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東宮有惡婿
天寶十三載正月初十,丙午,李隆基便回到了大明宮,浩浩蕩蕩的隊伍再一次走過長安城的街道,李亨自然也在其間。
返回了長安城后,安祿山也在長安城中呆了兩個月。這期間,他晚上時常去大明宮,好好地伺候了另外幾個妃子一番。之後又上書請求兼領閑廄使、隴西群牧使這兩個專門飼養軍馬的差事,李隆基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之後,安祿山又得寸進尺又,上書請求兼領總監,李隆基還是答應他兼知總監事。結果安祿山就密遣親信選了良馬數千匹,打算拉到了范陽去。直到三月,事情好之後,安祿山才急匆匆的回到他的老巢范陽去了。
這段時間,李亨很是不爽,在他往紫宸殿請安的時候,被楊貴妃叫了過去。原來虢國夫人的兒子裴徽在華清宮看雪景時看中了李沅,現在想娶她。李亨確實被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給砸暈了,自從來華清宮時看到虢國夫人的那個浪蕩樣,李亨就息了捧他們臭腳的心思,大不了按著歷史來,老子我北上靈武即位,有何不可。李亨的遲疑讓楊貴妃很是不滿,這個恃寵而驕、極度奢侈、心胸狹小的女人立刻就覺得李亨是看不起她,看不起他們楊家。
雖然楊家他看不起,但河東裴氏他還是看的起的的,裴徽就是出自這一家。李亨看不起的是那個家庭,誰知道裴徽這個人是不是這樣,要是也跟她母親一樣,這不是毀人嘛。他的女兒是那樣的乖巧可愛,李亨捨得把她往狼窩裡推?
李亨也並未直接拒絕,而是說讓裴徽到東宮來讓他觀察一下。楊貴妃聽到這句話后直接肺都給氣炸了,李隆基進來后直接向他抱怨李亨,可是這個沒腦子的女人攻擊李亨也就罷了,卻連皇家一起罵了。這實在是引得李隆基側目,抱怨李亨的同時也對貴妃的無法無天感到憤怒。
楊貴妃也好,楊家也罷,他都知道他們背後的糗事。虢國夫人的那個浪蕩樣他自然知道,他不但知道,還背著楊貴妃偷了幾次。
李亨這一句話也炸在了虢國夫人的家裡,李亨自然知道他把楊家給得罪了。他現在既希望裴徽能來,這樣可以彌補一下,以免他們給李亨穿小鞋;又不希望裴徽來,這樣他就不會把女兒推向狼窩了。雖是「別人」的女兒,但也養出了情感啊。
不過就算得罪了,也不會威脅到自己的太子之位,讓楊貴妃、楊國忠她們吹妖風,李隆基會信嗎?他確實是不比早年睿智,但也不是白痴。當年立李亨為太子,不就是因為李亨看起來唯唯諾諾,勢單力薄,容易控制嗎?況且李亨的勢力如皇甫維明、王嗣忠、韋堅等都已被他剷除了。他要是想廢了李亨,不過一句話的事情,可是把李亨拿掉了,他要立誰為太子才能讓自己放心。況且,楊貴妃有沒有兒子,如果他要認個兒子,加入奪嫡戰,恐怕那個號是剛一註冊就給練廢了。李亨知道,李隆基會打壓他,但絕不會廢了他。而李亨這一年大門不邁二門不出,從不參與朝政,要問政事只是略知一二,你說他差吧卻不像廢材,說他好吧也沒有多英明,這樣順心的太子哪找去。
天知道李亨為了營造這樣一個形象,費了多大心思,費了多大的勁。一年下來他把他的那些女人都沒安慰多少次,她們也很空虛啊。
來自後世的李亨自然知道太子的尷尬,你說他是君吧,他卻是臣子;你說他是臣吧,他又是儲君。做君無權,為臣屈尊,幹得比皇帝好吧你就是找死,幹得比皇帝好差吧你是無能。要讓皇帝知道你還是有才能的,但也要把韁繩主動送到皇帝老子的手裡,他往哪兒牽你就往哪兒走。
所以李亨這一年活的很累,東宮的朝會是次次都到,與眾學士討論政事時只聽不說,就是說,也不切題。在朝政上要發表意見,但也不能太活躍,眼見著大家都上書了,才跟風一下。也多往紫辰殿跑,主動與皇帝老子下下棋,敲敲鼓,做做遊戲。畢竟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嘛。
裴徽終是沒上東宮的門,但卻哭著鬧著要娶李沅,最終又鬧到到了楊貴妃那兒。李亨確實瞧明白了,這簡直是一個寵上天的二世祖,他的女兒的一生確實要毀了。李隆基直接把李亨叫到紫宸殿,問他嫁不嫁?這肯定得順著老子的意思來啊,嫁吧嫁吧。真他娘的憋屈。
縱然李沅向著他哭訴,也只能對不起女兒了。李亨此番簡直是賠了女兒又得罪了人。不過這一切的一切李亨都沒有表現出來,只是暗暗藏在心底。一面讓他們收拾嫁妝,一面暗暗對自己說,再等兩年,讓女兒在受上兩年得苦,他讓他們成倍的還回來。
按下這些心思,李亨也只得讓東宮安排李沅的嫁妝。不過另一場狗咬狗一嘴毛的大戲在長安城上演了。安祿山安排親信把隴右牧養的上等軍馬帶到了草原,從草原奔向范陽;而讓另一部分親信帶著長安的駿馬出潼關,過洛陽往河東而去。不過他如此明目張胆的盜馬自然不會瞞過天下人的眼睛。他的親信門剛出潼關到達陝州后就被陝州刺史盧奕給截了下來,盧奕同時上書彈劾安祿山密謀造反,盧奕的奏章到達后,李亨也給上了一份。李隆基看到奏章后就怒了,一氣之下他把奏章給撕了,他實在是想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都看不得安祿山好了。可是這次他沒辦法,因為李亨也上了書,如果他處置了盧奕,不處置李亨不就是顯得他不聖明,但為這一點小事處置堂堂太子又過於小題大做,人心也會不服的。既然不能處置,還不讓我發泄發泄啊。
李隆基把奏章是給撕了,撕了也就扔一邊去了。但楊國忠他們卻以為天子是留中不發了,一般來說留中不發就說明天子在猶豫。一看有戲,楊國忠便連忙鼓動狗腿子上書,不勝其煩的李隆基便將他們全都綁給了安祿山,被安祿山給挽了心肝,就這樣楊國忠第二波彈劾息了下來,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馬就掛在了陝州。
暴風雨即將來臨,所有的有識之士都預感到了,可是李隆基卻是在醉生夢死中,楊國忠雖然一個勁兒的彈劾安祿山,可是他卻並未覺得危機即將降臨。長安依舊是哪個長安,依舊繁花似錦,安祿山卻加緊了他打碎這一切的步伐。
東宮太子賓客房琯拜為扶風太守,政事堂上,早被李隆基厭惡的陳希烈被罷相了,接替他的是另一個應聲蟲韋見素,不過是一個稍有能力但膽小如鼠的應聲蟲。陳希烈成了太子太師,到東宮養老來了。
李亨也在五月甲子把自己的的女兒嫁出去了。裴家的彩禮很豐厚,近二十萬錢,到底是暴發戶。李亨自然是借口東宮財力貧乏向李隆基要了,東宮的財貨本就不多,況且李亨都有大用處的,他好歹也得為將來的安史之亂做點準備吧。李亨在李隆基鄙夷的目光中拿了三十萬錢去了,不過他只抽了二十萬錢置辦回禮了,不過好歹給壓過了虢國夫人一家。看著裴徽紅光滿面,李亨深以為恨。李沅的生活很不和諧,那個渣男過了兩個月後便已經膩了,家有嬌妻還是往外跑。即使是李沅懷有身孕也依然如此,虢國夫人也依舊在尋歡作樂,絲毫不關心挺著肚子的兒媳。當然,這是后話了。
六七月份老天爺不給面子,在關中下起了大雨,稼禾大壞,就連長安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飢荒,而城中糧價大漲。自從裴耀卿整頓漕運,調淮南糧食入京,長安城的百姓們已經三十年沒嘗過挨餓的滋味,老百姓們可謂是怨聲載道。矛頭自然而然的指向了奢侈無度、無能至極的楊國忠,李隆基依舊在做著盛世安康的美夢,楊國忠怕天子震怒,便進讒言說是京兆尹李峴的不作為導致的,李隆基一聽有道理,便一紙詔書將李峴貶為長沙太守。
李峴是太宗三子李恪的孫子,可以稱之為大唐宗室中最有作為的臣子了。這跟李峴沒啥關係,長安作為都城極為繁華,人口都超過了一百萬,緊靠關中早已經支棱不起來了。關中又遭了災,夏糧秋糧都沒了,李峴又變不出糧食來。李峴是貶了,可老百姓的糧荒還在啊,好吧,再等等,已經往淮南酬糧了,等糧食一到自然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