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八歲開蒙 師從陸恆
第3章 八歲開蒙 師從陸恆
王守仁八歲入學,學校是陸恆的拙庵龍門學館,位於王家老宅秘圖山山丘東邊不遠。學館大門上的對聯就是陸恆辦學的宗旨:人往高處走,步步高升,勤學為梯;水就低處流,時時謙下,修德若川。
起個好名 立定志向
新生第一課,陸恆按慣例,要給孩子指個大方向,就是幫孩子樹立志向。有方向就有奔頭。
王守仁的同班同學暫時報到六個:倪宗正、魏朝端、諸經、胡東皋、范順風、張二毛。他們一個個在座位上新奇地翻看著新課本,有《小學》《三字經》《孝經》和「上大人孔乙己」開頭的描紅冊子。
陸先生先問:「大家知道來這兒幹什麼嗎?」「上學讀書。」「好,讀書幹什麼呢?」回答五花八門,倪宗正、胡東皋、魏朝端,這三位書香門第,答案比較一致,「中進士,當大官」。諸經比王守仁小一歲,他要當好人。范順風船戶出身,他回答道:「我爺爺說了,讀書識字,考秀才,當老爺,不用再撐船了,雨淋不著,日頭曬不著,還能娶住綉樓的大小姐當媳婦。」張二毛裁縫家庭,他答道:「俺爹說了,讀了書明了理,不用再天天拿著大鐵剪子,把手都磨爛了,當不了官,做師爺;做不了師爺,教學堂。」王守仁稍有些猶豫,奶奶動員他當好人,娘慫恿他中進士,爺爺鼓勵他做真人,爹激勵他中狀元,而他自己更喜歡演武場,想當演武場點將台上那位立在帥字旗下威風凜凜的大元帥,於是在七個人中最後回答道:「閱兵!」
陸先生聽完七嘴八舌的回答,笑眯眯地說:「好!大家都有目標。都是一生的大目標,這個目標關係著一生的命運。大家聽說過命運嗎?」「聽過。人生有命,富貴在天。」
陸恆笑眯眯地聽完大家的答案,說道:「人活一口氣,這口氣就叫命,這叫人生有命。富貴呀,貧賤呀,這是人的運。富貴在天嗎?這個不一定。如果在天,同學們就不用來讀書學習了,等著天安排就行了。」陸先生這話是有根據的,他聯想到自己,沒有中舉人中進士,就是命吧,但是辦學館是自己立定的人生目標,而且學館已經被他辦得有聲有色,這就是他的命運,這命運卻是在自己手裡的。於是陸先生果斷地說道:「命運是學來的。不學習能考上秀才嗎?不學習能中舉人中進士嗎?所以說,學習決定命運。」陸先生接著問道:「大家願不願當大人呀?」「願意!」「對呀,你們是小人兒,要長大當大人,大人不是年齡長大就叫大人,大人要頂天立地,心胸廣大,大得能裝下天地。」陸先生一言及此,又轉回到剛才「命運」的思路上,接著說道:「命和名有直接的關係,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一個人的名聲能反映一個人的命運,比如我們的孔聖人,他留下的名聲就是聖人,聖人就是他一生的命運;比如秦始皇,他的名聲也是他一生的命運。大家入學第一天,我們每個人要取字,這個字,與名一樣,代表著大人對你們的希望,相當於給你們指定的努力方向,有志氣的孩子就會作為自己的志向,這個名字關係到你們將來一生的命運,關係到你們將來一生的名聲。」學堂先生有這個傳統權利,給孩子取學名。有的家長有文化,給孩子取好大名,入學堂后,先生還要再取一個字;有的家長沒有文化,把給孩子取名取字的權利交給了先生。
陸先生先給孩子們講解名字的寓意和規矩:「我們漢人名字的結構,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姓,第二部分是名字。以我為例,我姓陸,這表示我的家世,名字包括三個內容,有大名,有表字,有稱號。大名,是人的正式名稱,表示大人對孩子的希望,每個人出生時,上告天地和祖先時,報的是這個名,家譜上是這個名,朝廷登記戶口黃冊時用的是這個名,考功名時用這個名,大名用在比較正式嚴肅的場合;字是對名的替代,是大名的解釋和延伸,可以用在比較親近的場合:家庭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同僚之間。名和字,一般是小時候大人給起的,長大后,如果自己覺得名字不能完全代表自己的希望、命運和名聲,可以自己做主起個號,表示自己的願望或者自身評價。晚輩對長輩稱呼號,表示對長輩的尊重。我名恆,表示長輩希望我讀書、做事要有恆心;字有常,有什麼樣的恆心呢?要有『仁義禮智信』的常心,這是對恆的解釋和明確;號拙庵,這是我長大后,希望自己回歸自然,過本色生活,活出我自己的本來面目,回到古代聖賢們淳樸自然的心靈狀態。」
陸先生開始給新生取表字。
他發現王守仁坐不住,像一壺滾開的熱水,內里的衝動眼看著要衝開壺蓋,這是年少心躁,守不住一個「仁」,就在他守仁的基礎上,結合他排行老大的身份,為他取字「伯安」。「以後,你伯安要安穩些,不管幹啥事,讀書,做官,不安靜不行。」
胡東皋,皋,是高地的意思,給他取字「汝登」,「胡汝登,好好學習,先生希望你攀登高峰。」
諸經,諸讓進士的兒子,這個經字,天經地義,學會了經典,做一個明白人,取字「用明」,「諸用明,立大志,做大人,心胸一開就見光明,明明白白做人做事。」
倪宗正,要想身正、行正,關鍵是心得正,心是根本,取字「本端」,「倪本端,以後先正心,心正自然身正,要正心,先誠意。一輩子行得端,走得正。」
魏朝端,在朝廷做正派官員,得有竹子一樣的節操,取字「清節」,「魏清節,要像竹子一樣清清白白,謙虛向上。」
范順風,要打破船戶狹隘的思維,既然讀書明理,就不能僅僅想著自己的小船,要接濟蒼生,取字「濟民」,「范濟民,要當秀才,做老爺,得心量大些,心裡也要想著別人。」
張二毛,大名和表字都得新取,他在家排行老二,取一「仲」字,裁縫出身,家長裁剪衣裳,希望孩子青出於藍,二月春風似巧手,裁剪江山美如畫,起名「仲春」,字「秋實」,「張秋實,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既要有春華,更要有秋實。」
陸先生點了一下新名和表字,有了新名字,小學童很興奮,坐不住的王伯安,記性好,興奮地喊著同學的新表字:「倪本端、諸用明、張秋實」,別的同學也興奮地互相稱呼新名字。陸先生接著講道:「《說文解字》上有言,『名,自命也』。什麼意思呢?名字是對自己命運的希望,經過勤奮學習,爭取一個好的命運,給世人留下一個好名聲。這是名字和命運的關係。有了希望,有了目標,就等於立了志向,這叫立志。男兒要有志氣,要刻苦學習。怎麼刻苦呢?這個志字,是心上一個戰士的士字,要像戰士一樣去努力,在哪裡努力呢?在心上努力!努力幹什麼呢?」陸先生撤身到講台邊上,指著頭頂上方牆上的孔聖人像,問道:「我們努力讀聖人的書,學習什麼呢?」有了新名字的張秋實興奮地回答道:「讀熟『四書五經』,文章金榜題名!」陸先生說:「對。熟讀『四書五經』,學做人,就是做個好人,心裡要能裝得下天下,變成大人,就可以出去考功名,可以做官了。怎麼變大人呢?要先做仁。怎麼做仁呢?」陸先生走向講台,巡視了一下課堂,最後目光盯住胡東皋問道:「汝登,你家幾口人?」胡汝登扳著指頭在查數,嘴裡嘟囔著:「爺爺、奶奶、爹、娘、叔叔、嬸嬸……」最後報出十五口人,爸爸弟兄三個,兩個嬸嬸,叔伯兄弟姊妹七個。陸先生問道:「你愛不愛叔叔嬸嬸?愛不愛兄弟姐妹呀?」「愛呀!」「為什麼愛他們呢?」「我們是一家人。」「你爺爺弟兄幾個呀?」「一共五個爺爺。」「你們祠堂人多不多呀?」「聽爺爺說,我們胡家祠堂一共九十八口人。我們都是一個老祖爺。」「你們過去是一大家人,對不對?」「對呀!」「你愛不愛他們呢?」胡東皋有些猶豫。陸先生接著問:「一家人該不該互相愛護呀?你們過去是一個大家庭,日子久了,才分成了現在這麼多個小家庭。」「愛護!」「外地有沒有姓胡的同宗來找過你們的祠堂?」「聽我爺爺說,去年姓胡的修總家譜,都到河南去了,說那裡是姓胡的老祖宗。」「對了,過去很多年前,天下姓胡的都是一個老祖宗。你們該不該互相愛護呀?」胡東皋沒有見過河南的老祖宗,一時回答不上來。陸先生對著大家說:「很久以前,我們每一個姓氏都是一家人。像王伯安的王氏,老祖宗最早是周朝周靈王封在山西太原的太子晉。以後大家學習《百家姓》會發現,裡面好幾個姓氏又是從一個姓氏變出來的,再往前追查,又會發現,一百個姓氏又是從一個老祖宗變出來的。大家想想,這是什麼意思呢?」陸先生耐心地等著大家想一會兒,接著啟發道,「最早是不是都是一個祖宗傳下來的血脈?」「是!」這下大家達成了共識,回答得很整齊。「一家人應不應該互相愛護?」「應該!」陸先生終於如釋重負般輕鬆下來,「我們既然都是一家人,是不是應該愛所有的人?」「是!」「聖人教我們做人,要做到仁,仁就是人與人之間互相愛護,並且愛所有的人。『四書五經』就說這一個『仁』字,就是愛所有的人。我們要學習,就是學這個,一生要做到這個,一生立志做這個,就是有志氣,做到這個,就能像聖人說的,君子造命,就會有好命運,就會留下好名聲。聽懂了沒有?」「聽懂了!」「好,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有了表字,立下了志向,知道了仁字的意思,就是愛人,我們以後好好學習,爭取做大人,爭取一世好名聲。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