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戴金辰的困局
無風不起浪,有關遠望集團的諸多傳言,其源頭就是一類新葯「恩必達」三期臨床實驗失敗。
這件事要追溯到三年前,從戴金辰第一次接觸到doctor陳說起。
doctor陳也叫大衛陳,是一名海歸博士,回國之前一直在美國從事生物醫藥研究。在一次醫藥高端人才聚會上,戴金辰經人介紹與大衛陳相識,二人志趣相投,年齡相仿,初次見面便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隨著交往加深,二人的關係愈加親密。戴金辰對大衛陳美國生物學博士的身份相當看重,而大衛陳對戴金辰振興民族製藥的理想格外欣賞,可以說二人是惺惺惜惺惺。當大衛陳聽說戴金辰有自己的藥物研究院,而且一直在孜孜不倦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研葯,可是苦於國內高端醫藥人才匱乏,基礎研究薄弱,這個計劃一直未能如願的時候,給他指出了一條捷徑:你何不去買現成的項目呢!
「此話怎樣?」戴金辰當即就對大衛陳的建議顯示出了濃厚的興趣。
「在美國有相當多基礎研究成熟的項目,由於缺乏後續資金,無法實現成果轉換,你們研究院不如仔細研究一下這些項目,說不定就能找到一些重量級的產品呢!」
「是嗎?這條路走得通嗎?」
「當然,如果你感興趣,我可以幫你穿針引線,而且,現在就一個相當不錯的項目,基礎研究已經做的相當成熟了,只差成果轉化了!」
「什麼樣的項目?」
「血管內皮抑制因子,很專業,你可能不懂,我可以把項目資料先發給你,你讓你們研究院先評估一下。」
「那太好了!先發給我!」
遠望集團藥物研究院在初次評估這個項目時,現場一陣轟動。
「血管內皮抑制因子」在生物醫學領域曾是一個相當熱門的研究課題,出過相當多的研究成果,有一項成果甚至成為某一屆諾貝爾生物醫學獎的熱門候選項目。簡單來講,「血管內皮抑制因子」是人體分泌的一種物質,它有抑制腫瘤血管生長的作用,但在腫瘤患者體內,這種物質分泌減少,如果能夠從正常人體提取或者體外合成這種物質,然後注射到腫瘤患者體內的話啊,那麼就可以抑制腫瘤血管的生長,從而達到餓死腫瘤細胞的作用,如果這個理論成立,那將是無數腫瘤患者的福音,但遺憾的是,這種物質在體外極度不穩定,容易氧化而導致分子結構改變,這是整個項目難以轉化為有效的治療藥物的關鍵原因。然而,有個團隊在隨後的研究中發現,如果把原有分子結構減少一個氨基的話,它的穩定性就大大加強了,也就滿足了體外生產和儲存的需要。
經過研究人員的這麼一解釋,沒有專門接受過醫學教育的戴金辰也明白了其中的原理,但他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如果分子結構改變的話,它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的作用還有嗎?」
「動物實驗中發現還是有作用的。」研究院的同事給他解釋。「只不過目前還沒有做過人體實驗。」
「如果我們買下這個專利的話,就需要進一步做三期臨床對嗎?」
研究院的同事們不約而同地點點頭。
「你們好好評估一下,這個方案到底可不可行?」戴金辰沉思了一下說。
經過研究院同事們反覆評估,一致認為這個方案可行,戴金辰最終以一個億美金買下了這個專利。
後來事情的進展跟傳言差不多,這個項目在三期臨床出現了問題。
事實上,二期臨床的結果一度非常鼓舞人心,無論是在療效和安全性方面都達到了讓人滿意的效果,但隨後三期臨床的結果卻是差強人意。
關於「恩必達」三期臨床結果的討論最終陷入到了一場風波,原因是對於結果的認定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針鋒相對的觀點。
有一部分人員認為,從二期臨床的結果看,這個藥物是有效的,三期臨床雖然總體結果沒有達到統計學效果,但從某些指標上看還是有效果的,現在要做的是,把實驗數據做一些微調,實驗結果就相當滿意了。
「你們這是造假!」另一部分人旗幟鮮明地反對這種做法。
「這不算是造假吧?這是業內普遍的做法,不然的話,這麼大一筆投資豈不是打了水漂?誰來對股東們負責?」事實上,堅持這個觀點的人,多少都在集團內佔有一定的股份,他們考慮更多的還是自身的利益。
項目組經過十多輪的溝通討論,依然沒有達成共識,最終不得不把皮球踢到戴金辰這裡。
戴金辰在詳細地聽取了正反兩方面的意見后,也陷入到了沉思當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都沒有對這個結果表態。
擺在他面前的似乎只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條,贊同第一種觀點,微調數據,獲得比較好的實驗結果,達到上市的標準,這似乎是一條穩妥的方法,況且,行業內類似的做法不在少數,但這麼做與自己的理想相悖,他的良知會因此而不得安寧;第二條,就此終止這個項目,然而,前前後後為此花費的近十個億的資金就真的打了水漂,更嚴重的是因此而引發的連鎖反應會進一步拖垮公司。
「能不能在現有三期臨床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樣本量?試驗數據會有變化嗎?」他詢問研究院的同事,試圖找出第三條路來。
「一般來講,樣本量越大,試驗數據越客觀,但從現有的二期臨床和三期臨床數據看,加大樣本量,得出更積極數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很有可能試驗數據會越來越缺乏統計學依據,所以,不建議再繼續增加樣本量。」同事委婉地提示他。
理想與堅守、沉淪與放縱,何去何從,似乎是每個人在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抉擇,但多數人會選擇後者,畢竟對理想的堅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會讓自己在驚濤駭浪中經受無窮無盡的煎熬與折磨,而放縱和沉淪則會麻痹掉自己的良知,讓自己永遠生活在舒適區,如同溫水煮青蛙般最終過上行屍走肉般的生活。
無疑,戴金辰也面臨這樣的抉擇,如果選擇前者,他將付出慘重的代價,那種代價遠不止損失十億前期投資那麼簡單,那將是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連鎖反應的開端就是股東們的撤資。想當初,當遠望集團宣布購買「恩必達」項目的時候,多少資金趨之若鶩,同樣,當戴金辰宣布終止這個項目的時候,這些資金又如潮水一般迅速退去。
當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夜以繼日地處理好這些事情的時候,他變得異常虛弱,有一次,他在洗手間的梳妝鏡里無意間看到自己的日趨光亮的發頂,突然有種想放棄掙扎和抵抗的無力感,還不到五十歲就成了一個小老頭!自己的堅守有價值嗎?
他在家裡整整陪了妻子一個月,一個月的時間他幾乎足不出戶,這是多少年來從沒有過的事情,一度讓他的妻子誤以為他已經徹底失業,於是又開始數落起他來:「年紀輕輕,就呆在家裡,無所事事,這還是個男人嗎?」
妻子的數落讓他啼笑皆非。妻子的言語總是那麼簡單、粗暴,但又富有深刻的哲理:男人嘛,不就應該是泥做的,應該具有相當的韌性和粘合性,才能被塑造成各種各樣的形態,哪能一碰就散,一蹶不振呢?
一個月後,戴金辰又滿血復活,他開始重新思考和布局未來。
資本退去之後的遠望集團是一地雞毛,如何重整旗鼓?戴金辰制定了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是補充資金,緩解集團舉步維艱的財務困境,於是就出現賣地的事實;第二步則是重振「先達」的銷售,這就有了換帥的風波;除此之外,他還要重組研究院,補充新鮮的血液,重新找到研究的方向,當然這是下一步的事情。
在這三項工作中,「先達」的銷售是關鍵,畢竟賣地只能解燃眉之急,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才能保證公司的良性運作,這不得不依賴產品的銷售回款。在重振銷售的時候,他發現銷售團隊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具體表現在:鬥志低迷、團隊渙散、缺乏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洞悉這些問題之後的戴金辰明白,必須對銷售隊伍進行重組,當務之急是換帥。在物色營銷公司總經理的時候,他頗費了一番周折,他放眼審視時下醫藥圈,在銷售領域做得風生水起的大有人在,但他們是否適應遠望集團的文化土壤?特別是在目前帶金銷售盛行的大背景下,自己獨樹一幟地率先搞起來了學術營銷,成了業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果隨隨便便招一個人過來,弄不好就會水土不服,這將是對遠望集團的第二次傷害,在這個節骨眼上,遠望集團再也經不起折騰。因此,在考察目標人選的時候,戴金辰可以說是慎之又慎。經過一番比較和篩選,帶有濃厚遠望集團文化基因的陸剛最終進入了他的法眼。
陸剛,轉業軍人出身,身材魁梧,皮膚黝黑;他目光如炬,能看透對方內心每一個陰暗的角落,方正的臉龐則在向世人宣告他的正直和堅守原則;他的性格和他的名字一樣堅硬。他跟隨戴金辰南征北戰八年有餘,從代表一路攀升,僅僅用了五年的時間就做到了大區經理的位置,又從大區經理位上跳到黑龍江一家藥廠任銷售總監,風頭正勁的時候卻急流勇退,辭職回家,名義上是賦閑,實際上是在加油充電,積蓄能量,以便飛向更加高遠的天空。
當戴金辰登門拜訪的時候,他正在研讀《***選集》。戴金辰直言不諱地說出了遠望醫藥目前面臨的困局,希望他出山,幫助自己重整銷售隊伍。
陸剛對戴金辰是尊敬而且相當客氣的,但他並沒有馬上答應戴金辰的邀請,委婉地推辭說,自己之所以賦閑在家是為了照顧生病的母親。坦率地講,陸剛的話並非完全是託詞,他的母親的確身體不好,他又是一個出了名的孝子,此時此刻陪在母親身邊在他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從另一個角度講,他又確乎有待價而沽的想法,這種待價而沽並非是在等待戴金辰開出更高的價碼,他不是一個格局如此之小的人,他渴望成就一番事業,而目前介入老東家遠望集團可以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但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他等待的正是戴金辰的誠意,只有誠意到了,他才能名正言順地上位,然後才能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戴金辰完成了三顧茅廬的固定儀式后,陸剛終於答應出山,並且事先跟戴金辰約法三章:在營銷公司內,自己獨立自主地行使職權,外人包括戴金辰本人或其它集團股東不得干涉;自己跟集團簽訂銷售增長協議,承諾年均銷售增長達到50%以上;任期三年時間,達不到集團要求,三年後任憑發落。
對於陸剛的能力和為人,戴金辰了如指掌,如今有他出面掌舵營銷公司,自己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對藥物研究院進行重組。
關於「恩必達」項目的失敗,他進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是不是自己太過於急功近利,以至於選擇了購買現有專利這條捷徑?或者是自己太過於輕信了大衛陳的為人?或許他早就知道會出現這樣的結局,他極力推薦自己去買這個專利無非是想從中牟利?經過反覆地思考、不斷地自我否定又自我肯定之後,他最終意識到,在目前局面下,購買成熟專利是唯一一條彎道超車的途徑,但對於要購買的標的,他應該採取更加審慎的態度和更加深入的研究,這就意味著需要有更加專業的人才來協助自己,大衛陳無疑是一個理想的人選。
大衛陳這邊呢?「恩必達」項目的失敗,顯然也是他始料不及的,他因此對戴金辰滿懷愧疚之心,一度產生過羞於再與他見面的想法,但當戴金辰再一次主動拜訪他,並盛情要求他出任藥物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的時候,他感激涕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在戴金辰一番運籌帷幄之下,遠望醫藥集團這艘因沉戟折沙而險些擱淺的戰船終於緩緩地起航,重新駛向波瀾壯闊、波雲詭譎未知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