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大醫崛起之路> 第116章 第一次參會

第116章 第一次參會

  第116章 第一次參會


  時光似水,歲月如梭。


  醫院的工作簡單、重複而又有趣。


  在忙忙碌碌之中,這一周的時間逐漸逝去。


  周五下午,醫生辦公室。


  「劉棟,下班后一起走呀?」下午三點左右,趙剛和劉棟查了一圈病人後,和他說道。


  「好呀,我在辦公室,你走的時候喊我一聲。」劉棟點點頭,回道。


  周六上午9點至12點,即將在西南中心城市召開一場學術會議,因為會議在早上,需要他們乘坐高鐵提前抵達。


  對於這個會議,劉棟還是充滿好奇的。會議,劉棟參加的很多,但臨床醫學相關的學術會議,這還是第一次。


  在此之前,臨床醫學的培訓班,他倒是參加過一次。那還是前些時候去京都參加過的泌尿外科腹腔鏡培訓專題的。


  在收到參加學術會議的邀請后,他曾經趁晚上的閑聊時間和李瀟談論過。在科里的時候,也偶爾聽其他醫生談論過片段。算是初步有些認識吧。


  據李瀟的分享,對於研究生來說,能夠在國內的醫學會年會上進行口頭報告,或者壁報分享,在學校或者醫院評優時,會是加分項。哪怕是投稿的摘要中了,都是一份資歷。


  而對於剛工作的年輕醫生來講,也有和醫學生一樣的這種加分項的需求,但是工作之後還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學術會議。


  如果職稱到了主治醫師或者副主任醫師及以上,就個人的發展來講,比較受重視的除了國內年會的口頭報告、壁報展示以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在國際會議上有更多的展示,將自己的基礎研究成果,將團隊的基礎或者臨床成果展示,在國際或者國內平台上不斷發出自己的聲音,是種潮流,也是評優、評職稱的加分項。說出去,自己都感覺倍有面子。


  劉棟他們參加的這次會議,是不同於這類需求的—這是葯企舉辦的主辦會。


  劉棟沒有因為這是葯企的會議就持有偏見,對於陌生的事物,他在充滿了好奇心的同時,會了解后再評價。他也在思考,這類的學術會議的運行方式以及從中是否有所借鑒。


  從舉辦的形式而言,有線上會議和線下會議。但是線下會議基本上是佔據了主流的。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學術交流,也需要信任,單純的線上,只是個印象,線下可以有更深的印象吧。


  職業道路上,從來不是單打獨鬥,而是結伴成行。


  既有師徒、同門、同校,也有其他前輩的提攜,同輩間的競爭與合作,也有不同小團體的複雜交往圈。潮起潮落,一言難盡。 當然,線上會議也有它的優點。線上會議,不挑時間,工作日和周末都可以,沒有角色的人只要掃碼觀看即可,可以自由選擇觀看和關閉,可以同一時間在不同的演講間切換。只有那些有角色的參加者,才需要預留好足夠的時間,要麼用來演講,要麼參與討論,主席或者主持則需要開場、結束和過程中的小結加介紹等。


  佔據主流的線下會議,有時候更像個名利場,大佬不同的會場間遊盪,時間上卡的很緊。也有的會集中時間在一個會場的,不同的人,選擇不同。


  周六的這個會議,從主辦方來講,是葯企贊助的。從形式來講,是線下會議。


  之所以選擇在周六或者周日。道理很簡單,因為絕大多數的醫生周一到周五都需要在醫院全勤,不方便外出。而周六和周日,除去法定節假日、年終總結、財年結束等時間,一年之內,實際上也是所剩無幾。至於是選擇周六還是周日,誰更吃香,則主要看這場會議主辦方最希望誰能參加?!

  葯企主辦的會議,也是有學術性目的為主,以及推廣性目的為主的兩種類型。學術性目的,在某種程度上算是品牌打造,樹立葯企學術的標籤,在這種氛圍下,實際上更利於他們進行「觀念塑造」,畢竟,醫學雖然是「不確定的科學」,但是基本盤是「講科學、講數據、講實踐的」,有用的就是有用,沒用的說破天也是沒用。哪怕暫時可以被蒙蔽,長久還是要看療效和安全性的平衡!


  當然,除了葯企的會議外,主流的還是各個級別的醫學會主辦的會議,例如國際級、省級、市級等等。國家級的醫學會的學術年會,是國內最重磅的,其他的實際上效力也有限。而國家級的學術會議,通常會每年固定一個時間-例如腫瘤臨床學術會議就是每年的九月在東南旅遊城市召開,或者也有每年時間不一樣的,通常是在上一年度的年會時就確定了下一年的會議時間。


  關於這個,劉棟在了解了之後,也是感覺大開眼界。了解這個后,他也有意,在合適的時間,要積極投稿並且獲得分享的機會。


  下班時間到了后,劉棟背著包,跟著趙剛走到醫院門口。那裡,已經有專車在等待。


  上車后,就聽到趙剛的手機響起,「喂,我上車了,辛苦了。」


  趙剛放下手機,發覺劉棟有些好奇,就轉頭和他說道,「銷售的電話,他幫忙代叫的車,之後開發票是可以報銷的。」


  看著劉棟點了點頭,趙剛繼續說道,「這個小夥子還是比較靠譜的,人話不多,但是不亂說話,也不惹麻煩。我們還是憑藉本心,不用多想。」


  接著,兩人討論了下最近醫院發生的事情,以及即將召開的會議的主題,說起這個,劉棟就更感興趣了。


  會議的主題是「胃腸間質瘤的全程管理。」


  說起胃腸間質瘤,比較有意思,這是一類罕見疾病,但是在臨床上也時不時可以遇到,發病率在不斷上升。而且,這個疾病在很多方面缺乏參考,換句話說,就是診斷和治療的策略,正在逐漸的建立規範。


  作為一個相當年輕的腫瘤,它是近十年才從消化道腫瘤分類中正式獨立分類出來,此前,它在臨床中經常被誤診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而且,除了胃腸道可能出現外,還可能遊離在胃腸之外,叫做「胃腸外間質瘤。」


  總的治療原則是一致的。


  正因為這種正在建設規範,所以「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很大。病理、免疫組化等基礎科研,以及藥物治療等臨床科研,都需要很大的進展。


  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各種途徑來源的新知識,是醫生工作中的不斷修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