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宋末:我要做中興之主> 第383章 世宗實錄(完)

第383章 世宗實錄(完)

  第383章 世宗實錄(完)


  阿木哥驚懼,遣使獻傳國玉璽以求退兵。


  太上譏曰:「清泰四年,後唐末帝李從珂舉族與皇太后曹氏自焚於玄武樓,傳國玉璽就此失蹤。韃虜不讀書,只以傳國璽誑語,實在天真。」


  使者對曰:「哲宗時,有農夫名段義者於耕田時發現傳國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乃始皇帝所制傳國璽。


  後傳國璽入金,為蒙古得之,今獻太上,以示恭順,請以國朝為宗主,誓永為藩屬。」


  太上曰:「韃虜凶頑,不知天威,殺朕使者,實乃自取死路。


  今見王師兵威強盛,驚懼,欲降,豈有如此便宜事耶?」


  令殺使者,繼續進兵。


  答剌麻八剌遷此三十年,隨行漢人十數萬,今分佈各處,多居高位,聞太上領軍至,多請降,莫有敢攖兵鋒者。


  六月,至偽大都城外一百里,大章驚懼而死,其子年幼,傳位其弟海山(元武宗),海山奉表,願以太上為祖父。


  太上曰:「朕豈有不如此不肖子孫哉?」


  勒令海山投降。


  時,海軍上將、當今皇弟臘以十艘鐵甲艦為前驅,運輸船一千六百,載軍兵三萬至細蘭島(錫蘭島),其上有僧伽羅王國和泰米爾王國,征戰不斷,民不聊生。


  太上曰:「朕代天牧民,豈可坐視賊子生亂而陷民於水火?王師當進,解民倒懸!」


  令趙臘督師進剿。


  細蘭島與天竺隔海相望,王師登島,南北夾攻之勢已成,海山憂懼,遣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元仁宗)領官民萬餘西遁。


  答剌麻八剌立國二十年,南征北戰,無有停歇,波斯灣往南幾千里皆為其屬。


  太上聞之,令攻偽大都,半月而下,海山自焚宮殿而死,年底,克天竺全境,太上自領總督,虞安民為副總督。


  天竺百姓篤信佛教,性溫順,全無反抗,太上令選美女三萬,許配軍中無妻者,又遷五十萬民至南洲。


  三十一年,分十一路,各設總管府,因天竺路遠,以虞安民總督,朱世珍副之。


  安民,駙馬都尉、內閣輔臣、臨川郡王虞集子,世珍,盱眙人,初名五四,十四歲投軍而改名,其勇猛善戰,積功入樞密院為主事,尚公主,得子元隆、元璋。


  三十二年春,太上調鐵甲艦十二艘,由海路回國。


  途徑各國,皆留太上以供,太上撫慰巡視,必宴飲至盡興,如此,兩年方回。


  三十四年春,帝奏太上,請禪位,太上任其自便。


  秋,帝禪位太子梓,於紫金山腰建宮殿。


  正月,改元永樂。


  永樂二年,春,太上與無上對飲,至酣處,太上曰:「父皇功高蓋世,卻未嘗封禪泰山,實乃國朝之遺憾,孩兒不如父皇功高,卻也開拓得好大疆土,不如孩兒替父皇去泰山走一遭?」


  無上曰:「真宗以城下之盟為功,厚顏封禪泰山,貽笑大方,朕不去,免得自取煩惱。」


  太上曰:「真宗為天下笑柄,我等為子孫,正該糾正。」


  無上曰:「你想去就去,朕不去。」


  太上不樂。


  回宮,太上召帝見,曰:「無上功高蓋世,卻不欲封泰山,實在令人鬱悶。」


  帝曰:「皇祖父存續國祚,滅元開土,此功孰能比肩?父皇若想封禪泰山,不如親征滅一國,今北方鐵路延伸至烏滸路,可繼續西進,只需父皇坐鎮後方,各將自會獲勝。」


  太上心動,入樞密院詳議。


  次日,太上入紫金宮請教,無上曰:「不怕皇帝親征,就怕皇帝瞎指揮,只要坐鎮後方備好酒水,親征之功垂手可得。」


  太上受教,拜別而去。


  三月,太上領皇家陸軍學院優秀學員方國珍、張士誠、劉福通、徐壽輝、陳友諒等百三十二人登車。


  無上閱讀名單,笑曰:「如此多年輕俊才,國朝何愁之有?」


  時長江大橋已成,可於承天府乘火車至長安,往北至嘉峪城,抑或北上至遼陽往西,直趨烏滸路。 五月,十萬大軍聚烏滸路,太上拜上將軍郭子興為帥,以少將軍韓山童領本師為先鋒,發兵西進。


  郭子興,十五歲入上四軍,三年而備宿衛,隨無上南征北戰,無有敗績,積功至上將軍。


  奏報回京,無上曰:「國朝兵精將廣,必勝。」


  旋即微服私訪,至婺州,路遇一女,無上觀之尾隨,鄉人以為賊,圍之報官,自報身份,鄉人不信,幸得親衛解圍。


  帝聞之,詔令禮部查詢究竟,始知此女姓王名伶,酷肖故王皇后蕙,故王皇后蕙,溫州之戰為無上擋箭,救駕死,葬華蓋山,實乃國朝之第一功。


  時無上後宮已無人,遂選王伶入宮。


  無上欣然納之,終日寵愛,予取予求,一年誕子,名肖,極得寵愛。


  永樂五年,太上滅闊闊出國,闊闊出,忽必烈第八子也,其國三千里,不過三年而已。


  太上酬功后宴飲,忽發昏厥,隨行御醫全力救治,至京駕崩,廟號文宗。


  帝泣血,無上亦悲嘆曰:「無朕之命,行朕之事,何苦來哉。」


  遂隱居紫金宮不出,內外不得見,消息通傳皆有王氏經手。


  帝歸太上之駕崩於己身,日日毀傷,次年三月病重,時太子煥年方九歲,按制,當由監國、蜀王棟繼承大統。


  五月,蜀王歸國,帝召之密探,次日駕崩,廟號睿宗。


  蜀王繼位,依舊以煥為太子煥,次年改元興文。


  興文元年正月初十,詔令頒布義務教育法,凡滿六歲,無論男女,皆入學,十一日,詔令女子可參與科舉。


  二年,發兩路兵西進。


  十年,北路軍滅阿難答天方國,據鹹海(裏海),南路軍全據波斯。


  是年,無上降詔,欲立肖王為監國,帝猶豫,召群臣商議。


  國朝今日,皆無上之功,群臣皆為難,輔臣劉基對曰:「無上欽定製度,乃國朝萬世不移之基礎,豈可輕毀?今無上為婦人惑,自當直面進諫!」


  其時,紫金宮諸衛皆王家子,群臣不能進,帝親謁亦無果。


  禁衛第一師副師長兼一團長朱元璋奏曰:「婦人挾無上以令天子,禍心包藏,窺竊神器,豈可忍也?臣世受國恩,自當以死報之。」


  是夜,朱元璋集本部敢死者二百人,皆配衝鋒槍,攻紫金宮。


  王氏子皆浪蕩,假無上之威猶可,實不能戰。


  無上聞槍聲,出宮來問,王師哀泣誣告,曰帝欲殺無上以獨權。


  朱元璋斥曰:「無上,國之父也,國朝十萬萬民,皆得無上之恩而存,誰敢不敬?

  爾婦人,無尺寸之功,只因酷肖忠孝穆皇后而得無上歡心,本該恪守本分,愉悅無上,只有榮寵加身,然貪心不足,覬覦神器,實乃壞國朝根基,其行可鄙,其心可誅。」


  無上問其何人,朱元璋對曰:「臣駙馬都尉、前天竺總管朱世珍次子。


  無上言行,關乎社稷安穩,若因寵溺幼子而令其監國,實壞國朝制度。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無上首壞制度,子孫豈不效仿?帝即無視法度,臣子何為,萬民何依?

  縱有憲法之下諸多法度,不過形同虛設,無需十年,國將不國。


  臣世受國恩,何忍見國朝覆滅?不若先以身死,若可使無上不染塵埃,死而無憾。」


  無上贊曰:「如此良臣,國之福也!」遂使其部守為宮城,次日,令王氏攜子親王肖就國。


  隨後,無上至陸王秀夫廟,以酒祭之,誦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此乃大學章句,陸王曾以之授課無上。


  誦畢,無上飲酒三倍,迴轉紫金宮,提筆寫:「吾非聖,守成令主爾!」


  擲筆,上床,酣睡,至天明,侍者請早,屢喚無回應,上前,發現無上已龍馭賓天,享年八十二,為歷代帝王最。


  舉國悲慟,各封國皆拜別,帝數次哭暈,尊遺願,廟號「世宗」。


  禮部釋義:「世,開創新世界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