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王陽明(全集)> 第61章 老人勸諭 調解坊里

第61章 老人勸諭 調解坊里

  第61章 老人勸諭 調解坊里

  六月,坊郭鄉青原山下的甘家坊、滸頭崗和下磨三個村,生了瘟疫,衙門上上下下忙活了一個月;七月,縣城南街失火,一條商業街燒光了,救災重建,持續了兩個月。九月,南街的新街道建成了。王陽明、禮房書吏白明禮、工房書吏顧建、坊郭鄉鄉頭陳江、知縣長隨王祥、南街坊長殷德,一行人在南街新街道上巡視。南街口聳立起來一座嶄新的牌坊,四根門柱,內外是兩副對聯,內聯是「贛水送財,源遠流長;廬陵聚寶,古往今來」,外聯是「仁義禮智信,商業最講誠信;東西南北中,良心要放正中」,橫批分別是「義利南街」和「民風淳厚」。王陽明站在牌坊前,笑眯眯地點著頭,說道:「對聯雖然通俗,含義卻不俗。」坊長殷德介紹道:「這是街上陶家百年老店『良心醬菜』的祖訓,大家都認可,街上的秀才也認可,於是就刻了上去。」王陽明笑著點了點頭。


  新南街,寬寬的街道,石板鋪地。一街兩行店鋪,有磚牆,有石牆,有瓦頂,有草房。王陽明走在最前面,一直笑眯眯的。殷德跟在王陽明身後,開口說道:「本來一把火燒光了家當,幸虧大老爺指點,鄉鄰互助集資入股,家家都能重建家園。小人聽大老爺的話,跟著陳糧長到南昌,請來了五家商戶,讓他們來南街開分號;陳糧長又會商全縣的糧長大戶,各自在南街開設商行。這下可熱鬧了,這石板路,還有前面的旌善亭和申明亭,都是他們幾家大戶捐資修建的。」


  陳江跟上來,笑著說:「南昌商戶來我們廬陵掙錢,給爺兒們鋪鋪石板路,也是應該的。我們八家糧長出資捐建旌善亭和申明亭,也是應該的。有四家糧長本來在城裡沒有商號,這次給他們個機會,他們出錢給貧戶蓋房子,自己可以落塊宅基地,做商號掙錢。有十幾家貧困戶,就是這樣住上了磚瓦房。」


  王陽明笑眯眯地說道:「嗯,互幫互助,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地出地,各得其所。陳糧長,殷坊長,最近都在傳說,太祖爺當初劃分的士、農、工、商四民,現在劃分得更細了,已經細化到了二十四民,你知道是哪二十四民嗎?」


  陳江笑著說:「以前的士、農、工、商,如今加上兵和僧,變成了六民。後來新添了十八民,小人給大老爺數一數——」陳江扳著手指頭,「道士、醫生、算卦的、看星象的、相面的、看陰宅陽宅的、圍棋手、行戶經濟、擺渡船的、抬轎的、梳頭的、修腳的……我知道的就這些了。殷坊長,你幫忙接著說說。」


  殷德說:「賣身的、說書賣唱的、耍把戲玩猴的,最後就是土匪綁票的。」


  王陽明笑著說道:「這才二十二呀!」


  陳江笑著說:「還有聽差跑堂吃衙門飯的。」


  王陽明笑眯眯地說:「還是不全。本縣發現,衙門口有專門替人寫狀子的,有包攬詞訟替人打官司的,還聽說城裡有冒充官親詐人錢財的,有假嫁閨女真放鴿子騙老實人錢財的。」


  陳江說道:「老實巴交的人都在鄉下種田,城裡這些不種莊稼的……」


  一群人說著閑話,來到了南街的中間地帶。那是個小廣場,路東一座亭子,路西一座亭子,路東是旌善亭,四根柱子被漆成了大紅喜慶顏色;路西是申明亭,四根柱子被漆成了黑色。旌善亭下是一方石碑,碑文是硃紅色陰文《太祖六諭》: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申明亭的北面立著一方石碑,碑文是《南街公約》,一共十條,分別是:一、做人遵守六諭;二、經商童叟無欺;三、防盜十家互保;四、防火各備水缸;五、門前各自清掃;六、紅白事不鋪張;七、不請巫婆神漢;八、儉辦社火神會;九、行善商會獎勵;十、犯過記名亭下。落款是「南街百姓公約,正德庚午季秋立」。


  殷德介紹道:「按大老爺的吩咐,旌善亭基座比申明亭高二寸。」


  王陽明讚許地輕輕點頭。亭下候著的兩個人,看到王陽明走近亭子,跪下磕頭道:「小人韓德才(仝一山)叩見大老爺。」


  殷德介紹道:「這是南街街坊推舉出來的人,韓德才是南昌來的客商,仝一山是本地住戶。」


  王陽明笑眯眯地說道:「起來吧!韓老闆來廬陵經商,吃住習慣嗎?」韓德才三十多歲,氣宇軒昂,身穿精紡葛布襯衫,人很精幹。韓德才回道:「南昌、廬陵,地分南北,吃的都是一江水。習慣得很。」


  王陽明笑眯眯地說:「韓老闆有陶朱公的氣派,剛來廬陵,沒有掙錢,已經開始散財了。聽說這石板路是你們南昌客商鋪設的。」


  韓德才笑著說道:「和氣生財。小人外來戶,大家都不認識,這也是和大家結個善緣。」


  王陽明說道:「有人說無商不奸,本縣不這樣認為。奸商騙人只能一回。坐地商戶,要的就是信譽,要的就是回頭客。俗話說,邪道來的財,一定會歪道出去。」 韓德才哈著腰說道:「大老爺教訓得是!小人店前掛著『童叟無欺』的招牌,這是祖傳幾代的招牌,是小人家的祖訓。從不敢違背!」


  王陽明笑著點點頭,轉身對仝一山說道:「你們作為被推薦的人,要為街坊們、商戶們裁斷矛盾糾紛。俗話說打鐵先得自身硬,你們為別人評判,一條街的人也在評判你們。自身不過硬,被人戳脊梁骨,自己說話也不會硬氣。是不是?」


  仝一山六十多歲,鬍子有些花白,瘦長臉,眼神純樸。聽王陽明說完,仝一山說道:「大老爺教訓得是,小人看守的這一爿雜貨店,已傳了幾代人。要是它毀在小人手裡,小人將來有何臉面見地下的祖宗。也正是因為小人憑良心做人開店,才蒙街坊們抬舉,被推舉到這個位子上。」


  王陽明點著頭,說道:「朝廷派官有限,城廂街坊,鄉下都里,最終還是要靠爺兒們自己管理自己,互相幫助,互相監督。殷坊長,亭子建起來了,公約也刻到碑上了,你們打算怎麼利用它?」


  殷德哈著腰說道:「大老爺,街坊上共有一百五十八戶,按照您老的布置,每月初一、十五,各家各戶主事人要集合到這裡,聽仝一山講《太祖六諭》和《南街公約》,然後在旌善亭表彰良善人家,在申明亭批鬥犯過作惡人家。對那些敢不孝敬老人的,敢欺矇顧客的,敢給南街抹黑的,我們要給他抹個大黑臉,讓他丟人。對於屢教不改的,我們要孤立他,讓他在南街混不下去。」


  王陽明笑著說:「表揚良善,可以大張旗鼓。對犯過的人,得給人家改過的機會,不能動不動就批鬥人家。初犯,可以含蓄地批評;再犯,公布到申明亭下;一而再,再而三,那就不用客氣。你們聚會的時候,本縣也要來觀摩。效果好的話,我們要讓全縣各都里,派人來觀摩學習。」


  殷德聞言有些緊張,說:「這個……這個……小人怕辦不好,惹大老爺笑話。」


  王陽明對禮房書吏白明禮說:「白相公,你給他們輔導幾次。」


  相公是對書吏的雅稱。


  王陽明再對仝一山、韓德才和殷德說道:「太祖爺頒布的《教民榜文》,你們都要好好看看。你們三位裁判街坊們的矛盾糾紛,主事是仝一山。最終裁定權在他,裁判證書上,以仝老先生的籤押為準。」王陽明繼續說道,「在裁判糾紛時,仝老先生地位高於坊長和鄉頭,甚至高於縣衙六房書吏。在縣衙大堂排班的話,老人的地位僅次於秀才。仝老先生,有權力,就要負責任,就要盡義務。每月兩次,你要手持木鐸,遊走街道,宣傳《太祖六諭》和《南街公約》。」仝一山作揖打拱說道:「樹要皮,人要臉。蒙大老爺這麼抬舉,小人定然盡心盡責!」


  王陽明笑眯眯地說道:「城裡人見多識廣,要給鄉里老人們做個榜樣。白相公,各鄉情況怎麼樣?」


  白明禮稟告道:「大老爺,廬陵縣在洪武年間,一共建有九十八座旌善亭和申明亭,後來這些亭子都廢了。大老爺要重建老人制度。全縣九十一個都,在秋秧下地后,利用農閑時間,把旌善亭和申明亭都恢復了起來。老人們已經開始理判戶婚田土糾紛了。」


  王陽明說:「效果已經出來了。進入八月份以來,告狀的已經很少了。」王陽明問陳江道:「陳糧長,各坊各都已經建了旌善亭和申明亭,老人們都走馬上任了。你們八個鄉的鄉約所建得怎麼樣了?約正和約副都選好了嗎?」


  陳江笑著說:「讓大老爺掛心了!先說坊郭鄉,小人正好有座閑房子,三間正房,一個獨院,打掃粉刷后,用作了鄉約所。約正一位,約副兩位,約史一位,禮生請了位秀才擔任。其他七個鄉,聽說都找好了地方,人員都確定過了。」


  王陽明說道:「形式是有了,關鍵是實際。鄉約所最近的任務是,抓緊時間對全鄉新上任老人進行培訓。明天我們到鄉下隨機抽查個地方,驗證一下實際效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