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華雄伏擊曹操
「這曹操實在是太可恨了,虧本相國當初那麼器重他,哼,本相國,本相國要親自帶兵將他剿滅!」董卓憤怒地連拍桌案。
下首處,李儒聽到董卓要怒而興兵,當即出聲勸諫:「相國息怒,那曹操固然要剿滅,但卻不是現在,因為咱們有一件更緊要的事情要馬上去做!」
「什麼事情這麼緊要?」
「遷都長安!」
「什麼?遷都長安?洛陽不是還在我們手裡么,怎麼要急著遷都長安?李文優,你給本相國說清楚!」
「稟相國,現在整個洛陽地區的兵馬幾乎都集中在虎牢關了,函谷關和洛陽城都兵力空虛,一旦函谷關被破,咱們必定腹背受敵,所以,屬下建議相國速速趕回洛陽,立即安排遷都事宜!」
「你這麼說倒是有一定道理,不過,咱們遷都長安的時候,如果關外叛軍前來追殺,那又該怎麼辦?」
「相國勿憂,關外叛軍假借『匡扶漢室』之名聚集在一起,表面上看眾志成城,聲勢浩大,但實際上,他們各懷鬼胎,為的不過是名和利,一旦洛陽被他們攻破,部分諸侯的目標達到,他們的聯盟便會不攻自破,到時,即便有諸侯前來追殺,數量也不會多!」
董卓細想之後,覺得李儒分析得有理,便定下遷都長安的方略,連夜帶著李儒、呂布、華雄等文武,以及精騎數萬趕回洛陽,留下郭汜、張濟等將領守關斷後。
卻說,京都洛陽內,司徒王允從小道消息得知虎牢關、函谷關告急,十八路諸侯即將打進洛陽,董卓覆滅指日可待后,興緻勃勃地趕往承天宮,準備把這個喜訊稟報給漢獻帝劉協。
只是,王允剛進入承天宮,便看到大殿內外站滿煞氣騰騰的西涼軍甲士,只一瞬間,王允便意識到不妙。
進入大殿後,王允的不祥預感成真,只見本該覆滅的董卓,披甲仗劍在龍椅前踱步,而九歲的漢獻帝正戰戰兢兢坐在龍椅上,至於文武百官,則似受驚的老鼠般,瑟瑟發抖地趴伏在地上。
看著大氣都不敢出的文武百官,董卓臉上露出一絲鄙夷:「諸位公卿大臣啊,今天咱家來上朝的路上,聽到街頭巷尾傳唱,『東頭一個漢,西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這是什麼意思,這是在說咱們東都洛陽的氣數已盡,要搬遷到長安才能中興大漢,依咱家之見,今天正好是吉時良日,眾卿便整裝起行吧!」
文武百官聞言全都大驚失色,心裡都在想:這董賊為了躲避諸侯聯軍的攻擊,居然要強行遷都,而且,遷都這樣的大事,竟然說動身就動身。
有幾個大臣冒死進諫,可非但沒有勸住董卓,反而被斬殺當場,成了一隻只被儆猴的雞。
跟董卓回到洛陽后,華雄和呂布便成了董卓的左右保鏢,目睹整個過程的華雄心中暗暗感慨:『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漢朝的文武百官總是試圖和掌控強權的董卓講理,雖然勇氣可嘉,但也傻得可以,弱勢對強權,講理永遠說不通,只有用強權對強權才是正道。
不出所料,在董卓的強勢威逼下,文武百官都乖乖地隨著西涼大軍遷往長安。
離開前,董卓更是下令焚毀洛陽城內的宮殿、宗廟、府庫、民房,只一晝夜功夫,繁華無比的洛陽城便化作了一片廢墟。
以往,華雄對名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
可看到無數背井離鄉的老百姓,被一隊隊西涼軍逼趕著前往長安后,才真正體味到『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名言背後,藏著的血與淚!
華雄跟著遷徙大軍一路前行,到達弘農郡時,華雄突然想起:歷史上董卓遷都長安時,曹操曾帶兵追擊,由於追敵心切,曹操少了防備,最終被徐榮設伏打得大敗。
現在,華雄在董卓的西涼軍體系內,只能算排名最末的高級將領,要想提高自己在西涼軍中的話語權,要想在未來的一系列變故中掌握主動,華雄就得多立功勞,而伏擊曹操便是送上門來的功勞。
想到這一點,華雄立即求見董卓:「啟稟相國,我們西涼軍帶著文武百官和無數百姓遷徙,行進速度緩慢,如果有叛軍前來追襲,後果將不堪設想,因此,末將想向相國請命斷後設伏……」
還沒等華雄說完,董卓便哈哈大笑起來:「哎呀,咱們西涼軍中最不喜歡動腦筋的華鴻宇,也知道施展謀略,設伏追擊的叛軍,難得啊,真是難得啊!」
「相國,您,您答應末將的請戰了?」華雄有些不確定地問道。
董卓沒有直接回答華雄,而是轉頭問向李儒:「文優啊,剛才懷瑜(徐榮,字懷瑜)已經向本相國請命斷後設伏,現在,鴻宇又提出這計策,你看,派誰去更妥當一些?」
李儒略一沉思,便是回道:「依屬下之見,華將軍這次守御虎牢關,表現得頗為驚艷,現在又能想到設伏追兵,足以證明他是個可造的將才,從這一點上看,相國將設伏追兵的機會給他,還是比較合適的,不過,設伏追兵的戰事關乎整個遷徙大軍的安危,絕不容有失,因而……」
說到這裡,李儒略一停頓望向華雄,見華雄神色不變,穩重泰然,心中認可地點了點頭:「因而,只他一人統軍設伏,還是不夠,需得經驗老道的徐將軍協助,才算完美!」
對於李儒的分析,董卓很是認同:「鴻宇啊,既然文優都這麼看好你,咱家就任命你為主將,徐懷瑜為副將,望你們同心協力,將這件事情辦好!」
「請相國放心,末將一定和徐將軍聯手,將追擊的叛軍殺個片甲不留!」華雄向董卓一抱拳,朗聲表達自己的決心。
弘農郡陝縣某個山坳旁,華雄正和徐榮商議如何設伏。
華雄有心交好徐榮,便是虛心向徐榮請教;「徐將軍,你領兵經驗豐富,依你之見,咱們該怎麼設伏才好?」
徐榮見華雄絲毫沒有擺作為一軍主將的架子,心中好感大增:「華將軍太謙虛了,虎牢關之戰中,華將軍將十八路諸侯叛軍玩弄於鼓掌之間,可是讓徐某佩服得緊!」
「些許手段,入不得行家法眼,華某對設伏追兵不是很擅長,還真需要徐將軍多多幫襯!」
「好說,好說!據斥候探報,我們現在所處的山坳長達五里,兩側樹木茂盛,適合藏兵,依徐某之見,可由徐某領五千精兵在山坳入口處布置,而華將軍則帶剩下的一萬精兵在山坳前方設伏!」
「哦?徐將軍可是準備先放追兵進入山坳,待追兵來到華某伏擊的地段,由華某先發起攻擊,一旦追兵後撤,徐將軍便截斷追兵退路,你我兩軍前後夾擊,一舉將追兵剿滅,不知華某分析地對不對?」
「不錯,徐某正是這麼想的!」
華雄和徐榮的意見達成一致,便各率兵馬到約定地點設下埋伏。
卻說,諸侯聯軍攻入洛陽后,曹操得知董卓帶著漢獻帝、文武百官以及無數百姓逃往長安,便勸袁紹統率諸侯大軍追殺董卓。
可袁紹覺得將董卓趕出洛陽,已經大功告成,不但不組織諸侯聯軍追殺董卓,反而整天聚集各路諸侯飲酒作樂。
曹操對以袁紹、袁術為首的眾諸侯失望透頂,大怒之下,只帶本部兵馬前往追殺董卓。
追擊途中,曹操派斥候打探到董卓一行已經到了弘農地界,便分兵兩路,一路由自己親自統領,沿著董卓所經路線追擊,另一路由曹仁統領,繞路趕到董卓隊伍前頭設伏。
曹操一路馬不停蹄地進軍,在闖入華雄和徐榮設伏的山坳好一陣后,才發現這山坳兩側樹木茂盛,適合埋伏兵馬。
霎時間,一道不祥的預感湧上曹操心頭:「不好,如此險要的地形,自己卻因為追敵心切而忘了派遣斥候打探,一旦西涼軍在這裡設伏,後果將不堪設想!」
意識到不妙后,曹操立即下令大軍停止前軍,派遣斥候到周邊五里探察。
只是,曹操這個時候才察覺到危險,卻是已經遲了,只見山坳左側的華雄猛地一揮虎翼長刀,號令伏兵推下巨石擋住前行道路。
「轟隆隆!轟隆隆!轟隆隆!」
十餘塊巨石驀然間從山坳兩側滾落,帶著震天裂地之勢,將曹軍前頭道路擋住。
緊接著,無數箭矢帶著刺耳的破空聲,急速飛入山坳內。
「咻咻!咻咻!咻咻!」
數千支箭矢如同狂風暴雨般狂湧向曹軍,曹軍反應不及,一時間被射得人仰馬翻,亂作一團。
曹操一邊舞動青釭寶劍,將近身的箭矢一一砍落,一邊調轉馬頭,高聲叫道:「眾將士莫慌,大家跟著本將軍後撤!」
曹操的吼聲,猶如晴天下的一記霹靂,頓時將惶惶不安的眾人驚醒,一眾曹兵立即向曹操靠攏。
在曹操的指揮下,過半曹兵恢復秩序,隨著曹操一起調轉馬頭,朝著原路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