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江西道上 沿途講學
第150章 江西道上 沿途講學
王陽明九月初八起程,董沄、王艮、錢德洪、王畿等弟子隨船送他到富陽。之後,董沄和王艮辭別王陽明,錢德洪和王畿一直送到建德。錢德洪、王畿、桐廬縣知縣沈元材、建德縣知縣楊思臣,陪著王陽明遊覽了嚴灘釣魚台。在衢州府上航驛站,府學秀才們冒雨迎候王陽明,要聽良知學問。
船到江西省廣信府貴溪縣的薌溪驛站,有縣學秀才徐樾和張士賢前來問學,王陽明急於趕路,婉拒了。徐樾沒有放棄,一路尾隨,過安仁縣,一直跟到余干縣。在余干縣龍津驛站,徐樾又到船邊請學,王陽明讓徐樾上船來。
江西都司衙門迎接的官員已經上到船上。徐樾依依不捨地下船去了。
王陽明要回南昌的消息早就傳遍了南昌城的大街小巷,幾年前的平叛戰爭,經過幾年的眾口演繹傳說,已經成了城裡瓦肆街上的大鼓書段子,王陽明被描繪成了活靈活現的神仙。南昌城裡的人爭著要來迎接他。新建縣和南昌縣,過去被朱宸濠霸佔過產業的、被打死過親人的、被搶走過女兒或者老婆的,過去王陽明在南昌的時候,因為窮苦,有報恩的心,沒有報恩的余錢,經過這幾年積蓄,這些人兜里有了閑碎銀子,想報恩,於是願意付路費來磕個頭,表表心意。南昌本地和江西其他地方的一些讀書人,這幾年來往江西和紹興之間,已經把良知學說的種子播撒到了江西各府各縣。讀書人都渴望見一見良知學的宗師。王陽明總制四省軍務,其中包括江西軍務。江西已經是轄境了。
金秋十月,是收穫的季節,王陽明到了南昌。
官船駛近南浦驛站,船未靠岸,岸上的鑼鼓已經咚咚咚地敲起來。三司衙門官員及府學、兩縣縣學的秀才們,弟子魏良政、魏良器、魏良貴、吳子金、唐堯臣等近百人和南昌市的父老鄉親,擠滿了驛站內外。
王陽明立在船頭,向岸上拱著手,看著站滿岸邊的人群,思緒一下子回到了當年平叛勝利后回城時,當年一入德勝門,也是這樣密密麻麻的歡迎人群。
王陽明上岸后,都司衙門備有車馬,報恩的人群備有簡易的肩轎,就是兩根圓竹竿抬著把椅子的肩輿。王陽明選擇了坐肩轎,他被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一路抬到了都司衙門。官僚、秀才、父老一路擁著擠著,跟著他到了都司衙門。從上午辰時到下午未時,半天時間,王陽明在大廳里,笑眯眯的,與南昌市民親近寒暄。下午未時后,都司衙門終於決定謝絕人群,給三司衙門各官提供一個履行官方參拜儀式的時間。
第二天,王陽明和府學縣學的秀才們一同到孔廟祭拜。祭拜后,應弟子們的請求,他在孔廟明倫堂開講良知學問。明倫堂內外擠滿了人,進不了屋內的,擠在門口,擠不到門口的,乾脆趴在窗戶外。
王陽明開講道:「良知學說,發端於我們江西,這幾年在紹興,逐步成熟起來。良知是千古聖賢的真血脈。致良知的功夫,就是《大學》中說的誠意。誠意的功夫,是格物。格物就是為善去惡。讀書要會讀,不會讀書,看到《大學》止、定、靜、安、慮、得六步六個台階,人就會陷進去出不來;不會讀書,在《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級樓梯前,人甚至不知道該先邁左腳還是先邁右腳。這六級台階,這八級樓梯,我把它濃縮成一級台階,就是『致良知』三個字。良知,是千古聖賢千百年來一直追求的,也是我們孜孜以求的東西,功夫就是致良知。有四句教言大家記住,這四句既說明了良知本體,又有致良知的功夫……」
船到吉安,弟子劉文敏、劉邦采、劉陽、歐陽瑜、彭簪、王釗等府學和縣學秀才三百多人迎候在螺川驛站。王陽明顧不上休息,直接在驛站站著開講:「去年十二月,安福諸位學友成立惜陰會,約定每月聚會五天,大家一起學習。剛才聽他們說,每次聚會有一百多人,這可真是盛會。對此,我很欣慰。去年,我給惜陰會寫了一篇《惜陰說》。怎麼惜陰?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叫我說,金子丟了還能再掙,光陰逝去,永不再來。天道運行,沒有一息停留;良知周流天地,也沒有一息停留。良知就是天道。致良知的功夫,要至誠不息。不息要求我們時時刻刻都要做功夫,時刻做功夫就是惜陰。會用功,是在心上用功,忙時閑時,都是用功的時候。以我的經驗,功夫越簡易,就越真切越得力。」王陽明從身旁的桌子上拿起一份詩稿,「剛才有幾位同學問長生不老的訣竅。我年輕時候,也迷信長生不老,為此我遍訪名山,見寺院進寺院,遇道觀進道觀。後來我醒悟了,人是有生死的。」王陽明停頓下來,巡視全場聽眾后,繼續說道,「我這個結論,有人聽了會有些失望。我勸你別失望。有沒有長生不老的東西?有!就是良知,良知亘古長存。我過常山時寫了首《長生》,最後兩句是: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為?千聖皆過影,良知乃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