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常侍> 第27章:入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章:入門

  張奉被楊賜收為記名弟子的消息很快便在洛陽的權貴圈子傳開了。

  在洛陽這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地方,關於頂級家族的一點風吹草動都會成為人們議論的中心。

  三公府司徒府邸

  袁隗自從擔任司徒以來一直都很低調。其實之前袁家的代表人物是袁逢,可惜他卒於任上,所以袁隗才不得已被推上前面,成為袁家的代言人。

  不過相較與寬厚篤誠的袁逢,袁隗卻是十分低調,即便這已經是他第二次登上司徒高位,但低調依舊是他的行事作風。

  而袁隗做人雖然低調,但行事卻不得不讓人驚嘆。從熹平元年接替許栩為司徒起,袁隗就與宦官袁赦建立宗族關係,從而在各大黨人家族都被打壓的時期,袁家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由於中官們將袁家當成了的宦官的外援,並沒有對袁氏群党進行打壓,導致袁氏的門生故吏在這個階段幾乎是遍布整個朝野。以至於現在,袁隗雖然低調,但袁氏卻已然有一呼百應的趨勢。

  而相比於袁隗的低調,袁氏青年一代卻是鋒芒極盛。

  如今袁家青年一代朝廷的領軍人物,便是袁逢嫡長子,袁基,位列九卿。當初袁逢在時,袁隗為司徒,袁逢為太僕,袁逢為司空,袁隗為太常。而今袁逢歷史,袁隗又為司徒,袁基就迅速補位進入九卿。

  所以,相較於人丁單薄的楊家,袁家在朝堂上的比重其實隱隱是壓過他們半個段位的。而今,楊賜繼收何進后,又收張奉的舉動,也成功觸碰到袁氏的敏感神經。

  袁家書房中

  袁隗端坐在主位案幾后,閉目養神。下方矗立著三人,依次分別是袁基、袁紹、袁術。

  袁紹原本是袁逢生的戍子,但過繼給了袁逢的兄長袁成,於是袁紹由庶子身份一下越居到嫡子袁術的前面,成為袁術的兄長。所以對於這個庶出的兄長,袁術一向是看不慣的。

  而袁紹卻因為他的氣度和能力得到袁氏家族的認可,讓他參與到袁氏的大事決定中來。當然,不論是袁紹還是袁術,在此時的袁基的面前都還是個弟弟。

  「叔父,從楊家流出的消息,太醫令張奉被楊公收為記名弟子了!」袁基躬身向袁隗小聲稟報著,先前他們還商議這次要推袁家的那些門生故吏入補三署郎。現在看來,之前所謀划的恐怕要重新變更了。

  默默頷首,袁隗依舊碧眸,悠悠出聲:「本初,對此事如何看?」

  袁紹,作為袁家庶出卻名氣最大的青年一輩,袁隗以及原先的袁逢對他都是給予厚望的。

  「叔父,我以為此事對於袁家其實倒是有好處,楊家先前聲望上之所以蓋過袁家,正是因為他們不與宦黨有干係,而如今楊公收了張奉,卻直接導致楊家也牽扯上了宦黨事情。」

  袁紹其實從丁母憂后,就一直避不出仕。只是暗中密切關注洛陽的局勢,同時積極聯絡黨人,準備對付宦官。所以,對於宦官袁紹是鐵了心要除去的。

  「你的意思是對此時先不動作,等待楊家陷入宦黨輿論的漩渦后,我袁家坐享其成。」

  「當然,這期間我袁家是一直在積極準備對抗宦官的!」看著袁隗,袁紹笑著補充道。

  眼眸微微張合,袁隗幽幽看了眼袁紹,遂沉吟不語,良久,才模稜兩可道:「那對於伯獻收張奉之事,我袁氏就暫且不表態,任由士林去評定。」說罷,他又掃了眼後面袁術,「公路,今後飛鷹走狗的事情不準再做了,是時候結交些人物了。」

  面色微凜,袁術也不敢反駁,躬身拱手應諾。

  閉目不言,袁隗心下沉浸,雖然袁家沒有楊家聲望響亮,但好在袁家青年一代有些本事。朝堂上有他與袁基,朝堂外有袁紹、袁術,這些都將會是袁家的發展的最大資本。

  時下袁家發展到這個階段,已經成為了當今天下的頂級大族。只是袁家人不想止步於此,還想再邁進一步,而要邁出這一步就必須將老牌世家楊家壓過去。否則,格局很難改變。

  其實,若只是單單為了家族之爭,袁家根本沒有必要與楊家較勁,畢竟袁逢的女兒就嫁給楊彪為妻,袁楊兩家是聯姻的關係。

  但袁楊兩家的傳家理念從一開始就是不一樣的,楊家是儒家的輔佐天子秉公朝政,袁家則是推崇孟子易經中的更迭變化之說,以進去的心態去看待事物。

  這也是後期兩家發展走向兩個極端的最大原因。

  楊彪一身都侍奉在漢帝身邊,輔佐君王天下事,不論是西遷還是東歸乃至最後歸於許昌,楊彪都一直追隨在漢帝身邊。

  而袁家則,首先是袁隗受董卓拜為太傅,改立陳留王為天子;其後,是袁紹、袁術組建盟軍攻打洛陽,再後來就是袁術稱帝,袁紹稱霸河北,攻許昌。

  種種結果的呈現,都是因為前期有因的存在。

  隨著袁家對張奉拜師楊賜之事不發表看法后,張家的府邸上,這幾日前來拜訪的人,真的是絡繹不絕。有的是奔著三署郎官位來的,有的是奔著楊賜弟子之名來的,有的則是何進帶來的。

  雖然說這些人來的目的都不純粹,但至少說明他們對宦官其實是有容忍度的。

  而這幾日的拜訪人中,有幾人還是讓張奉頗感興趣的。

  說起來,這群人他倒是認識,領頭不是旁人,正是當日在東觀下的臧洪與劉繇。不過這次並不是只有他們兩人,還有張奉的同門東海人王朗,以及琅琊人趙昱以及受盧植之命前來尋找張奉商量事情的尚書郎鍾繇。

  這些人,其實在張奉這裡都屬於漢末後期到三國時代的重臣,原本與張奉是沒有絲毫牽扯的他們,如今也都成了他的座上賓客。

  看著廳堂中,滿堂的文士,張奉也不得不感慨,有時候出身真的能改變很多東西。

  「賢昆仲,先前被老師收為弟子時,郎恰巧不在場,如今攜中好友來府上叨擾,還望海涵!」賓客席首位,王朗端坐其上,面帶微笑的舉杯向張奉道。

  聞言,張奉也是面露微笑,回應:「景興兄此番話就見外了,我正準備數日後,往貴府拜見,不曾想今日便有諸位賢達前來,實在是驚喜非常!」

  「景興,我看你這同門師弟,倒是有幾分和我心意,難怪伯獻公能收下他!」當下,王朗身旁一文士,朗聲笑道。

  「遠達此言不假,對於張君之為人,我與正禮卻是曾親眼瞧見張君從宦官手中義救小黃門的壯舉。如今想來,也不禁為張君的氣度所折服。」聞聽趙昱說話,一旁的臧洪也忍不住朗聲說道。

  隨著臧洪話語出口,眾人也將目光掃向劉繇,見他點頭,最後紛紛重新落回張奉的身上。

  見眾人投來的好奇目光,張奉心下雖然得意,但面上卻是渾然無意擺手道:「區區小事不足掛齒,子源兄又何必當著諸位賢達的面說這些!」

  「這且不是我亂說,其實今日諸位能夠前來張君府上做客,自然都是看出張君不願與宦官同流的志向,所以才來為張君出謀劃策的。」

  臧洪話語出口,方才還嬉笑顏開的眾士子,互相對視數眼,都漸漸收斂了面上的笑容。

  此時,作為人群中的老大哥,王朗並沒有接著臧洪的話題,而是看向張奉,笑呵呵道:「聽聞明年便是賢昆仲的加冠之年,不知屆時賢昆仲想讓誰幫你正冠授禮呢?」

  王朗的話其實就是在試探張奉的態度,如今作為楊賜弟子的張奉,其實加冠是可以由楊賜進行的,但作為張讓的養子,張奉的冠禮也可以是他來主持。所以,選擇由誰來加冠,其實就是張奉意識傾向的表現。

  神色稍微沉吟片刻,張奉嘴角浮現笑容,他自然也聽出了其中的含義。

  「加冠之事,我曾經想過請老師幫忙,但又恐失禮,所以尚且不能定論。不過,加冠之時,若有機會,我倒是想請陛下幫忙參謀一下。」

  話落,整個廳堂落針可聞。

  互相對視,剛剛還側首等著答案的眾人,心下也起伏不定。此刻,他們才驚愕發現,張奉似乎也是天子面前的紅人。

  畢竟,太醫苑檢驗三署郎身體這件事,是天子當場下的令。

  默默倒吸涼氣,此時,方才還自持身份的眾人,都開始更認真更和煦的同張奉交流了起來。

  而作為尚書台特派的士子鍾繇,隨著與張奉交流的增多,也開始對他發生了改觀。漸漸眾人的心中都升起了一絲認真,那是一中平等的交流。 ——

  袁術字公路,汝南汝陽人,司空逢之子也。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后頗折節。舉孝廉,累遷至河南尹、虎賁中郎將。--

  洪體貌魁梧,有異於人,舉孝廉為郎。時選三署郎以補縣長;琅邪趙昱為莒長,東萊劉繇下邑長,東海王朗菑丘長,洪即丘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