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朱元璋傳
番外 朱元璋傳
興文十一年,帝降詔,令修新曆,以世宗聖誕年為元,名聖世歷,以記世宗之功。
興文十四年,欽頒聖世歷,是為聖世八十六年。
當年領兵進功紫金宮,實乃軍中大忌,因世宗令其守衛宮牆而得免軍法處置,依舊被勒令退伍,貶為骨嵬島守塔人。
因其勸世宗有功,人皆敬佩,骨嵬上下皆聽其言。
興文十六年,帝禪位太子,權力交接時,親王肖發檄文稱帝,時蝦夷島多不服王化者,皆附之,旬日聚兵十萬。
黑水路與蝦夷對海相望,最先得知,總管胡惟庸集結境內兵馬以備,因其境內兵馬不多,不敢出兵平叛。
朱元璋進言,曰:「國朝法度,分解國家者,人人得而擊之,總管如何不出?」
胡惟庸曰:「三千兵馬,守境尚且不足,何言進擊?」
朱元璋曰:「國朝養士四百載,何惜此身?今妖婦不知天命,自取滅亡,必死無葬身之地!
蝦夷十萬兵,烏合之眾也,彈指可破,總管此時不進兵,更待何時?」
胡惟庸曰:「無領兵之.將,無渡海之船,徒呼奈何?」
朱元璋曰:「骨嵬李國主三子李行為禁衛軍營長,正可為將,海軍巡東洲艦隊三日後迴轉,可借用。」
李行,故李首相庭芝之五世孫也,因假居家,聞蝦夷反,征國內兵一千二百欲進擊之,得胡惟庸令,欣然領命。
國朝海軍天下無敵,主巡視四海,查探地理,巡東洲艦隊有鐵甲船十二艘,少將司令湯和聞訊,同意配合。
三方匯聚,李行曰:「朱大哥為禁衛團長,軍陣嫻熟,人品貴重,何不為將?」
朱元璋曰:「我乃待罪之身,按律不得染指軍事,賢弟驍勇善戰,區區叛軍,手到擒來爾。」
李行又以湯和軍銜最高而讓,湯和曰:「我擅水戰,未曾經歷陸戰,不能領兵。」
遂以李行為帥,集黑水路三千兵,李國一千二百兵,艦隊五百兵,進擊蝦夷。
時東海諸國以整兵,聞有軍出,立刻揮兵進擊,蝦夷十萬兵,果烏合之眾,半月而潰。
擒王氏,眾議送中樞治罪,朱元璋曰:「王氏,妖婦也,卻為世宗寵妾,若送中樞,當今為難,此乃為臣之道耶?」
及論肖王,朱元璋曰:「此次叛亂,禍端乃是妖婦,肖王自幼受寵,長於溺愛,雖年有二十,卻無大志,非主謀也。」
遂殺王氏,執肖王回中樞。
時中樞聞變,正自調兵遣將,驟聞叛亂已定,莫不驚愕。
帝嘉曰:「果不負世宗之語。」
因念世宗,赦肖王罪,令朱元璋為王傅,兼管國事。
及任,放王宮宮女三百餘,求樞密同知陳友諒女陳幼娘為王后。
陳幼娘自小立志為國朝第一女將,武藝嫻熟,精通兵略,自入宮,盡顯溫柔賢惠,夫妻和睦。
朱元璋又斥姦邪,擢賢能,又督肖王修文習武,寒暑不綴,為察民情,設王田,令肖王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終日不得歇。 十年,肖王賢而德,蝦夷大治。
帝嘉許,以朱元璋為新收埃及之總督,及任,以世宗故例,選民間女配軍兵,就地退伍者授官,又往返遷民以定地方。
時國朝煤油燈初行,朱元璋廣探油田,推廣棉花種植,開鑿東西運河,八年而成。
運河成,船隻往來兩岸之航程縮短兩萬里,軍民皆得其便,國朝得大筆稅收,上下無不稱讚。
入朝為工部尚書,旋即升首輔,為國朝八首輔之最年輕者。
就任伊始,朱首輔上奏曰:「如今國朝設路三百一十二,大小不一,人口不均,地方機構臃腫,今鐵路貫通各地,又有電報傳遞訊息,可簡政。請並各小路,再改中樞機構以治。」
帝准之。
遂並廣東廣西瓊州為廣南路,並江西福建鎮東為東福路,並江東兩浙湖南湖北為長江路,如實種種,重定百二十五路。
又改六部為文教、衛生、工、商、農、水利、交通、銀、資源、刑、法、兵、禮、吏等十四部,改御史台為督查、審計、立法三部,唯大理寺不變,各路總管府仿中樞依舊設曹。
改樞密院下各房為司,分別為參謀、訊息、軍情、兵籍、民兵、訓練、裝備、後勤、軍法、安全、宣教等十司,其徵兵之權由兵部負責。
划各路軍為軍區,計有中原、北方、南方、西域、天竺、波斯、南洲、東洲、基輔等九大軍區。
基輔,西洲之公國也,本為西洲土著斯拉夫人所建,后忽必烈遣諸子孫西征,忽哥赤子也先帖木兒據之。
地未占而軍區先設,國朝只待鐵路通達,便行用兵,消息傳出,西洲諸公國惶恐,紛紛遣使朝貢,誓願臣服,皆不納。
為求自保,諸公國聯兵百萬,搶先進攻,王師固守邊境,百萬兵無法逾越半步。
機構理順,擢賢汰庸,上下通順。
又令清查人口田土礦產,四年數據出,移田少人稠礦產不豐處百姓至豐饒處,尤以黃河兩岸黃土高原百姓為先。
百姓遷徙多數,留者廣植樹木以護水土,黃河水清。
任上,唯二大事,任滿,帝留之,對曰:「國朝制度,豈可由臣而壞?」
將去,按例封郡王,辭曰:「臣無令動兵,本為罪人,盡為首輔,實乃幸進,為防後人效仿,當去身後名。」
帝嘉曰:「果不負世宗評價也!」
以白身致仕,退居鄉間為鄉學教師,自耕自足。
有同鄉富豪見其清苦,贈以百萬,其曰:「行將就木之老叟,何以空耗巨資,不若興學,若出一二良才,福澤萬世。」
富豪感念其德,設朱首輔助學金,以助貧苦學生。
聖世百一十八年病逝,留遺書拒追封,檢點財物,不過三間瓦房,十數件布衣爾。
其子有八,長子標,科學大匠,發明內燃機,次棟,官至海軍上校,三子林,好游,嘗橫穿北極,四子棣,官至基輔軍區大元帥,平西洲之三,五子杞,務農,善育種,六子權,醫學大家,官至衛生部侍郎,七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