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第166章 要治水先救民(五千字章)
第166章 要治水先救民(五千字章)
常風在出京之前,做足了準備工作。
此次出京,他挑選了北鎮撫司三百名精幹袍澤隨行。
他還找到了刑部尚書白昂,來給他和三百袍澤講課。
白昂,五十九歲,大明有名的治水能手。
白昂是天順元年進士,歷任禮科給事中、工部郎中。后平叛亂有功,升兵部侍郎。又調往戶部,巡視江河,頗有政績。
去年他高升左都御史。今年取代彭韶,轉任刑部尚書。
用後世的話說,他是典型的全能型技術性官僚。不光懂治水,還懂打仗,且是法學專家。
此人清廉自守。錦衣衛私檔中,他最大的黑料不過是收了求學時的好友,南直隸某位知府的一百兩節敬。
在弘治三年,他干過一件驚天動地的事。
當時他在鳳陽督修皇陵,給弘治帝上了一道奏摺。
這道奏摺大體內容是:給太祖爺修墳頭的事兒隨便糊弄糊弄就得了。多餘出來的修墳款項用來賑濟災民不香嘛?
太祖爺在天有靈,會誇皇上您是個體恤百姓的大孝孫!
請皇上牢記,老百姓的饑寒比皇帝家的墳頭重要的多!
這道摺子是典型的大不敬。
弘治帝看了奏摺,不僅不怒,反而連誇白昂是個賢臣,准了他的摺子,把他調回京委以重任。
白昂雖還未及花甲之年,身體卻不怎麼好。多年巡視江河,讓他骨頭受了潮氣,患上了骨痛病。這也是弘治帝未派他去山東治河的原因。
弘治帝是寬仁之君,好用就往死里用的事兒,他是做不出來的。
常風恭敬的攙扶著白昂,進了北鎮撫司大堂。
白昂在上首坐定。
常風一聲令下:「諸位袍澤,叩拜先生!」
常風如今在北鎮撫司一言九鼎。鈞令一下,一眾袍澤推金山倒玉柱般齊齊跪倒:「拜見先生!」
白昂捋了捋鬍鬚。他頗有幽默感:「快快請起。給一幫整日抓人、整人、殺人的錦衣衛當先生。我是頭一遭。」
「要是講的不好,你們可別把我抓進詔獄。要殺我也請留個全屍。」
常風笑道:「先生風趣。」
白昂道:「那咱們就開始吧?」
常風點頭:「還請先生賜教我等。」
白昂清了清嗓子,語出驚人:「昨日早朝,常鎮撫使說要把每一兩治河銀都用在實處。差點沒笑死我。」
常風一愣:「敢問先生,為何發笑?」
白昂道:「這麼說吧。治河銀,若有六成用在實處,已屬難得。」
「若有八成用在實處,朝廷該封常鎮撫使一個伯爵!因為你做到了自立國以來,無人能夠做得到的事。」
接下來,白昂給眾人解釋了大明水利工程上的種種貓膩。
各級主管水利工程的是文官。下面領著民夫修堤壩的是武官。
河道文武官員,一向有「文官吃草,武官吃土」的說法。
大明築壩的主要方法,是「埽工」。
「埽」是一種用秫秸、樹枝、土石,外裹草席捆紮而成的工程構件。
多個埽連接而成的建築就是「埽工」。
埽工既可以當護岸壩,又可以堵決口。是最主要的防洪工具。
一個一丈寬的埽,用料為「木三草七」。需要五兩銀子。
文官管著埽工物料,要麼虛報價款;要麼偷工減料,將木三草七改成木一草九。此謂之「吃草」。
武官管著民夫施工。虛報挖掘土石方的工程量,藉機騙取土石銀,此謂之「吃土」。
白昂的老師徐有貞是個弄權的權臣。這位徐首輔人品低劣,善於鑽營,心胸狹隘。曾害死於謙。
但人沒有非黑即白。在另一方面,徐有貞精通水利,有大恩惠於百姓。
徐有貞生前曾對白昂說過:「河務買草木竹石麻鐵,與民夫役工,一切公用,費帑銀十之二三。」
那時的白昂還年輕。他大惑不解,問徐有貞:「先生,那剩下的十之七八呢?」
徐有貞苦笑一聲,解釋:「文武官員揮霍無度,大小衙門應酬吃喝,往來接待官員如過江之鯉。食之二三。」
「剩下五六,上至河道正堂、監管太監,下至民夫役長,你分一點,我分一點,雁過拔毛,掐尖落鈔。」
「朝廷撥發十兩治河銀,最多也就二三兩能用在河壩上。」
白昂整整給常風等人講了三個時辰。從正午講到了黃昏。
常風和袍澤們很是用心。時不時用筆將白昂所說河道貓膩記在紙上。
常風問白昂:「先生。我們錦衣衛的人不善查賬。我準備從戶部調用百名管賬書吏隨行,清查山東河道賬目。您看如何?」
白昂連連擺手:「萬萬不可。我以前做過戶部侍郎。知道手底下那群書吏是什麼人。」
「書吏跟地方上關係錯綜複雜。用他們去查河道賬,屁都查不出來。倒肥了這幫書吏,給了他們拿堵嘴銀的機會。」
「伱要用懂賬之人。我建議你從北直隸的民間小店鋪中雇一批賬房先生。」
常風拱手:「多謝先生賜教。」
一眾錦衣衛袍澤紛紛朝著白昂拱手作揖:「謝先生賜教。」
白昂開起了玩笑:「不必言謝。六部堂官犯在你們錦衣衛手裡是常事。若我有被丟進詔獄的一天,你們對我手下留情,我就感激不盡了。」
徐胖子道:「看先生這話說的。哪兒能吶。」
此番管馴象的徐胖子也跟著常風去山東。
送走白昂后,常風跟徐胖子、錢寧、石文義商量。
常風道:「我早就有個想法。以前錦衣衛涉及清查賬目的差事,都是從戶部借人。十分不便。」
「我打算招募一群精通賬目數字的管賬先生,在北司內設置司賬百戶所。專管清查賬目。」
常風所說司賬百戶所,職能類似於後世的經濟犯罪偵查處一類。
石文義道:「設置新所,似乎得呈報朱指揮使,再由朱指揮使呈報皇上。」
錢寧插話:「朱指揮使現在十天倒有八天不在錦衣衛內,早就不管事了。我聽我乾爹說,皇上有意另擇指揮使人選。」
「這事兒報他作甚?常爺直接給皇上遞道摺子便是了。」
朱驥當官沒當明白。下面的人不支持,上面的人不待見。加上他上了年紀,人老多病痛。這兩年乾脆當起了甩手掌柜。
橫豎北鎮撫使常風、南鎮撫使王妙心都是精明強幹之人。錦衣衛的具體事務由他倆去管出不了岔子。
徐胖子道:「我說諸位,現在指揮僉事空缺。指揮同知又是兩位小國舅。朱指揮使要是隱退了,咱常爺十有八九會接任。」
常風咳嗽了一聲:「別胡說八道了。還是辦正事。錢寧,限你三日內尋一百名民間商鋪的管賬先生。請到錦衣衛來。」
錢寧拱手:「遵命。」
夜幕降臨,常風回了家。
老丈人劉秉義帶了一罈子好酒,來給常風踐行。
常風一進前院,就看到院里擺著一個紙紮喪鶴。
常風眉頭緊蹙:「這倒霉玩意兒擺院里作什麼?笑嫣,是哪家勛貴薨了,咱家要隨喪?」
劉笑嫣解釋:「哪兒啊。這些日子,糖糖一直在跟青松棺材鋪的黃元學做紙紮。」
常風有些不高興:「堂堂宛平郡主,竟喜好這麼不吉利的玩意兒。」
劉笑嫣嫣然一笑,壓低聲音:「我看糖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她看黃元的眼神不對。」
常風愕然:「你是說」
劉笑嫣道:「豆蔻年華,豈能不懷春?只是那黃元的出身跟糖糖不般配。」
常風很看得開:「你這話像是你爹嘴裡說出來的。什麼出身不出身?我以前跟你就般配了?」
「再說黃元那小子我見過。是個上進的讀書人。說不準以後會金榜題名。」
「糖糖的心上人,家裡沒有當高官的父輩,其實是好事。」
「高官子弟若跟咱常家結親,是沖著咱常家如今的權勢來的。」
劉笑嫣道:「也對。我爹來給你踐行。你快去飯廳吧。」
常風來到飯廳,一家人坐定。
喝了幾杯酒,劉秉義道:「你這次去山東,又要大開殺戒了。」
常風問:「老泰山何出此言?」
劉秉義道:「我以前是做過布政使的。監管著北直隸境內六條大河的河務。河道官哪有不貪的?」
「大清河你知道吧?」
常風道:「知道,大清河源頭在淶源境內。是條靜河,很少發生水患。」
劉秉義抿了口酒:「沒錯。沒有水患,大清河的河道衙門就沒有進項。」
「成化二十年,為了讓朝廷撥治河銀,河道官兒竟跟監管少監勾結,扒開了大清河的河堤,人為製造水患。」
「工部派了個郎中來查,最後不了了之。」
常風震驚了:「為了有銀可貪,他們竟敢製造水患?這不是拿百姓的命換銀子嘛?」
劉秉義道:「河道官有句話,怎麼說來著,文官吃」
常風接話:「文官吃草,武官吃土。」
劉秉義驚訝:「你也知道這話?」
常風答:「白部堂今日跟我說的。」
劉秉義道:「反正啊。以你的性子,去了山東一準會大開殺戒。」
這倒提醒了常風。此行山東,一定要帶上錢寧。殺人出風頭的事,還是讓他去辦。
錢寧辦事十分利落。兩日之後,一百多名賬房先生來到了北鎮撫司。
這些人個個喜上眉梢。錢寧已經跟他們說了,讓他們進錦衣衛當差。
常風在值房接見了這批人。
常風道:「諸位。我準備在北司內設置司賬百戶所。可錦衣衛的袍澤們玩刀是行家裡手。撥算盤珠子是外行。」
「所以把你們請來了。司賬百戶所的員額,宮裡還未批下來。你們先隨我去趟山東公幹。每人都領校尉餉銀。」
一眾管賬先生無不歡欣鼓舞。
就在此時,欽差劉大夏走了進來。
常風讓一眾管賬先生下去,又讓人給劉大夏上了茶。
劉大夏問:「準備的怎麼樣?咱們明日出京如何?」
常風當即應允:「好。此番辦差,還請劉都院照應。」
劉大夏去山東,掛的是右副都御史銜。故常風稱他為「劉都院」。
劉大夏道:「是你好好照應我才對。你要是能把朝廷撥下來的五十萬兩治河銀看牢了,治河就成功了一半!」
常風問:「朝廷這次撥了五十萬兩?」
劉大夏點點頭:「皇上很重視水利。昨日乾清宮面君,皇上說不夠還可以遞摺子追加。」
常風道:「劉都院放心。我一定替您,替朝廷看牢治河銀。」
翌日,欽差車駕出京。古代治水很像打仗。故眾人出京走的是安定門,圖個吉利。
一路南行,十日後眾人到達了黃河決口處,東昌府陽谷縣境內。
張秋堤就位於陽谷縣境。
劉大夏跟常風商量,先換上便服,視察水情。省得當地官府只給他們看想讓他們看到的。
不微服私訪不要緊。一微服私訪,常風跟劉大夏傻眼了!
此番他們入魯的皇差是治河,而非賑災。
賑災之事,是當地官府負責的。
兩年零四個月之前,弘治帝下旨地方官府囤糧。為的就是應對這種災荒年景。
照理說,那年地方官狠狠剝削了百姓一把,肥私的同時,官倉也都填得滿滿當當。
陽谷縣應該有充足的糧食賑災。
但是,常風和劉大夏一路巡查,看到的是餓殍遍地,野狗啃屍。
在陽谷縣安樂鄉的野地里,常風看到十幾個災民正在圍著一口大鍋。
眾人走了過去。
常風問災民:「這鍋里煮的什麼啊?」
災民的回答讓常風震驚:「煮的米肉。你想吃,得拿糧換。」
常風掀開了鍋蓋。
災民連忙道:「快蓋上!好容易找了這點乾柴煮肉,別跑了熱氣!」
劉大夏等人看后,也嘔吐不止。
常風他們都是京城裡當官領餉的,沒挨過餓。
可災民們卻X已為常。
常風大怒道:「大明律,立斬!我們是官府的!來啊,都給我拿下!」
災民竟理直氣壯的說:「憑什麼拿我?」
以前常風只在書本上見過。這回竟親眼得見。
劉大夏吩咐道:「別拿他們了。他們也是想求個活路。不然他兒子就白被換走了。」
劉大夏問災民:「你們受了災,官府沒開粥棚賑濟么?」
災民答:「縣城裡有六個粥棚。煮的都是香噴噴的麥飯。可官府根本不讓城外災民入城!」
常風插話:「那城外各鄉呢?就沒有粥棚?」
災民答:「安樂鄉有三個粥棚。你們去看看就知道了!」
常風等人來到了安樂鄉的鄉治所。
鄉治所果然有三個粥棚,每個粥棚支著兩口大鍋。大鍋內咕嘟咕嘟冒著熱氣。
可是,手拿破碗排隊等候施粥的百姓足有數千!
常風和隨行的力士們始終身強體建。強行擠開身體虛弱的百姓們,來到了粥棚里。
只見一個鄉里糧丁,用手抓起一把麥子,丟進了大鍋之中。
一把麥子煮一大鍋!這施的哪裡是粥?分明是水!
常風抓住了糧丁的手:「這鍋水能救人命嘛?」
糧丁大怒:「你是什麼人?膽敢在粥場滋事?」
常風亮出了腰牌:「我是欽差副使,讓負責安樂鄉粥棚的糧長滾過來!」
不多時,安樂鄉的糧長忙不迭的跑到了常風等人面前。
糧長跪地磕頭:「小的給欽差老爺們磕頭。」
「嘭!」常風一腳踹在了他的臉上!
糧長疼得齜牙咧嘴,但還是爬起來,跪在常風面前不住的磕頭。
常風怒道:「你就煮這種清得能照清人影的東西給災民吃?信不信我把你剝光扔了鍋里,煮成米肉給災民果腹?」
糧長道:「稟欽差老爺。縣裡就給我們鄉分下了十石麥子啊!」
劉大夏插話:「十石糧是一千六百多斤。熬成麥粥雖不多,但也能讓兩千多災民吊命。」
糧長接下來的話,讓眾人目瞪口呆:「這十石麥子不是一天的賑糧,而是一個月的賑糧!」
常風暴怒:「一天才划五十多斤?五十多斤糧賑濟幾千災民?」
糧長忙不迭的推卸責任:「這欽差老爺就要去問我們縣尊了。數目是他定的。」
其實,糧長也不幹凈。十石糧撥下來,他自己貪了三石。分給了五名糧丁三石。安樂鄉的賑糧,僅剩下區區四石。
他還拿其中二十斤麥子,買了一個十二歲的閨女做小妾。
沒錯,一個活生生的人,只值二十斤麥子。
常風道:「劉都院,咱們去陽谷縣城吧。我去摘了知縣的人頭!」
眾人正要離開粥棚,前往縣城。卻看見災民們已經把他們的馬用石頭砸死了,正在爭搶、生吞馬肉。
錢寧怒道:「這群膽大包天的王八蛋,我得殺他幾個!」
常風卻阻攔他:「算了。二十匹馬能救不少人命呢。咱們步行去縣城吧!」
欽差奉旨到陽谷縣治水。山東巡撫、都司、藩司、臬司、東昌知府等頭頭腦腦已經齊聚陽谷縣,侯見欽差。
山東巡撫聶誠是閣老丘濬的至交。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位聶巡撫也是個腐儒。
常風等人來到了陽谷縣衙。
聶巡撫等人齊齊下跪:「臣恭請聖安。」
劉大夏道:「聖躬安。都起來吧!」
眾人起身。常風質問聶巡撫:「陽谷縣境內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慘狀。聶撫台可知曉?」
聶巡撫有丘濬當靠山,又是山東的封疆大吏。他並不怎麼懼怕常風。
聶巡撫道:「欽差副使言過其實了吧?弘治盛世,怎麼可能出現易子而食?」
「我已視察了陽谷縣的粥場。煮的都是香噴噴的麥飯。每個災民,每天可領一斤麥飯!」
常風怒道:「你進了陽谷縣城就沒出去巡查吧?你說的麥飯,是城內粥場的!」
「那是做樣子給你看的!陽谷官府根本不讓災民進城!在城外的粥場,是十石米給幾千災民吃一個月!」
「一大鍋只煮一把麥子!」
聶巡撫是丘濬的人,跟常風算政敵。
他針鋒相對:「你們的皇差是治水。賑災是我們山東當地官府的事。」
「我去哪兒巡查粥場,似乎不該你操心!」
劉大夏看不下去了:「要治水,先救民!民都死絕了,我們治水又有何用?」
沒錯。月底又懶惰一天。今天一章五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