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天意> 第四章上部:韓信篇(1)下

第四章上部:韓信篇(1)下

  項羽道:「當然!他這樣的人還不算怕死,那世上就沒有叫懦夫的人了。」范增道:「他要是真的怕死,怎麼還會來投奔你叔父造反?兩年前你叔父的實力可不大啊。」


  項羽一時語塞。


  范增道:「受到侮辱,不是被侮辱者的過錯。況且,尺蠖之屈,求其伸也。他能忍人所不能忍,正說明其志非小。」


  項羽道:「不止是這樣,我……他其實已經向我獻過好幾次計了,我總覺得他的計策陰謀氣太重,非大丈夫所為。」


  范增看了項羽許久,才嘆了口氣,道:「阿籍,我受你叔父知遇之恩,他臨終前又把你託付給我,我不能不盡心竭力輔佐。所以,有幾句話,我也不能不說,希望你聽了不要見怪。」


  項羽道:「怎麼會呢?叔父要我叫你『亞父』,就是要我拿你當父親看待。亞父有話儘管直說。」


  范增道:「阿籍,你為人磊落,襟懷坦蕩,這正是我所欽佩的,但也是我所為你擔心的。你的性格,不像是一個成功的帝王所該有的啊!」


  項羽道:「亞父,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范增道:「從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我們所看到的古往今來的大英雄、大豪傑,其實都有詭詐殘忍的一面,只不過不為常人所知罷了。戰場無情,宮廷無義,如果他們只是一味講究仁義道德,一輩子也不可能成功!宋襄公打仗都要講什麼『君子不乘人之危』,結果呢?差點把命都丟了。」


  項羽道:「我沒有迂腐到那種程度,我不反對用計,只是不喜歡用那些過於陰險毒辣的詭計。」


  范增道:「計策只是一種工具,有什麼善惡之分?再卑劣的計策,只要它能成功,就是好計,就該用它。」


  項羽道:「可是藉助詭道而得來的一切,還能保持正義的本色嗎?」


  范增道:「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他的正義誰曾懷疑?但你知道他的國君之位最初是怎樣來的嗎?他是殺了他兄長公子糾而得位的。決定正義與非正義的,不是在鬥爭中走正道還是詭道,而是鬥爭的最終目的。就像你叔父擁熊心為楚王,不也是為了推翻暴秦而採取的一種策略?你自己也知道,他算什麼楚王?不過是你叔父手中的傀儡罷了。只因為他的楚王血統,能為我們號召更多的人,你叔父才用他做招牌的。」


  項羽聽他用叔父項梁的行為做譬喻,心中有些不快,道:「那不一樣。」


  范增道:「有什麼不一樣?」


  項羽說不出來,只得道:「反正我不想讓後人說,我的成功是用陰謀詭計換來的。」


  范增道:「陰謀詭計又怎麼了?『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自古皆然。只要所圖是帝王之業,一旦成功,有誰敢質疑你成事的手段?」


  項羽說不出反駁的話來,只得沉默,但臉上不以為然的神情非常明顯。范增看出來了,他嘆了口氣,站起來走到軍帳門口,撩開帳門準備出去,好讓項羽一個人靜下心來想想。但撩開帳門的手突然停在了那裡,若有所思地看著外面。他一會兒,又放下帳門,回頭對項羽道:「韓信這個人,你真的不肯用嗎?」


  項羽道:「是的。」范增嘆了一口氣道:「人才難得,希望你再考慮考慮。如果你實在不想用他,那麼最好把他看住了。」


  項羽詫道:「為什麼?」


  「他的才智太可怕了。這樣的人若為他人所用,會後患無窮。」說完,范增掀開帳門走了。


  為他人所用?後患無窮?項羽覺得好笑。誰會重用一個鑽過人家褲襠的膽小鬼?亞父真會大驚小怪。


  他根本沒把韓信的事放在心上,轉而開始思考起明天要做的大事了……


  第二天清晨,項羽單獨朝見了宋義,沒有人知道軍帳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只看到項羽片刻工夫就出來了,手中還拎著宋義那顆血淋淋的腦袋!

  項羽宣稱:「宋義暗中與齊國勾結,圖謀反楚,楚王密令我誅之。」


  諸將從最初的震驚中清醒過來后,無一敢對如此大逆不道的舉動說半個「不」字。況且,宋義此前在軍情緊急的情況下還好整以暇地送他兒子去齊國為相,確實有勾結齊國的嫌疑。至於說宋義反楚,那自然有些牽強,但人都已經死了,誰又高興為給一個死人翻案而得罪強硬慣了的項羽呢?所以,幾個善於察言觀色的逢迎之徒甚至還討好地說:「首先扶立楚懷王的,就是將軍的叔父。如今,將軍又替我大楚誅滅了叛國之臣,真乃楚國之柱石也!」


  項羽派人將這個消息通報給了懷王,懷王不得不追認了那道他根本沒有發出的詔命,並命項羽取代宋義任上將軍之職。


  項羽迅速指揮楚軍渡過漳河,援救巨鹿。


  渡河之後,項羽下令:鑿沉渡船,砸爛釜甑,燒毀屋舍,士卒每人只帶三日口糧,以示絕無退路。


  這道前所未有的破釜沉舟之令,極大地激發了楚軍的戰鬥力。楚軍將士人人奮不顧身,以一當十,向強大的秦軍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進攻。


  秦軍運糧的甬道被截斷了。


  秦國堅固的陣線開始瓦解。


  秦將蘇角被殺,王離被俘,涉間自焚。


  秦軍主帥,少府章邯——曾經打敗了周文、陳勝、項梁的常勝將軍章邯,向項羽求和了。


  考慮到秦軍實力猶存,而楚軍軍糧已所剩無幾,項羽決定接受這位殺叔仇人的求和。雙方約定在洹水之南的殷墟上會面。


  在殷墟,章邯告訴項羽,他之所以求和,不是因為戰鬥失利——事實上,他還有二十萬兵馬,而是因為他所侍奉的朝廷已不值得他繼續效忠了。


  「我簡直不知道如今的秦國究竟姓嬴還是姓趙了。」章邯憤憤地道,「朝中的有功之臣都快讓趙高殺光了!先是將軍蒙恬,然後是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再後來是左丞相李斯,現在就要輪到我了。」章邯指著身後一人道,「將軍應該認識司馬欣吧?」


  「是的。」項羽點點頭,「我與叔父潛藏於民間時,我叔父曾因事被捕入獄,是他救了我叔父一命,那時他是櫟陽獄掾。」


  章邯道:「現在他是我的長史。十天前,我派他去咸陽請示戰事——司馬欣,你自己來說吧。」


  司馬欣道:「是,我到了咸陽,要見皇帝。趙高讓我在宮外司馬門跪候了三天,也沒讓我見到皇帝。後來我聽說,趙高得知情勢危急,怕皇帝追究,準備拿將軍和我們這些前線將士頂罪。我連夜抄小路趕了回來,到了軍中,我才知道,趙高果然派人追殺過我。幸而我沒有走去時的大路。」


  章邯道:「項將軍,你也看到了,為這樣的朝廷賣命,還有什麼意思?將軍與我有殺叔之仇,我也不敢請求將軍的赦免。但求將軍一件事:攻入咸陽后,千萬要抓住趙高,將這惡賊斬成肉醬,以解我心頭之恨!那麼我雖死也感激將軍的恩德。」


  說著,章邯向項羽俯身頓首。


  看著這個曾和自己斗得死去活來的勁敵,如今被骯髒的宮廷傾軋所逼,落到這樣凄涼的境地,項羽不禁起了憐憫之心。他扶起章邯道:「起來吧!我不殺你。你攻打我叔父,是各為其主。現在你棄秦歸楚,是我楚國的幸事。你就留在楚軍中為我辦事吧!」


  就這樣,項羽不但沒有追究章邯的罪過,還封他為雍王,又任命他的兩名副手:司馬欣為上將軍,董翳為都尉,收編了秦降卒二十萬,一同向關中進發。


  沒有人懷疑項羽有封王的權力。巨鹿之戰已經確立了他在諸侯中至高無上的地位,一旦進入關中,攻下咸陽,他成為天下霸主自是順理成章的事了。所以,許多人已提前改口叫他「大王」。


  事情進行得很順利,巨鹿之戰的餘威排除了一切障礙。在路上,為了杜絕後患,項羽下令坑殺了那二十萬秦軍降卒,居然也沒人敢說三道四,除了亞父有點不以為然。總而言之,項羽的心情十分愉快。


  但是,一個意外的消息把他的好心情全打亂了:沛公劉邦已先他一步進入關中。


  劉邦算什麼東西?項羽至今還記得去年這個人是怎樣哭喪著臉來向他叔父求救兵的。那時,他把自己的老家豐邑都丟了,兵微將寡,無力收復,帶了一百多名騎兵可憐巴巴地來求援,項梁很大方地送給他五千兵馬,這條死魚才算翻了身。


  一想起那道懷王與諸將的約定,項羽就覺得心煩意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