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情況不妙
第354章 情況不妙
夜色深沉,元兵同樣睡的深沉,不魯家奴與夏松沒有睡。
黃金迷人眼,白銀動人心。
哈桑帶來了千五百枚銀幣的孝敬,需要兩人分配。
國師分一部分,朵甘思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分一部分,總制院分一部分,但凡疏漏一處,哈桑有沒事不知道,他兩人是大概率去職的。
芒康確實不繁華,但是他能賺錢啊!
就目前,兩人還是不想調職的。
燈光下,夏松數著白花花的銀幣,一摞十枚疊在一起。
忽然,轟地一聲巨響傳來,銀幣嘩啦啦落了一地。
「敵襲~」尖叫中,兩人跑出門外,只見南面的各個山頭都冒出了火光來。
「傳令各部,接戰,接戰~」不魯家奴大吼道。
不用他下令,元兵已經慌忙衝出宿舍,往牆頭狂奔而去,而原本駐紮在山上的軍兵一骨碌站起來,立刻給槍炮裝填彈藥,天雷手們也打起了火把。
只是被襲擊的幾個山頭沒有什麼像樣的反擊,顯然是元兵被打懵逼了。
砰地一槍打死對面的元兵,苗木見山寨里沒了抵抗,大吼道:「集結,集結,防備韃虜炮擊。」
呼喝未畢,只聽咻地一聲,一顆鐵球擦著寨牆飛了出去。
「調轉炮口,反擊,反擊!」營長羅明高大吼道。
立刻,宋兵們衝到火炮跟前,開始調轉方向。
越來越多的元軍火炮發出怒吼,不時有炮彈砸進山寨里,或多或少帶走幾個宋兵。
一刻鐘后,宋兵調轉了繳獲的火炮的方向,展開了反擊。
而山腳下,一部宋軍正在緊張測算著元軍火炮的方位。
其實對於芒康的火炮分佈,宋軍是大體有數的,畢竟那麼多錢花了出去,只是分布圖不能用作炮擊瞄準,必須臨陣測算。
如今的宋軍可不是當初的肉眼觀瞄,而是有專業的炮鏡,可以精確地測定距離和角度,風速風向也有專門測量儀器,只是丘陵之間不會太過精確。
沒關係,半柱香時間后,一門迫擊炮放入炮彈,只聽嗵地一聲脆響,炮彈呼嘯而出,倏地砸在了目標山頭上。
轟~
「左偏一度,上調一度,三炮齊射!」觀瞄手大喝。
炮手略做調整,立刻開火。
轟~轟~轟~
火光升騰,肉眼可見有人影飛起,似乎還有炮架。
「命中,下一個。」觀瞄手大喝。
迫擊炮的優勢不止在於殺傷力,還在於精確以及曲線,若是大將軍炮,佯攻就會很困難。
宋軍按部就班地點名,很快就把一座山頭上的五門火炮給敲了,駐守的元兵士氣盡喪,連滾帶爬哦地往後方跑去。
「回來,給我回來,幹掉南賊!」
「後退者死!」
「軍法從事者,連累全家。」
元軍各級將官紛紛怒喝,意圖止住潰敗之勢,不能說毫無作用,只能說效果不大。
好在宋軍並未趁機攻山,只按部就班地敲打著各處火炮。
看己方火炮逐漸啞火,不魯家奴又驚又怒,道:「宋賊出了新炮,必須通稟朝廷。」
「對,事不宜遲,速速派出信使。」夏松說道。
一個蒙古人,一個女真人,暫時還沒有棄城而逃的想法,主要是棄城而逃者抄家,而他們掙的錢都送了回去。 待到天亮,元軍火炮全部啞火,而宋軍已經抵進城下。
本來,山寨里的火炮可以讓攻城部隊顧此失彼,此時山寨里的元兵都被打破了膽,只能遠遠看著。
想助陣也沒有辦法,火槍弓箭的射程打不了那麼遠。
最早佔領的兩個山頭上,觀瞄手們架起炮鏡,仔細觀察后,打旗語指揮城外的炮兵轟擊。
這個時候,不魯家奴與夏松都沒有在城頭上,而是在城中的佛塔上指揮。
佛塔有六層,其實十分顯眼,但是多年的戰爭經驗告訴他們,大炮很難轟中佛塔的,即便偶爾擊中,也難摧毀。
宋軍並沒有轟擊佛塔,因為沒必要。
二十門迫擊炮一字排開,對著城牆一整猛轟,頃刻間把城頭上的元兵清理一空,隨即,炮火越過城牆,砸在了城牆後面。
本來按照經驗躲在這裡的元兵立刻倒了血霉。
炮火籠罩之下,基本是死無全屍。
「這……這……」不魯家奴看得目瞪口呆。
「將軍,宋軍新炮實在是犀利,必須通稟朝廷特別是宣慰司,若是不加防備,四川必失。」夏松急切地說道。
不魯家奴咬牙說道:「哈桑叛國投敵,必然截殺信使。
為今之計,我坐鎮城中,你點本部人馬突圍,繞道而行,務必把消息傳出去!」
夏松沒有猶豫,道:「將軍放心,縱使是死,一定把消息傳回去。」
不魯家奴拉住夏松,鄭重地說道:「我給你補發一道軍令,免得上官降罪。
另外,回去后照顧好我家人,若有可能,儘快搬去西方。」
夏松鄭重點頭應下。
宋軍新炮打的又快又遠,威力又是驚人,元軍火炮就跟玩具一般,完全看不到作用。
不論不魯家奴還是夏松都明白,元庭又要吃一大串敗仗了。
清州、白溝河,滄州宋軍只要突破這兩條防線,便可以紙抵大都城下,況且宋軍可以搶灘登陸繞開這兩條防線,遼東也可以出兵南下夾擊大都。
大都十有八九要丟。
所以不魯家奴想著讓夏松回去,好把兩家人帶走,憑他們這幾年賺的錢,去西方做富家翁不難。
況且,西方各國實在是太好打,就算家裡人繼續從軍打仗,也可以立下功勞。
就在夏松拿了命令衝出城門時,宋軍已經登上了城牆。
因為沒想到宋軍來的這麼突然,城裡城外都沒有壕溝,即便有元兵憑藉房舍巷戰,都被手雷給炸的人仰馬翻。
當絕望的不魯家奴帶著十多個親衛決死衝鋒后,元兵陸續投降。
各山寨的元軍尚有地利,卻沒了糧草補給,若是不想吃人,只能投降或者逃跑。
林桂芳留下兩個團收攏俘虜,自己帶領大軍轉道向東,直撲四川而去。
本來逃往四川的元兵走的精疲力竭時,卻發現有千餘宋軍擋道,絕望之下,要麼自殺,要麼投降。
不是所有人都有繞路的本事的,然而因為繞路,當夏松抵達奔不招討司(巴塘)時,宋軍已經搶先趕到。
情況不妙!夏松不敢硬闖,轉道向北,要去陝西通風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