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馬踏三國> 第二百三十章 長安易主

第二百三十章 長安易主

  翌日,天色大亮之際,馬超再次率部對長安的內城發起了總攻。


  此刻,董卓意外身死的事情,還沒有傳揚開來,馬超自然是不敢懈怠的,集中優勢兵力,發動了這場全面的強攻。


  但是令馬超感到意外的是,今日的戰鬥相比昨日,竟是顯得輕鬆了許多,似乎內城董卓所部將士們的抵抗之心,明顯比昨日降低了數個等級,應對起馬超各部人馬的進攻時,也是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開始的時候,馬超只是感到奇怪,但卻並沒有太放在心上,可是隨著戰鬥的進程,目睹了敵軍一觸即潰的戰鬥形勢,馬超很快就意識到了不對,連忙派出探馬潛入內城打探消息,這才得知就在昨夜,因為董卓強行霸佔了董貴妃,引起了劉協的極度不滿,竟是從背後一劍將董卓刺殺當場了。


  紙始終包不住火,董卓的部下又並非是密不透風的鐵板一塊,尤其是董卓死後,他們的軍心自然便更為的渙散,再加上馬超探子的精明,很快便將這段剛剛發生的秘聞探聽了出來。


  得知董卓已然身死,劉協也已出逃,現在的長安城完全就像是一盤散沙的情況后,馬超當機立斷停止了大部隊的進攻,而是改用了圍而不攻的政策,準備利用城中飲水匱乏的條件,逼迫內城的敵軍主動開城投降,從而減少自己部隊的作戰損失。馬超相信,以董卓殘部將士現在的心態,他們是絕對堅持不了幾日的。


  果不其然,正如馬超所預料的那樣,內城的敵軍在勉強抵抗了數日之後,便開始出現大面積的混亂,許多抵抗不住絕望和恐慌情緒的將士,主動打開了城門,向馬超納降。


  就這樣,馬超幾乎是兵不血刃的便佔據了內城,成為了真正的長安之主。


  全面接管長安城之後,馬超立刻派出鄭泰前往城中給出張貼告示,安撫民心,並同時給斷絕了水源的普通老百姓們送去了定量的飲水,在戰爭中遭受損失的,全部按照市價予以補償。


  鄭泰本來就是朝中的大臣,多年前便與朝中的一些大臣們相識,他的出面,很快便贏得了跟隨劉協一同被迫來到長安,卻又遭到了劉協拋棄的大臣們的信賴。以蔡邕為首的一班名士、大臣,也開始頻頻出現在街頭,宣揚著鄭泰的純良以及馬超的忠正。在他們的配合下,鄭泰很快便完成了安撫的工作,令長安城中無論是大臣們還是普通的老百姓,終於壓下了內心中的驚恐,開始接納馬超這個新的主人了。


  其間,還有一件有趣的事情發生。董卓生前殘暴無道,所以在他的屍身一直被暴晒在烈日之下,遭萬民唾棄。可偏偏名士蔡邕卻對董卓抱有舊念,在協助鄭泰安頓好了百姓們之後,哭著來到了董卓屍體前,親手為其收屍。對此,馬超也是頗有感慨,無論是如何殘暴之人,他們的內心深處,必定還是多少會存有一絲情誼的。若非董卓生前對蔡邕另眼相待,怕是以蔡邕之名聲,是絕不會哭著來給他收屍的。


  對於蔡邕的舉動,馬超也沒有阻止,任由他去了。


  在安撫民眾的同時,馬超親自來到軍中,對投降的董卓殘部將士進行篩選和整編。董卓部下共有七、八萬人之多,在先前的戰鬥中,幾乎沒有遭受什麼損失,損失最大的是長安城內各個勢力的私兵,他們完全被董卓當做了炮灰來使用,因此損失慘重,大部分的勢力經此一役,都陷入了有史以來的最低谷,呈現出一蹶不振的狀態。當然,也正是因為董卓當初沒有想到馬超進攻長安的決心,昏頭昏腦的派出這些私兵炮灰,才導致馬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便攻克了外城,佔據了有利的戰略位置。


  董卓殘部的將士們,在戰後還有五萬多人。對這些將士,馬超依舊是遵循著之前他親自製定的規則,心存忠義的,錄入軍中,從最底層的士卒開始做起;而心術不正的,則是予以遣散,令他們去自謀生路;至於心生邪念的,不用說,對待此種敗類,馬超的做法,從來都是在他們脆弱的脖頸上痛快的賞賜一刀,送他們下地獄去接受懲罰。最後,馬超在數萬降軍中,篩選出了近兩萬名可用的士卒,編入了自己的軍隊中,此外還選出了七千名青壯勞力,交給了俄何燒戈,由他帶回草原區,充當牧區的勞動力,促進牧區的經濟發展。


  借著整編降軍的機會,馬超還大刀闊斧的對長安城中,已經名存實亡的各個勢力進行了整頓。馬超以冠軍侯之名,以開府儀同三司的權力,將長安城中的士族全部除名,不但廢除了他們所擁有的特權,還沒收了他們的土地,並對這些土地進行了再分配,讓大片的土地重新回到了勞動人民的手中。


  很久之前,馬超就想對士族的勢力動手了,只是因為士族是這個社會的歷史產物,根深蒂固,絕不是一朝一夕之間便能清除掉的。馬超可是很明白,士族的特權,是限制整個社會向前發展的最大障礙,所以他必須要對士族進行打壓,改行以軍功、戰功等功勛為升遷依據的制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