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孫子傳> 第35章 親愛依戀 尋覓求索(3)

第35章 親愛依戀 尋覓求索(3)

  王栩跋涉於峻岭深澗,彎弓射獵,以最豐盛的山珍野味為田武餞別……


  師生促膝傾腸,三天三夜,凌雲觀內,昏黃的燈光朝朝融於晨曦霞光之中……


  田武就要離去了,王栩送了一程又一程,直送出了鬼谷澗,沂蒙山。路上,王栩諄諄叮囑田武,歸家后要下工夫總結歷代戰爭,花力氣考察古戰場,自己去尋覓,去求索,去創新,去發現那些你應該發現的東西……


  兩年,在人生的旅途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間,然而在這兩年裡,田武卻出落成一個昂然挺立的漢子,一位英武的翩翩少年,回到家裡,長者見了,喜出望外,下人目睹,恭而敬之,舉家歡欣,共享天倫之樂。


  初見面的日子裡,上上下下少不了要問些別後的情形,觀內的生活,學藝習武的收穫;田武雖一向寡言少語,今番卻一反常態,興緻勃勃地談鬼谷談沂蒙,特別是大談而特談他所崇敬的王栩老師。旬日過後,田武徵得祖父和父母的同意,遵師囑開始了他那翻閱戰史和考察古戰場的新的艱難歷程。


  田武首先去考察了葵丘。


  葵丘位於宋國國都商丘北部的農村,從宋都到葵丘需走五天的路程。這裡很偏僻,柳樹很多,地上蒙著一層白沙。這裡鼓著幾座大小山丘,整個山丘覆蓋著沙子,連一棵樹也不長,但山丘與山丘之間,點綴著稀稀落落的柳樹,一派幽閑恬靜的景象——這一帶山丘便稱葵丘。


  公元前651年,以齊桓公為首,魯、宋、鄭、衛等當時爭霸中原的各國諸侯會於葵丘,締結不改變黃河堤壩的盟約。


  當時締結盟約都採取以動物為犧牲,舉行歃血的傳統儀式,但葵丘會議並沒有這種森然肅穆的舉動,只是把一紙盟約供奉於捆綁的動物身上。


  締約之前,滔滔黃水一定用於無數次的戰爭,每次都衝決農田,毀壞村莊,使千千萬萬的無辜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葵丘締約一百多年來,時代嬗遞,盟約卻嚴加遵守,黃河之水沒有一次用於戰爭。儘管戰亂連綿,國無寧日,但人世間還有可以依賴的東西存在。


  田武邊考察邊翻閱史冊。


  周初,文王積善累德,天下悅服。虞、芮爭利,互不相讓,於是入周請文王評判。入周界,見耕者皆讓田界,民俗皆讓長者。虞、芮之人羞愧得無地自容,相互說道:「吾所爭,周人所恥,今見文王,只取恥耳。」未見文王,半途而歸,相互謙讓。文王興仁義之師,相繼伐犬戎、密須、耆國、邗(yú),如秋風掃落葉,迅即統一了天下。


  武王伐紂,紂師雖眾,但皆無戰心,翹首盼望仁義之師速至。武王至,百姓簞食壺漿相迎,紂師皆倒戈而戰,以助武王。武王所向披靡,紂師皆崩叛。


  春秋時,楚莊王因鄭與晉盟,興師伐鄭。楚師圍鄭三月,鄭以城降楚。楚王入至皇門,鄭襄公肉袒牽羊相迎。


  這些史實告訴了田武,仁義之師無敵於天下,他將在未來的《兵法》中強調興師須仁,用兵當義。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任孟明為大將,西乞術、白乙丙為副將,率軍東進,企圖對鄭國發起突然襲擊。鄭國有一個牛販子叫弦高,他趕了三百多頭牛到洛陽去賣。走到黎陽津,弦高從一位由秦國來的老朋友嘴裡得知秦國欲派兵進攻鄭國,預定十二月十二日出發,不久就要到了。弦高是個忠君愛國的志士,為替國家排難解危,他急中生智,一方面派人星夜趕回鄭都向國君報信,一方面假扮成國君的使臣,挑選了二十頭肥牛,其餘寄存旅店,自乘一車,迎著秦軍而去。走到滑國的延津與秦軍相遇,弦高按照使臣的禮節見到秦軍主將孟明說,我們的國君聽說三位將軍率領部隊來,特意準備了一點薄禮,派我前來迎接和慰勞你們。因為我們處於強國之間,不斷遭受外來侵略,故而厲兵秣馬,邊防將士常備不懈,枕戈待旦,你們見了這些情況不必介意。孟明聽罷,大吃一驚,他覺得自己的軍隊勞師襲遠,是為著攻其不備,既然鄭國知道了這一行動,又作好了充分的戰鬥準備,恐難取勝,於是秦軍改變了計劃,順手在滑國抓了一把,便撤軍回國,向秦穆公交差去了。


  公元前634年,晉聯秦伐鄭,鄭乃小國,夾於兩大強國之間,雖與楚結盟,希望楚發兵救援,然楚懾秦、晉之威,不敢輕易出兵,鄭危在旦夕。鄭君知老臣燭之武是老練的外交家,有雄辯之才,有膽識,便派燭之武墜城而下,直至秦營,求見秦王。秦王接見了燭之武。燭之武向秦王說:「秦參與圍鄭,不知是何原因?」秦王說:「秦參與伐鄭,助晉討伐背信棄義者,乃申張正義之舉。」燭之武說:「鄭對晉,確有失禮之處,然對強秦卻敬佩由衷,崇敬之至。秦王乃一代賢明仁德之君,扶助鄭君立國,如今又助晉勞師遠襲。鄭距秦遠隔千山萬水,伐鄭。鄭亡之後,秦無半點利益可得。鄭敗之後,為晉所佔領,晉則越發強大了。秦、晉毗鄰,晉強大之後,對秦豈不是潛在威脅!恕我直言,大王之舉乃自削其國,怎不令人擔憂!晉並非信義之國,憶往昔,晉曾許西河之地與秦,后又自食其言,調兵遣將,加強防禦,威脅秦之安全。大王如此英明,怎可培養一虎狼近鄰呢?依我之見,秦最好是撤出征討,罷兵西歸,這樣對秦有百利而無一害。秦罷兵西歸,鄭願當秦之保護國,將來秦進出中原,豈不方便!」燭之武的一席話說服了秦王,彼此達成默契,主動撤兵。晉見秦撤兵,鄭和楚乃結盟之國,楚必派兵馳援,晉無力單獨與楚接戰,只好灰溜溜地夾著尾巴撤兵,鄭圍不戰自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