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許都算計

  蔡邕作為東漢末年的名士,其才名還在孔融之上,不得不說。此人乃是紫微大帝,下界乃是為了教化眾生,正是周文王長子伯邑考。說是教化眾生其實卻是有些誇大,神仙哪有幾個心懷天下的?眾人都知道伯邑考通曉音律,擅詩詞作曲。蔡文姬乃智慧之元,雖無修真根基,但成神卻還是能的。伯邑考早聽聞天地間有一些智慧之元存於世間,墮入輪迴,因此一直苦苦尋找,自春秋之時已是尋了數百年,自東漢初年尋到蔡文姬的前世本元,故而轉世蔡邕,教化蔡文姬,以助其成神。


  封神年間,伯邑考才貌雙全,極通文史,精於音律。就連一代妖姬蘇妲已都垂延其色相,在禁宮之中勾引伯邑考,但伯邑考乃是謙謙君子,坐懷不亂,最後蘇妲已終於因愛生恨,害死伯邑考。


  蔡邕既是伯邑考轉世,自然極具才名。東漢靈帝年間,曾在在太學門口,立了一通石碑,內容是官方欽定的《六經》,是天下讀書人校訂文字的範本,也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經》。而這塊聞名當時的石經寫者,正是東漢末年的大文學家、大史學家、大音樂家、大畫家、大書法家蔡邕。


  蔡邕自然看好曹操,所以不顧世俗眼光與其結為摯友教化。


  後來妖星董卓現世,蔡邕自知降不住這妖星(不要以為紫微大帝道法高深,其實伯邑考本就是凡人成神,本領大小不言自喻),本欲退避,怎知那妖星知蔡邕是當世名士,影響甚大,以滿族性命逼他出仕以服天下仕族,蔡邕不得已出任左中郎將。董卓知道蔡邕對穩定天下仕族極為重要,待蔡邕極重,封其為高陽鄉侯,極為重用。董卓死後,蔡邕頗感念其厚待自己,遂同情董卓,因而被王允視為董卓同黨下獄,后死於獄中。


  都是古人思想,想伯邑考自封神時就因客守道義,最終害得自己性命,這一世雖想教化智慧之元,可惜教化未成,反倒先因捲入人間因果而失了性命,死後方才悔誤。可惜了蔡文姬雖遇帝君卻未成神果,也是命運使然。


  李催、郭汜入京后,局勢動蕩,匈奴入侵,蔡文姬被匈奴左賢王擄至匈奴,生育二子。其實,當年被匈奴擄去的漢家女子甚多,但之所以蔡文姬能名垂青史,一是因為其極具才名;二則是因為曹操得知自己的忘年交的女兒蔡文姬被擄至匈**,派人將蔡文姬從匈奴迎了回來,又以父女相稱,待之甚厚,所以蔡文姬得以青史留名。


  蔡文姬之才名震天下,她被曹操從匈奴迎回中原后,許都名人文士紛紛前來拜訪,門庭若市。曹操從冀州回來,便將其接到了自己府上。


  相傳,曹操很羨慕蔡文姬家中的藏書。蔡文姬告訴曹操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蔡文姬為報曹操搭救之恩,便憑記憶默寫出其中的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足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


  卻說曹操自那日與荀攸夜觀天象見江東星芒璀璨,氣運逼人,甚是忌憚,便有心兵伐江東,遂召眾謀士入府商議討伐江東一事。


  卻說曹府外,站著一長一少,二人皆身長八尺,氣度非凡,正是荀家叔侄。二人踱至曹府前,荀彧忽止步嘆道:


  「昔年你我二人來至曹府,意氣風發。不想,此過數年,如今卻已事過境遷。」


  說罷感慨不已連連搖頭。荀攸聞言依舊帶著洒脫的笑意道:


  「叔叔累了。」


  荀彧唉了一聲道:


  「風聞丞相在鄴城建銅雀台,建了三台:中間為銅雀台,左側為玉龍台,右側為金鳳台。其心昭然若揭,恐怕不久便要遷都鄴城,你我怕是再無用武之地了。唉!」


  荀攸眉頭微皺,長袖一擺,二人身邊自然多出一道禁制,卻聽荀攸道:


  「你從三皇界求來此舜帝本相已增獻帝氣運,此物乃三皇界密事,曹操怎麼會知道?想來是此人身後有一張無形的網,你我恐怕也只在他人算計之中。」


  荀彧聞言點了點頭:


  「如今鬼道將興,怕是天命難違。但近聞鬼道之中也是無數明爭暗鬥牽涉其間。那地藏王神通廣大,素聞其能早在佛佗境界,十殿閻羅恐怕未必是其對手。鬼道將興,怕也是要佛道當興吧。」


  荀攸笑道:

  「此言差矣!那十殿閻羅畢竟有生死簿在手,地藏王縱是再厲害,也比不得老祖所留聖物(當年三教相商封神榜,那封神榜、地書與這生死簿均是鴻鈞老祖所賜,故而荀攸有此一說)。」


  荀彧點了點頭道:


  「現天下間,恐怕唯有江東孫家可與曹操一教長短,只可惜,江東兒郎年少,恐難成事!待曹操平定江東,你我算計恐怕都要付諸東流水了。」


  荀攸不由嘆息道:


  「你在許都經營已久,為獻帝賺了無數氣運,看看借那銅雀台便可全復獻帝的命格,便可延漢家氣運百年,只可惜功虧於潰,實在可惜。」


  荀彧仰天嘆道:

  「此乃天數!實非人力所能阻擋。」


  「為今之計,該當如何?」


  荀彧沉思片刻道:


  「曹操此番召我等入府商議,八成是要圖謀江東,江東氣數不足與之相抗,你我可先阻他一阻,待守漢之人出現方是正理。」


  荀攸聞言點了點頭,這才撤了禁制與荀彧雙雙入了相府。


  荀氏叔侄方步入曹府,但見眾謀臣紛紛點頭示意,足見荀氏叔侄在朝中的地位。想來也是,五大謀臣中,荀彧是當之無愧的首席。官渡之戰,一直是荀彧坐陣許都,處理政事,其地位可想而知。曹操眯著眼睛,帶著頗含深意的笑意玩味似地看著荀彧點頭示坐。


  曹操見眾謀臣都到齊了,起身道:

  「今江東幼主新立,根基未穩,我欲出兵江東,諸位意下如何?」


  賈詡眯著眼睛,合手低頭不語,其他謀臣均未言語,暗看荀彧,荀彧這才起身道:

  「丞相,大軍方北征而回,軍心甚疲。何況我軍多處北方,不識水性。且待半年,養精蓄銳,劉表、孫權可一舉奸滅!」


  眾謀臣聞言均連連點頭,曹操把目光移到賈詡身上,但見賈詡眯著眼睛,頭低得更低了,似乎已經睡著了……


  曹操長笑一聲點了點頭道:


  「文若所言正合孤意,便依你所言吧。」


  自此曹操在許都休養。


  荊襄攜長江天險,水戰避不可免,不得不用水軍。事實上,曹操自鄴城回許都之前,便曾令人在鄴城邊建造大湖取名玄武湖,佔地約二三百畝,陳列戰船數百艘,日夜操煉水軍,意圖江東之意昭然若揭。


  而令曹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年無立錐之地的喪家犬劉備,卻在這一喘息間緩緩浮出水面,成為生平一大勁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