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第215章 春秋之亂,雪夜下青峽
第215章 春秋之亂,雪夜下青峽
人世間春已深,可位於神殿聯軍,所佔據的唐帝國青峽一線的膏腴之地。
卻是一副,北國風光。
而在青峽另一面的清河郡內,卻又是一副南國風光,誰是四季如春,也是毫不過分。
雪夜之下,飄灑而至的雪花,自那湛藍青天之上落下,唐國青峽的數千里,膏腴之地上,銀裝素裹。
早已分開佔領的神殿聯軍,各個國度的軍卒們,躲在軍帳內靠著炭火,這些來自於南國風光軍卒們,在接連幾日的雪景下。
亦是不可避免的產生了,諸多的水土不服,在某些小國的醫營內,可謂是傷兵滿員,看上去極為強盛,先前還能將,唐國的府軍碾壓的神殿聯軍。
在被書院十三先生,斬殺了八百餘統兵的將校后,神殿聯軍早已是,外強中乾的境地,那些從人世間諸國,調集而來的將軍、校尉們,如何知曉,唐帝國的真實實力呢?
他們早就被聯軍,堪稱華麗的戰報,給蒙蔽了雙眼,然而神殿聯軍,在那一場聲勢浩大的舉世伐唐中,起到的作用,也僅限於充當人數,威服唐帝國的佔領地。
真正同唐帝國的大戰,多數是由神殿的護教騎兵、人世間的修行者、神殿的修行者,在青峽一戰中,僅僅是知命境界的大修行者,就戰死了將近二十餘位。
通往青峽的各處關隘處,本該明火執仗,巡查關隘的軍卒,此刻卻是喝著,從唐帝國老鄉家中,好言好語商量,借來的濁酒,酩酊大醉的躺在城樓內呼呼大睡。
絲毫沒有察覺到,即將到來的危機。
風雪夜,月無蹤,如訴亦如泣。
在那關隘之外,一大票牽著戰馬,銜枚裹甲的唐國騎卒,悄無聲息的臨近了,這座關隘的城牆之上。
隨軍的念師,以強橫的修為,飛身上了城牆,自從夫子化月的那一刻起,人世間的某些規則,似乎已經發生了,某些未知的變得。
以前某些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自從沒有了某位神靈的壓制后,動念即可做到,這五四丈多高的城牆,再也不能夠成為,阻礙修行者困難。
隨著一聲聲,割破脖頸,鮮血如注噴涌的聲音響起,又一座關隘,在沒有點燃烽火的情況下,遭唐帝國突襲而陷落。
大隊的唐國鐵騎,騎乘上了矯健的戰馬,迅速的通過了,這一座擋在唐帝國鐵騎面前,直達神殿聯軍,中軍所在的關隘。
馬蹄踩踏在雪地上,沒將發出的聲音,降低到了最小。
隨軍的念師,剛入知命的元曄看著,一旁的鎮南軍代大將軍王景略,說道:「破了這道關隘,我軍即可長驅直入,直奔神殿聯軍,中軍所在的位置。」
「夜行八百里,突襲神殿聯軍中軍,我現在只希望,今夜的夜,能夠長一些。」
現在唐帝國岌岌可危,這一支三萬人的鐵騎,是帝國僅存的鐵騎了,如果不能一戰定乾坤,那麼不用神殿聯軍,唐國的老百姓,也能夠將他們給罵死。
王景略看向了,那綿延不絕的鐵騎,說道:「八百里路,四個時辰左右,如果我們走得快一些,應能在天亮之前,抵達神殿聯軍的中軍所在。」
「三萬鐵騎,須臾間即可,攻破神殿聯軍,那孱弱的防線。」
唐帝國動用了,幾乎所有的暗碟,在付出了慘重代價后,將神殿聯軍七十萬大軍的真實情況,送到了唐國將軍們的手中。
片刻之後,除了留下了,數十人的唐軍,留守此處關隘后,由鎮北大將軍夏侯,鎮南代大將軍王景略,所率領的三萬鐵騎,帶著唐帝國,扭轉乾坤的希望,殺向了曾經,唐帝國的疆域。
風雪夜,夜下青峽。
而在神殿聯軍中軍所在,南晉大都督,上將軍白海昕,神色慌張的看著,這些三日前送過來的戰報,質問道:「青峽隘口、雲崖隘口、盤山關、鐵城隘口,還沒有戰報送來嗎?」
「派出去傳信的塘騎,回來了沒有?」
這很不正常,按照神殿聯軍的軍令,每隔三日,這些隘口就要派遣塘騎,送戰報至神殿聯軍的中軍所在,然而今日已是第四天了,可戰報、塘騎,卻是杳無音信。
一旁的中山國上將軍,說道:「近些時日天氣驟然變化,大雪紛飛之下,道路同行難免有些阻礙,戰報沒有送到,塘騎沒有回來,也是常有之事。」
「或許,如今神殿神官,逐步撤回桃山,我等麾下的那群驕兵悍將,在死了大量的將校之後,也只能順著他們的意思了。」
可以說在長安城下,書院十三先生寧缺,斬殺的那八百餘名將校,讓本就在將領一方面,捉襟見肘的人世間諸國,頗有種疲於奔命的感覺。
在神殿的修行者的協助下,聯軍接連不斷的勝利,已然造就了七十餘萬的驕兵悍將,這些驕兵悍將,平日里訓練時偷奸耍滑,作戰時聞風而退,便為上勇,所以送信自然會慢上很多。
白海昕冷哼道:「我怕唐人的鐵騎,已經殺穿了,那十餘道隘口,不是送信的塘騎,又去那一戶唐人家中借糧,恐怕是已經身首異處了。」
「歐大都督,這風雪夜來的太急促了,若是讓人雪夜突襲,你認為憑藉,我等碼在中軍的三萬步卒,五千騎卒,能擋住唐國,那些從屍山血海中廝殺出來的鐵騎嗎?」
作為南晉的大都督,他很清楚如今神殿聯軍面臨著怎樣的局面,神殿的神官,只會去唐人處宣揚教義,人世間的修行者,在獲取了足夠的利益后,亦是相繼離去。
他這點微末修為,對上唐國的鎮北大將軍夏侯,必然是十死無生的局面,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嘛!
歐群不以為然道:「白大都督多慮了,我聯軍聯營綿延近百里,已然佔據唐國膏腴之地,若是唐人鐵騎雪夜下青峽,那麼自然會被沿途,我聯軍的探騎兵所注意到。」
「現如今,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了。」
十餘隘口處均沒有戰報送來,那麼自然說明,前線相安無事,不存在任何的風險,就算是唐國的騎卒,插上了翅膀,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飛躍十餘道關隘。
不存在這樣的事情,難道唐國的騎卒,都不是人嗎?
白海昕看著歐群,帶著些許嘲諷道:「歐大都督,本都督要去巡查營中事物,不知歐大都督,可願隨本都督一同前往?」
歐群擺手道:「白大都督太過謹慎了,我聯軍有七十餘萬,唐人的那些府軍,早已損失慘重,不可能再一次,發動如此大規模的突襲。」
他寧願相信,明天中山國的國君,會遭受天誅而死,也不願意相信,唐人有虎豹之膽,敢用為數不多的鐵騎,來偷襲他們七十萬大軍。
如今是七十萬對六萬,優勢在我啊!
白海昕臉上,譏諷的神情越發的濃郁,白海昕徑直走出了中軍大帳,領著自己的親兵,沖入了風雪夜中,還有兩個時辰天就要放亮了。
或許唐人的鐵騎,已經在殺來的路上了,為了南晉二十萬大軍,能夠從容退走,只好苦一苦,這些盟友了。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便是如此道理,白海昕下屬的三百親兵,朝著南晉大軍營中飛奔而去。
時不我待,拖延的久了,恐怕再難回到南晉,對於南晉二十萬人馬而言,只要退至青峽一線,那麼便可高枕無憂。
只要在青峽,前往清河郡的入口處,擺上七千步卒,輔議弩陣,那麼任憑唐人的突襲,有多猛烈,都能將唐國,牢牢的鎖在,青峽之內!
南晉,則可趁勢而起,依託清河郡,守住這一片膏腴之地,有大澤在,南晉的糧道,就不會斷。
以糧餉堆積起來的驕兵悍將,自然還會一如既往的驕兵悍將。
南晉早已不是當年的南晉,唐帝國也不再是,當年那個鐵騎,可橫掃整個人世間的唐帝國了。
白海昕亦是遠去,直奔青峽往清河郡的出口而去。
雖時間緊迫,但是南晉的軍卒們,還是在將校們的嚴令,以及放出了賞銀下。
不怎麼情願的邁開了步伐,朝著青峽撤退而去,既然從了軍,那就要對得起,將校們開出來的賞銀。
況且青峽這邊,早就禍禍的差不多了,如果將校們的命令,是朝著唐帝國的三輔之地挺進,或許這南晉的軍卒,就該要炸營了。
幾乎在兩個時辰內,南晉二十萬大軍,便啟程朝著青峽,趕去!
騎卒先行而去,步卒則是,瘋狂的朝著,青峽撤退。
而還沉浸在睡夢中的人間諸國聯軍,渾然不知道,自己的左右兩翼,已經空空如也。
人世間諸國的軍卒們睡的很是香甜,然而危險在悄無聲息間,已然臨近。
在聯軍中軍大營以北三里處,唐國鐵騎換馬披甲抽刀。
戰馬的嘶鳴聲,響徹了馬上就要朦朦亮的夜空。
夏侯手持明槍,喝道:「將士們,隨我沖陣!」
「拿下,白海昕的人頭,祭奠死去的將士們。」
作為一位將軍,夏侯毫無疑問,是極為合格的存在,尤其是這一次的雪夜下青峽。
在一夜之間,突襲近千里,完成了在人世間歷史上,亦是極為罕見的戰事!
三萬唐軍騎卒,好似一條洶湧東流的江河一般,不過是片刻之間,便殺入了聯軍中軍所在的大營。
那些人世間的聯軍軍卒,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唐軍騎卒,好似還是在夢中一般。
當雪亮的刀鋒出現的那一刻,才讓剛剛從睡夢中醒來的聯軍軍卒,意識到了大事不妙。
數以萬計的聯軍軍卒,在大營內來回奔走,那些抱著兵器入眠,高度警惕的軍卒們,衝出了軍帳,逢人便砍。
匆忙披甲的中山國大都督,上將軍歐群,看著如此亂局,悔不該當初啊!
「快、快、快,護衛著本都督殺出重圍,只有殺出重圍,才有一線生機。」
若是在兩個時辰前,跟白海昕一起走了,那麼現在局面,可能會大有不同。
但已經炸了營,發生了營嘯的神殿聯軍中軍大營內,儼然成為了一副修羅場。
唐國鐵騎的來回衝殺,讓本就高度緊張的聯軍軍卒,已經徹底的崩潰。
每一個軍卒都揮舞著手中的刀劍,收割著周圍的生命。
王景略率領的鎮南軍,亦是加入了戰場,他騎乘著戰馬,殺入了陣中,朝著那些,有著親兵護衛的將校殺去。
在他看來,繞過聯軍大部,直插中軍的做法,無疑是十分的冒險。
但好在他們成功了,一戰定乾坤,唐國搖搖欲墜的局勢,將會隨著這一戰而扭轉。
——
人世間,某座城池內。
剛剛斬殺了一位,意圖控制全城的百姓,為其建立廟宇的修行者的陳某,看向了唐國青峽的方向,緩緩開口道:「千年唐國,果然名不虛傳,夏侯啊!」
「終究是一位,武道巔峰的修行者。」
「只是人世間的事情,終究是有一個定數,統而亂之。」
「二世而亡!」
對於很多修行者而言,夏侯這樣的武道巔峰,自然算不得什麼厲害人物。
可是對於沒有神殿馳援的聯軍而言,夏侯這樣的武道巔峰,外加王景略這樣,在世俗內的天才,足以造成,摧枯拉朽的打擊。
陳某的身影,漸漸遠去,在他的身後,是一座被毀掉的廟宇。
人世間的很多修行者,都發現了某個真相,於是都想著,用盡各種手段成為一位神靈。
但是在知守觀的甄別,與剿殺下,大部分心懷鬼胎的修行者,都已然灰飛煙滅了。
知守觀,知守的從來,都只是天地運行的規則,而不是人世間的修行者,所認為善善惡惡。
呼嘯的北風中,陳某的身影,消失在了夜空中。
當陳某再一次出現的時候,已然去往了南海,南海的神殿之上。
西陵神殿,註定會在九年之後覆滅,而南海仍舊有,神殿的大神官,遺留!
南海大神官一脈,在神殿遭受重創之後,儼然有了,要取代神殿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