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布局(下)
第453章 布局(下)
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李建昆自然不好說出來,他只能找別的由頭。
「無紡布技術,科院不是早有?一樣的道理,他們研發的光刻機成果,主要關在實驗室,很難落實到民用。」
他頓了頓,道:「我的意思是,咱們向9003所採購一台最新的光刻機,沿著這個基礎,吸納研究員、培養人才,學習研發,一個目標:趕超世界!
「當然,期間如果有成果,我也會及時孵化出商業價值。據我所知,9003所的二代光刻機,已經能造出一些大規模集成電路。」
值得一提的是,集成電路的製造,光刻機一直是最優解。
但當下這個年代,許多工廠還沒用上光刻機,原因在於他們生產的產品,其中涉及的集成電路,不夠複雜——
半導體載體上集成的晶體管數量不多。
像是生產收音機、錄音機和電視機的這些個工廠,他們主要還是採用蝕刻電路技術。
蝕刻法的劣勢很明顯,粗獷、籠統,殘品率高,無法應用於高精端的集成電路製作。
陳春仙咂舌道:「你懂得可真多啊。」
差一點超過他。
他卻不知道,憑藉前世當鍵盤俠時,掌握的那點毛皮,等到他們真的開始研發光刻機時,李建昆說不定時不時還能來記「仙人撫頂」。
比如他知道,第四代光刻機,1986年由ASML率先推出,採用193nmArF激光光源。但在此後將近二十年時間裡,業界普遍認為193nm光刻無法延伸到65nm技術節點,因而157nm將成為主流技術,可是157nm光刻技術,又遭遇來自光刻機透鏡的巨大挑戰,始終不得突破。
等於說,光刻機技術幾乎停滯發展二十年。
直到2007年,ASML和台積電合作研發出浸沒式光刻機。技術細節肯定很複雜,但道理其實挺簡單——
將193nm的光波浸沒在液體中,它的等效波長縮短至134nm,一舉超越157nm的極限。
許多創意的來源,有時還真是靈光乍現。
假如到時候,他跟研究員說「把光投進水裡試試」,是不是有了研究方向?
李建昆莞爾一笑,「沒聽過一句話嗎?人無法賺到認知以外的錢。想干這行道,豈能不做番功課?」
陳春仙躊躇著說:「9003所會不會賣哦。」
「你老陳同志是誰?上面發話要大力鼓勵和支持的對象,別人不行,你一準成。」李建昆提起鐵絲罩暖水壺,給大佬蓄上水。
陳春仙沒好氣剮他一眼道:「伱丫心眼忒大,我跟你講,研發光刻機這種高精大型設備,本身就是個無底洞!再一個,吸納勞什子研究員?幾個懂行?都得從頭摸索、培養!到時絕對花錢如流水,你能撐住嗎?」
集國家之力在乾的活,你非得自個單幹,如此想不開……
「放心吧,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不會少你研發資金。」
話雖這樣說,但李建昆心頭要說沒點壓力,那也是假的。
光刻機極其複雜,一台高端光刻機涉及到十萬多個零部件,需要工廠造吧?所幸咱們現在有個薄弱基礎。問題是,隨著上面放棄光刻機研發,配套的工廠或實驗室,只怕都得停擺或轉行。
想要保證光刻機的研發持續不斷,那麼他必須確保這些工廠或實驗室,不「死」,還得繼續往前發展。
或是資助,或者想辦法吸納。
都需要錢啊!
難以想象的資金。
而且,他想乾的還不僅僅是一個光刻機,光刻機只是基礎生產資料。他想要的是整合晶元的全產業鏈……
在沒有產生效益之前,毫無疑問,一頭洪荒吞金獸啊!
李建昆忽地發覺,自個窮得叮噹響。
可是,有兩重因素驅使他,不得不去干:
一來,這事如果幹成,他想要站到財富之巔的夢想,也就不遠。只怕不會比開間印鈔廠慢多少。 二來,重生一世,咱高低要做點有意義的事不是?要知道,後世西方那幫傢伙,可拿科技大棒當武器轟咱們。
不能再受這鳥氣!
晶元幾乎是所有高科技的核心!
陳春仙抿著茶,審視著他,如果不是合作過一次,真真切切從各方面感受到他的與眾不同,出類拔萃的能力……咱是真不能信啊!
「反正話先說好,我可以干,項目我主持,光刻機我去弄,人員我去找,研發這一塊的事情我全攬下。資金你解決,你負責商業孵化,咱們分工明確。別到時候我問你要錢,你雙手一攤說沒有,那可別怨我撂攤子。」
只是研發光刻機的話,老陳倒沒覺得這事幹不成,搞科研方面,他是有股傲氣的。
9003所的負責人徐端誼,他認識。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畢業的,62年在江西農場幹活時,被召回來,帶著兩歲的兒子。那時整個9003實驗基地內,只安排進一些鉗工、搞精密機械加工的師傅、轉業軍人和系裡的學生。
誰懂光刻機?
蘇聯專家全走了。
不照樣是玩命鑽研,悶頭捯飭出來的?
既然別人能從無到有,他老陳沿著基礎更進一步,有何不能?
當年搞核聚變時,腦袋系在褲腰帶上他都沒慫過。研究光刻機至少不要命吧?
李建昆要知道他心頭所想,肯定得感慨一句「老陳啊老陳,你可算找到你的路了」。
他伸出手,啪地一聲,與老陳握在一起。
「一言為定!」
此事就這樣定下。
隨後,兩人又商量起建設「中關村科技大樓」,以及籌備公司的事。
上次合作賺到款項二百八十萬,建棟大樓不成問題,還能建得非常不錯。
兩人全拿出來,二一添作五,成立「華夏矽谷公司」,各佔50%股權。
該說不說,這事李建昆全沾老陳的光,否則憑他自個,想在1981年搞民營企業?
那純純屬於想屁吃!
公司未來的發展模式很簡單,不需要太多管理。陳春仙領銜光刻機的研發,這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項目,也是公司的「親兒子」。
另外,公司會吸納有志搞科技擴散的研究人員進來,當然項目會審核,審核通過後,提供試驗場地、設備和資金支持,等成果落地,像上次一樣,進行招商競拍,所得收益,公司與研究方團隊按照協議分成。
李建昆和陳春仙不分高下,同為總經理。
大樓打算明天開春動工,找中建局承建——正值經濟萎靡,他們估計也沒啥活。其他事宜同時開展。
這一商量,直到傍晚,老陳留在這裡吃了頓飯,心情很不錯,小酌二兩,幹掉兩大碗米飯。
給他送出院門后,轉身回來時,李建昆在寒風嗖嗖的小院里,杵了會,抬頭望向冰窟般的天空,喃喃道:「錢吶錢……」
說服老陳合作,可屬實算不上容易,真真的耗時一整年。萬一光刻機研發項目搞起來,資金卻接不上茬,老陳撂攤子——他顯然做得出。
那叫一個前功盡棄。
看來從明年起,他得抓緊搞錢的節奏了。
今天是1981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