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書院說教 培訓師資
第106章 書院說教 培訓師資
社學在建設,師資在培訓。南安和贛州兩個府的師資培訓安排在濂溪書院,第一課由王陽明親自講授。
書院明倫堂內,坐滿了各縣來的社學先生,這些人都是讀書人,因沒有取得秀才的功名,一律被稱為童生,老、中、青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袁慶麟、冀元亨這些王陽明的弟子坐在最後邊,觀摩教學。
因為是巡撫大人講課,贛州知府邢珣、贛縣知縣宋瑢都來當學生。按察司是全省教育的主管衙門,楊璋自然不能缺席。楊璋擔當講課的司儀。
大家行罷禮坐下,楊璋陪坐在講台旁。
王陽明開講道:「朝一張聖人畫像行禮,不知道大家行禮時是怎樣的心情,有的人可能說,我把聖人畫像看作聖人本人,這個很好,祭神如神在。我呢,用這張畫像,應照我自己的良心。畫像我們不能隨身帶著,但是良心時時刻刻都在。只要我們時刻敬著自己的良心,守著自己的良心,小心謹慎,別讓良心染上不幹凈的東西。如此一來,我們,」王陽明本想說我們也就成了聖人,話到嘴邊,改了口,「就能時刻安詳。如果我們察覺到自己不安詳,那就意味著良心被污染了。今天這裡沒有巡撫老爺,只有一位講課先生。」王陽明笑眯眯的,「這是一堂示範課,我們給你們示範,你們回去給你們的學生示範。要示範,就要求我們自身先有個先生的樣子,不僅說話有個先生樣子,一舉一動,行住坐卧,都要像個先生的樣子。有什麼樣的先生,就有什麼樣的學生。將來學生不成器,做先生的就應該自責。以上是今天講課的引子,歸結為一句話,就是示範示範,老師要做模範。下面正式開講。今天的題目叫《訓蒙大意》,通俗講,就是『兒童教育要點』。」
「先說教學教什麼。在古代,教學就是教孩子們倫理常識,就是孔聖人總結的五倫,雖然是常識,卻是人生最根本的東西。我們扳著指頭數一數,第一條,父慈子孝;第二條,夫和婦順;第三條,尊長愛幼,或者叫兄友弟恭;第四條,君義臣忠;第五條,朋友誠信。倫,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五倫,可以包括所有人際關係。這五倫關係,歸結為一個字,就是仁。我們看看這個仁字,左邊是人字旁,右邊是個『二』字,意味著兩個人,意味著人與人的關係。一個仁字,是五倫的魂。古代教學,就是教這個。後來,都變成了背書,教是教書,學是背書,考是考書,說起來夸夸其談,做起來離仁萬里。人心不古,就是因為教學內容變了。我們這個師資班,培訓是培訓五倫,將來你們教學也是教五倫。五倫的核心,是把一個仁字分解成八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孩子們將來學好這個,做到這個,不管長大學什麼、幹什麼,都能成功。」
「下面說怎麼教。我們分三科來教:第一,歌詩,詩可以抒發情志,又可以開闊胸腔;第二,演禮,鞠躬俯仰、磕頭起坐,既可以培養威儀氣質,又可以鍛煉身體;第三,讀,可以開發智慧。這是古代的教學內容,後來演禮和歌詩被忽視,那是因為後人不懂古人的用意。」
「兒童天性活潑,喜歡遊戲,害怕約束,他們就像春天的嫩草,自由生長就能根莖舒展,枝葉繁茂,生機煥發;如果百般壓抑,必然莖枯葉黃,萎靡不振。教孩子也是這樣,要順著孩子的天性,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歡欣鼓舞,心情愉悅,寓教於樂。比如歌詩,讓孩子自由跳躍歡呼,能幫助孩子疏通渾身氣血。演禮,長久熏習,既能培養威儀氣質,又能鍛煉筋骨。讀書,最好是朗讀,能培養孩子的中和之音和中和之氣。目前的教育,把學生當囚犯管束,禁錮了孩子的天性和興趣;一味地灌輸知識,除了背書,就是描字,缺少善惡教育。這樣教的結果是,先生和學生成了敵人,學生學了幾年,滿肚子知識,卻沒有文化。」
「以上,是我認為應該教學的內容,目的是為了養正。這一點,各位先生一定要記住。」
「為了讓大家好把握,我把這些內容細化到每天的課程,可以叫《教約》。我簡單說一下,課後你們可以傳抄。具體說,每日清晨,學生向先生行禮后,先生要問學生:在家孝敬尊長的心思有沒有懈怠?對待尊長禮儀上有差錯沒有?在街上走路注意沒注意威儀?說話做事騙人了沒有?鼓勵孩子實話實說,有錯改錯,沒錯要繼續保持。先生要隨時啟發教誨。做完這些,學生才可以各自就座。」
「歌詩,要態度認真,穩住氣,聲音要清朗,不急躁,不放縱,不拘束。天長日久,必能精神舒暢、心平氣和。學生分為四組,每日輪一組唱歌,其他學生靜心正坐,用心聽歌。每五日,每班四個組賽歌。每月初一、十五,全校一起賽歌。」
「演禮,要誠意正心,照管好自己的外貌、氣質和行止。不懶惰,不拘謹,不撒野。從容不拖沓,謹慎不猥瑣。熏習日久,習慣成自然。演禮,可以參照唱歌,分組比賽。」
「教書,不求貪多,一定要精熟。因材施教,能學二百字的,只讓他學一百字。保護學生的求知慾,別讓學生厭煩。朗讀,要專心致志,嘴裡讀著心裡聽著,字字句句要分明,抑揚頓挫,虛心靜心。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嘴巴、耳朵、眼睛三官並用,天長日久,自能心開義解,開聰明,開智慧。」
「每天的課程順序,第一是考查品德,第二是背書,第三是演禮,第四是講書,最後是唱歌。演禮和唱歌,要讓學生產生興趣,日常心裡裝著禮義和歌唱,心裡有了禮義和歌唱,自然沒時間和閑情學壞了。」
「各位先生,社學的教學大體上就是這些內容。教學相長,教出了心得,你們自己會先受益的。」
今天就講這些,這是內容和教法。下面我給大家示範歌詩,這是我剛剛寫的一首兒歌,詩名《示憲兒》。憲兒就是犬子正憲。好,注意聽我的發聲和換氣,是不是中和之音: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弟;學謙恭,循禮義;節飲食,戒遊戲;毋說謊,毋貪利;毋任情,毋鬥氣;毋責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凶類。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吾教汝,全在是。汝渧聽,勿輕棄! 王陽明歌唱完,沉默了一會兒,讓大家體會,然後說道:「請注意,歌詩時,應不急不躁,不高聲不低語,不拖長音憋氣,歌詩時心平氣和,歌詩后心情愉悅、渾身舒坦。這就是歌詩的評價標準。如果不是這樣,就要檢討,檢討哪裡出了問題。古人寫詩作賦,不只是寫寫看看,關鍵是能歌唱,詩以言志,歌以抒情。能歌的作品太多了,《三字經》《千字文》《孝經》,古詩駢文,等等。」
「下面我給大家朗讀,這是衙門剛剛頒布的《諭俗文》。」
「行善之人,不僅自家宗族親戚愛戴,朋友鄉鄰也一樣敬愛,就是鬼神,也暗中相助。作惡之人,不僅宗族親戚嫌惡,朋友鄉鄰也一樣怨恨,就是鬼神,也暗中作祟。」
見人行善,我心生歡喜;我能行善,別人不一樣歡喜嗎?見人作惡,我心生憎惡。我若作惡,不一樣招人憎惡嗎?作惡的下場,不是家破就是人亡。為什麼不行善呢?
有人一言不合,或者爭執蠅頭小利,就要鬧上公堂,你要高我一頭,我要壓你一膀,怨怨相爭,仇讎相報,以致傾家蕩產、遺禍子孫。豈不知,和氣生財,和睦招福?
有人要為子孫做牛馬,謀人莊田,奪人家產,日夜算計,不擇手段。然而身後屍骨未寒,家產已經敗給外姓,仇家報復,子孫遭殃。嗚呼!留財難三世,道德傳萬年。要警誡呀!
朗讀完畢,王陽明靜靜地等了一會兒,緩緩說道:「朗讀,首先是為了開智慧,開自己的智慧,不要動不動就想著感染別人,影響別人。集體朗讀,要和大家配合。大多數時候還是自己一個人朗讀、誦讀。朗讀的目的是修自家的心。聲音高呀低呀,音速快呀慢呀,自己調整,怎麼合適怎麼來。這是朗讀。演禮示範,明天正好是十五,」王陽明對楊璋說,「楊道台,安排這些師範生明天參加府學孔廟釋菜禮。」
楊璋一拱手,應承下來。
王陽明繼續說道:「這幾天培訓結束,大家趕緊回去準備,月底贛州城內要組織一次大型歌詩活動,地點在巡撫衙門東側的射圃,我們要集合上百兒童,現場演禮、歌詩和朗誦。」
四月,朝廷批准崇義縣城開工建設。王陽明安排南康縣縣丞舒富負責崇義縣城建設的所有工作。
因南安橫水和桶岡剿匪戰功,王陽明收到了朝廷的陞官嘉獎聖旨:
王守仁升右副都御史,蔭子一人做錦衣衛,世襲百戶。寫敕獎勵。欽此。
副都御史是正三品,僉都御史是正四品,與副使楊璋、知府邢珣同一級別,當巡撫時他是低級官階高配職務,現在王陽明名正言順地登上了大臣的台階。
六月十五,王陽明上奏《三省夾剿捷音疏》,向朝廷彙報廣東戰果,樂昌、仁化、乳源三縣,遵照王陽明內部策反、以賊擒賊的戰略部署,擒斬賊眾兩千八百零九名,這一戰為三省圍剿畫上了句號。一年來戰場的緊張生活,摧殘了王陽明本來就不強壯的身體。六月十八,王陽明再次上奏,婉辭陞官蔭子的獎勵,要求原職退休。為了退休,他還寫信請託兵部尚書王瓊幫忙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