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滿朝奸臣,你讓朕怎麼當千古一帝> 第246章 殿試名次的差距,釋褐授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6章 殿試名次的差距,釋褐授官

  (一點后再訂閱吧)


  閱卷、排定名次只有區區三天的時間,所以對於考官來說時間異常緊張。


  當然,不包括李乾。


  殿試經歷了這麼多年演變,現在已經有了完善的規則和潛規則。


  指望皇帝一個人在三天內看完所有的卷子,並且說出優劣來、給出評語,再排好所有人的名次,那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


  於是在一次次的殿試中,原本輔助皇帝陛下評閱考題的讀卷官們漸漸掌握了權力,成了真正的考官。


  沒錯,這些人就是幾位宰輔領銜的尚書天團。


  但在曾經,這些人只不過就是小小的讀卷官而已,地位就類似於打雜的。


  皇帝陛下非同凡響,連閱卷用的打雜小廝、工具人都要用宰相。


  只不過後來這些人後來居上,漸漸成了實質掌權者。


  殿試結束后次日,考生們的卷子就被湖名,送到了文淵閣后的文化殿,閱卷便從這裏進行。


  這裏的位置也很有講究,最上首面南的位子自然只有一個,那就是留給皇帝陛下的。


  但這個位子常年空着,一般整個閱卷過程中皇帝也不會出現。


  下方緊挨着這個位子的只有兩個,乃是左右宰相的座位,只不過如今只有秦檜一個人坐在右側桌桉上。


  宰相位置的側方才是兩位尚書僕射的位置,也是只有蔡京一個人。


  側方則是御史大夫的位置,只不過也是空着的,原因是魏徵已經擔任過會試主考官了,這時候再來殿試閱卷、讀卷,就有些不合適了。


  再下方就是尚書省的地盤,吏部、戶部、刑部的位置同樣空着,此外王莽、李靖和宇文愷則坐在他們該待的地方。


  此外,還有從下面選上來的兩個冤種官員,國子監司業和翰林院侍讀學士,他們在這裏也只能仰諸位大老的鼻息們做事。


  滿額十三人的讀卷團隊,

  如今只有七個人,不過這也夠用了。


  「開始吧。」


  秦檜望了望幾人,率先宣佈道。


  「是,大人。」


  隨着秦檜的一聲令下,殿中值守的宦官便開始散卷,殿中氣氛稍顯沉寂,辦正事的時候大家都肅靜起來了。


  諸多卷子分到了大人們眼前,大家提起精神,快速翻看起來。


  殿試閱卷實際上沒什麼大學問、也不用講究太多。


  因為大體的排名在之前的會試中就已經定好了,按慣例來說,考生們在會試中的排名和殿試最終的排名都是差不多的。


  其上下差距大都在二十名以內,就算有例外也不會太離譜。


  既然都有慣例了,那大人們就不用看的太認真仔細了,到時候按會試名次排就好了。


  但對於諸位大人們來說,既然手裏有了權力,要是還不利用一下,那這權不就白攬了嗎?


  秦檜也坐在最上方,拿到了手中的考卷。


  只不過他沒有立即開始評卷,而是將自己分到的考卷一一快速翻看起來。


  昨天殿試的時候,李乾一直好奇他們這些人下去轉悠什麼……秦檜他們現在的行為就是答桉。


  在場的人都是博聞強識之士,在考場中轉一轉,記住那些考生們的文章、句子根本就如吃飯喝水般簡單。


  朝廷的湖名對他們來說形同虛設,此刻看到考卷上的句子時,讀卷官們早已在心中把這一張張試卷和一個個考生的名字對應了起來……


  秦檜要找的,是會試前幾名考生,尤其是會元的卷子。


  只不過翻完一遍之後,他並未找到想要的,便下意識抬起頭來向四周望了望。


  此刻恰巧蔡京也翻完了一遍手中的考卷,似乎也並未有所得,同樣抬起了頭來。


  兩人目光相對,又同時移開,低頭批閱起了自己的那份考卷。


  一份考卷要轉桌,從七個讀卷官手中都過一遍,才能算是被批閱完畢,每個人都要對其評定等級,寫上評語,再蓋上他們自己鈐印。


  考官們的批閱分為五個等級,分別以圈,尖,點,直,叉代替,圈為最高的第一等,而叉就是代表最低的第五等。


  而對於一張考捲來說,經手的第一個考官是最重要的,第二個考官其次。


  因為殿試閱卷有一個潛規則:圈不見點,尖不見直。


  也就是說,如果批這份卷子的第一位考官用的是一等圈,那麼後面批這份卷的所有考官都不能用三等點,及以下。


  他們的評級只能在一等圈和二等尖之間選。


  如果第一位考官用的是二等尖,那麼後面的所有考官都不能用四等直,及以下。


  他們只能用一等、二等和三等的標識。


  而要是一份卷子在第一位考官那裏就被打上了代表五等的叉,那麼不好意思了,這份卷子就只能在四等和五等直接徘回了。


  所以第一位閱卷的考官幾乎就決定了這份卷子的「前途」。


  之所以有這麼個潛規則,一是為了照顧諸位考官大人的面子,免得兩人因為這個而產生衝突矛盾。


  二則是為了防止有些人徇私舞弊,買通考官,在他原本只有五等叉水平的卷子上畫一等圈。


  考生的殿試名次相較於會試名次會有不到二十名左右的出入,其依據就在這裏。


  如果你這卷子的評級高,那就往上提一提,如果評級低,那就往下壓一壓。


  而且殿試的評級也是選擇殿試前十名的重要依據……


  眾人忙碌間,秦檜已經率先批完了自己手中的考卷,伸手遞了出去,一旁侍立着的宦官急忙俯身將其接過,傳到下方的王莽手中。


  在秦檜傳完卷子之後,陸陸續續也有官員批閱好了手中的考卷,傳遞給自己下家。


  秦檜拿到的則是蔡京遞過來的考卷,他似乎沒報多大希望,只是隨意地看了看,就開始批閱。


  只是剛批完幾份,他就一怔,望着手中的一份考卷頓了片刻,緊接着不動聲色地在考卷上方畫了一個圈,隨即撇到了一邊……


  殿試的閱卷雖然大部分都不是那麼重要,但還是有那麼一點非常重要。


  那就是殿試前十名。


  殿試成績分為一甲二甲三甲,其中一甲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只有三個人,所以這三人又被統稱為「三鼎甲」。


  這三人的待遇是這八百進士中最好的,賜進士及第……或者說,狀元的待遇是最好的。


  殿試放榜后直接賜狀元從六品的官職,而且還是京官……一步就把有些人半輩子的路都走完了。


  而一甲的另外兩位,探花和榜眼則是正七品的京官官職,比牧守一方的縣太爺還要強。


  最重要的是,這三個人是立即授予官職,一般狀元是從六品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則是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這都是真真正正的實職!


  而在二甲中,只有二甲第一名,也就是整個殿試的第四名除外,這個名次被稱為「傳臚」,也有從七品的實職可做。


  至於後面的就別想了。


  二甲的人數不限,一般在二百到三百人左右,從七品,賜進士出身。


  剩下的人都歸到三甲裏面去,正八品,賜同進士出身。


  同進士,意思就是和進士相同,那他究竟是不是進士呢?

  反正同進士們說是。


  別看二甲和三甲的從七品、正八品聽着不錯,但也只是聽起來好聽而已,這都是虛銜,根本沒有任何實權,不屬於任何衙門,也不幹任何事、不管任何人,就只是在那掛着。、


  進士說是老虎班,榜下即用……但那是幾百年前的盛況了,現在早就不比從前了。


  二甲三甲的進士們若想做官,還得再參加一次考試,之後有關係的、肯使錢財的人或許在觀政、補缺的時候能撈著個官做,但要是什麼都沒有,只是乾等……那等個十年八年也不一定能輪得着你。


  這一甲和二甲三甲的差距實在太大,要說近視們不渴望不眼紅,那是不可能的。


  而要想進一甲,你最起碼得是個前十,才能有競爭機會啊!


  原因很簡單,為了不讓日理萬機的皇帝陛下累著,所以殿試第十之後的名次,都是由讀卷官們來排定的。


  而皇帝陛下又需要做什麼呢?他要決定殿試前十名。


  讀卷官們批完所有卷子后,會選出最優秀的十二份呈送到聖前。


  然後由皇帝排定這些人的名次。


  所以要想進一甲,首先你的卷子要足夠優秀,或者能走通關係,能過得了讀卷官們這一關,他們才會將你的卷子呈送到皇帝手裏,你才有競爭的機會!

  所以,讀卷官們雖然沒掌握進士們的生殺大權,但也依舊牢牢抓着他們的前途。


  「咦?這張卷子不錯?字字珠璣,句句鞭辟入裏,文風又如此老道,非三十年之功不能寫出此等文章!」


  王莽看到一篇文章,突然拊掌大讚,打破了殿中的寂靜:「依本官來看,此文可得頭甲!」


  其他讀卷官紛紛側目望去,這話可不是能隨便說的。


  「不知王宗伯看到什麼妙文了?」


  坐在他側方的老尚書宇文愷笑着道:「可否與我等共賞?」


  「自然可以。」王莽提起筆飛快地在上面畫了個圈,隨即也不用一旁的宦官幫忙傳送,自己就雙手遞了過去。


  宇文愷笑呵呵地接過考卷,仔細地看了起來,越看越是點頭:「不錯,文風雄厚,妙筆生花,立意正大,細細品讀之下別有風姿……」


  聽他這麼說,其他官員更加關注了。


  宇文愷讀完一遍后,又閉目細細品味了片刻,提筆在卷頭畫了個圈,這才將卷子遞給一旁的李靖。


  雖然流程是一個讀卷官看完手上的所有卷子,再換給下一個讀卷官,依次輪轉。


  但偶爾讀到號文章時,讀卷官們也可當即就進行傳閱,定下來作為前十之一,重送到皇帝陛下那裏。


  李靖看過之後,同樣止不住的讚賞了幾句,又繼續傳了下去,至此卷頭上已經畫了四個圈了,分別是三位尚書和翰林院那位讀卷官的。


  卷子又傳到了蔡京手中,他只是看到前面兩句,就眉頭一挑,認出了這是誰的卷子。


  蔡京大有深意地看了王莽一眼,隨即細細品讀一番,也稱讚著在卷頭上畫了一個圈。


  卷子又被傳到秦檜的手上。


  秦檜看了一眼考卷的內容,隨後又望着卷頭上的五個圈,以及五個代表評判官員身份的鈐印,眉頭微微皺起。


  似乎是猶豫了片刻,秦檜還是在上面打了一個圈。


  這份考卷是諸葛亮的。


  如果第一時間落到他的手中,肯定不會是代表一等的圈,而是代表三等的點。


  但現在再做限制,就為時已晚了。


  坐在他側方的老尚書宇文愷笑着道:「可否與我等共賞?」


  「自然可以。」王莽提起筆飛快地在上面畫了個圈,隨即也不用一旁的宦官幫忙傳送,自己就雙手遞了過去。


  宇文愷笑呵呵地接過考卷,仔細地看了起來,越看越是點頭:「不錯,文風雄厚,妙筆生花,立意正大,細細品讀之下別有風姿……」


  聽他這麼說,其他官員更加關注了。


  宇文愷讀完一遍后,又閉目細細品味了片刻,提筆在卷頭畫了個圈,這才將卷子遞給一旁的李靖。


  雖然流程是一個讀卷官看完手上的所有卷子,再換給下一個讀卷官,依次輪轉。


  但偶爾讀到號文章時,讀卷官們也可當即就進行傳閱,定下來作為前十之一,重送到皇帝陛下那裏。


  李靖看過之後,同樣止不住的讚賞了幾句,又繼續傳了下去,至此卷頭上已經畫了四個圈了,分別是三位尚書和翰林院那位讀卷官的。


  卷子又傳到了蔡京手中,他只是看到前面兩句,就眉頭一挑,認出了這是誰的卷子。


  蔡京大有深意地看了王莽一眼,隨即細細品讀一番,也稱讚著在卷頭上畫了一個圈。


  卷子又被傳到秦檜的手上。


  秦檜看了一眼考卷的內容,隨後又望着卷頭上的五個圈,以及五個代表評判官員身份的鈐印,眉頭微微皺起。


  似乎是猶豫了片刻,秦檜還是在上面打了一個圈。


  這份考卷是諸葛亮的。


  如果第一時間落到他的手中,肯定不會是代表一等的圈,而是代表三等的點。


  但現在再做限制,就為時已晚了。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https://,數據和書籤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