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社會責任感
奪嫡這件事雖然都明白,可誰也不會拿到桌面上說,李世民更是不會當著平陽的面說這些。李世民是哥哥,李建成同樣是哥哥。
這一次李建成主動提出讓秀寧回來,竟然提出讓她位列朝堂,不排除拉攏的意思。女子上朝為官,開先古之河,李秀寧眼裡的那一絲激動,誰都能看得出來。
李世民沒提前想到這點,讓他有些懊惱,主要是玄齡他們都不在,否則不會想不到這點。如今皇上已經下旨,李元吉領兵平定江南之地。竟然帶走自己手下的得力幹將,這也是一種手段。
看來大哥已經開始發動,自己不能坐以待斃。不想被殺或者一生無所事事,就要奮起反擊。他很想問問李彥有什麼辦法,李彥的想法很另類,有時連房玄齡、杜如晦和長孫無忌他們都自愧不如。
李世民經常想,李彥的師父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奇才,可惜已經仙逝。當著李秀寧的面沒法問,再說李彥在躲著這件事,李世民也能看出來。在他看來就是李彥無法確定勝負,也不看好自己,這才不幫忙,躲開這件事。可是自己得想什麼辦法讓李彥倒向自己。
其實李世民根本不知道,李彥並不是不知道勝負才躲開這件事。他是意外來到這個是空的,可以說歷史上沒有李彥這個人,那就是有可能阻擋歷史發展,把他弄得意外沒有了。
另一點就是李彥擔心,一旦李建成發現自己參與,會對自己下手,那很危險。房玄齡,杜如晦就是例子。劉文靜被殺,看著是和裴寂爭權,可當中是不是有李建成削弱李世民實力的原因,歷史盲的李彥根本不知道。所以最安全的辦法,就是這幾年不在長安,躲開這些是非。
距離玄武門之變還有兩年時間,自己竟然被調回長安,看來想躲開還是很難的。也知道李世民不可能當著李秀寧說什麼,也就坦然處之。
李世民說道:「司農寺是事務部門,工作很繁雜,你們可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和熟悉。司農寺少卿是兩個人,劉濟源也是老臣。俊青向他請教即可。秀寧有什麼不明白的就來找二哥。」
李秀寧笑著點頭:「多謝二哥,我也沒想到父皇會這麼任命。其實我……」
李世民笑笑:「我知道,你們並不願意回來,其實就是不想幫著二哥,我現在可是管理尚書省的政務。」
李秀寧也不傻,李世民的一語雙關她也聽得出來,可是卻沒法回答。只能說道:「看二哥說的,我是你妹妹,哪能不幫助你。你也知道,我哪懂什麼政務處理,不瞞你說,大部分都是俊青乾的,我只是承擔個名字而已。」
李世民當然清楚秀寧什麼能耐,要說打仗不依靠李彥還可以,地方政務處理,特別是掙錢方面,沒有李彥,李秀寧什麼也做不出來。也就說道:「這我知道,所以才和你們說。司農寺主要負責的是皇家事物,管理錢財布帛。官員俸祿米料的支付。全國糧倉的儲備,以及一些皇家產業,收入都是內努消耗,也就是和戶部是分開的。」
李彥一愣,他還真不知到司農寺是幹什麼的。一開始以為是和農業有關的地方呢。
即使後世的人,除了知道三省六部以外,九寺五監很少有人知道是幹什麼的,何況李彥這個歷史盲。他的知識大部分是影視劇和小說,那上面很少提到這些部門。聽到李世民的話一愣說道:「那我不是成了皇上的管家?這個位置不是太監負責嗎?」
李世民笑了:「看來孔祭酒和李侍中沒有說錯,你確實不學無術。那是內府大內的職責,也就是內監管理的事物。九寺分別是光祿寺,掌管皇宮的一切膳食和服侍。太僕寺,掌管皇上的御馬以及車駕,監管全國的畜牧之事,主要是各地的牧馬監。太常寺掌管宗廟祭祀和皇家禮儀。宗正寺掌管皇族宗親內部的事物。大理寺掌管刑獄,主要是審理官員案件,監察全國大案和皇上交辦的特殊案件。而刑部是管理各州府地方案件的。衛尉寺掌管皇宮戍衛和宮廷儀仗,以及皇家出巡的安全事務。鴻臚寺掌管使臣接待,各處驛站和皇家對外事宜。少府寺掌管皇家後宮的服飾珠寶配飾和器具。再就是你們掌管的司農寺,負責什麼事務已經和你們說了。下面分為四個官署和一些單獨機構。」
李彥一直在靜靜的聽著。聽到李世民說完,由衷的說道:「佩服,這麼得多都能記住,確實強大。」
李世民聽得出來,李彥這句話可不是馬屁,是真誠的佩服。臉上露出笑容:「這沒什麼,時間長也就記住了。其實雖然分工,但是個機構相互是配合的。統一都歸三省管理,只是獨立於六部之外。每個機構都有自己章程,職責之內的事秀寧可以自行決斷,不能處理的可以上報尚書省,奏章和上表也是一樣到中書省批閱,最後按程序處理。」
對於三省六部的運行機制李彥是知道的。三省六部相當於******。原來九寺五監只是******下屬的機構,是和六部平行而已。不過地方州府縣衙上報的事物和九寺五監沒有關係。可以說司農寺是垂直機構,全國有自己的管理範圍和所屬機構。六部和地方政府是垂直機關,針對的都是百姓。九寺五監面對的是皇上和政府機關,算是中央直屬機構。
弄明白這些,看來自己說是皇上家的大總管也不確切,只是這時候沒有國家概念,皇上就是國,皇家就是國家。所以九寺五監為皇家服務,就是為國服務。
李彥心裡平衡一些,他原來是李秀寧的公主府長史,其實就是李秀寧的奴才一樣。可以說是她的管家,什麼成績和功勞都是李秀寧的。開始一聽還以為上升一級成為李淵的管家,又稱為皇上的管家,這不是太監管的事嗎?如今弄明白怎麼回事,心裡舒服一些。
知道管理的產業都是皇家產業,掙到的錢都是內努,是不用上交戶部的,直接歸皇帝支配,也就明白李淵什麼意思,想把所有的錢都控制在自己手裡。
李彥也算是接觸古代六七年時間,知道戶部的錢,皇上自己說了也不算,想干點什麼也得朝臣同意,看來皇上也不是萬能的。
要是不聽一意孤行朝臣倒是也沒辦法,不過那就是昏君,也就沒人再聽你的,也會天下大亂,法紀崩壞。就是有這些原因,李淵才要自己掌握錢財。把自己和李秀寧弄到司農寺,而不是戶部,看來也因為這個小心思。
李彥心裡暗笑,李淵這個小心眼,可是給了李彥一個機會,這都是皇家產業,不是國家財產,李彥可以毫不猶豫的分到一部分。不黑他老李家的黑誰的?
這段時間李秀寧和李彥的河東道沒少上繳利稅,可是天天聽到說沒錢,也不知道錢都哪去了。現在才知道李淵的錢那來的,原來戶部的錢不歸皇上,皇家自己有產業。那可是國營企業,不用上稅的,還是沒有成本的,怎麼會沒錢呢?
看來自己得抓緊熟悉,弄明白這裡的奧秘,推動大唐朝的經濟發展。這麼多年了解,終於知道所謂的盛世也不過就是沒有人餓死而已,其實邊遠地區一樣有餓死的人。吃不飽,穿不暖的事情太多了,十幾年的亂世紛爭,天下更是貧困,有多大能耐承擔多大責任。
李彥一開始就是想過好自己的小日子,當一個逍遙的少爺,可是如今他家財萬貫,日進斗金,開始關注起民生和天下。
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為什麼後世有慈善家,他們向社會捐贈,大搞慈善事業。站在一個小市民的普通人角度,給他們的評價就是沽名釣譽,顯擺而已。如今李彥也到了這個層次,他才明白什麼是社會責任感。
當然了,自己早八晚五,兩點一線的為溫飽奔波時候,哪有什麼社會責任感。思想境界的提高,讓李彥著眼的角度和層次完全不一樣。
李淵不應該這樣考慮,這個天下是他家的,大臣限制他用錢也是為天下著想,並不是為了個人。河東道還算可以,自己和李秀寧治理了四年時間,可其他地方呢?想到這問道:「秦王,當務之急是什麼?」
李世民一愣問道:「什麼當務之急?」
李彥笑了:「就是大唐現在最急著想解決的困難是什麼?」
李世民明白了,看來房玄齡他們看的沒錯,李彥很有普世的思想。攻取長安的時候,主動獻計就是不想士兵傷亡太大,在河東做的一切也是為了當地經濟發展,更多的是為百姓著想。房玄齡是治國之才,更能發現人才,房玄齡這樣的人,卻因為自己被父皇貶官閑置在家。
心裡黯然一些說道:「最主要的是沒錢,因為夏糧收穫之後才能收進來夏稅,還有很多地方需要賑濟。北方大量土地荒蕪,復耕面積有限,主要是解決糧食問題。饑民反叛是天下大亂的根源。這一次劉黑闥反叛,也跟當地的民生有關。可是大唐初定,根本來不及解決。」
李彥明白了,他說道:「其實南方糧食富足,產量也高,只要把南糧北調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湖廣地區是魚米之鄉,糧食很多,運到北方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李世民有些發愣,李彥好像沒有去過這些地方,他怎麼知道那裡的?再說那是江南之地,大唐對那裡的也是剛剛開始接觸。
李彥既然已經進入長安,無法躲開這些事情,他也就要做點事,那樣就不會參與權利之爭。也就說道:「有句話叫『湖廣熟,天下足』也就是潭州和鄂州地區。那裡有一種糧食叫水稻,一年能收穫兩季。畝產達到近千斤。要是大力推廣,把糧食運到北方,就可以緩解困難。」
李世民一下站起來:「你說的可是真的?湖廣這地名我不知道,這句話也沒有聽說過。不過我馬上稟報父皇,派人考查,要是真的,那可是解決問題了。」
李世民高興的說完,想想又泄氣的坐下說道:「沒用,即使是真的,也不是短時間能實現的。再說漕運也跟不上。在鄂州運到揚州,再通過運河到達北方,路途遙遠,消耗過大,也解決不了問題。」
李彥說道:「不用,在長安修一條到鄂州的高速路,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李世民搖頭說道:「修鐵路哪是那麼容易的事,雲風路你們用了四年時間,鄂州到長安距離只多不少,時間上也等不了。」
李彥說道:「不是鐵路,是高速路。」
李世民說道:「高速路是什麼路?」
李彥一下還真的解釋不清,只好說道:「就是官道的一種,相當於直道。要是修成可以提高近十倍的運力。糧食價格就會下降十倍。」
「十倍?」李世民吸口冷氣,就連李秀寧也吃驚的張大嘴,不是鐵路,竟然可以提高十倍。李世民不相信的說道:「可能嗎?」
李彥肯定的點點頭,這是他處理雲風鐵路應用時得出的結論,沒有機動車,不是運送煤炭這種重物,其實修高速路更加合算,時間也要短的多。這也是他的一個計劃,點頭說道:「應該沒問題,最低也能提高五至六倍的運輸能力。」
李世民急切的說道:「多長時間能建成?需要多少投資?」
李彥說道:「這個不過好說,我要計算后才能知道,畢竟這段距離多遠,都是什麼道路,修到什麼程度都要計算。」
李世民說道:「那好,我即刻進宮面見父皇,你可以找工部宇文越,戶部竇蓮,進行研究,一塊上表報告。不過不要耽誤司農寺的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