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二拴的一九七八> 第二十二章 中秋(一)

第二十二章 中秋(一)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最初中秋節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農曆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和吃月餅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

  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

  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傳說有嫦娥奔月和吳剛折桂等神仙傳說,再有就是朱元璋的月餅起義了。

  朱元璋聯合義軍準備起義,可以朝庭搜查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劉伯溫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

  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

  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如星火燎原,起義成功了。

  登基后的朱元璋,在一年即將來臨的中秋節前。

  把當時起兵時秘密傳遞信息的餅稱呼為「月餅」。

  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李之重所在的地區屬於自治區,蒙老鄉是不過八月十五的。

  兩千年左右老輩兒人逐步凋零,年輕人才慢慢接受。

  1978年09月14日星期四,陰曆農曆八月十二,李之重家開始做準備工作了。

  八月十五是個大節,李德財很重視。

  家裡要烙十斤白面的月餅,按二油二糖配比已屬高配了。

  意思十斤白面加兩斤胡麻油兩斤紅糖和面烙制。

  月餅面不能用太好的,最好帶點麩子,吃起來鬆軟。

  而且麩子自帶顏色,也可以為油糖小的月餅遮醜。

  家庭條件好的,二油二糖,三油三糖那是傳說。

  一般人家都會減配,甚至有一油一糖的,烙出來的月餅發白,而且發硬。

  不像油糖大的月餅呈棕紅色,入口鬆軟香甜。

  白面有自留地種的,也有生產隊分的。

  油都是生產隊分的,糖要去買的,八毛二一斤,且要糖票。

  十斤面會出一個月亮爺,四十個月餅。

  一斤面可烙五個月餅,還要烙一個二斤面左右的月亮爺。

  月亮爺狀如月餅,形制大了一些,包糖、油和面的混合餡兒,轉圈捏花紋,表面畫兔子。

  李之重的父親用爛舊磚塊兒在東牆下砌了一個高五十公分的圓形土灶。

  直徑約六十公分,中下部開灶火口,方便加炭。

  灶口分上下,下灶口內徑約三十公分,火焰從這裡冒出。

  上灶口內徑五十公分左右,比餅鐺略小,是放餅鐺的。

  上下灶口相套。

  下灶口上沿向外平展延伸十公分至上灶口內緣,成圓圈狀平台。

  平台是月餅烙至五成熟時,靠邊豎放在平台上用火烤制,著色增香。

  餅鐺是一個直徑五十五公分左右的厚重鑄鐵圓盤,重十來斤。

  中部凸起約約兩公分,中間高四周低,高度緩降,呈山丘狀。

  有沿,不過是向下彎的,豎立約一公分。

  對稱有耳,可提起,多年的使用,火燎油浸,鐺子呈油亮的黑色。

  鐺子是李之重家的,農村該有的李之重父親基本都置辦了。

  像臘月攤黃兒的鏊子都有,更不用說幾屜大籠(蒸饅頭用的)等。

  土灶不是給自家獨享的,跟前要好的或親戚都要過來蹭火。

  有心的甚至會提一筐炭來,畢竟炭也是花錢買的。

  砌好的土灶要晾曬一天。

  正式開工是明天,八月十三,等到了十四更是從早到晚,火不停息,更有烙至深夜的。

  十五上午烙的也有,不過不多了。

  大家不早烙的原因就一個,怕吃,擔心不到十五就吃完了。

  第二天一早就有人上門了,那是幾天前就預約的李之重本家二嫂,李拴住的媳婦。

  「六嬸,起了哇!」大嗓門的二嫂在院子里吼道,父親在叔伯兄弟里行六。

  「起了,回來哇。」馬玉仁在家裡應道。

  「不了,我過來先把火生上。」二嫂說道。

  「我生吧,還用個你。」馬玉仁謙讓著。

  「都一樣。」二嫂張羅著柴火說。

  馬玉仁趕緊出來,拎了一個筐就去西房打炭,炭要塊兒狀的,大小均勻,火力穩定綿長。

  不一會兒,火在兩個女人手裡著了起來,不過現在不能烙,煙太大,等出了明火才可。

  二嫂來的時候用大盔端著昨晚和好的面。

  一斤半油,一斤半糖,十斤面,整整裝了一大盔,放在檐台上。

  讓跟來的閨女看著,怕雞過來禍害,自己回家又端來一碗油。

  李之重的母親又把昨天清掃乾淨的檐台用濕布抹了一遍。

  主要是東正房靠土灶這一片,要同時擺放四五個案板和大盔。

  四五個女人一起做,做完一家的再做一家的,分工協作。

  今天要烙月餅的女人們陸陸續續來了,帶著案板帶著油。

  心細的女人不第一個烙,因為鐺子是乾的,費油,後來的有第一個打底,要省幾滴。

  第一鍋還要打點飢腸轆轆眼巴巴的孩子們,二嫂大大咧咧的不講究這個。

  本家大嫂來了,李拉住的媳婦。

  大娘來了,大娘是親大娘,李德章的老婆。

  大妗來了,是親大妗,馬耀宗的媳婦。

  馬回子也來了,六零年甘肅逃荒來的,因回民姓馬,人稱馬回子,剛剛她媽。

  雖然李之重的母親也姓馬,卻是實打實的漢族。

  院子里,一派繁忙景象。

  前幾家的面都是昨晚家裡和好的,也有現場和的。

  和好的面搓成長條狀,揪季子,二兩多一個。

  合作社的賣的月餅也是二兩,要一毛錢二兩糧票。

  月餅不大不小,太大浪費,太小了送人要被笑話的。

  第一個季子大小不好掌握,要過秤的,因為有油有水有糖,重二兩二三即可。

  季子用擀麵杖擀開,成直徑十五公分厚一公分左右的圓餅狀。

  然後用月餅戳子壓花紋,花紋相互連接,呈波浪狀。

  月餅戳子是三層薄鐵皮沓在一起彎成S形。

  寬約四公分左右,間距兩三毫米,與月餅接觸處剪成鋸齒狀的東西。

  民間自製的烙月餅專用工具。

  再用西葫蘆柄製成的印章,蘸紅色顏料蓋於月餅中心。

  西葫蘆柄已木質化,剖面呈梅花狀,方圓兩公分,可用多年,也是專用工具之一。

  刷油的刷子是用麻搗碎加手柄製成的,耐高溫且不掉毛,專門給鐺子刷油。

  刷好油待七成熱時放上擀好的麵皮,上下不停地翻動。

  隔一會就取下來再刷層油,免得粘住,同時利於著色。

  月餅需要烙七八分鐘左右,烤七八分鐘,基本十五六分鐘一鍋。

  鐺子一次可烙二斤面的,十個月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