鷂,你很厲害。」


  阿鷂笑起來:「是嗎?有你這句話,我覺得很值。」


  她是真心為自己的作為感到開懷。在今日之前,她完全沒想過有朝一日能對抗徐大仁那樣臭名昭著的壞人,還能給他一頓教訓。


  便其中有幾分僥倖成分,她也開心,這是她第一次獨自面對人生的逆境。


  至此,她也才明白,先前的人生有多平順。被徐忠寵愛著,被徐稚柳照顧著,在湖田窯的蔭蔽下,任憑風再大雨再急,她也不曾有過片刻的憂慮。


  她對梁佩秋說:「我總有一天要長大的。」


  梁佩秋說:「你慢慢來,不要太著急了。」


  「我也想,可我擔心爹爹,那地方總歸不如家裡,每多待一天我就憂心一天。如今家裡只剩我了,誰也不會給我時間再等我慢慢長大了吧?」


  先還笑靨如花的少女,轉瞬變得落寞。這一落寞,仿似從頭髮絲兒到繡花鞋上的針腳都跟著落寞了。


  她望著梁佩秋,翦水秋瞳閃著細碎的光:「你不也是嗎?」


  梁佩秋囁嚅著嘴唇,想說什麼,終而無言。


  其實阿鷂說錯了,她是一夕之間被迫著長大的,面對的是迫在眉睫的困難,故此病急亂投醫,而她不一樣,她從小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困難、許許多多的非議。


  她從曉事的那一天起就被迫著開始懂事,以至於多年下來,處處隱忍,乖覺聽話,完全失去了自我。


  王瑜說她不知道自己是誰,想要什麼。誠然事實如此,可這不恰是梁佩秋該有的宿命嗎?

  原先她很羨慕阿鷂,若非被保護得密不透風,她怎會那樣天真可愛?伶俐又善良。她身上實在有太多太多梁佩秋足以艷羨之處。


  初到景德鎮時,她就明白了這一點,她和阿鷂之間的差距太大了,大到她從未想過和阿鷂比較什麼,爭奪什麼,可就是這樣一個高不可攀的女子,如今在她身旁,遭受了莫大的屈辱,需得拽住她的手才能度過漫漫長夜。


  她忽而覺得曾經的種種境遇,似乎沒那麼差了。


  漫漫長夜裡,兩道依偎的身影投射在腳下,伴著瑩瑩月光,長夜也好似不是長夜了。


  只王雲仙是男子,通曉男子的毛病,比她們想得更深一些。這一晚鬧得動靜不小,不少人都知道徐鷂和徐大仁共處一室數個時辰,便是湖田窯的窯工,回到自家裡,難保不對婆娘們啰嗦幾句,怎可能沒有風言風語?


  果不其然,沒有多久周雅就得了信兒,從祁門趕來。


  他貪圖湖田窯的風光,不甘就此罷手,可也不能貿然被戴一頂綠帽,是以隨身帶了一名老嬤嬤前來。據傳這名老嬤嬤曾在宮裡當過差,專給貴人驗身,眼睛毒辣,瞧一眼就能斷定是不是處子。


  得她檢驗過的必不作假。


  周雅以婚事要挾,阿鷂不堪受辱,叫人將周雅趕了出去,當夜發起高燒。數日間,整個人憔悴了一圈。


  梁佩秋也跟著氣惱,惱到恨不能將周雅打一頓。王雲仙一聽,隨即招呼幾個小廝出了門。


  是夜,烏衣巷中突然被人用麻袋兜頭罩住的周雅,狠狠挨了一頓揍,整個人鼻青臉腫,沒一處完好。他估摸著是徐鷂派人乾的,氣不打一處來,可在他人地盤哪敢囂張?是以,天一亮就灰溜溜地出城,回了祁門。


  阿鷂一口濁氣吐露出來,身子才逐漸轉好。


  不過這都是后話了,現如今橫亘在他們眼前的,仍舊是徐忠和王瑜二選其一的難題。


  安十九給的時間不多,梁佩秋也不敢耽誤,每一日都在尋求法子。偌大景德,原先都是排著隊求她賞臉包青的人,而今一個個不是生病告假,就是遠遊外出,總之各有各的緣由,各有各的苦衷。


  梁佩秋知道他們的不易,自古以來都是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她不怪任何人,也怪不到任何人。


  眼看日子臨期,就在安十九又一次派人來請時,梁佩秋得到一個轉機。


  而這個轉機並不是一個好的轉機。


  事實上,是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一個轉機——王瑜病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