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新宋·大結局(全15冊)> 第639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7)

第639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7)

  第639章 誰其當罪誰其賢(7)


  這些誘惑,讓劉仲武覺得實是極難抗拒。只是成為獨領一軍的統兵大將,一直是劉仲武的夢想,眼見著離達成夢想只有一步之遙,此時放棄,卻也難以輕易下此決心。而且劉仲武已經預料到,與遼國的戰爭,不會在河北結束。大宋已經取得戰略上的優勢,擊退遼軍之後,朝廷恐怕也不會善罷干休。宋遼兩國的新仇舊恨,百年恩怨,真要清算起來,正是武人大有作為的時候。觀兵幽薊,是無數大宋將領的夢想,自己真的要就此錯過么?

  不過他還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去權衡利弊得失。眼下來說,再也沒有比能夠圍殲韓寶這四萬大軍更令人興奮的事了。驍勝軍與韓寶實是打過不少硬仗,那些戰死的袍澤,大部分要算到韓寶帳上,想想韓寶帳下遼軍的兇狠善戰,在劉仲武看來,實為平生所僅見。然而,這樣強大的對手,還不是照樣被大宋的軍隊逼至窮途末路?!


  但他也清楚行百里半九十的道理,大總管王厚已經對諸軍將領說得很清楚,這一次就是要不惜代價,徹底殲滅這四萬遼軍,絕不縱虎歸山,否則後患無窮。


  想到這裡,劉仲武連忙打起精神來,這當節時,倘若出得半點岔錯,那就別說什麼職方司員外郎了,小閻王要陣斬一個新晉的昭武副尉給各軍將領提提神,只怕連眼皮都不會眨一下。想到這些厲害處,劉仲武不由得渾身一激靈,正在此時,便聽到西北邊嘭的一聲,一個煙花騰空而起,在雲宵中炸散開來。


  眾人都吃了一驚,正面面相覷——這是事先約定的通訊手段,發現千騎以上,三千騎以下的遼軍,便放一個煙花,三千騎到一萬騎,放兩個煙花,一萬騎以上,放三個煙花。眾人方抬頭仰望,只聽得嘭嘭嘭的聲音接連響起,天空之中,這邊才三筒煙花放出,那邊又是三筒響起。


  「遼人這是要大舉突圍了!」劉仲武臉白了一下,轉頭對趙全、張升說道:「快,速去通知本營人馬,來此集合。」


  宋軍很快打探清楚,遼軍是兵分三路突圍。一路從東邊繞過何畏之的大營,一路自西邊繞過何畏之大營,還有一路隨在東路後面,看起來是負責斷後。三路各有萬餘人馬。但這點情報,顯然無法交差,驍勝軍都校李浩立即調集人馬,迫近遼軍,加強刺探。沒過多久,陸續匯總的情報讓遼軍這次突圍計劃變得清晰起來。東邊的兩支遼軍,前面是由韓寶親自統率,一萬餘騎,皆以宮分軍為主;後面的由積慶宮都轄耶律雕武率領,其中宮分軍不下六七千騎,其餘部族屬國軍也約有此數,總兵力超過萬騎;而西路的遼軍,則是由長寧宮都轄蕭垠率領,除了其本部人馬外,全是部族屬國軍,但兵力也有一萬餘騎。三路遼軍,皆向東南饒陽以北的滹沱河北流方向急行。


  遼軍這次突圍,全部遠遠繞開何畏之的大營,顯是不願與宋軍糾纏,同時也拋下了不少難以帶走的輜重,但是並沒有全軍上馬疾馳,大軍在雪地上牽馬跋涉,只有少量騎兵在四周警戒,不讓驍勝軍靠得過近——這是可以理解的,若其一直驅馬疾馳,不見得就能甩下宋軍,倒可以肯定要把自己的戰馬給累死不少。這也表明韓寶仍然很鎮定,並未驚慌失措。


  而饒是如此,丟下一部分輜重的遼軍,行軍速度也提高了不少。


  遼軍選擇向滹沱河北流突圍,讓宋軍略有些意外。但很快他們判斷,韓寶這是為了儘快渡河——若走唐河支流,到達河邊之前,留給宋軍的時間就太多了。這不失為一招妙棋。而讓宋軍無奈的是,原本正當其沖的何畏之部,卻被一夜的大雪困得動彈不得。


  積雪數寸之後,雄武一軍的環營車陣,行動起來格外困難,根本不可能跟上遼軍。而何畏之也深知雄武一軍與鎮北軍的戰鬥力,不敢扔掉火炮,率此步軍阻擋遼軍。結果只能眼睜睜看著遼軍繞過自己,揚長而去。


  如此局面,讓一直率軍緊跟在韓寶那一路遼軍附近遊盪的劉仲武有些始料不及,他幾乎急得跳腳,卻無可奈何。他幾次試圖靠近騷擾遼軍,但遼軍有一個千人隊始終緊緊盯著他們,只要他一率兵靠近,便會受到箭雨攻擊,而他離遠之後,遼軍卻也聽之任之,並不窮追。而且他仔細觀察,遼軍的大隊,雖然是急行軍,卻也隱隱保持著作戰隊形,一旦有變,便可以迅速全軍上馬列陣迎敵。他的突騎兵行動迅速,來去如風,但是都是披輕甲,易被弓箭所傷,幾次試探,他已傷亡了十餘名部下,這讓他不得不更加謹慎。至於率領這千餘騎沖陣的想法,他是絕對不敢有的……韓寶部宮分軍的戰鬥力,他是領教過的,以這千餘騎去進攻萬餘人馬的遼軍,和送死沒有區別。


  劉仲武只能暗暗祈禱王厚趕緊派兵追來。


  王厚沒有讓他失望。


  二十三日晚上的大雪,對宋軍頗為不利。而韓寶立即很好的利用了這天時的變化,這讓王厚不由不心生欽佩。他本來計劃倘若韓寶向滹沱河北流突圍,何畏之部足以牽制一時,而他便可以不急不徐,從容追來。如果一定要與韓寶決戰,他更希望以橫山蕃軍的步軍、火炮為中陣,而將騎兵部署在兩翼與後方,先利用火炮破壞遼軍的陣形,然後用騎兵從兩翼衝擊,步軍方陣再自正面碾壓。而一旦遼軍動搖,出現後退的情況,後方的騎兵就可以借勢衝殺。


  然而一夜之間,這個完美的作戰計劃便變成了一張廢紙。


  在積雪數寸的天氣里,動彈不得的,不止是雄武一軍的火炮,也包括唐康和劉延慶的那約兩百門的火炮。而且,不用何畏之報告,他也知道,除非是協同強大友軍作戰,否則雄武一軍與鎮北軍沒有能力獨擋一面——那隻能帶來災難性的潰敗。


  因此,一接到煙花警訊,王厚便立即調整了自己的方案。


  當李浩較詳細的情報一到,王厚的將令便接連發出,一支支宋軍立即領兵出營,朝著遼軍追去。


  讓所有人意外的是,王厚命令唐康與劉延慶的橫山蕃軍步軍擔任前軍,果斷丟棄火炮,輕兵疾進,追擊東路的遼軍。而他自率雲翼、威遠二軍緊隨其後。慕容謙則率橫山蕃軍馬軍、武騎軍、渭州蕃騎與种師中的龍衛軍余部一道,追擊西路的遼軍。同時又派人知會何畏之,命其部整裝以待,待他的大軍一到,即隨中軍行動,一道追擊遼軍。 雖然對以橫山蕃軍右軍為前鋒頗有懷疑,但王厚的命令,還是讓宋軍盡皆摩拳擦掌。他的這數道命令,意思十分明白。就是要以重兵圍殲韓寶,但對於這四萬遼軍,一個都不肯放走!


  王厚用兵向以沉穩著稱,十月廿四日的追擊戰,卻展現了他指揮的另一面。


  因為對於滹沱河北流的冰情也不盡了解,擔心遼軍渡河逃去——雖然滹沱河北流的冰情肯定要遠比唐河複雜,但是這一夜的大雪,卻讓王厚不敢掉以輕心,因此,宋軍的追擊,一改前一日的不急不徐之態,在王厚的命令下,宋軍盡棄輜重、老弱病殘在營,數萬大軍,全部輕裝疾進。


  而他以橫山蕃軍步軍為前軍的決定,也立竿見影的起到了效果。


  這支輕裝步兵習慣於艱苦環境,而且其作戰方式與其他的宋朝步軍不同,不依賴於繁多的輜重裝備,只要遼軍不騎馬逃跑,橫山蕃軍步軍的行軍速度,就能走得比騎兵還快。不到一個時辰,唐康與劉延慶竟然追了近二十里,已經可以看見耶律雕武的尾巴了。不過以這樣的速度行軍,作戰隊形自然是無法保持了,而且掉隊的士兵也不少,短短的時間內,至少有近千人掉隊。這讓唐康與劉延慶一路都追得提心掉膽,不過那右軍都校在唐康面前拍著胸膛力保無事,唐康追敵心切,加之身後的王厚並未派人來阻止,而是默認此事,所以他仍是咬牙答應。但他與劉延慶自然是騎馬隨行,唐康至少帶了十餘匹好馬輪流乘坐,倒是半點疲態都沒有。


  眼見著已經追上耶律雕武,唐康卻不敢怠慢,立即下令結陣。然而遼軍似乎是毫無戰意,耶律雕武根本不理會身後不過一兩里正在結陣的宋軍,反而加快了行軍速度,擺出一副想要擺脫宋軍的架式。而且唐康登高而望,發現遼軍行軍隊伍嚴整有序,一點亂象都沒有,完全無機可乘。因為宋軍原本判斷耶律雕武是負責斷後的,可此時卻沒有一點斷後的樣子,自是不由得納悶。


  不過此刻也不容多想,就算遼軍在前面設有埋伏,唐康也會毫不遲疑的鑽進去。他後面不遠,就有王厚的主力跟隨,這一次,雲翼、威遠二軍再也不象昨日那樣慢騰騰,橫山蕃軍走得雖然快,卻也沒把他們甩得太遠。兩軍相隔,不過兩三里之遙,因為前有橫山蕃軍擔任前軍,驍勝軍的探馬又四處散布,王厚遂命令雲翼、威遠二軍不管什麼行軍隊列,只顧埋頭疾行,如此追擊起來,自是極為迅捷。而在雲翼、威遠二軍後面數里,又有何畏之的雄武一軍與鎮北軍緊跟。


  唐康膽子原本就很大,身後又有兩萬精銳騎兵為倚仗,膽氣不免更要壯上幾分,一時也顧不上再結陣,只管縱兵窮追不捨。


  此時前面驍勝軍游騎送回的情報,讓宋軍眾將,更是喜笑顏開。原來前面韓寶所率的萬餘遼軍,離耶律雕武也並不遠,只不過比耶律雕武快得三四里許。如此一來,宋軍眾將也盡皆放下心來,原本多少還有些擔心韓寶會不會逃掉,但此時看來,遼軍畢竟也只是人而已,脅下並未生得雙翅,韓寶除非拋棄軍隊逃命,否則終究還是跑不遠的。


  不過,離滹沱河越近,唐康就越是謹慎,跟著耶律雕武屁股後面跑了一陣,不止是唐康,連劉延慶都看出遼軍行動的詭異來——似遼軍這般跑法,肯定無法甩脫宋軍的追擊,就算到了滹沱河邊,也不可能安然渡河。但遼軍卻一點著急的意思也沒有,彷彿是在刻意引著宋軍前往滹沱河邊一般,雖然不知道他們葫蘆里賣的什麼葯,但是二人心中也不能不生警惕之心。


  劉延慶不必多說,那是素以「小心使得萬年船」為座右銘的。而唐康也是屢次與韓寶交手,對韓寶也頗為忌憚,當日他與李浩領著驍勝軍那種精銳,尚且不能佔到便宜,何況這次只是一支步軍。他自是不敢拿自己性命開玩笑的。


  先是停下腳步,結成行軍立成方陣,放緩追擊速度。眼見著滹沱河在望,遠遠望見遼軍似乎停了下來,唐康更不敢怠慢,急令大軍停止追擊,一面整齊陣形,等待王厚的主力。


  首先趕到的,是姚麟的雲翼軍。先聽唐康、劉延慶簡單介紹了遼軍的情況,又在唐康陪同下找了塊高地觀察一陣,連老於戎行的姚麟一時也弄不清韓寶打的什麼算盤,此時驍勝軍的游騎已經很難接近遼軍,而登高遠眺,可以發現遼軍似乎正在滹沱河邊布陣,從其兵馬調動的頻率來看,顯然是在擺個大陣仗,若換在他處,姚麟等人馬上便會知道,這是遼軍要和自己決一死戰了。但在此時、此處,看了半晌,姚麟都不敢遂下斷語。非止姚麟,宋軍眾將皆已認定韓寶是突圍逃竄,此時腦子裡雖然都不約而同的冒出「背水一戰」四個字,卻都不敢相信,只是疑心韓寶必是在鬧什麼玄虛。


  其時宋朝中興,高宗趙頊與當今右丞相石越君臣整軍經武,其功最大。而這君臣二人的軍事思想,頗有相合之處,二人皆奉為至理名言的,便是諸葛武侯的那段話——「有制之兵,無能之將,不可敗也;無制之兵,有能之將,不可勝也。」意思便是,若士卒訓練得法,制度嚴明,即便由庸將統率,也不會戰敗;反之,士卒若無嚴明的制度,便有名將統率,也難打勝仗。這一段話,還曾經受到趙頊最為推崇的大唐名將李靖的肯定,可說是熙寧兵制改革一個核心思想,趙頊下令樞府編輯整理李靖兵法,頒布諸武學、講武學堂,成為武將必讀之書。這種軍事思想強調「制」的重要性,貶低將領「能」否對戰爭成敗的影響,也極符合宋朝文官政治之需要,這也是為何石越同時又要大力鼓勵武將專斷用權,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原因之一,蓋因這種思想之下,絕大部分將領,不免會本能的教條化,軍中將領,多是李靖口中的「守將」,如吳安國這種偏於「斗將」的將領,便已是軍中另類,至於所謂「國之輔者」,那更是百中無一了。


  姚麟、唐康等人,在宋朝其實已遠非因循守舊之輩,二人膽子也大,亦頗有智術,敢於冒險,然而,比起沒什麼束縛的韓寶來,卻還是要稍遜一籌。對於韓寶在這種形勢下,竟然還敢悍然謀求與宋軍背水一戰,二人連都想不敢多想——這得犯上多少條兵家大忌?

  二人沉默著下了高地,簡單的商量了一下,決定暫時以不變應萬變。不管韓寶究竟打的什麼主意,至少他在兩隻大軍的眼皮底下,終不可能變戲法將這幾萬遼軍變沒了,守住這條底線,其他就無需擔心,倘若韓寶真的瘋了想要背水一戰,那麼這等規模的大會戰,排兵布陣,也不是二人能做主的。這種涉及到數支大軍,不同兵種的配合的大戰,布陣是一項極複雜的專業性工作,若在國初,還需要有個排陣使專管布陣之事,如今大宋朝已不設這一軍職,當然須得王厚親自來決定。而二人只要暫時謹守各自的陣腳,不給遼軍可乘之機便是。


  商議妥當,姚麟隨即回到雲翼軍,率領大軍前往唐康所部東面的一處小高坡上列陣。而唐康也吩咐下去,令橫山蕃軍嚴陣以待,弓箭手檢查自己的弓箭,若有遼軍沖陣,只管以弓箭射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