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朱祁鎮的奮鬥

  這是真正的絕境,身陷敵營,沒有人可以信任,沒有人可以依靠,也不會有專人來伺候他的起居,其實衣食待遇不好還在其次,對於朱祁鎮而言,能否活到第二天才是他每天都要考慮的問題


  也先的第二個敵人


  也先退出了關外,卻並不承認自己的失敗,他希望重整軍隊,再次入關進攻京城。但就在此時,一個隱藏的敵人出現了,打亂了也先的計劃,而這個敵人比明軍更為可怕,因為他就出現在也先的身後。


  脫脫不花是黃金家族的傳人,也是也先所推立的蒙古大汗,而也先不過是蒙古太師而已,換句話說,他是也先的領導。不過他的這個領導幹得實在比較煩,因為他自己並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所以在他的名字前面總會被人加上兩個前綴字——傀儡。


  事實證明,成吉思汗的子孫一般都不是孬種,至少這位脫脫不花不是。據史料記載,他是一個十分精明強幹的人,對於現在的這種地位他十分不滿,但又苦於沒有足夠的資本和兵力與也先叫板,只能一直隱忍下來。


  無獨有偶,瓦剌部落的第三把手知院阿剌也對也先不滿,這倒沒有什麼可奇怪的,像也先這樣強勢的人,自然是老子天下第一,不把他人放在眼裡。就這樣,看似強大無比的瓦剌內部出現了嚴重的裂痕。對於這些情況,也先心中也是有數的,但他仗著自己兵多將廣,不把脫脫不花和阿剌放在眼裡,把他們當成跑龍套的,任意使喚,可他想不到的是,這道裂痕將徹底毀掉他的宏圖霸業。


  瓦剌內部的這些鬥爭自然瞞不過明朝大臣們的眼睛,他們充分地利用了這一點,並擴大了他們之間的矛盾,而主持這一隱蔽戰線工作的正是老牌地下工作者胡濙。事實證明,他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也先剛剛退出關外時還是有所期望的,因為在出發之前,他就下達了指令,命令龍套甲脫脫不花和龍套乙阿剌陳兵關外,一旦自己戰況不利就立刻進關會師合戰,可當他真正下達會師命令時,卻驚奇地發現這二位龍套兄早已不見了蹤影。


  原來這兩位仁兄早在進攻前就打好了算盤,他們認為打勝了也是也先的功勞,自己撈不到什麼好處,而如果戰敗自己卻要損兵折將,這筆生意做不得(利多歸額森,害則均受之),所以他們樂得聽從也先的命令,表示自己甘願做預備隊,在關外等候。


  而當他們聽說也先失敗后,不禁喜上心頭,大肆慶賀,再加上明朝政府在一邊煽風點火,大搞策反工作,還沒等也先退出關,他們就變成了和平使者,派遣使者向明朝求和,並贈送了馬匹。


  這下也先同志有大麻煩了,被打得落荒而逃不說,逃出關外也無人接應,用狼狽不堪來形容實在一點也不過分。但這些還只是小問題,更大的難題在於,他只是瓦剌的太師,脫脫不花雖然是傀儡,但畢竟還是名義上的領導,現在領導都已經求和了,自己這個太師還怎麼打?

  思來想去,毫無出路,眾叛親離的也先只好滿懷悲痛地收回了自己出鞘的馬刀,回家放牧,而他一統天下的夢想也就此永遠破滅。


  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挑起戰爭的侵略者終歸是會失敗的。


  孤獨的抗爭


  轟轟烈烈的北京保衛戰結束了,于謙用他無畏的勇氣擊敗了來犯的軍隊,從而名垂青史,萬古流芳。朱祁鈺也由於這場戰爭的勝利獲得了極大的威望,穩固了自己的皇帝地位。此外,石亨、楊洪等人都因功被封賞。對於明朝的君臣而言,可謂是皆大歡喜。但就在他們彈冠相慶的時候,另一個人卻正在痛苦中掙扎和抗爭,只為了能夠活下去,這位不幸的仁兄就是朱祁鎮。


  從大同到宣府,再到北京,朱祁鎮一直被挾持著來回奔走,堂堂的皇帝成了人質,這個角色的變化固然讓人難以接受,但更讓他難受的是,他已經得知,自己不再是皇帝,他的弟弟已接替了他的位置。


  對於這一變化,朱祁鎮是有著親身體會的。邊關將領剛開始對他的到來還小心應對,到後來卻變成了毫不理會,而京城的那些人明知自己身在也先營中,卻仍然大炮伺候。這一切的一切都告訴他,對於大明而言,他已經變成了一個多餘的人。


  而綁匪集團自然也不會給他什麼好臉色看。之前也先還能從他身上撈到點好處,可慢慢地他發現,大明王朝對贖回這個人沒有多少興趣,自己不但要背一個綁匪的名聲,還要管朱祁鎮先生的飯。歷來不做賠本生意的也先逐漸失去了對這位過期皇帝的耐心,對他十分怠慢。


  朱祁鎮就此陷入窘境,家裡人不要他,不會再派人來贖他,綁匪集團也對他這個過期人質失去了興趣,隨時可能要他的命。而他獨自一人身處異地他鄉,狼窩虎穴之中,唯有每日隨軍四處漂泊。


  這是真正的絕境,身陷敵營,沒有人可以信任,沒有人可以依靠,也不會有專人來伺候他的起居。其實衣食待遇不好還在其次,對於朱祁鎮而言,能否活到第二天才是他每天都要考慮的問題。


  每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足可把任何一個正常人逼瘋,但出人意料的是,平日養尊處優的朱祁鎮竟然堅持了下來,而且還活得不錯,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迹。


  應該說朱祁鎮的處境確實十分困難,因為很多被派來看管他的蒙古士兵和蒙古貴族祖上都吃過朱棣和明軍的大虧,很多人的親人也死在明朝手中,所以對他懷有極深的仇恨。但朱祁鎮用他的氣度和風範征服了幾乎身邊所有的人,即使身處敵營,他也從未因為自己的人質身份向敵人卑躬屈膝,即使對於一些辱罵輕慢他的人,也能夠以禮相待,不卑不亢,漸漸地,在他身邊的那些原本對他懷有敵意的人都被他所感化。


  特別是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作為一個長期征戰的武將,他原本十分瞧不起這個打敗仗的明朝皇帝,但自從他奉命看管朱祁鎮以來,這個看似弱不禁風的年輕人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斷地影響著他,即使在極為危險艱苦的環境下,這個人仍然鎮定自若,待人誠懇,絲毫不見慌亂。漸漸地,他開始欣賞並喜歡這個人。


  他改變了自己的態度,對這個自己看管下的人質不但沒有絲毫不敬,還對他禮遇有加,甚至還時常帶著自己的妻子去看望朱祁鎮,且態度十分恭敬(伯顏與其妻見帝,彌恭謹),如同見自己的上級前輩一般。


  伯顏的這種態度使得也先十分不滿。他沒有想到,這個囚犯竟然反客為主,不但沒有吃什麼苦頭,反而過得很舒服,還讓自己的弟弟對他服服帖帖。他想破腦袋也搞不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對於這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唯一的情緒就是憤怒。


  這種情緒驅使著他,在他的內心催生了一個念頭——殺掉朱祁鎮。


  朱祁鎮人生中的又一次危機即將到來。


  謀殺與策略

  在向北京進軍的途中,也先的軍隊經過黑松林(地名),並在此地紮營,安排歌舞招待高級貴族,這其中也包括朱祁鎮。然而就在這個宴會上,又發生了一件讓也先十分難堪的事情,促使他下定決心要殺掉朱祁鎮。


  在宴會召開時,伯顏帖木兒居然就在眾目睽睽之下,對身為囚犯的朱祁鎮禮遇有加,使得眾人側目。自己的弟弟竟然如此尊敬這個人質,置自己於何地!


  也先氣得七竅冒煙,他再也無法忍受下去,他下定了決心,寧可不要贖金和人盾,也要殺掉這個讓他丟面子的朱祁鎮!


  但公開殺掉朱祁鎮影響太壞,於是也先便制訂了一個周詳的謀殺計劃。由於朱祁鎮住在伯顏帖木兒的營區,很明顯,伯顏帖木兒是不會讓也先殺掉朱祁鎮的,而且他的營區距離也先的營區還有十幾里。為了掩人耳目,也先決定在夜間派人潛入朱祁鎮的帳篷,把他除掉。到時即使伯顏帖木兒有什麼意見,也沒有用了。


  可是就在夜深人靜,也先決定動手之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原本平靜的夜裡突然下起雷雨,狂風大作,這還不算,天雷竟然震死了也先的馬(會夜大雷雨,震死額森所乘馬)!

  老天爺的架勢一下子把也先嚇住了,他自然不會把這場雷雨和積雨雲、陰陽電極之類的玩意兒聯繫起來,在他看來,這是上天對他謀殺行動的憤怒反應。


  看來上天真的還在庇護著這個人啊,懷著這樣的感慨,也先撤銷了自己的計劃。


  就這樣,朱祁鎮逃過了這一劫。但似乎上天還想要繼續考驗他,在他未來的道路上,有一個比也先更為可怕的敵人正在等待著他。


  在影視劇中,叛徒和漢奸往往更加可恨,而在現實中也是如此,那個比也先更加厲害、更難對付的人就是喜寧。


  不知這位仁兄到底有什麼心理疾病,自從他成為也先的下屬后,不斷地出主意想要毀掉大明江山,想要除掉朱祁鎮。


  在北京戰敗后,喜寧充分發揮了太監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在也先狼狽不堪,無路可走之時,他故作神秘地告訴也先,他已經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可以繞開京城,攻滅明朝,橫掃天下。


  喜寧的計劃十分複雜,具體說來是由關外直接攻擊寧夏,然後繞開京城,向江浙一帶前進攻擊佔領南京,從而佔據天下。


  我翻了一下地圖,大致量了下距離,頓時感到這個世界上真是沒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喜寧先生髮揚大無畏之精神,竟然主動要求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真可謂是身殘志堅。


  當然了,與以往一樣,他仍然向也先建議,要帶著朱祁鎮去騙城門兼當人盾。


  如果這個計劃真的付諸實施,且不說最終能否實現那宏偉的目標,至少朱祁鎮先生很可能在某一個關口被冷箭射死或是被火銃打死,而沿途的軍民也會大受其害。


  朱祁鎮又一次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滑稽的是,他本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幸運的是,這一次他的身邊多了兩個人,幫助他闖過了這一關。


  其中一個就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袁彬,而另一個人叫做哈銘。


  袁彬,江西人,在此之前,他的身份僅僅是一個錦衣校尉,根本沒有跟皇帝接近的機會,但機緣巧合,這場戰亂使他不但成為了朱祁鎮的親信和朋友,還用他的忠誠與堅毅書寫下了一出流傳青史、患難與共的傳奇。


  而另一個哈銘則更有點傳奇色彩,因為這個人並非漢族,而是蒙古人。但從其行為來看,他似乎並沒有趁著戰亂,站到自己的同胞一邊以邀功,而是對朱祁鎮竭盡忠誠,其行為著實可讓無數所謂忠義之士汗顏。


  正是有了這兩個人的幫助,朱祁鎮才得以戰勝一個又一個敵人,克服無數的難關,最終獲得自由。


  朱祁鎮是一個政治嗅覺不敏銳的人,聽到喜寧的遠征計劃后,他沒有看出喜寧的險惡用心,拿不定主意,便去詢問袁彬和哈銘。兩人聞言大驚,立刻告訴朱祁鎮:


  參考消息


  人皆有情

  哈銘是也先派給朱祁鎮的一個聽差,名為聽差,實則為監視。但在朱祁鎮的感召下,不但不再聽從也先的指揮,反而跟朱祁鎮成了密友。英宗回國后,已經改姓楊的哈銘寫了一篇一篇《正統臨戎錄》。這篇回憶錄中說,有一天醒來,朱祁鎮對他說:「哈銘,你知道嗎?昨天夜裡睡覺,你的手壓在我胸口上,我怕驚醒你都沒敢翻身。漢時光武帝和嚴子陵同宿,嚴子陵把腳壓在光武帝肚皮上,光武帝也只耐心地等他自己翻身抬下去,你倒和他一般。」兩人關係之親密,由此可見一斑。


  此去極為兇險,天寒地凍不說,大哥您還不會騎馬,就算沒餓死凍死,到了邊關,守將不買您的賬,您怎麼辦啊(天寒道遠……至彼而諸將不納,奈何)?

  這一番話說得朱祁鎮冷汗直冒,他立刻下定決心,無論如何,絕不隨同出征!

  打定主意后,朱祁鎮堅定態度,對喜寧的計劃推託再三,還請出伯顏帖木兒等人多方活動,最終使得這一南侵計劃暫時擱淺。


  就這樣,朱祁鎮在袁彬和哈銘的協助下,贏得了這個回合鬥爭的勝利。


  經過這件事情,朱祁鎮與袁彬、哈銘的關係也更加密切,他們已經由君臣變為了朋友。要知道,在那個時候,和朱祁鎮做朋友可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在瓦剌軍中,朱祁鎮的身份是囚犯,他的待遇不過是一頂普通的帳篷和車馬(所居止氈帳敝緯,旁列一車一馬),況且這位仁兄已經不是皇帝了,還隨時有被拖出去砍頭的危險,而根據相關部門統計,自古以來,被俘的皇帝能夠活著回去的少之又少,跟著這位太上皇大人,非但撈不到什麼好處,反而很有可能搭上自己的性命。


  如果要搞風險投資,大可不必找朱祁鎮這樣的對象,因為風險太大,而收益卻遙遙無期。


  袁彬和哈銘十分清楚這一點,但他們仍然堅持自己的操守,把自己的忠誠保持到了最後一刻。在朱祁鎮人生最為黑暗的時刻,他們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


  在沙漠中,晝夜溫差極大,白天酷熱難耐,晚上卻寒氣逼人。很明顯,朱祁鎮先生並沒有獨立生活的經驗,也缺少自理能力,而他的身邊也沒有太監和宮女伺候,只有單薄的被褥,夜幕降臨,氣溫下降時,他就凍得直哆嗦。每當這個時候,袁彬都會用自己的體溫為朱祁鎮暖腳(以脅溫帝足)。


  可能有人會覺得袁彬的這一行為只能表現封建社會臣子的愚忠,那麼下面的事例應該可以證明,至少在這段時間內,他們是親密無間的朋友。


  在行軍途中,袁彬不小心中了風寒,在當時的環境下,這幾乎是致命的。瓦剌也不可能專門派人去照料袁彬,朱祁鎮急得不行,也想不出別的辦法,情急之下,他緊緊地抱住袁彬,用這種人類最原始的方法為袁彬取暖,直到袁彬汗流浹背,轉危為安(以身壓其背,汗浹而愈)。


  在那艱辛的歲月中,幾乎所有的人都背棄了朱祁鎮。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瞎子也看得出來,如果沒有什麼奇迹發生,這位朱祁鎮先生就只能老死異鄉了。但無論情況多麼險惡,袁彬和哈銘始終守在他的身旁,不離不棄。


  這種行為,我們通常稱之為患難與共。


  自古以來,最難找到朋友的就是皇帝,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朱祁鎮先生確實找到了兩個朋友,不為名利、不為金錢的真正的朋友。更為難得的是,朱祁鎮並沒有走他先輩的老路,演一出可共患難不可共享樂的老戲。在之後的歲月中,雖然他的身份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始終牢記著這段艱辛歲月,保持著與袁彬和哈銘的友情。


  就這樣,朱祁鎮、袁彬、哈銘團結一致,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下堅持著與命運的抗爭,但他們逐漸發現,要想生存下去,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因為有一個人十分不願意讓他們繼續活著,非要置他們於死地。


  這個人還是喜寧。


  喜寧十分厭惡朱祁鎮,也十分討厭忠誠於他的袁彬和哈銘。這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背叛者的眼中,所有人都應該是背叛者,而袁彬和哈銘違反了這一規則。他多次向也先進言,希望殺掉朱祁鎮,但由於有伯顏帖木兒的保護,加上也先的政治考慮,這個建議很難得到實施。於是他靈機一動,希望拿袁彬開刀,可又苦於沒有借口,正好這時一件事情的發生幾乎促成了他的陰謀。


  事情是這樣的,也先為了緩和與明朝的關係,也是為了將來打算,決定把自己的妹妹嫁給朱祁鎮,但不知是他的妹妹長得不好看,還是朱祁鎮不想當這個上門女婿,反正是一口回絕了。但畢竟自己還是人家的囚犯,綁匪願意招人質做女婿,已經很給面子了,萬一要是激怒了也先,那可就吃不了兜著走,於是朱祁鎮想了一個很絕的理由拒絕了這門送上門的親事。


  朱祁鎮說:很榮幸您願意把妹妹嫁給我,我也很想娶她,可問題在於我現在還在外面打獵(即所謂北狩,史書中對於被俘皇帝的體面說法),雖然想娶您的妹妹,但禮儀不全,實在太過失禮,等我回去之後,一定鄭重地來迎娶您的妹妹(駕旋而後聘)。


  朱祁鎮打了個太極拳,所謂「駕旋而後聘」,要想讓我聘您的妹妹,先得讓我「駕旋」,一來二去,又推到了也先的身上。


  也先雖然粗,卻並不笨,聽到這個回答,立刻火冒三丈。


  等你朱祁鎮回去再說?那得等到什麼時候?老子還不想放你呢!


  也先這才感覺到,這個貌似文弱的年輕人其實十分之狡猾,他很想砍兩刀泄憤,可考慮到政治影響,又只好忍了下來。正在此時,喜寧抓住了這個機會,向也先告密,說這些話都是袁彬和哈銘唆使朱祁鎮說的。


  這個小報告十分厲害,也先正愁沒有人出氣,便把矛頭對準了袁彬和哈銘,開始尋找機會,想要殺掉這兩個人。所幸朱祁鎮得到了消息,便安排袁彬和哈銘與自己住在一起,時刻不離。也先礙於面子,也很難在朱祁鎮面前動手,袁彬和哈銘的命這才保住了。


  但朱祁鎮畢竟不能二十四小時和袁彬、哈銘待在一起,他也有外出的時候,雖然這段時間很短,卻也差點釀成大禍。


  一次,朱祁鎮外出探訪伯顏帖木兒回來,發現袁彬不見了。他大吃一驚,詢問左右人,得知是也先派人把他叫去了,朱祁鎮頓感不妙,顧不上其他,問清袁彬出行的方向,立刻追尋而去。


  朱祁鎮不會騎馬,只能一路小跑,雖然汗流浹背卻也不敢有絲毫停歇,因為他知道袁彬此去必定兇險異常,如果趕不上就只能看見他的人頭了。


  好在上天不負有心人,體質虛弱的朱祁鎮緊跑慢跑,終於還是追上了袁彬。不出他所料,也先派來的人正準備殺掉袁彬,此時的朱祁鎮體現出了他強硬的一面。


  他眼見袁彬有難,便跑上去怒斥也先派來的人,以死相逼,絕不允許他們殺死袁彬。那些人看到這個平時文弱不堪的過期皇帝竟然拿出了玩命的架勢,也都被他嚇住了,便釋放了袁彬。


  就這樣,朱祁鎮用他的勇氣從也先的屠刀下救回了他的朋友,但他們同時都意識到,如果不除掉頭號賣國賊喜寧,這種事情還會再次發生,到時結局如何就不好說了。為了能夠解決這個心頭大患,朱祁鎮經過仔細思考,與袁彬、哈銘密謀,訂下了一個完美的計劃。


  參考消息


  袁彬絕不能死

  英宗復辟后,袁彬風光受賞,但好景不長,錦衣衛指揮門達得勢,一時權傾朝野,朝臣多屈服於他,唯獨袁彬不肯。門達在他這兒總是碰釘子,遂記恨於心,於是搜集了一些諸如袁彬小妾的父親騙人錢財的罪狀,向英宗告發袁彬。英宗考慮了很久,回答說:「隨你去辦,但要把活的袁彬還給我。」袁彬於是先下獄,后又到南京放閑,直到英宗去世,門達一黨被洗刷乾淨,他才得以官復原職。不久,門達被令充軍南丹,袁彬還在郊外為他餞別,贈送財物。


  朱祁鎮的圈套

  景泰元年(朱祁鈺年號,公元1450)元月,朱祁鎮突然一反常態,主動找到也先,表示願意配合他去向京城要贖金。


  也先聞言大喜過望,他正缺錢花,這位人質竟然主動要求去要錢,實在是出乎意料,他連忙詢問派何人前去,何時動身。


  朱祁鎮卻不慌不忙地告訴他,什麼時候動身都可以,但有一個條件,就是派去的使者需要由他來指定。


  這個條件在也先看來不算條件,只要你肯開口要錢,就什麼都好說,他立刻答應了。


  於是,朱祁鎮便看似漫不經心地說出了他早已準備好的兩個人選,一個叫高醯另一個我不說大家也能猜到,正是喜寧。


  朱祁鎮提出了他的條件,等待著也先的回復,而也先似乎早已被喜悅沖昏了頭腦,他哪裡還在乎派出去的是誰,別說喜寧,就算是喜狗,只要能把錢拿回來就行。


  他滿口答應了,並立刻下令喜寧準備出發。


  喜寧倒對這一使命很感興趣,他原本在宮裡當太監,之後又當走狗,現在居然給了他一個外交官身份,威風凜凜地出使,實在是光宗耀祖的好事情,但他絕對想不到的是,他的一隻腳已經踏進了鬼門關。


  而此時的朱祁鎮則是長舒了一口氣,當他看見也先滿臉喜色地不住點頭時,他明白,自己的圈套終於奏效了。


  在之前的幾個月中,為了除掉喜寧,朱祁鎮與袁彬和哈銘進行了反覆商議和討論,最終決定,借明軍之手殺死喜寧。但問題在於,如何才能把喜寧送到明軍手中,很明顯,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喜寧派去出使明朝,但這必須要也先的同意。


  如何讓也先聽從自己的調遣呢?經過仔細思考,他們找到了也先的一個致命弱點——貪錢,便商定由朱祁鎮主動提出去向明朝要贖金,並建議由喜寧出使,而也先大喜之下,必然應允。


  事情的發展和他們預想的完全一致,也先和喜寧都沒有看破其中的玄機,圈套的第一步圓滿完成。


  接下來的是第二步,而這一步更加關鍵,就是如何讓接待使臣的明朝大臣領會朱祁鎮誅殺喜寧的意圖。


  要知道,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如果不說清楚,明朝是不會隨便殺掉瓦剌使者的,而要想互通消息,還需要另一個使者的幫助,於是,他們為此又選定了一個人充當第二使者,這個人就是高酢

  高具體情況不詳,在被俘明軍中,他只是個不起眼的低等武官,但朱祁鎮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他,說明此人已經深得朱祁鎮的信任,事實證明,他並沒有辜負太上皇對他的這份信任。


  為保密起見,高跏孿炔⑽吹玫街甘荊所以他一直以為自己真的是出去索要贖金的。直到臨出發前的那天夜裡,趁著眾人都在忙於準備之時,袁彬暗地裡找到高醯塞給他一封密信。高蹩垂之後,才明白了自己所行的真正目的。


  信的內容十分簡單,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

  俾報宣府,設計擒寧!

  當然,這些工作都是秘密進行的,也先和喜寧對此一無所知。


  就這樣,喜寧帶著隨從的瓦剌士兵趾高氣揚地朝邊關重地宣府出發了,他有充分的理由為之驕傲,因為這是他第一次以外交官的身份出使,當然,也是最後一次。


  他更不會注意到,在自己的身後,高蹌搶淅淶哪抗庹注視著他。


  使者一行人日夜兼程趕到了宣府,接待他們的是都指揮江福。正如朱祁鎮等人所料,江福並不清楚這一行人的目的,以為他們只是來要錢的,應付了他們一下之後就準備打發他們走。喜寧自然十分不滿,而高躒戳磧寫蛩悖他找了個機會,將自己所行的真正目的告訴了江福。這時江福才知道,這些人其實不是來要錢的,而是來送禮的。


  這份禮物就是喜寧的人頭。


  於是,江福突然態度大變,表示使者這麼遠來一趟不容易,要在城外請他們吃飯。喜寧以為事情有轉機,十分高興,便欣然赴宴。


  可是他剛到地方,屁股還沒坐穩,伏兵已經殺出(至其地,伏盡起),隨從的瓦剌士兵紛紛投降。喜寧見勢不妙,回頭去找高醯想和他一起逃走,卻不料高跬蝗淮蠛啊扒茉簦 輩⒊銎洳灰獾亟他緊緊抱住,使他動彈不得(直前抱持之)。眾人一擁而上,抓獲了這個賣國賊。


  朱祁鎮回歸萬事俱備


  此時,喜寧才如夢初醒,他的外交官生涯也到此為止,往日不同今時,他也指望不了什麼外交豁免權,等待他的將是大明的審判和刑罰。


  至於喜寧先生的結局,史料多有不同記載,有的說他被斬首,有的說他被凌遲,但不管怎樣,他總算是死了,結束了自己可恥的一生。


  喜寧的死對時局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從此也先失去了一個最為得力的助手和情報源泉,他再也無法隨心所欲地進攻邊關,而朱祁鎮則為自己的回歸掃除了一個最大的障礙。


  參考消息


  哈銘的對策


  喜寧死後,少了挑釁的人,作為被也先指派給英宗的長隨,哈銘的話也逐漸被也先採納。哈銘於是利用這種局勢,開始是偶爾,後來是常常,勸也先把這個沒什麼利用價值的太上皇還給大明,免得自己累贅。再說新帝登基,大明的腰桿又硬了,其利用價值就更小了。在這種造勢下,也先才一步步降低了索取贖金的下限,最後把人免費送還給了大明。


  所以當喜寧的死訊傳到朱祁鎮耳朵里時,他幾乎興奮得說不出話來,而袁彬和哈銘也是高興異常,他們似乎已經認定,自己回家的日子不遠了!


  喜寧死了,不會再有人處心積慮地要加害朱祁鎮。也先似乎也對他失去了興趣,屢次表示只要明朝派人來接,就放他回去。並且已經數次派遣使臣表達了自己的這一願望。看似朱祁鎮回家之事已經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使者不斷地派過去,明朝那邊卻一直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朱祁鎮知道,自己的弟弟祁鈺已經取代了自己,成為了皇帝。這些他並不在乎,因為他明白,以他在土木堡的失敗和現在的身份,就算回去也絕不可能再登皇位,而他的弟弟取代他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說到底,他只是想回家而已。


  他不斷地等待著家裡的人來找他,來接他,哪怕只是看看他也好,可是現實總是讓他失望,他逐漸明白:


  他想家,但家裡人卻並不想念他。而他當年的好弟弟,現在的皇帝朱祁鈺似乎也不希望再次見到他。


  也先固然已經不想再留著他,可是他的弟弟朱祁鈺也不想要他回來,朱祁鎮成了一個大包袱,沒有人喜歡他,都想讓他離得越遠越好。


  在我看來,這才是朱祁鎮最大的悲哀。


  面對這一窘境,袁彬和哈銘都感到十分沮喪,但出人意料的是,朱祁鎮並沒有屈服,他依然每天站在土坡之上,向南迎風眺望,無論颳風下雨,日晒風吹,始終堅持不輟。


  袁彬和哈銘被朱祁鎮的這一行為徹底折服了,他們佩服他,卻也不理解他。他們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在支持著這個人,使他在絕境中還能如此堅守自己的信念。


  參考消息


  向大師求救


  朱祁鎮歸期不定,十分著急。山西人仝寅,自幼學習漢代學者京房的易學,占卜禍福百算百驗,被不少人傳成了神人。有人就向朱祁鎮推薦仝寅,說不妨找大師算上一卦。朱祁鎮被鼓搗得決定一試,於是秘密派遣使者,讓大同鎮守太監裴富去找仝寅,詢問回去的時間。沒多久,仝大師的結論傳回來了:大吉,明年仲秋皇帝必能回國。


  「為什麼你能一直堅持回家的希望?」


  「因為我相信,在那邊,還有一個人在等著我回來。」


  孤獨的守望者


  千里之外的京城確實有一個人還在等著朱祁鎮回來,即使全天下的人都背棄了朱祁鎮,但這個人仍然在這裡等待著他。


  她就是朱祁鎮的妻子錢皇后。


  在土木堡失敗、朱祁鎮被俘后,朝廷上上下下忙成一團,有的忙著準備逃跑,有的忙著備戰,有的忙著另立皇帝,謀一個出路,沒有人去理會這個失去了丈夫的女人。


  這似乎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在這場巨大的風暴前,一個女子能有什麼作為呢?朱祁鎮都已經過期作廢了,何況他的妻子。


  但在這個女子看來,那個為萬人背棄的朱祁鎮是她的丈夫,也是她的唯一。


  她只知道,自己什麼都可以不要,只求能換回她的丈夫平安歸來。


  她不像于謙、王直那樣經驗豐富、能夠善斷,也沒有別的辦法,聽說能用錢換回自己的丈夫,便收集了自己幾乎所有的財產派人交給也先,只求能換得人質平安歸來。可是結果讓她失望了。


  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于謙主持大局,朱祁鈺成為了新的皇帝,朱祁鎮成了太上皇,朝廷上下都把他當成累贅,再也無人理會他,更不會有人花錢贖他。


  政治風雲的變幻莫測就發生在這個女人的眼前。在這段日子中,她充分體會了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面對著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變化,她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做些什麼去換回自己的丈夫,於是她只剩下了一個方法——痛哭。


  哭固然沒有用,但對一個幾乎已經失去一切的女人而言,除了痛哭,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呢?

  整日除了哭還是哭,白天哭完晚上接著哭,所謂「哀泣籲天,倦即卧地」,孟姜女哭倒長城只不過是後人的想象,在由強者書寫的歷史中,歷來沒有眼淚的位置。


  痛苦沒有能夠換回她的丈夫,卻損害了她的身體。由於長期伏地痛哭,很少活動,她的一條腿變瘸了(損一股),到最後,她不再流淚了,不是她停止了哭泣,而是因為她已哭瞎了眼睛,再也流不出眼淚(損一目)。


  她已經無能為力,唯有靜靜地等待,等待著奇迹的發生,等待著丈夫在某一天突然出現在她的眼前。


  這個已經瘸腿瞎眼的女子就此開始了她孤獨的守望,雖然前路茫茫,似乎毫無希望,但她始終相信:


  總有一天,他會回來的。因為他也知道,這裡有一個人等著他。


  錢皇后希望自己的丈夫回來,朱祁鈺卻不希望自己的哥哥回來。


  作為領導了北京保衛戰的皇帝,朱祁鈺的聲望達到了頂點,而相對於他打了敗仗的哥哥而言,此刻的朱祁鈺早已是眾望所歸,大臣們向他頂禮膜拜,百姓們對他感恩戴德,而這種號令天下的快感也使得他終於明白了皇權的魔力,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多的人要來爭奪這個位置。


  他倚在龍椅上,看著下面跪拜著的大臣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和舒適感。


  是的,這是屬於我的位置,屬於我一個人的位置,我不再是攝政,不再是代理,現在,我是大明王朝至尊無上的皇帝,唯一的皇帝!

  至於我的好哥哥朱祁鎮,就讓他繼續在關外打獵吧(北狩),那裡的生活雖然艱苦,但我相信他會喜歡並習慣這種生活的。當然了,如果他就這麼死在外面自然更好,那就一了百了了。


  哥哥,我再也不想見到你了,就此永別吧。


  在權力面前,從來就沒有兄弟的位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