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游龍戲唐> 第一百五十七章 突然襲擊

第一百五十七章 突然襲擊

  李恪的之官詔書下得很快,陳子明回京不過才三日,內廷便已傳出了詔令,著李恪就任安州大都督,委御史中丞權萬紀為長史,剋期赴任,對此,李恪自是不敢怠慢了去,只準備了兩日時間,便即進宮辭行,太宗留其在宮中用了晚膳,並諄諄教誨了其一番,所言大體上都是治理地方之要,至於其餘諸事,則基本不曾涉及,換而言之,除了賜宴之規格之外,此番面聖就跟尋常官員外放時的君臣奏對也無甚不同之處,哪怕無一句敲打之言,可內里的意思么,顯然就是那麼個意思罷。


  李恪終於還是走了,陳子明除了在其離開之日去送了一回之外,其餘時間再沒跟其密議,無他,避嫌耳,左右該說的都已是說得透徹無比了,不能說的么,照舊是不能說,當然了,陳子明本人這段時日里忙得夠嗆,也真是沒啥時間陪李恪閑聊的——一別京師三年余,再次歸來,去秦、程二府以及魏徵、薛萬徹等親近之人的府上走動乃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而美酒產業以及「新欣商號」的大量技術問題也須得陳子明親自去解決,加之剛到任,對工部諸般事宜也須得有個適應過程,少不得要看大量的文件,諸般事宜這麼一纏雜,陳子明實在是分身無術,又有哪一天不是忙得個天昏地暗的。


  甭管你忙還是不忙,地球都照轉不誤,日子么,當然也照舊是一天天地過著,轉眼間便到了大朝之時,早起乃是必須之事,於旁人來說,或許難熬,可於早就習慣了早起的陳子明而論,與平常時也無甚不同之處,他甚至有時間打了幾圈拳腳,又演練了回槍術,從容地梳洗用膳完畢之後,這才施施然地乘馬車往承天門前的廣場趕了去,待得到了地頭么,還屬到得較早的一撥。


  按唐時體制,唯有從五品下以上的京官方才可以參與朝議,至於那些地方官員,無論品階多高,都不得其門而入,再者,但凡天家宗親,基本上都已外放地方為官,換而言之,朝議的參與人員也就是六部九卿外加在京的那些將軍們,攏算起來,也不過就三百人不到罷了,還分成了大大小小十幾個圈子,放之於承天門前偌大的廣場上,自不免顯得稀疏無比。


  圈子看似散亂,至少從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如此,可實際上么,這麼些個圈子卻絕不簡單,那實際上是一個個的勢力範圍,不是你想加入便加入的,若是尋常新晉官員,十有八九會無所適從,可對於陳子明來說,卻是不成問題,無他,三年余前,他就已上過朝了,唯一的區別不過就是以前他是以武將的身份上朝,而今么,卻是以文官的面目出現,可在圈子的選擇上,卻並未作出改變,一來便與程咬金等瓦崗一系的官員們站在了一起,當然了,在這等朝議將至之時,也沒啥特別的話題要談,扯的不過都是天氣之類的廢話,可就是這等無意義的扯淡,卻有著鮮明的意義,那便是站隊。


  嚴格來說,陳子明其實應該是從龍功勛之後——他那早已死去的便宜老爹可是玄甲精騎出身,早在太原起兵時,便是太宗手下一員小軍官,不過么,自打陳子明穿越而來后,交往最多的卻不是那些從龍元勛,而是瓦崗寨一系,從此意義來說,他選擇站在瓦崗寨一邊,也屬理所當然之事,但這卻並非陳子明選擇站在瓦崗寨這一隊的真正原因,實際上,瓦崗寨一系官員在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貞觀十年改封)之爭中始終保持中立才是陳子明選擇站在瓦崗寨這麼個圈子中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沒錯,陳子明確實已決定要力挺李恪了的,然則此事卻只能是暗中進行,卻是斷然不能公然有所表示的,至少現在不行,否則的話,都用不著侯君集等人動手了,太宗怕是第一個便容他陳子明不得,這也正是陳子明一直避免與李恪顯得過於親近的原因之所在,防的不單是太子與魏王,更防的其實是太宗。


  「上朝,上朝!」


  就在群臣們低聲閑扯之際,一陣宮中宦官的喊朝聲響起中,緊閉著的兩扇宮門就此被宮廷侍衛們從內里推了開來,一見及此,眾朝臣們自是不敢再閑扯個不休,按著品階高下,飛快地列好了隊,魚貫著便行進了承天門,一路小步疾走地往太極殿趕了去。


  太極殿,太極宮中的第一大殿,又稱中朝,門下省、中書省等宰輔辦公所在都在此殿的左近,每逢初一、十五,大朝會都在這太極殿里舉行,眾朝臣們對上朝這等勾當都是熟稔已極的,自不會有甚犯錯之可能,這不,一路疾行之下,除了腳步聲之外,竟是無一絲旁的雜音。


  「皇上駕到!」


  眾朝臣們沿著宮前的台階上了殿,無聲地排成了方陣,好一陣的等候之下,終於聽到了內里傳來了一聲尖細的喝道,旋即便見太宗在一大幫宮女宦官們的護衛下,緩步從殿後轉了出來,緊隨其後的則是拖著腳走路的太子李承乾。


  「臣等叩見陛下!」


  一見太宗已至,諸般臣工自是不敢怠慢了去,齊齊跪倒於地,緊趕著大禮參拜不迭。


  「眾卿家平身。」


  太宗緩步行到了前墀正中的龍案後頭,一撩龍袍的下擺,就此端坐了下來,環視了一下諸般臣工之後,這才虛抬了下手,很是和煦地叫了起。


  「謝陛下隆恩!」


  太宗既是叫了起,朝臣們自是須得按朝規謝了恩,而後又分文武各自站到了大殿的兩旁。


  「卿等有事且自奏來,朕聽著呢。」


  待得諸般臣工各自落了位,太宗也無甚寒暄的廢話,揚了下手,語調淡然地吩咐了一句,宣示著早朝的開始。


  按唐律,大朝十五天才一次,要議的事兒自是不少,大體上是按著六部九卿這麼個順序依次發言,錯非有急章要奏,否則的話,都是由各部尚書以及九卿出面言事,將各自部門中難決之要務報到御前,由皇帝聖裁,陳子明到底是新晉之朝臣,儘管也準備了些材料,但卻並不打算在此朝議上言事,也就只是帶著耳朵來聽朝議罷了,無他,下馬伊始便言是非,乃身為臣下之大忌也,陳子明自是不想太過標新立異了去。


  六部雖是並列,各部尚書的官階也自無不同之處,可卻是有高下之分,排名的順序依次為吏、戶、禮、兵、刑、工,於朝議上發言的順序么,也是照此而行,毫無疑問,吏部之事雖不算最多,卻是最為重要,這一議之下,朝爭可是不少,不止是朝廷各部屬官的職位調配有所爭議,舉國範圍內的州刺史之調動更是激爭不斷,雖不致到當庭對吵之地步,可各方為了某些重要職位的爭執卻是相當之激烈,各有推薦人之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鬧騰得可謂是歡快得很,當然了,陳子明卻是不會去參與其中的,無他,沒那個資格去玩這等分蛋糕的把戲,也就只是聽聽了之罷了。


  「陛下,臣有本要奏,今,我長安在冊人口已過六十餘萬,再算上各府僕役之流以及諸多流民佃戶,人口多達百萬之數,而關中產出已大有不足,唯靠漕運維之,然,轉運艱難,雖有前朝之河運體系,卻多有失修處,且洛陽龍門一帶屢屢泛洪,水利設施大半皆損,已到了非大修不可之時,此事關係重大,斷不可有失,故,臣以為當得能臣以為之,臣嘗聞工部侍郎陳曦在茂州時,屢興水利,頗見成效,當是擔此重任之不二人選,臣願舉之,還請陛下聖裁。」


  吏部之事一爭就是個把時辰,各方爭來奪去地折騰了良久,總算是取得了些利益之平衡,事情也就算是塵埃落定了,終於輪到了戶部出面言事,身為戶部尚書,殷元當仁不讓地便站了出來,朗聲上了保本,赫然竟是要保舉陳子明去河工上任職。


  「嗡……」


  殷元這等本章一出,群臣們頓時嘩然一片,沒旁的,殷元與陳子明之間那些舊怨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而今其竟然當庭保舉陳子明,個中之意味顯然大是耐人尋味不已。


  我勒個去的,你個老混蛋,居然跟爺玩這麼一手,有種!


  不說群臣們嘩然一片,陳子明本人也很有些措不及防之感,無他,河工本來就屬工部之事,但凡去治理河工的,掛著的都是工部侍郎的頭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讓陳子明去整河工之事確無甚不妥之說,問題是河工雖說是肥缺,可畢竟遠離朝廷,管了河工,就意味著被排擠出了朝廷之中樞,於旁人而論,或許沒啥大不了的,可對於陳子明來說,卻是斷然無法接受這等「保舉」,無他,太子與魏王之爭已漸白熱化,照此發展下去,最多再有個幾年的功夫便要見生死了,這等情形下,若是不能在朝廷中樞有所作為,那陳子明又該拿啥去幫李恪謀事呢,毫無疑問,這麼個「保舉」,陳子明是斷然不願接受的,只是要想提出反對的意見么,那就須得言之有物,而這,顯然沒那麼容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