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盛唐煙云:兵車行(21)
第808章 盛唐煙云:兵車行(21)
心中只有個大致的思路,所以王洵說得很亂。宋武在旁邊聽著,也是暈頭漲腦。但唯一一點可以放心的是,大宛都督府,不會像宇文至先前所建議的那樣,按兵不動,坐視京師落入叛軍之手。可把大宛交給宇文至,好像也不太妥當。這傢伙心狠手辣,睚眥必報。懂得豎威卻不懂得施恩,萬一在王洵走後,把其他諸侯逼到大食人那邊……
「子達,子達不適合留守!」情急之下,宋武也顧不得選擇言語了,直接指出王洵安排的不妥。
「我哪裡說要子達留守了?!」王洵再度皺眉,笑著解釋,「留守的事情,我準備交給老黃。他為人謹慎,也熟悉這邊的情況。」
「那都督剛才說,要我和子達各自擔負起各自的責任?」宋武訕訕笑了笑,低聲指出王洵言語上的歧義之處。
「坐下來,咱們兩個慢慢談」王洵也發現了自己言語中的問題,緩了口氣,將宋武慢慢按在帥案前的胡凳上。「子達鬼點子多,我要把他帶在身邊謀划軍務。我剛才跟子達商議,覺得此刻京師那邊,已經聚集了大批的河西軍和安西軍士卒,缺的不是兵,而是最近兩年見過血,敢於領軍沖陣的低級將領。所以,從柘折城出發之後,我準備帶著子達和子陵,魏風、老朱他們幾人先走一步,由你和老沙兩個,統率著弟兄們慢慢往上趕……」
「不行,路上太危險了。不能讓你走最前頭。否則,萬一發生什麼不測,宋某無法向弟兄們交代!」聽王洵只帶聊聊幾人便要上路,宋武又跳起來反對。
在白馬堡來的眾兄弟當中,以他的個人背景最深,卻又以他的性子最為淳厚。若是不知根知底,大夥很難相信,就這樣一個從外到內都充滿陽光的人,居然是中書舍人宋昱那個奸賊的弟弟。王洵也正是看中了他的磊落和坦誠,才敢放心大膽地將全軍託付,「你不要再爭,這是軍令。如今整個大宛都督府,以你,子達和我三人職位最高。而在咱們三個人中,我心智最笨,子達性子最急,只有你,既能準確判斷軍情,也不會被情緒左右自己的決定。所以統帥中軍的任務,我只能交託給你。況且封帥被削職后,疏勒那邊也是一片混亂。借著朝廷給我的安西都護府採訪使頭銜,我提前到了,還能狐假虎威,給大軍弄點兒糧草輜重。如果你先到了,卻難免人微言輕,做不成任何事情!」
聽王洵如此分析,宋武便不再堅持要替大軍做開路先鋒。用力站直身體,拱手施禮,「屬下不敢抗命。請大都督放心,只要屬下還有一口氣在,就會把弟兄們,完完整整交還到你的手中。如違此誓,天誅地滅!」
「你不用發誓。」王洵笑著制止,「咱們幾個一起從白馬堡走到這裡,如果連你和子達都不能相信了,我還相信誰去?」
「嗯!」宋武感動地回應了一聲,然後拱手告退。王洵微笑著送他離開,又微笑著目送他筆直的背影消失於傍晚突降的小雪當中。搖了搖頭,目光又慢慢變得黯淡。
背後沒有了封帥,沒有了朝廷。眼下,他能依仗的,也的確是這些曾經同生共死過的弟兄了。如果連弟兄們也不能依仗的話,他這個大都督,繼續做下去還剩什麼意義?!
第二天,王洵在議事廳聚將,當著信使的面兒,正式作出奉召回援京師的決定。然後宣布自己不在大宛期間,由黃萬山以大都督府長史的身份,總轄各地軍務。麥爾祖德以都督府參軍身份,兼任大宛國宰相,負責一干民政事宜。至於大宛國主俱車鼻施,則應都督府之邀,「帶領」傾國之兵東進,與其他葯剎水諸侯兵馬一道戮力王室。
話音剛落,底下已是一片喧嘩。眾將或者歡呼,或者搖頭,紛紛欲上前提出自己的諫言。王洵將手向下按了按,示意大夥稍安勿躁,然後笑著道:「大唐乃你我之根。王某從沒聽說過,根子死了,枝葉還能繼續存活的道理?此地距長安有幾千里路,我等現在領兵回援都未必來得及,哪有時間再議論來議論去?無關的話今天就不多說了,查缺補漏,也等本都督把事情都安排完了不遲!」
聞聽此言,眾將知道大都督回師的主意已定,無論同意不同意,都只好抱拳領命。王洵點點頭,將黃萬山叫到近前,鄭重吩咐,「本來王某想帶著你一起走,但這塊膏腴之地是弟兄們費盡千辛萬苦打下來的,隨隨便便丟了,王某實在是不甘心。所以只好辛苦你老兄一下,替我等看好這個家。待中原的叛亂平息,咱們再以此為落腳點,進而圖謀整個西域!」
「大都督儘管放心。只要黃某人在,這裡就肯定飄著咱們的旗號!」黃萬山素來沉穩,知道王洵是把整個後路都交給了自己,拱了拱手,大聲回應。
「即便咱們的旗號不得不向東移動,我也希望你還在。」王洵搖了搖頭,笑著矯正黃萬山話里的「疏漏」,「凡事多與老麥商量,以最大程度保住弟兄們和這裡的唐人為主。人比地重要,只要有人在,其他什麼都有機會再奪回來!」
「諾!末將記住了!」黃萬山愕然看了王洵一眼,再度深深俯首。
王洵上前拉起他,用力拍了下他的肩膀。然後轉過頭,點手招過沙千里和宇文至,鄭重吩咐,「這裡交給黃將軍,出征前的相關準備,則要由你們兩個擔負。我想此刻潼關城下,缺的是敢於沖陣的猛士,而不是只會搖旗吶喊的雜兵。所以,此番回援的弟兄不在數量多,而在身手矯健,膽子大,敢上陣跟敵軍拚命。你們兩個去把弟兄們召集起來,從中挑選身強力壯,弓馬精熟者出陣。凡年齡超過三十五歲,且在本地有家有業者,無論胡漢,一律留下來守家。年齡未超三十五歲,家中有妻兒老小確實需要看顧者,只要本人提出留守,也可以不隨大軍出征。所有挑選出來的士卒,皆一人給他們準備兩匹坐騎,每伙士卒,再配備兩匹駱駝,幫忙運送隨身行李。」
「諾!」沙千里和宇文至大步出列,躬身領命。
王洵點點頭,抓起第三支令箭,交給了宋武,「宋將軍,你帶著阿里依,馬寶玉兩個負責籌劃大軍沿途開銷。不但要把咱們自己的弟兄計算在內,葯剎水沿岸一眾諸侯,我也已經命令他們各自出兵五百。人家大老遠跑來了,咱們不能讓人家連乾糧都自己準備!」 宋武和阿里依二人也躬身領命,然後快步下去執行任務。王洵又抓起第四、第五、第六支令箭,分別交給方子陵、魏風、朱五一等人,讓他們負責做與回援相關的輔助準備。待把任務都交代的差不多了,才側過頭,笑著向信使請教,「欽差大人,您看這樣安排是否合適?」
「合,合適!再合適不過了!大都督真是運,運籌帷幄,決,決勝。千,千里。」怕王洵殺人滅口,信使昨夜嚇得一宿都沒敢入睡。此刻見塵埃落定,強睜著通紅的眼睛,大拍馬屁。
「王某這身本事,都是封帥所教。弟兄們之所以勇於在陣前拚命,也跟封帥平素的諄諄教誨脫不開干係。希望大人回京師復命之時,還是把在這裡看到的事情,原原本本彙報給上頭知曉!」王洵客氣地拱了拱手,笑著提出一個要求。
「那,那是自然,自然!」在人家的地盤上,信使哪敢說半個不字。一邊拱手還禮,一邊信誓旦旦地保證,「大,大都督儘管,儘管放心。下官,下官回到京師之後,即便拼著這身袍服不要,也會替大都督把話帶到。其實,朝廷上下,誰都知道封帥是被冤枉的。可無奈有那麼幾個小人作祟……」
「浮雲蔽日,還能堅持得了幾時?」王洵撇了撇嘴,笑容看起來有些陰冷。信使被嚇了一跳,本能地退開半步,連聲附和,「那是,那是。先前周將軍,周將軍也曾經說過,回到京師之後,會和弟兄們聯名上書,替封,封帥辯冤。眼下朝廷正是用人之際,總,總不能因為小人的幾句讒言,便,便寒了猛,猛將之心!」
「朝廷能清楚此點最好。否則,王某可不願做第二個封帥。」王洵點點頭,咬著牙補充。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此番回援的主力,將有一半兒是他招降的馬賊,另外一半兒則是安西軍老兵。前者眼裡只有他這個大都督,士氣不會受到朝廷對封常清處置的影響。而後者,心中卻把封常清看得如自家長輩一般。倘若封帥真的有個三長兩短,即便他王洵願意繼續替朝廷賣命,恐怕這支隊伍,也要不戰自潰了!
本著未雨綢繆之計,王洵刻意把話說得聲色俱厲。那欽差哪敢反駁,只是一味地點頭唯唯而已。知道此人頂多也就能起到個學舌鸚鵡的作用,王洵也不再跟他弄什麼繁文縟節。轉回頭來,繼續給麾下的將佐布置任務。該去張貼榜文安民的去張貼榜文,該負責巡視各地的去巡視各地,一切都如計劃了多時般,布置得井井有條。
告示乍一貼出,柘折、俱戰提兩座城市中的百姓們立刻亂成了一鍋粥。有的立刻收拾行李,變賣家產,準備逃回中原或者到城外的牧場躲災。有的則本著持重的態度,四處探聽消息,聯絡親朋,以便做出最佳選擇。鬧哄哄折騰了兩天,卻發現城中官府市集在照常運轉,負責民政的官員繼續升堂問案,負責治安的兵卒也照舊扛著兵器列隊上街。就連跟大都督府恨不得穿一條褲子的程記分號,也是照舊開門營業,沒有半點準備捲起鋪蓋走人跡象。
著什麼急,天塌下還有大個子頂著呢!抱著一絲僥倖之心,百姓們繼續猶豫觀望。旋即驚詫地發現,準備追隨大都督出征的兵馬只有區區數千,還及不上去年跟大食人開仗的規模。而那些在城中娶了老婆買了宅子的兵卒,好像也沒接到出征命令。種種情況,都表明大都督府只準備象徵性地回中原去應付一下差事,真正的主力,還是留在了大宛這邊!
「原來唐人那邊沒亂到哪裡去,否則,鐵鎚王還會只帶兒這點兒人手?」有人心思轉得快,旋即從大都督府的應對措施上,得出了「正確」結論。
「估計是為了給上頭一個交代吧。這麼老遠,等他們趕回去,仗早打完了!」有人則通過大宛跟長安之間的距離,推斷出王洵的「真實」意圖。
還有聰明者,則暗自慶幸自己沒有著急跟大食人那邊重新建立聯絡。「鐵鎚王既然敢把中原發生叛亂的消息公之於眾,肯定是為了給艾凱拉木設個套子鑽。待艾凱拉木那蠢貨像去年般一頭扎進陷阱里去,說不定鐵鎚王就帶著人馬從他背後冒出來了!」
林林總總,在希望猶存的時候,人們在潛意識裡,總會把事情往對自己有利一面想。大都督府控制葯剎水這幾年來,行的是唐律,對治下百姓不像大食人那麼嚴苛。鐵鎚王本人也是個見過世面的,不像俱車鼻施當年那樣刮地三尺。再加上唐人宗教方面的包容,無論你信的是哪路神明,拜火教也好,天方教也罷,只要不干擾政務,不違背律法,不試圖謀反,就儘管放心念你的經,差役們絕不會找借口上門……。種種措施,使得當地百姓在沒有其他選擇情況下,也更願意做一個享受現實的唐人,而不是尋求什麼死後的信仰天國。
昔日無意間執行的惠民政策,在危急關頭悄悄地顯示出了其威力。當民間的騷動漸漸平息下來,葯剎水沿岸的各路諸侯,幾經權衡之後,也按王洵在信上的要求,各自帶著五百精銳前來匯合了。對於這些兵馬,王洵只是想拿來「鞏固」對諸侯們的控制,並沒指望真的用他們打仗。約略檢點了一番,便將他們交給了宋武統一調派。
東西兩個曹國的國主跟王洵關係密切,審時度勢,帶頭主動要求回中原勤王。一些去年從王洵手裡得到大筆好處的國主、城主們,也紛紛上前請纓。眾目睽睽之下,阿悉蘭達等跟大都督府關係一般的諸侯,也只好隨著大流,要求為大唐效力。王洵先是笑著聽他們把話說完,然後擺擺手,朗聲道:「諸位的盛情,王某一定會上奏給陛下知曉。但這番回援京師,充其量是走個過場。讓陛下知道我等的忠心而已。切莫說未必能趕上與敵軍的決戰,即便僥倖趕上了,幾十萬人的戰鬥,咱們這點人,還能起到什麼作用?充其量是幫忙敲敲戰鼓,收容一下俘虜而已!所以各位還是不要去了,把出頭見世面的機會,留給自家子侄。畢竟,待諸位老去之後,國事還要他們來支撐!」
「那倒也是!」聽王洵說得輕鬆,諸侯們紛紛出言附和。其中某些心思轉的飛快的,便更確信此番回援,不過是為了向大唐皇帝表達忠心,撈好處。其實只到中原去轉一圈便會折返,根本不可能打什麼仗!
也不怪諸侯們把事情想得簡單。兩年來,王洵等人威震西域,令諸侯們對安西軍的戰鬥力佩服得五體投地。捎帶著對整個大唐國的軍力,也錯誤地高估了幾倍!而安祿山的轄地距離葯剎水又過於遙遠,諸侯們有一大半兒先前根本沒聽說過這個人,幾個約略有點印象的,對其了解也不過是大唐某鎮節度使而已。級別好似跟王洵這個大宛都督差不多,武藝和打仗的本事么,想必也不可能再超過鐵鎚王本人去!
聯想到王洵此番帶領十數國兵馬萬里勤王,定能討得大唐皇帝陛下的歡心。待其從中原迴轉,職別想必又要再升上數級。而他現在才二十齣頭光景,已經身兼大宛都督和安西軍採訪使,照這個勢頭升下去,三五年內,徹底取代封常清,成為安西大都督,整個西域的實際掌控者也不無可能。
對於這種前程遠大,為人又甚是大方的好上司,諸侯們當然要抓緊一切機會巴結。當即,東西兩曹國主便響應號召,命令各自的嫡長子,曹康和曹厚兄弟,代父到大都督帳下效力。請求王洵一定對他們哥倆嚴加要求,多多教誨,以便二人日後能更好地為大唐盡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