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二拴的一九七八> 第二十九章 撈魚(三)

第二十九章 撈魚(三)

  風乾魚其實很簡單,首先去鱗去腮去內臟,清洗后縱向劈開,成片狀。

  鹽均勻的抹在魚身上了,一百斤魚大概需要三斤鹽。

  腌制好的魚掛在戶外風乾,太陽好的話,四五天就風乾好了,然後密封儲藏。

  天徹底放晴了,兩點多的太陽也不覺得有多熱。

  分魚開始了,魚的種類有五種,大點的是草魚、鰱魚和鯉魚,最小的是鯽魚和餐條魚。

  拿兩個大小相等的編織袋先分大的,每袋大概六七十斤。

  每次裝的量都差不多,各個品種搭配開。

  五戶人家先分幾輪,邊分邊觀察剩下的量。

  還要考慮每家人數,五戶家人最少也六口,。

  李之重家最多,加李二鳳八口人,最後每人分魚連大帶小估計百斤左右。

  總數四千斤左右李拉住估的很准。

  李之重和三寶多拿了泥鰍和蝦米,這點東西現在大家都看不上眼了。

  家家戶戶老小齊上陣,往自家搬運。

  接下來的工作量會更大,而且還需要趕時間,那就是風乾。

  去鱗去腮去內臟是個繁複的工作,冰冷的水裡一泡半天,那酸爽想想都心悸。

  不過不管了,這麼好的東西要是壞了那就太可惜了,刮魚的時候,奶奶都上場了。

  李德財安頓好家裡,趕著馬車裝了二百多斤,直接去了公社。

  現任書記姓劉,河北老家,和李德財很熟悉。

  到了后說明來意,李書記很高興,書記家也缺動物蛋白呀。

  就算公社這十幾個人分,領導肯定要多分些。

  關於魚的來路,他也問了一下,不過沒當回事兒。

  現在口肯板升和西海子管理站還在糾纏所有權,公社當然向著村裡。

  村委會李德財沒去,安頓李二鳳送的,那是給二閨女長臉的。

  李二鳳推著加重永久,馱了一百多斤送了過去。

  七八個村幹部一人也能分個十來斤,要領情的。

  另外給她婆家拿了三十多斤,讓馬玉仁有些不爽。

  李德財給二小舅子(馬耀祖)送去一麻袋,讓他自己去走禮。

  二小舅子和他也是守望相助。

  捕魚沒邀請他是因為一來走不開,夫婦都在工廠上班,二來對他影響不好。

  合作社,這裡鹽分兩種。

  一種是粒狀的大青鹽,一毛八一斤,屬於粗鹽,有些發黑髮苦,腌菜或講究實惠的人家購買。

  一種細面鹽,色白味道純正,二毛五一斤。

  李德財花了五塊錢買了二十斤,還送了一個裝鹽的編織袋,算是意外之喜。

  回頭拿兩條魚過來,一個售貨員一條,再給合作社主任送兩條,人情禮往少不了。

  大姐放學就回來加入了隊伍,還有兩個鄰居主動過來幫忙。

  晚飯都沒顧上做,大人小孩都是開水月餅加鹹菜,收拾和腌制工作一直持續到晚上八點多。

  一斤以上的全部腌制掛了起來,連大帶小二百多條。

  除了原來院內晾衣服的鐵絲掛滿,又拉了一根也掛的差不多了。

  鐵絲是打頂棚剩下的八號鐵絲,一直留存到現在。

  另外還買了三十米十號鐵絲,專門用來做S形鉤子,十公分一個,是掛魚用的。

  六點左右,李鳳鳳挑了十幾斤準備拿回去做飯,奶奶又給加了兩條大的。

  最後剩下的六七十斤鯽魚和餐條,除了自己家留下十來斤。

  附近挨好的一家一臉盆雜魚外加兩碗魚米。

  魚米居然掏下四五十斤,大家好好吃一頓。

  魚內臟也不浪費,餵豬,豬吃不完可以漚肥。

  到十點左右總算是弄完了,大人小孩都歇了一口氣。

  整個院子里充滿了濃烈的魚腥味兒,腌魚在月光下閃著銀光。

  二百多元的東西放在院子里,在物資緊張的年代,如果不加看護,那是故意引人犯罪。

  同時防備貓、狗及黃鼠狼,下夜是必須的。

  父親前半夜到兩點,畢竟明天還要出工,奶奶後半夜,老太太天亮了可以補覺。

  老天覺得大家活著不易,這幾天太陽特別好。

  腌魚除了特別大的魚翻一翻向陽面兒,別的沒怎麼動都快乾了。

  現在味道不是魚腥味兒了,而是臭魚的味道,整個街道瀰漫的都是。

  一眾沒有受益的吃瓜群眾恨得牙痒痒,甚至和孩子說吃了臭魚會爛腸肚的。

  因為這話三寶都和人打過架。

  李之重的小蝦米加鹽煮熟后也晒成了干蝦米,有一斤多。

  成了他的專項零食,因為那兩個小的不愛吃,嫌扎嘴。

  一個星期後,四五斤以下的魚可以收起來了。

  大瓮洗凈晾乾,小的直接平放碼在瓮里。

  大點的超過瓮內徑的橫剁為二,也放在瓮里。

  十幾斤的還得曬幾天,又加了一次鹽,加速其出水出油。

  由於數量不多,白天曬出去晚上拿回糧房吊起來,省的父親和奶奶辛苦。

  半個月後,全部魚入瓮,足足裝了兩大瓮,奶奶直念「阿彌陀佛」。

  父親堅信了李之重預測能力,連帶的母親看李之重的目光也柔和了。

  洪水其實是個好東西,從山上下來,帶來大量的礦物質、羊糞和腐殖質土壤。

  一些地方控制水流走向,引導在低洼處淤地。

  使得礦物質、羊糞和腐殖質土壤等得以沉積,改善土壤結構,造就良田。

  這次捕魚收穫之大,也有洪水一半功勞。

  九月二十五日,李之重收到了由大姐轉交的信件。

  李子恆在信中講了如何送禮,師母是如何高興。

  班主任包老師看了他的作品讚不絕口,正好他人大有個同學在《詩刊》做編輯,可以推薦。

  李之重給他回了一封挂號信,費用是兩毛,一般平信八分。

  挂號給一個長兩公分寬一公分的黑框小紙條,寫著「018」三個數字,這個號碼就是將來萬一有事查詢的依據。

  信里李之重和大哥說了撈魚的故事,等過年放假前給他捎幾條,給包老師嘗嘗。

  信封里裝了兩首詩,《一切》和《青燈》。

  是自己按照理解和後世的評論拓展了北島的詩意,加了一些積極地內容。

  讓大哥等前兩首發表后再讓包老師發出去。

  李之重考慮到大哥可能出名,還給大哥做了人設。

  十五大哥回家后,李之重就讓母親給大哥量了身材。

  用珍藏的一塊深藍色的迪卡布(七八十年代一種布料),給大哥做了一套中山裝。

  剛完工,等有合適的人去呼市給他捎去。

  還讓他自己配一副黑色鏡框的平鏡,顯的老成一些,再購置一雙皮鞋,在一些重要場合穿。

  關鍵如果有領導問詢或記者採訪。

  一定要強調在黨的領導下,在學校領導和老師同學的幫助下,在對生活有所感悟的前提下,寫出了一些自己的心聲。

  一定要懇請各位前輩指正批評,態度一定要謙恭。

  另外班裡面他是最小的,恢復高考應屆生考上的不多。

  有點兒成績后一定要低調,少說多聽。

  李之重把這些能想到的一一和大哥交代了下來,希望他能理解並付諸行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