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拉兄弟一把
第122章 拉兄弟一把
從嘉靖帝居住的萬壽宮出來,夏言等三位內閣大學士。就在嚴嵩這個內閣首輔的和言悅色中,雖心不甘情不願,但在面上他們都帶著微笑,讚頌著皇上聖明。顧全大局的在內閣票擬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讓內閣議事大廳里一堂和氣。
說實話這份人事調整方案,最不爽的就是夏言了,因為王道秋,短短几個月他就從一言九鼎的內閣首輔,淪落為了現在的啥也不是。
他夏言雖現在名義上仍高居大明內閣次輔,但因為幾次在與王道秋的交鋒中,他次次灰頭土臉。尤其是那次被王道秋帶著在無逸殿的大廳里,當著一眾內閣司值官員的面,搞那些「行為藝術」,用那種肢體姿式對他極盡羞辱,最後人家王道秋還一點事兒沒有。
這樣一來,可以說讓整個內閣的司值官員,都認識到了他夏言現在就是只沒牙的老虎,模樣雖依然嚇人,但沒什麼了不起的。尤其是王道秋當日這麼一搞,也將內閣里所有司值官員的想像力給打開了。既然人家王道秋行,那我為什麼不行呢?
於是現在內閣里的那些司值官員,他們對夏言這個次輔根本就沒了畏懼。哪怕是彼此面對面擦肩走過,那些官員對夏言也是直接當空氣,既不問好更不行禮。甚至在工作中還故意找茬,把夏言草擬批複的那些文件,以各種的理由給退回去。
可以說夏言現在在內閣里毫無威信可言,沒一個人怕他。現在他的死敵王道秋,又掌了帝國的人事大權,這就不等於是把屎糊到了他這個次輔的臉上,讓所有官員都看到了他夏言的無能,讓他夏言再一次的成了官場笑話嗎?
因此在簽關於吏部人事調整的這份票擬時,夏言他心中是熊熊怒火,他是真想把這份票擬,直接給撕了撕了的。但形勢比人強啊!實力不濟時該忍還得忍啊!不想回鄉下當農民,還想繼續享受權力帶來的快感,就該在自已惹不起的人面前裝孫子,可不能把皇帝給惹惱了。
於是隨著捨不得權力,還想繼續賴在那兒混的夏言,最後一個在那份內閣票擬上簽字。然後這份票擬被送進司禮監批紅,最後再以聖旨的形式,向朝堂公布。王道秋也就成為了,新鮮出爐的大明王朝吏部左侍郎。
成了大明吏部的第一副部長后,王道秋也沒忙著去吏部報道,反正喻茂堅和李香還要交接他們在都察院和大理寺里的工作,沒那麼快到吏部上班。
在西苑又按步就班的上了一天班,晚上又和陸炳一起在嘉靖帝那兒蹭了一頓御膳,王道秋就坐上宮裡給安排的馬車,回家去住了。
經過這幾天的休養,王道秋的身體已無大礙,可以不用人扶自己行走了。而且隨著那一百多名清流官員的被特赦,王道秋在外面也沒了被他們同夥報復的可能。於是王道秋也就辭別嘉靖帝,回自己家住去了。
皇宮的馬車到內宮監衚衕王宅門口,一下馬車王道秋就發現自已家又有了新變化,門口新立了兩尊威武的大石獅子,還有兩名身著黑色飛魚服的錦衣衛,在他家門囗挎刀值守。
那兩名在王道秋門口站宅門的錦衣衛,他們認識王道秋。所以王道秋一下馬車,他們馬上就跑過來抱拳行禮,自我介紹說他倆,是衛里派來守護王道秋家的。
兩名錦衣衛很有眼力勁,看到王道秋就跑上來行禮打招呼,反倒是高儀介紹過來的那個門房,他看到王道秋時顯得很局促,緊張的站台階上,顯的一副不知如何是好的樣子。
看著那個門房的緊張樣,王道秋心裡也是無奈,在對那兩個站自己家宅門的錦衣衛勉勵打賞完后,王道秋走上自家門口台階,上去向自家門房客氣的問道:「老人家,上次走的急,都還不知道老人家你的名諱呢?」
「哦老爺,小老兒姓范,家裡行二,平日里街坊們都管我叫范二。」一聽王道秋這個自家老爺問話,門房范二忙謙卑的拱手回答道。
范二,這名字放後世,那肯定是要去派出所改的,否則真不好意思岀門,向別人介紹自己。不過放大明現在這年代嗎?無所謂的。
小老兒范二,是有點二,不過勝在人老實,因此王道秋倒沒有因為他二,就換掉他的想法。
於是在知道了自已的門房叫范二后,王道秋就向他問道:「范伯,我不在的這些時日,家裡都還好吧?」
「好,老爺你那日出門后沒多久,錦衣衛就派了一幫人住進了家裡,說是老爺你在宮門口被人打了,還說那幫人的同夥有可能會到府上來鬧事。對了老爺,那天錦衣衛來府上帶隊的官,還把那天你帶回來的那四個小子,每人給了三十鞭。那四個小子也是硬氣,跪那兒硬挨了三十鞭,一聲都沒吭……。」
范二吧吧的把王道秋這幾天在宮裡養傷期間,府里發生的大小事,詳詳細細的給王道秋作了彙報。反正大意就是那天事情一出,錦衣衛就把這兒給保護了起來,府里人沒事,只是大家擔心王道秋的身體,有沒有被打壞。
知道府里人都沒事,以及高儀剛下值回來不久,現在應該是在吃飯。王道秋就辭別范伯,向府內走去。一進到府里,王道秋就遇見那四個在院里巡邏的小子,對他們勉勵了一番后,王道秋就往裡走。
來到高儀的居所,果然見高儀一家在吃飯。看到人家一家在吃飯,王道秋也不好打憂,就想著先偷偷溜走,等下再來找高儀。
可奈何這時候高儀的大兒子,看到了自家屋外的王道秋,並喊岀了聲。而高儀經他家大小子一提醒,扭頭也看到了此時屋外的王道秋。
於是高儀站起來,沖王道秋高聲的吼道:「良楨賢弟你回來了,快進來坐,快進來坐。」
高儀都招呼自己了,王道秋無法,也就只好尬笑著一邊往裡走,一邊對高儀說道:「子象兄和嫂子,你們才吃飯呢!」
「對呀,我們翰林院下值的晚,這飯也晚了些。對了良楨賢弟,你飯吃過了嗎?」
「哦,我是在西苑吃過飯後,才回來的。」 「那就好那就好,不瞞良楨賢弟,良楨賢弟現在若還沒吃飯,為兄現在還真沒飯食可招待賢弟。這幾日賢弟不在,秋嫂也不好做太多的飯食,每日都是剛夠吃,還真沒多餘的。」
「嗨,秋嫂就這樣,節省慣了。勤儉節約是為美德,小弟又不好苛責她。說實話她現在已經好很多了,以前小弟和石汀兄,叔大兄剛住進來時,秋嫂每次做飯,我們幾人都只能勉強吃個半飽。哈哈哈哈!」
說著秋嫂的不是,王道秋就進了高儀那屋。而看到王道秋進來,高儀的老婆江氏,忙給王道秋道了個萬福,說了幾句客氣話,她就帶著她那仨孩子,端著碗進裡屋去吃了。
江氏和仨孩子走後,高儀就笑嘻嘻的拱手向王道秋道賀道:「恭喜哦良楨賢弟,入仕僅兩月,你就是正二品的侍中兼吏部左侍郎了。你任吏部左侍郎的聖諭,今天還是為兄我親筆起草的呢!恭喜恭喜!」
高儀向王道秋恭喜,但他那笑容,王道秋怎麼看都有一絲落寞。想想這也正常,六年前高儀以二甲第一,總榜第四的成績進入仕途。他當年殿試的成績,只比王道秋差三名,可現在王道秋入仕才兩個月,就是正二品手握實權的近侍大臣了。而他高儀在翰林院里苦熬了六年,前幾個月才剛提了個正六品無實權的翰林侍講。這差距太大了,太到但凡是一個正常人,他都想罵娘。
理解高儀心中的落莫,王道秋也想拉一把自已的這位朋友。於是面對高儀那十分尷尬的恭喜,他平靜的說道:「子象兄在翰林院里也學習了六年朝政,不知道子象兄現在有無意向離開翰林院,出外去一展自己心中的報復?」
王道秋這話什麼意思?現在王道秋貴為吏部第一副部長,給他高儀安排個外放為官,可以說是舉手之勞。
難道自己真要出去為官嗎?天天呆翰林院里抄抄寫寫,這確實是在虛度年華,可岀去為官,面對那些複雜的官場人際關係,高儀又覺得以自己的性子,恐怕應付不來。
於是高儀把王道秋的話想了一下后,他有些沮喪的說道:「不瞞賢弟,為兄在翰林院里天天抄寫公文,這一晃就是六年,為兄早就煩了,早想離開了。可翰林院它不好就不好在,它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工作和權力,顯得很無聊。」
「但從另一方面講,這也是它的優點,正因為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利益,所以翰林院里他的人際關係比較清淡,沒有什麼爭鬥,大家都君子。說實話良楨賢弟,為兄現在雖厭倦翰林院的無聊,但也捨不得那裡的清淡。為兄想出去外放為官,一展自己胸中的報復。但為兄也懼怕那些官場里的爾虞我詐,懼怕那些你死我活的官場爭鬥。嗨,良楨賢弟,為兄難啊!」
說完這些話,高儀就悲壯的把自已面前的一杯酒一飲而盡,他那副模樣,看的王道秋心酸。
高儀說的是實話,他就是這麼個人,這麼個性子。這一點在後來隆萬之交,高拱和張居正爭首輔位子,他在那其中的表現,就能說明一切。
知道自己這位朋友的性子,外放他去地方上當官,或者是中央那些利益爭鬥很激烈,人際關係很複雜的部門,這確實難為他了。可俗話說的好,有挑戰才有機遇,大風險后才有大收益嗎?
想到這些,王道秋決定給高儀一個挑戰自我的機會,讓他自己去選擇。於是王道秋對高儀說道:「子象兄,人生在世有時候是要逼一逼自已的。這總把自己放在舒適區,怎麼可能會有大作為?這樣吧子象兄,小弟我馬上就要就任吏部,這次吏部隨著熊尚書和兩個侍郎的同時被問罪,吏部這次被捲入的中層官員也不少。」
「等喻尚書、李侍郎和小弟到任后,對吏部的中基層官員,肯定會來次大的調整。兄長你也知道,吏部中層兩個位子最重要,一個是負責官員升遷調動的文選司,另一個就是負責官員考核的考功司。這兩個職位如此重要,以致於它雖只是個五品的差事,但這兩個司主官的任免,必須要經過皇帝本人的同意。怎麼樣子象兄,你有沒有膽子挑戰一下這兩個職位?」
吏部文選司、吏部考功司、兵部武選司、兵部庫選司,這四個職位是大明朝廷公認的那種幹活不累,卻權力極大,能輕鬆貪到大量財富的肥缺。
吏部文選司負責全國文官的升遷調動,吏部考功司負責考核全國文官的績效。而兵部武選司和兵部庫選司,則是負責全國武將的升遷調動。
看看這四個部門的權力,你就明白這四個部門是有多肥了。所以吏部文選司和吏部考功司的主官五品郎中,他們下到地方去,人家地方上的正二品巡撫、總督那都是小心伺候的,實在是惹不起啊!
所以現在王道秋一說,他高儀有可能得到那兩個位子,高儀當時那端著酒杯的手,就愣在半空中了。
過了良久,高儀才在震驚中緩過來,滿臉問號的向王道秋說道:「良楨賢弟,吏部文選司和吏部考功司那兩個位子,歷來都是萬眾矚目。這可能落到為兄這樣一個無門無派,默默無聞的小翰林頭上嗎?」
「哈哈哈哈,子象兄多慮了,子象兄在翰林院六年,品行淳良這有目共矚,子象兄你有資格為天下選官。而且現任的吏部尚書喻大人和侍郎李大人,他們都是朝堂知名的清廉公道之人。所以只要兄長有心,那小弟願意為兄長去向皇上、向喻大人推薦。」
「這,這,這,這我行嗎?」
其實王道秋說願意推薦他去出掌吏部文選司或吏部考功司,高儀心裡是欣喜若狂的。畢竟那兩個位子的誘惑,對於大明中基層官員來說,那是無法抗拒的。不過出於傳統文人的傳統行事風格,高儀在嘴上還是對王道秋謙虛著。
看到自己好友,眼睛里那藏不住的喜悅和渴望,王道秋「哈哈哈」的大笑了幾聲,「啪」的桌子一拍,自信的對高儀承諾道:「兄長就靜候佳音吧。」
然後他不顧高儀在後面「賢弟,咱們再商量商量」,「賢弟,咱們再商量商量」的召喚,大袖子一甩,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