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242.第241章 秦王薨了

242.第241章 秦王薨了

  第241章 秦王薨了

  越來越多的軍隊,抵達了北平。


  北平的鐵道站,一時之間成為了兵站,而在北平,突然冒出了許多士兵的身影。


  承運殿。


  數十位將領齊聚一堂,坐在台上的,則是朱高熾。


  「此次軍隊通過鐵道改變行軍方式,順利抵達北平,離不開諸位的指揮得當之功。」


  「但是鐵道的厲害,想必諸位也看見了。」


  「我可以肯定的告訴諸位,當鐵道出現后,以後的戰爭,必定是圍繞鐵路發生的,諸位作為領兵大將,要做好心理上的改變!」


  朱高熾堅定的說道。


  不提後世。


  近代時,比如直皖戰爭,直奉戰爭就是津浦鐵路、京漢鐵路、京奉鐵路大戰。


  乃至日寇入侵中華,主要進攻路線,基本上都是沿著鐵路線。


  國外的戰爭同樣如此,德俄戰爭,二十多天的時間裡就用鐵路運送了三百萬軍隊上前線,另外還有八十六萬匹戰馬和大量物資。


  宋朝對火器技術的改進,讓戰爭從冷兵器中加入了熱兵器,那麼鐵道,則促進了大軍團作戰模式。


  聽完小王爺的話,諸將神情複雜。


  任何新事物的誕生,從抗拒到接受都有一個過程,但是在朱高熾的推動下,許多人無論是什麼態度,都無奈的乘坐了鐵道。


  那麼,在親眼見證下,哪怕是老派將領丘福,也不得不被鐵道的優勢所折服。


  眾將對鐵道的看法,各自發表看法,提出心中的見識和認知,許多人的言論,在朱高熾看起來還很可笑。


  但是朱高熾沒有打擊他們的信心,畢竟是第一次投入軍事功能使用,當使用次數多了,遲早會習以為常,有更正確的認知。


  無法習慣和進步的,自然會被淘汰。


  北平數十衛所,有朱棣的威望,不缺實戰經驗的將領,反倒是南方,因為藍玉大案的牽連,失去了許多具備實戰經驗的將領。


  而這批將領中,因為朱高熾的出手,不少人被吸收到了金州衛之中。


  「如果能把此物修到大漠,或者是奴兒干,許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了。」


  張玉感慨的說道。


  他的說法,獲得了不少人的認可,甚至有人提議,認為小王爺應該上述朝廷,現在就開始修鐵道。


  「鐵道的建成,不是一日之功,而發揮出鐵道的功效,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對於在大漠和奴兒干修鐵道,是遲早的事情,現在諸位的心思,要收攏到演武之事上。」


  朱高熾不置可否。


  他現在絲毫不怕鐵道運兵的消息和厲害,被應天府那幫人得知,所以才推動這次的行動。


  消息一來一回要幾個月吧,商量來商量去要時間吧,準備資金和技術,以及籌備物資也要時間吧。


  等應天府那幫人上馬鐵道工程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到時候只有兩個結果。


  要麼是朱棣靖難之役成功,那麼他們真要是模仿,學習后打下的基礎,只會便宜了自己。


  要麼是歷史發生了變化,朱棣沒有造反成功,那麼這些自己推動出來的東西,仍然在大明保留了下來。


  但是朱高熾希望歷史的結果不要發生變化。


  因為作為國家舵手,朱高熾認為自己能做的更好,還有更多的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資源分配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回頭,每個人都要寫一篇關於運用鐵道的心得交給我。」朱高熾強調道。


  年少的世子絲毫不客氣,但沒有人覺得有什麼不對的。都不是和小王爺剛打交道,眾人已經習慣了小王爺的指派作風。


  朱高熾也沒有故意擺出客氣的態度。


  他出面做事多年,不是政治小白,具備一定的威望,所以有底氣發號施令。


  資歷這種東西,有和沒有,區別會很大。


  正好朱高熾具備這份資歷。


  金忠和葛誠等官員,沒有前來承運殿,八萬士兵的人吃馬嚼,吃喝拉撒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應對。


  他們這些官員,早就忙的馬不停蹄,日夜不休了。


  猶如一架機器,每個部件都在發揮作用。


  加上王妃在內府操辦分封禮儀,還有嫁女迎娶之事,可以說整個燕王府無閑人。


  事情碰到了一起去。


  正如誰也沒有想到,在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會一口氣封那麼多世子、公主,並賜下許多的婚事。


  本來是很濃重的事情,變得有些潦草起來,特別是燕王府,王爺不在北平,世子又忙著操演之事。


  八萬大軍,分為無數的方陣。


  各色五花八門的旗幟招展。


  四周有角旗,各色雜旗,每營有營旗,營中又有各色令旗。


  營將旗,千戶旗,百戶旗。


  在高台上,桿高一丈九尺,旗長三尺,闊一尺五寸,尾帶五色,二十五條,長二尺五寸,燕王旗幟最為耀眼。 然後是方五尺旗的營將旗幟,五方五色旗,三方三色旗,紅心紅邊黃帶旗。


  ……


  放眼望去,猶如旗幟的海洋。


  這就是軍隊技術的發展,從追求將領個人武勇的時代,逐漸演變為陣勢嚴密的時代。


  特別是在明朝軍隊中,火器使用率極高的情況下,對軍勢的要求,也開始有了極致的追求。


  「去年一年,我大明製作弓三萬五千張,而矢就造了一百七十二萬枝。」


  「哪怕十矢只射中一人,也能射傷亡十七萬人,這只是一年的產量。」


  「我覺得可以稱之為遠程打擊,隨著火器的發展,以後遠程打擊將成為軍事較量的主流。」


  負責操持號令的,自然不是朱高熾。


  朱高熾和諸位大將,在閱兵台上,看著下方紅色的海洋,發出威武的軍號聲,整齊劃一的波動,忍不住興奮的說道。


  「小王爺的想法獨到,但也讓人耳目一新,細思下來,果然是如此。」陳亨滿臉的笑容。


  「必定會這麼發展。」朱高熾臉色很堅定。


  「去年一年,我大明製造甲胄類一萬三千餘副,弓矢破甲不易,訓練成本高昂,可火器能破甲,只需要訓練三個月。」


  「我大明現在以碗口銃為主,射程短,威力小,但是更好的火銃已經有了,射程長,威力大,只需要一發鉛彈就能讓人失去行動能力。」


  朱高熾的話,令在場的人神色動容。


  小王爺的心思,好像不光是要改變軍隊行軍方式,難道還有對軍器的改變嗎?


  「中了箭矢的士兵,勇猛的人還能繼續作戰,甚至能鼓舞周圍的士氣,可中了鉛彈就不一樣了。」


  朱高熾趁著士兵演武過程中,休息的空檔,向眾將解釋起來。


  「鉛彈射入人體后,以高速的旋轉,猶如通紅的烙鐵,並且會在人體內炸開。這種疼痛人是無法忍受的,超過了生理上忍耐的極限,會讓人失去行動力。


  明朝軍隊的火器使用率很高,眾人對火器造成的傷害並不陌生,所以小王爺的話,眾人也沒有反對。


  但是火器的缺點也很明顯。


  至於小王爺說有更好的火器,他們沒見過,等見過了之後再說,總之,無人不開眼現在當眾反駁朱高熾。


  從大寧調回來的陳亨,心中驚訝無比。


  王爺有這份威信是毋庸置疑的,陳亨從來沒有懷疑過,沒想到的是,小王爺竟然也不差,對北平的局勢有了更清楚的認知。


  景山不是自然形成的。


  金朝開鑿建造宮殿,在此地堆積成了小丘,元朝時又添了把土,變成了山。


  到了永樂朝遷都后,景山又擴大了,王宮擴建的建築也抵達了此處,沒有多餘的位置。


  現在的景山,經過工程部的修改,凸起的地方改建成了閱兵台,中間的空地被平整成了平地。


  士兵方陣根據前方的旗幟,和銅鑼聲,以及喇叭聲,進行進退左右,以及方陣變化的操練。


  根據旗令維持運作的,是前線的百戶,軍戶們看不懂旗幟,他們只需要看自家的百戶。


  自家的百戶怎麼做,他們就跟著做。


  百戶進,他們進;百戶退,他們跟著退;百戶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


  到了明中後期,營兵制的興起后,取代百戶作用的就是各隊的隊長了。


  看著八萬士兵演武,氣勢之宏偉,朱高熾滿心的得意,正如刀在手,殺心起。


  難怪啊。


  朱高熾心思複雜。


  大閱兵之後,他要在北平全軍推廣鳥銃和三眼火銃了,會面對什麼阻力他不得而知。


  但是望著眼前,從北平諸衛調來的八萬精兵,朱高熾只覺得天下大可去得。


  只要這八萬精銳士兵能聽他的號令。


  這可不是簡單的事。


  畢竟他們是大明的軍隊,有人想要帶他們造反,一般人還真帶動不了。


  藍玉當初可是連朱棣都不放在眼裡的人,結果一點水花也帶不起來。


  朱棣此人有這份本事,能帶動起當中不少軍隊,而自己能不能如此,朱高熾信心不是很足。


  此時。


  演武的末尾時分,匆忙趕來了一人,臉色慌亂,湊到朱高熾耳旁,聲音極小。


  「秦王薨了。」


  朱高熾神色不變,令周圍的將領們看不出來發生了大事還是小事,但肯定有事發生。


  「沒事,演武照常進行!」


  朱高熾平靜的說道。


  秦王還是如歷史那樣的死了,看來自己不去接觸秦王是對的,蝴蝶的翅膀,扇不到他那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