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王陽明(全集)> 第66章 長官拜師 下級收徒

第66章 長官拜師 下級收徒

  第66章 長官拜師 下級收徒

  正德六年(1511),王陽明四十歲,不惑之年。


  正月里,王陽明從刑部街的鷲峰寺僧舍搬了出來,租住到了長安街的灰場附近,和湛若水做了鄰居。


  吏部驗封司一共三個人,五品郎中一人,從五品員外郎一人,六品主事一人。驗封司的業務主要是辦理賞封爵位、官職世襲、封贈榮譽等文件手續。業餘時間,王陽明一心投入到了和湛若水、黃綰的格物學會的會講中。


  在二月份的會試考試中,王陽明做同考官。在為朝廷選拔人才的同時,王陽明借著近水樓台的方便,收了四位新科進士做弟子:一位是山東武城人王道,一位是山東東平人梁谷,一位是江西進賢人萬潮,一位是浙江仙居人應良。


  多一個學道的人,王陽明心裡就多一份欣慰;少一個學道的人,王陽明心裡就多一份憂傷。徐禎卿剛剛萌生了求道的志向,剛剛踏上學道的正路,剛剛起步,就撒手人寰,王陽明心裡既悲傷又惋惜。悲傷又惋惜的王陽明和湛若水一起,弔唁過徐禎卿,回到了王陽明灰場附近的寓所。


  在寓所,王陽明和湛若水默默相對。沉默了一路的王陽明說:「甘泉子,雖然死生有命,我總覺得這話是安慰人的,甚至是麻痹人的。我們儒家不是講究君子造命嗎?做君子就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要把握自己的命運。可惜昌谷兄起步太晚了。就是我們,也不敢耽誤歲月呀。」


  湛若水嘆息著說:「念念不敢鬆懈呀,誰知道我們哪天……」


  吏部驗封司有兩間值房,五品郎中獨佔一個,從五品員外郎和六品主事王陽明合用一個。正月里,王陽明初來吏部上任時,員外郎一職空缺,王陽明暫時享用單人值房。到了二月,新任員外郎到任。員外郎叫方獻夫(字叔賢),年方二十七歲,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廣東南海人。辦公場所,論爵不論齒,作為長官,方獻夫的辦公桌自然佔據上位。從爵位上論說,從五品官可以封為奉訓大夫,或者奉直大夫,正六品可以獲得的爵位是承直郎或者承德郎。從五品和正六品之間,正好是大夫的分界線,是基層和中層官僚的界限。


  早上點過卯簽過到,王陽明來到值房。方獻夫後到,剛剛進門,王陽明馬上從自己的座位上起身,迎到屋子中央,對著方獻夫深深一揖,慌得方獻夫只好把腰彎得更低。


  二人落座辦公。王陽明手持一沓文書,來到方獻夫的桌子前,恭立在桌子右側,雙手呈上文書,請示道:「方員外,這是今年應該恩封的天下百官雙親名錄清單,下官已經整理妥當,請您審閱。」


  方獻夫馬上起身,雙手接過文書,說道:「陽明先生,今天散衙后,如果您方便的話,我找您有事談,請您晚走一會兒。」王陽明說道:「好的。」


  散衙后,王陽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候著方獻夫。方獻夫搬著自己的座椅,來到王陽明的辦公桌前,擺下座椅。王陽明馬上起身侍應著,看方獻夫朝自己深深地鞠躬,立即作揖還禮。


  方獻夫慌忙說道:「陽明先生,現在已經散衙,請您一定不必拘禮。您請坐!請您坐下!」


  王陽明執意站著,誠摯地提請道:「請方員外坐!」


  方獻夫見王陽明堅持,只好自己先坐下。等方獻夫坐下,王陽明搬起自己的座椅,撤身到桌子外邊坐下,避免和方獻夫形成己上人下的座勢。


  方獻夫苦笑了下,等王陽明坐好,說道:「陽明先生,晚生和您相處兩月有餘。」看王陽明有些吃驚,方獻夫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陽明先生,能和您共處一室,晚生既覺得榮幸,又覺惶恐。」


  王陽明謙恭地笑著,聽到這裡,他笑眯眯地說道:「方員外何出此言?天子腳下,尊長有序,一切都是循禮蹈矩。如果讓方員外覺得有什麼不便,那就是下官的罪過了。請方員外明言,下官何處有失周到。」王陽明端坐著,兩手擱在兩個膝蓋上。


  方獻夫往前傾著身子,苦笑著說道:「陽明先生,您做得太周到了,讓我學到了不少東西。雖然您沒有開口教導我什麼規範規矩,但是您的不言之教,讓我受益匪淺。所以說,晚生很榮幸。但是,正是因為太周到了,晚生覺得慚愧。論德、論學、論齒,晚生坐在上位,每天都坐立不安。論德行,您堪稱典範,言談舉止,無懈可擊;論學問,京城傳言,您在貴州得了道;論年齒,您已經兩鬢染霜。過去說學而優則仕。晚生慚愧得很,二十歲中進士,莽莽撞撞就做了官,先到禮部做主事,磨鍊了幾年。來吏部前,晚生自認,早早地中了進士,是因為自己聰明、有才智。在禮部磨鍊了幾年,自認可以走遍天下,到隨便哪個衙門都能應付自如。可是,自從結識了您陽明先生,晚生才心生大慚愧。過去同年進士聚會,也曾聽過穆孔暉和陳鼎他們談論過您。當時曾想有朝一日,遇到機會,要去拜訪您。後來聽說您蒙冤去了貴州。劉閹弄權時,大批像您一樣的正直之士,被罷官的被罷官,被貶官的被貶官,留下了大量的空缺職位。這是晚生進步快的原因。道理晚生也知道,樹長得太快,經不得大風大雨,禾苗長得太猛,經不得霜凍。一句話,晚生自覺才學有限,人家說學而優則仕,我是學還沒有成就先做了官。我得補課。我一直想求學上進,卻苦於找不到良師。現在得遇陽明先生您,真是榮幸。」


  王陽明一直笑眯眯地聽著,滿面春風。 方獻夫看了看王陽明,繼續說道:「陽明先生,還有,晚生觀察,您來來去去,步履輕盈,您的面色氣質清凈無塵。您整天笑眯眯的,和顏悅色,好像無憂無慮,沒有一絲牽挂。颳風下雨,陰天晴天,從沒聽見您有什麼抱怨。好像世上的好歹,已經打動不了您的心。晚生雖然被人認為聰明,我也不否認自己聰明,畢竟二十歲能考中進士的也不多。但是天道公平,老天爺給一個人聰明多了,別的方面就難免有欠缺。比如晚生,身子骨一直有些弱。」


  王陽明打量著方獻夫。方獻夫一副典型的廣東人身材,個子矮矮的,瘦瘦的,一張瘦臉上,顴骨出奇的高,連額頭也高高的。王陽明心裡判斷著:嗯,對了,這是天庭飽滿,飽滿的天庭正是方獻夫聰明和少年得志的面相基礎。卧獅鼻子,厚實地聳在中央,意味著一生官祿富貴。再看他的下巴,圓潤肥厚,預示著晚年安詳。嗯,天庭飽滿,兩頰突起,官星高隆,加上敦實的下巴,這叫五嶽朝拱。富貴相!聰明人多,像徐禎卿,聰明卻短壽。再觀方獻夫,一副富貴相,卻又追求上進,知道進退長幼,沒有因為自己官高一級而有絲毫的架子,反而是位高謙下。不恃才傲物的才子是真才子,是可造之才。王陽明讚許地點了點頭。


  方獻夫繼續說道:「陽明先生,明師難遇今已遇,晚生請求您,成全晚生拜師的願望。」說著,方獻夫站了起來,對著王陽明來個九十度的大鞠躬。


  王陽明坐著沒動,笑眯眯地說道:「叔賢,好學,求學,學問有書本學問,有身心學問,有道學,有俗學,你想學什麼?為什麼要學?」


  方獻夫聽到王陽明不再稱呼自己方員外,而是稱呼自己的字,一下子興奮起來,他問:「先生,這麼說您是答應晚生了?」


  王陽明笑眯眯地說道:「富貴場上的學生,為了榮華富貴,如過江之鯽,多不勝數;身心學問的獨木橋上,門可羅雀。叔賢,你呢?你是為求身體沒病沒災,好繼續升官發財的嗎?」


  方獻夫一臉嚴肅,像發誓一樣說道:「書本學問,已經學了二十年,憑此陞官,也已經做到了。晚生求學的目的,往小里說,做官總得有做官的學問,當年孔子還講為政之道呢,晚生吃著朝廷的俸祿,得為朝廷把事辦好,得為天下蒼生黎民把事辦好。怎麼才能辦好?晚生要學,學為政之道。人一輩子總不會是僅僅為了做官吧,總得活個明白吧,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活明白了,心裡才會幹乾淨凈。心裡乾淨了,人還會得什麼病!先生,一句話,我要向您學道,學為政之道,學身心學問。」


  王陽明笑眯眯的,笑著微微頷首,等方獻夫說完,緩聲說道:「道是天地的公道,不是哪一個人的私家寶貝。叔賢,多一個人學道,天地間就多一份正氣。」


  方獻夫很興奮,激動地說道:「先生,這麼說您同意了?」見王陽明點頭,他馬上雙膝跪地,連著磕了三個頭。


  王陽明端坐受禮,等方獻夫磕了頭,兩掌向上一抬,示意方獻夫起身,再示意方獻夫就座。等方獻夫坐好,王陽明笑眯眯地說道:「求道人拜師,並非這麼簡單。這是人間一樁大事,是天地間一樁大事,必須焚香敬告天地,隆而重之,天地鑒照,日月為證,道友為證。等休沐日,我們在興隆寺舉辦拜師儀式。格物學會的湛甘泉先生和黃宗賢,一同參加。這次還有四位新科進士,你們一起拜師。表面是跪拜老師,其實是跪拜天地,跪拜大道,認祖歸宗。我們來於道,我們歸於道,與道合一,與天地合一。一以貫之……」王陽明說著,指了指方獻夫的胸口,「用什麼一,就是一心,在心上用功夫。好了,我們該回家了!」


  王陽明說著起身。方獻夫再次作揖,說道:「謝謝師父!」


  師徒二人一前一後,出了值房。


  四月的一個休沐日,格物學會王陽明收徒儀式在興隆寺舉辦。四月天,天氣已經開始透露熱的意思,街上開始有人穿短褲短衫了。在寺院禪堂的一間廂房裡,坐東朝西,靠東牆立著一塊木板,木板上貼著一張大紅紙,紅紙上寫著拜師儀程。王陽明端坐正中,右有湛若水擔任司儀,左是黃綰擔任襄禮。作為王陽明的前期弟子,又是方獻夫的同年進士,穆孔暉、陳鼎也要參加拜師儀式。新科進士應良、王道、梁谷、萬潮,和方獻夫一起拜師。另有十幾位朋友和同事觀禮。


  儀式結束后,是王陽明對新入門弟子的第一次開示性講學。湛若水作為副講人,陪坐在上面。二十來位聽眾盤腿坐在蒲團上。


  王陽明笑眯眯地望著大家,語速輕緩、聲音清亮地開了言:「今天我很開心,我發現大家都很開心,大家都是一臉喜悅。開心好呀!我們學道求道,為什麼?簡單說就是為了開心。心量一開,開到什麼程度?開到無邊無際。無邊無際的心,是什麼?就是天理!天理是什麼?不就是我們要求的東西嘛!到哪裡求?大家這下該知道了吧?好,拐回來說,我們為什麼開心?我去年回北京后,和甘泉子、宗賢,成立了這個格物學會,三個人互講互學。可能是我們發心真誠,一下子感召到了你們。多一個道友,天地間就多一份正氣,越多越好,多多益善。所以我們開心。今天是給你們第一次正式開講,講究個師出有名,就把這次講學命名為《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有三個內容:第一個,也是求道的第一步,立定堅定志向,簡單些,就是『立志』兩個字。第二個,學道就在日常,學在日常,用在日常。我們大家都是進士出身,有做了官的,新科進士正在等著做官,都是要從政的。可能有些人覺得,將來從政,主管一個州縣甚至一個府、一個省,政務繁忙,不一定有時間學習。我要告訴大家的是,我們求道、學道、行道,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政,既是學道,也是行道。第三個,日常怎麼用功?在心上用功。以上就是我要說的內容。剛才有人問我,我們儒家正學,怎麼跑到佛寺里來舉辦拜師儀式。這一問把我問愣住了。是呀,為什麼?我們沒別的地方嗎?還是我們習慣了到這裡?剛才看到為我們幫忙的兩位出家人,看到了他們光頭上香燒的戒疤,我突然開悟了。我們選這裡,就是要告訴大家:立志,是學道的第一步。立志,要堅定。怎麼堅定?和尚們在這方面,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和尚在光頭上燒出來幾個戒疤,就是立志。立志,就立這樣的堅定志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