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王陽明(全集)> 第31章 避禍逃難 巧遇貴人

第31章 避禍逃難 巧遇貴人

  第31章 避禍逃難 巧遇貴人

  早在觀瀾樓飯店,王陽明就打定主意,杭州畢竟是自家地界,街道地形,自己瞭然於胸,方言風土,耳熟能詳。這兩個北方人,人生地不熟,要甩掉這樣的尾巴,到西湖遊逛半天,或者就近鑽幾條里弄,保管他們暈頭轉向。反正他們做賊心虛,諒他們也不敢明砍。眼前可以擺脫他們,之後呢?他們會善罷甘休?他們會不會去餘姚?那不是給家裡招禍嗎?他們會不會去南京?那不是給父親添麻煩嗎?最好的辦法,一死百了。自己何罪之有?為了劉瑾幾個跳樑小丑,犧牲自己,這樣的犧牲不值當。


  既不想犧牲,又要斬斷後患,怎麼辦?智者千慮,計備三策,第一策,就是剛剛實行的,既迷惑了他們,又擺脫了他們。好在沒有用到中策和下策,用不到不可惜,不能不多動腦子,不能不寬備窄用。上策失利的話,可以向漁船密集停泊的岸邊跑,邊跑邊呼救,雖然有失讀書人的穩重和優雅,可穩重和優雅真沒有生命重要;中策再失利的話,那隻好動用下策了,就是直接跳江,這可是真跳江,弄假成真了,雖有淹死或者被船撞死的風險,畢竟還有活下來的希望。目前看,雖然進展順利,戲還沒有唱完。下一步怎麼辦?那要看這兩個傢伙怎麼辦。


  在飯店時,王陽明已經預估了這兩個傢伙可能的行動,第一種可能,他們被迷惑了,但是死不見屍活不見人,他們將信將疑,晚上黑燈瞎火,根本沒指望弄明白,第二天白天他們會再去打聽調查,那又有什麼用,前天晚上的江水已經流到東海去了,自然調查不出來個所以然;之後他們會在碼頭暗中搜尋,以防我王陽明坐船走運河回餘姚,一無所獲后,他們會在杭州搜索個十天半月,所以杭州不可久留;還有一種可能,他們直接去餘姚,去打聽,去窺視。這一著已經防備在先,這就是沒有讓王祥知道跳江實情的原因。現在接著走下步棋,針對以上種種可能,餘姚不能回,紹興會稽山陽明洞天不能藏,杭州不能待,最保險的方向是向北,這絕對出乎大家的預料。


  俗話說,沒有腦子的人,只埋頭走路,不抬頭看路;有腦子的人,走一步看一步;聰明人,走一步看兩步;要說智慧,走一步,至少要看三步。看得遠,可供選擇的路就多,不至於事到臨頭,只有一座獨木橋,戰戰兢兢,甚至無路可走。不管看幾步,都要踏實地走好腳下這一步。眼下怎麼走?

  事不宜遲,既然杭州不可久留,就不能留戀,向北可去湖州,可去嘉興,這都是浙江界內,自己還比較熟悉。如果風聲緊的話,再往北,到吳縣去,那兒有同年都穆可以投靠,弘治十六年自己曾經造訪過那裡,都家老太爺豫軒先生年高德厚,前年八十大壽時,隨著兒子被恩封為六品主事,自己還曾為他敬獻過受封賀文。


  王陽明在一條河街,從容地上了一艘烏篷船,去北新關碼頭。北新關有夜行船,只要先離開杭州,湖州、德清甚至烏鎮、嘉興,去哪兒都行。在北新關碼頭,他正好趕上去嘉興的夜行船。夜行船分兩層,底層是男人,上層是女客。隨著夜行船起錨,王陽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奔波了半天半夜,是非之地馬上要被扔在身後了,他這才感覺到腦困腿乏,應該,也可以放心地睡上一覺了。


  船艙內是一個小江湖,四面八方、各色人等,會集在這個小小的空間內,天南海北、道聽途說的江湖新聞在這裡交流碰撞,有身份的男人慢條斯理地一句一個之乎者也,跑慣江湖的人在旁若無人地高談闊論,整天為生計奔波的靠體力換飯吃的人,早早就扯起了雷鳴般的鼾聲。船艙內,腳臭味、汗臭味、煙臭味,眾味雜陳。王陽明一隻耳朵已經進入了夢鄉,一隻耳朵還留在夢外,留在夢外的這隻耳朵飄進了自己熟悉的名字,只聽一個江湖人士說道:「兄弟,聽說了嗎?朝廷出大事了!我一個兄弟,他大舅哥的小舅子,吃衙門飯,這消息是板上釘釘,實打實的。」旁邊一個聲音催促道:「老哥,快說說,多大的事呀?」被稱為老哥的說道:「萬歲爺出了個皇榜,是個奸臣榜,一大串奸臣,想不到官老爺中也有這麼多壞人,一窩端出來五十三個奸臣。」旁邊的聲音好奇地問道:「這麼多奸臣呀!有沒有咱聽說過名字的大奸臣?是不是像秦檜一樣陷害忠良?」「不陷害忠良能叫奸臣嗎?領頭的是原來的閣老,河南的劉閣老。知道嗎?第二是咱浙江人,姓謝的閣老。」「啊!咱浙江也出大奸臣了?」「有大奸臣,也有小奸臣,有個叫王守仁的,也是。」正在迷糊的王陽明聽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條件反射地答應了一聲。隨著這一聲,王陽明清醒了。接著耳邊傳來兩聲威嚴的乾咳聲,接下來是大聲的呵斥:「閉嘴!無知小民,休得胡言亂語!」說這話的是剛才說之乎者也的讀書人,「你知道什麼是奸臣忠臣?老實坐船,休再胡說!」剛才最早發布奸臣消息的人騰地起身,氣勢洶洶地咆哮道:「誰他媽吃飽撐的,敢管老子?!也不打聽打聽。」「放肆!這是咱吳中范秀才,范老爺。」說話的是與讀書人一起的一個人,這聲音很有震懾力。「小的該死!小的胡說八道!請秀才老爺息怒!小的這就閉嘴!」黑暗中的范秀才再次乾咳了兩聲,衝突結束。


  王陽明心裡感激范秀才,他心裡想,無風不起浪,奸臣榜的傳聞應該不是胡說八道。好在,至少船艙里,沒有誰知道,奸臣榜中的在冊之人,就在他們身邊。這一夜是可以安生睡覺的。


  船到嘉興,王陽明登岸就發現,碼頭上已經張掛了五十三奸臣榜。原內閣首輔劉健和謝遷領首,接下來是原戶部尚書韓文、原工部尚書楊守隨、原都察院左都御史張敷華、原南京兵部尚書林瀚,再有京師和南京得罪劉瑾的給事中和御史……雖然名單密密麻麻,自己的名字還是被自己一下找到。看到自己的名字,王陽明腦袋有些蒙,穩了穩神,他嘆了口氣:唉!這啥世道呀!黑白顛倒,是非不分。王陽明嘆著氣,心裡判斷著,嘉興也不見得是安全之地,自己雖有些文名,但眼下名聲不是護身符,而是會暴露身份的標籤,年輕時剛剛有了舉人頭銜,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地給人詩集作序、給人陞官賀喜、給人遠行寫詩送別、給人家抄宗譜寫前言做後記;一個浙江省,同年舉人有八九十人,人心隔肚皮,不是人人都跟昨夜船上遇到的那位范秀才一樣,火眼金睛,能夠分辨清楚忠奸善惡。浙江熟人多,要躲要藏,最好離開浙江。王陽明沒有走出嘉興碼頭,便直接搭上了去蘇州的運河航船。


  同年進士都穆的家在蘇州南濠里。都穆字玄敬,以地名為號,號南濠子,比王陽明大十四歲,任工部主事。王陽明來到南濠里,這裡的街道與四年前相比有了變化,他一時迷路,困頓中他看到前面有四個人,像是兩主兩仆,其中兩位是秀才打扮的書生,於是就緊走幾步,趕到前面,雙手一拱,問道:「兩位相公,請問……」沒等王陽明問出話來,便聽一個秀才驚異道:「我們與兄台真是有緣。」王陽明抬眼一看,這是從杭州到嘉興,從嘉興到蘇州,一路上同船的船友,他心裡的好感立即變成了臉上的笑容,馬上再次拱手,笑著說道:「真是幸會!咱們竟得一路相伴的緣分。你們這是要去哪裡?」


  旁邊一位秀才回答道:「我們是學友,范兄台是武進人,以前曾遊學於南濠子先生的門下。這次我們路過姑蘇,利用換船等船的時間,特來登門拜訪,看望一下故舊。」


  王陽明問:「范先生,這位兄台是?」范秀才答道:「這是朱秀才,福建崇安人。我們一起遊學,從武夷山,結伴到杭州萬松書院。兄台是?」


  王陽明稍一沉吟,不打算隱瞞身份,自我介紹道:「鄙人餘姚王守仁,來拜訪南濠子。」


  對范秀才,「王守仁」這三個字,如雷貫耳。他在萬松書院遊學時,聽人說過,知道王先生是個正派的讀書人,王先生還曾在萬松書院講過《禮記》。范秀才在杭州鎮守太監衙前公告欄見過奸臣榜,也見過這個名字,現在聞言,不由心頭一震,一瞬間露出了驚訝的神色,繼而很快心生感佩,眼前這個人現在名列奸臣榜,對素昧平生的路人,竟然不隱不諱,這該是多麼坦誠、多麼光明磊落呀。范秀才對時事已有所了解,明白現在的奸臣榜正好可以反著讀。范秀才三十多歲,當過都穆的學生,今天見到都穆的同年進士,自然要用對先生的禮節,於是他對著王陽明深深作了一個揖,敬佩地說道:「王先生,學生范思哲,是南濠子先生的學生。我們太老師,就是豫軒老太爺,前年八十大壽上,收到的那些賀詞、賀詩、賀聯和賀文,是由我們和先生一起編輯成冊的。學生拜讀過您的賀文。今日得見先生本人,萬分榮幸。」王陽明聞言心裡很欣慰,他欣慰地點著頭,欣慰地看著范思哲。范思哲繼續說道:「王先生,南濠子先生在京師未回。您這次來?」范秀才用探詢的眼光注視著王陽明。王陽明眼神中有些失落。范思哲注意到了王陽明眼中的失落,心裡明白了王陽明的處境,就試探似的問道:「王先生,學生家在武進,算是個大族。」旁邊朱秀才插話介紹道:「范兄台祖上是大宋范文正公,積善之家,家學源遠流長。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傳誦了幾百年。」范秀才接著說道:「學生祖上文正公,立德立言,傳下祖訓。傳到我們父兄,不求做官,只求興義田,辦義學,不敢忘了祖上的訓誡。現在學生常年遊學在外,家裡義田和義學由兄長經理。王先生既然來到了吳中,如果您不介意,學生打算勞您的駕,請您多走幾步路,光臨舍下,到范家義學給學生們講講學。」


  王陽明聽聞這是大宋范仲淹的後代,便理解了范秀才在船上的仗義。看來,范文正公的學風、家風被承繼下來了。范仲淹是王陽明崇敬的先賢之一,他比孔聖人多了軍事實踐,給後人留下過經由實踐驗證的軍事理論;他比思想家多了從政的經歷,給後人留下過慶曆新政的實踐;他比文學家多了擔當道義的胸襟,他的《岳陽樓記》和《漁家傲》傳誦千古;他比一般的政治家多了主持正義的執著,為了正義,他三次被朝廷貶謫,三次貶謫沒有消磨掉他對朝廷的忠貞。文正謚號,恰如其分。心懷對范仲淹的敬重,王陽明連帶著對范思哲也多了一份尊重。王陽明想去武進范家,去敬禮先賢,這樣的忠厚人家,講學,躲藏,都是最好的去處。王陽明得到了范思哲的誠摯邀請,心裡像吹起了一股清涼的風,三月底的天氣,他這一路走來,汗流浹背,心裡卻清涼得如春風拂面。但是對著忠厚人不能不說實在話,王陽明擔心自己去是否會給人家招惹什麼麻煩,於是誠摯地問道:「范兄台,想來你也知道,眼下鄙人得罪朝廷,名列奸臣榜,到府上去,您看?」范思哲再次深深作揖,然後說道:「先祖文正公,三次得罪朝廷,三次被貶,都為仗義執言。文正公有詩句『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寧願得罪朝廷,不能不正義。王先生,請不要顧慮,武進范家,最講究一個正義。再說了,學生家大人多,講學、求學、訪學的,各地學人,絡繹不絕。住一兩個生人,不會有人在意。」王陽明心裡踏實了。


  王陽明、范思哲、朱秀才,到都穆家,給八十二歲的豫軒先生磕過頭,當天回到碼頭,趕往武進范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