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告別江西 回歸家鄉
第138章 告別江西 回歸家鄉
六月十六,王陽明接到了新皇帝的聖旨:「幾年來,你剿匪屢立戰功,安靖地方,朝廷新政伊始,特此召用。接旨后,你可從速進京,不要耽擱。欽此。」
新聖旨讓王陽明有了新想法,荒唐已去,奸人已除,退休的心思突然沒了。這一去北京,恐怕又要幾年不能回家,進京路上不如繞道回家一趟,上上墳,看看老父親,這樣可忠孝兩全、公私兩不誤。王陽明上奏了《乞便道歸省疏》。
王陽明交接過江西巡撫衙門的公務后,於二十日起程進京,一路向東,走廣信入浙江。七月,到了杭州地界,他接到新的敕諭:「武宗國葬,新君登基,萬事繁雜,耗資巨大,平叛慶功大典不合時宜。你暫不必來京。」
北京去不成了,江西也不想回去,杭州雖與紹興和餘姚近在咫尺,但沒有聖命,是不能擅自回家的。王陽明只好暫居杭州。北京的消息陸陸續續傳到了杭州。新皇帝雖然聰明,畢竟年少,虛歲十五,和大行皇帝即位時的年齡一樣。楊廷和與皇太后配合,大刀闊斧地推行新政,張永、張忠、張銳、張雄等——這些昔日先是教唆壞主子,後來又助紂為虐的太監——有的被逮捕入獄,有的被發配到南京孝陵。楊廷和不是聖賢,大公中夾帶有私心,趁著新政他大權獨攬,利用整治江彬的機會,他順便把自己的政敵王瓊的名字塞進了奸黨集團的名單。四月二十二這天,在朝廷會議上,去年轉任吏部尚書的王瓊被治成了死罪。王瓊的公開罪狀是勾結錢寧和江彬;楊廷和心中對王瓊判下的罪狀還包括,在王瓊主政兵部時,各地通過兵部的奏疏,總是繞過內閣,通過奸佞,直接進呈皇帝。王瓊最大的業績是支持王陽明南贛剿匪和江西平叛。王瓊是王陽明在朝中的後台,是王陽明的伯樂和知音。王陽明每份報捷奏疏總忘不了把王瓊列在最上,不肯捎帶內閣四位老先生。楊廷和知道王陽明文武全才,而自己不會打仗,可正好現在天下太平,用不著會打仗的,來一個能臣,一旦被他把持了兵部或者吏部,甚至萬一他進入內閣,即便不為王瓊翻案,也要分了自己的權。自己從政幾十年,這才剛剛嘗到獨攬大權的滋味,豈能容他!為了抑制王瓊和王陽明,楊廷和乾脆把江西平叛的軍功冊刪繁就簡,在其中剔除了很多有功人名,實在剔除不了的,先賞軍功,事後趁著政績考評,一一罷官回家,免得形成一個上上下下的江西平叛軍功小集團。於是,王陽明便進不了京了。
王陽明過去一心盼著退休,是因為他遇上一個荒唐皇帝;現在他仍然抱著隨遇而安的態度,讓去北京就去北京,不讓去,正好回家,孝養老父親,設壇授徒,傳播良知學。《乞便道歸省疏》的批複很快下來了,朝廷同意歸省,並賞升北京和南京兩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參贊機務,意味著已經進入了朝廷權力核心。
能回紹興,王陽明很開心,他終於可以見到父親,可以到奶奶墳頭磕頭了。
當過禮部侍郎、一輩子謹守禮節的王華,得知兒子回來了,不顧七十六歲的年邁,不顧老少禮儀,趕到碼頭來接兒子了。
當年奶奶送走了孫子,卻再也沒有迎回來孫子。奶奶帶著遺憾走了,王陽明心裡也一直揣著這份遺憾,他一直記得碼頭送別時奶奶的模樣。如今,又是在碼頭,他見到了滿頭白髮、顫顫巍巍的老父親,修鍊了幾十年定心功夫的王陽明,流下了熱淚。前年聽說江西叛亂,王華就為兒子的安危揪著心,後來他為自己年老有病卧床,能不能再見兒子一面而憂心,老了老了,好像就是為兒女們活著,滿心裡裝著的都是兒女,想不到,又見著兒子了,只是兒子也成了老兒子,兒子的頭髮鬍子都灰白了,瘦骨嶙峋,像是沒吃過飽飯。兒子要是一直在自己身邊,自己督促著,關照著,定不會這麼瘦弱。
王陽明疾步向前,撲通跪在了父親的膝前,淚流滿面,長跪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