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31章


  硃砂也紅得像血,在首輔嚴嵩案頭的紫金缽盂里輕輕漾著,在次輔徐階案頭的紫金缽盂里輕輕漾著。兩支「樞筆」,各自伸進各自案頭紫金缽盂里蘸了硃砂,兩個人都將筆鋒在硯台里慢慢探著,一雙八十歲老人戴著眼鏡的花眼,一雙六十多歲老人戴著眼鏡的花眼,望著面前用多種纖維摻著樹葉搗碎了秘制的青紙,望著都已經寫了一多半的鮮紅的駢文,琢磨下面的詞句。


  青的紙,紅的字,一流的館閣體。任他天下大亂,兩個宰相這時卻在西苑內閣值房內為皇上寫青詞!

  史書記載,嘉靖帝數十年煉道修玄,常命大學士嚴嵩、徐階等撰寫青詞,焚祭上蒼。二人所撰青詞「深愜聖意」,時人呼二人「青詞宰相」。殊不知,多少軍國大事,幾許君意臣心,都在這些看似荒誕不經的青詞中深埋著伏筆!

  「老了。」嚴嵩寫完了最後一個字,擱下筆,又取下眼鏡,扶著案沿慢慢站了起來。


  徐階卻仍有兩句沒有寫完,這時也不得不擱下了筆,隨著站了起來,也取下了眼鏡,隔案望著嚴嵩:「閣老寫完了?」


  嚴嵩輕輕捶著后腰:「一百六十九字竟寫了一個時辰,不服老不行啊。」


  徐階:「閣老如此說,我就真應該告老了。也是一百六十九字,我還有兩句沒有想好呢。」


  「少湖。」嚴嵩望著站在側案后徐階的身影,這一聲叫得十分溫情,「你是在等我啊。憑你的才情,憑你的精力,一個時辰不要說一百六十九字,一千六百九十個字也早就寫好了。」


  「閣老。」徐階想解釋。


  「你厚道。」嚴嵩打斷了他繼續說道,「就像我伺候皇上,二十年了,熬到了八十,依然無法告老。一個人熬一天不累,熬十天就累了,小心一年不難,一輩子小心就難了。做我的副手,也好些年了,難為你處處讓著我。」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明君在位,悍臣滿朝,閣老最難。」徐階這句話說得甚是真誠,是否發自內心,在嚴嵩聽來至少不都是虛言。


  嚴嵩有些感動了,無論如何,昨夜想好的那些話現在都是該說的時候了。儘管眼花看不真站在側邊書案后的徐階面上的表情,他還是望著徐階的面部:「少湖,青詞要下晌才呈交皇上,剩下幾句你也是一揮而就間事,煩請將椅子搬過來,我有幾句話跟你商談。」


  「是。」徐階儘管也已六十齣頭,這時身子依然十分硬朗,那把黃花梨太師椅輕輕一端便端了起來,穩步走到嚴嵩案側放了下來。


  「坐,請坐下談。」嚴嵩伸了下手自己先坐下了。


  徐階禮數不廢還是躬了躬腰才跟著坐了下來。


  「冒昧問一言,少湖你要真心回答我。」坐得近了,嚴嵩望著滿臉謙恭的徐階。


  徐階:「閣老但問就是,屬下不會有一句虛言。」


  「好。」嚴嵩贊了一句,接著仍盯著他的臉問道,「你說這世上什麼人最親?」


  如此煞有介事竟問出這樣一句話來,徐階不敢貿然回答,想了想才答道:「當然是父子最親。」


  嚴嵩臉上浮出一絲苦澀,接著輕搖了搖頭:「未必。」


  徐階更小心了,輕問道:「閣老請賜教。」


  嚴嵩:「《詩經》雲『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按理說,人生在世,難報之恩就是父母之恩。可有幾個做兒子的作如是想?十個兒子有九個都想著父母對他好是應該的,於是恩養也就成了當然。少湖,你我都是兒孫滿堂的人,你應該也有感受,父子之親只有父對子親,幾曾見子對父親?」


  這番話豈止推心置腹,簡直脾肺酸楚,徐階那股老人的同感驀地隨著湧上心頭,但很快又抑住了。面前這個人畢竟是嚴嵩,是除了當今皇上掌樞二十年的權相,當此朝局暗涌湍急之際,也明知自己並非他的心腹,這時為什麼說這個話?而這些話顯然處處又都點在嚴世蕃身上,這裡面有何玄機?

  徐階不敢接言,只是也望著他,靜靜地聽他說。


  嚴嵩也正望著他,想他接著自己的話說個一句半句,無奈徐階默如孩童般,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知道要轉換話題了。


  「你不好答,我們就說另外一件事吧。」嚴嵩依然面目和煦,「你說今日皇上叫我們寫的青詞為什麼要突出一個『貞』字?」


  徐階:「天有四德,『亨利貞元』,這也是題中之意。」


  「少湖啊。」嚴嵩這一聲帶著嘆息,「老夫如此推心置腹,你又何必還這般疑慮重重。你真就不知道皇上叫我們突出這個『貞』字的聖意?」


  徐階豈有不知之理,此時仍然大智若愚:「貞者,節也。聖意應該是提醒你我要保持晚節。」


  嚴嵩的臉沒有了和煦,換之以凝重,緊盯著徐階的眼:「如何保持晚節?」


  徐階的臉色也凝重了:「請閣老賜教。」


  嚴嵩不再繞圈:「用好自己的人,撐住危局!」


  徐階:「請閣老明示。」


  嚴嵩:「那我就明說了吧。胡宗憲是我的學生,他的字叫汝貞;趙貞吉是你的學生,他的名也有個貞字。皇上這是告訴你我,東南的大局要你我用好胡汝貞和趙貞吉!徐閣老以為然否?」


  徐階這就不能不表態了:「皇上聖明,閣老睿智,應該有這一層意思在。」


  嚴嵩:「這就是我剛才問你這世上什麼人最親的緣故。有時候最親的並不是父子,是師徒!兒子將父母之恩視為當然,弟子將師傅之恩視為報答。少湖,為了皇上,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這一次浙江的改稻為桑一定要推行,一定要推行好。嚴世蕃他們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我這邊只有靠胡汝貞去維持,你那邊要靠趙貞吉去維持。為了不把浙江的百姓逼反了,應天那邊必須立刻借糧給浙江。你要跟趙貞吉說,火速將糧食借給胡宗憲!」


  「閣老放心!」徐階慷慨激昂地接道,「我今天回去就寫信,命兵部六百里加急送給趙貞吉,叫他借糧!」


  嚴嵩扶著案沿又站起了。


  徐階跟著站起了。


  嚴嵩伸過手去,握著徐階的手:「我都八十了,內閣首輔這個位子,不會傳給嚴世蕃,只有你才能坐。」


  那邊是北京內閣值房,這邊是蘇州應天官驛。


  「不要動。」


  胡宗憲靠坐在椅子上,手腕正被幾根手指按住寸關尺,突見譚綸疾步走了進來,剛想坐起,便被那郎中喝住了,只好又慢慢靠了回去。


  譚綸也便站在門口,不敢再動,更不敢說話,靜靜地望著那個診脈的郎中。


  那郎中約四十齣頭,長髯垂胸,烏黑得顯出亮來,兩眼微睜著,顯出兩點睛光。他正是一代名醫李時珍。


  這隻手的脈切完了,李時珍:「那隻手。」


  胡宗憲望著李時珍:「先生,可否讓我先聽他說幾句話?」


  李時珍望了望胡宗憲,又望了望站在邊上賠著笑的譚綸,輕嘆了一聲:「你的病好不了了。說吧。」


  胡宗憲凝重地望向譚綸。


  譚綸:「部堂在驛站跟高翰文說的話管用了。高翰文一到任便否了鄭泌昌他們的議案。」


  「這是意料中事。」胡宗憲臉上並沒有顯出欣慰,「趙貞吉到底願不願意借糧?」


  譚綸沉吟了片刻:「叫苦。面子上到處在張羅,兩天了才給我們湊了不到十船糧。」


  胡宗憲的面容更凝重了:「再過幾天沒有糧,高翰文想扛也扛不住了……去找趙貞吉,就說,我也不要他的糧了。叫他立刻來見我。」


  譚綸:「我這就去。」說著走了出去。


  胡宗憲長嘆了一聲,靠在椅背上,望著門外怔怔地出神。


  李時珍:「把我從那麼遠叫來,你的病還看不看了?」


  胡宗憲這才想起了,歉然苦笑了一下,又把手放到了面前的墊枕上:「失禮了。請先生接著診脈。」


  李時珍望了望他那隻手,又望著胡宗憲,卻不診脈。


  胡宗憲不解,也望著李時珍。


  李時珍:「錯了,是那隻手。」


  像是故意不讓李時珍診完脈一樣,剛搭上手,應天巡撫趙貞吉跟在譚綸身後走了進來,胡宗憲連忙欠身相迎。


  趙貞吉的目光里含著歉意,但從裡面又透著圓滑。他笑了笑,對胡宗憲說道:「你不派子理去找我,我也應該來看你的。部堂,借糧的事我們再談,病總得看吧?不是你,李太醫也不會這麼遠趕來。讓李太醫先寫了方子,我們再商量,好嗎?」


  胡宗憲閉上了眼睛。


  趙貞吉轉對坐在案前的李時珍:「請李太醫開方子吧。」


  李時珍卻坐在那裡不動:「我早就不是什麼太醫了。」


  趙貞吉愣了一下,賠著笑:「是我說錯了。太醫要一千個都有,李時珍在我大明朝卻只有一個。」


  李時珍雖然仍板著臉,但對他這一捧卻也欣然受了,語氣便好了些:「真要我開方子?」 趙貞吉:「看您說的,胡部堂可是我大明朝的棟樑,救了他,是大功德。」


  李時珍:「那我開了方子,你會照方子撿葯?」


  趙貞吉:「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只要不是龍肝鳳膽,我都派人去撿。」


  李時珍:「沒有那麼多名堂。我這葯遍地都有。」


  趙貞吉:「那先生就快開吧,我立刻去撿。」


  「這可是你答應的。」說完這句,李時珍在案桌上攤開了處方紙,拿起筆蘸飽了墨,在硯台上探了探,鄭重地寫了起來。


  就在這時,躺在椅子上的胡宗憲又咳起嗽來。


  趙貞吉和一直站在旁邊的譚綸幾乎同時走了過去。


  譚綸端起了他身旁茶几上的水:「部堂,喝點水。」


  胡宗憲還在咳著,搖了搖手。


  「開完了,準備撿葯吧。」李時珍在案前擱下了筆,拿起那張處方吹了吹。


  趙貞吉連忙走了過去。


  李時珍:「不急。這處方讓譚大人先看。」


  趙貞吉停在了那裡,譚綸連忙走了過去。


  李時珍望著譚綸:「照方子,大聲念一遍。」


  譚綸點了下頭,從李時珍手裡接過了處方,才看了一眼,目光便亮了。


  李時珍:「念吧。」


  趙貞吉望向了譚綸,胡宗憲已不再咳了,靜靜地躺在那裡,顯然也在等聽著譚綸念處方。


  譚綸輕咳了一聲,念道:「病因:官居一品,職掌兩省,上下掣肘,憂讒畏譏!」


  趙貞吉一怔。


  胡宗憲也睜開了眼。


  譚綸提高了聲調,接著念道:「處方:稻穀一百船,即日運往浙江,外服!」


  胡宗憲的眼中有了亮光,望向李時珍,欣慰感激之忱立刻從臉上溢了出來。


  譚綸適時將那張處方遞給了趙貞吉。趙貞吉接過處方卻懵在那裡,慢慢也望向了李時珍,苦笑道:「李先生,這個玩笑開大了。」


  李時珍十分嚴肅:「李某半生行醫,在太醫院也好,在市井鄉野也好,對皇上,對百姓,都只知治病救人,從來不開玩笑。為的什麼,為的救一個人就有一分功德,救十個人就有十分功德。趙大人,你一念之間便能救幾十萬生民,這份功德,如天之大,怎可視為玩笑?」


  「扶我起來。」胡宗憲撐著躺椅的扶手坐了起來。


  譚綸連忙過去攙著他站了起來,胡宗憲對著李時珍一揖。


  李時珍這時連忙也站了起來,身子側了一側,以示謙不敢受。


  胡宗憲望向李時珍:「胡某有個不情之請。」


  李時珍:「胡部堂請說。」


  胡宗憲:「淳安、建德被水淹了以後,不止缺糧,恐怕還有瘟疫流行。教百姓採藥避瘟也是件大事。先生可否屈駕一往?」


  李時珍立刻應道:「什麼時候走?」


  胡宗憲:「能不能借到糧,我今天都得走了。」


  李時珍:「我隨你去。」


  胡宗憲:「胡某先行謝過了。」說著又要行揖。


  「好了好了。」李時珍止住了他,又望向趙貞吉,「趙中丞,你答應我的葯還揀不揀了?」


  趙貞吉拿著那張處方對李時珍苦笑了一下,又望向了胡宗憲。


  胡宗憲這時卻已不再看他。


  趙貞吉:「部堂,我有些話想再跟部堂陳述。部堂可否移步,容我慢慢跟您談?」


  胡宗憲這才又望向了他。


  李時珍拿起了藥箱:「還是我移步吧。」說著向門口走去。


  趙貞吉:「李太醫……」


  李時珍:「我說了,不要再叫我太醫。」說完這句已走了出去。


  胡宗憲連忙對譚綸:「子理,去陪陪李先生。」


  譚綸連忙跟了出去。


  屋裡只剩下兩個人。胡宗憲依然躺在椅子上,趙貞吉坐在他的身側給他捏著手臂。


  「汝貞,我不瞞你,瞞你也瞞不住。」趙貞吉說道,「一百船,兩百船糧應天都拿得出,卻不能借給浙江。你心裡也明白,不是我不借給你,朝局不容我借給你。還有,你好不容易躲了出來,這時候何必又要把自己陷進去。」


  「連你也以為我是在躲?」胡宗憲坐直了身子,「給皇上上辭呈,不是我的本意。」


  趙貞吉:「知道。你在浙江那樣做,任誰在內閣當家都會逼你辭職。」


  這便是誅心之論了。胡宗憲望著趙貞吉。


  趙貞吉:「我沒有絲毫揶你的意思。官場上歷來無非進退二字。你我二十年的故交,豁出去我給你交了底。朝廷有人跟我打了招呼,叫我不要借糧給你。」


  「誰?」胡宗憲眼中閃著光。


  趙貞吉:「這你就不要問了。」


  胡宗憲單刀直進:「是小閣老還是徐閣老他們?」


  趙貞吉沉吟了,過了一會才說道:「你是真不明白,還是愣要把我也拉下水去?」


  胡宗憲:「我不要你下水,只要你在岸上給我打個招呼。」


  趙貞吉:「那我就告訴你,兩邊的人都不希望我借糧給你。」


  胡宗憲沉默了,好久才顧自說道:「你不說我也能想到。你說了,我胡宗憲總算沒有失去你這個知交。」


  趙貞吉被他這話說得也有些動情了,十分懇切地:「既來之,則安之。你到應天來借糧,上邊都知道,浙江那邊也知道。糧沒借到,你的心到了,這就行了。這不病了嗎?就在應天待著。我給你上個疏,替你告病,在蘇州留醫。」


  胡宗憲:「那浙江呢?就讓它亂下去?」


  趙貞吉有些急了:「事情已經洞若觀火。浙江不死人,這件事便完不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逝者如斯,死一萬人是個數字,死十萬人百萬人也是個數字。你和我都擋不住。」


  胡宗憲的目光又銳利了,像兩把刀審視著趙貞吉。


  趙貞吉有些不安了,更確切些說是後悔自己失言了,立刻說道:「汝貞,你要聽不進去,就當我今天什麼都沒跟你說。是的,我今天可什麼都沒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