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梟雄曹操
面對急於出城的劉協,鄭泰大腦快速的運轉了起來,他在思索著劉協如此急於出城的真正意圖。
很快,鄭泰便猜到了劉協內心的所思所想。劉協想要離開長安,擺脫董卓的魔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但還有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劉協已經找到了援兵了,否則的話,劉協是絕不可能帶著十幾位終於他的老臣一起離開的。要知道,這十幾位老臣,對於劉協來說,那可等於是半個朝廷了!
順著這一思路在往下想,鄭泰根據劉協選擇長安東門的方位快速的判斷了一下,他認為能在這個時候勇於接下劉協這個燙手山芋的,唯有盤踞在兗、豫之地的曹操了。其他的各路諸侯,要麼是沒有這個膽量和氣魄,要麼就是路途遙遠,根本來不及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趕到長安來迎接劉協。
而曹操,他拿下兗、豫兩州之地時間並不長,勢力還不算十分穩固,而且這兩州雖然是大漢的十三州其中的兩個,可是地域卻十分狹小,人口相對也並不算多,曹操想要快速的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藉助劉協這個大漢天子的東風,無疑是絕佳的選擇。
說白了,曹操的野心不比董卓小,但是他比董卓更懂得什麼叫韜光養晦!鄭泰已經預見到,劉協去了兗州之後,被曹操玩弄於股掌之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場景了。鄭泰還能想到,曹操對待劉協,一定會在表面上恪盡禮守,絕不會像董卓那樣僭越,以落天下人口實的。
這個曹操,當真是不世出的梟雄!難怪之前在和馬超談論起曹操時,馬超曾引用昔日曹操年少時,許邵對他的評價「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這句話來概括曹操的本性了。
大腦中思緒飛快的運轉著,鄭泰臉上卻是不動聲色,對著劉協恭恭敬敬的行禮說道:「稟陛下,我家君侯曾千叮嚀萬囑咐,責令臣等若是發現陛下的龍駕,一定要盡臣子之誼。陛下要去哪裡,臣不敢過問,但是還請陛下稍等片刻,容臣儘速籌措出西涼今年的賦稅,納獻給陛下。」
聽聞鄭泰如此一說,劉協立刻便動心了。不是說劉協就此相信了馬超是個忠臣,相反,對於西涼出身的馬超,劉協的直觀印象是很難改變的,在他的眼裡,西涼人都是只知道好勇鬥狠、殘暴無禮之人,可劉協很清楚,自己就這樣離開長安,日後想要重振大漢的江山社稷,是很困難的,這個時候,能令馬超心甘情願的被敲一筆竹杠,也是好的。再說了,在劉協的眼中,他是天下萬民的天子,馬超再怎麼強大,繳納一些賦稅,那也是理所應當的。
在劉協等人的耐心等待中,鄭泰很快籌措出了整整十大車的金銀珠寶,交給了國舅董承府中的私兵,當做是馬超上交給朝廷的賦稅了。其實這些金銀財寶,鄭泰也只不過是借花獻佛而已。原本駐守在長安外城東門的董卓部將,和內城那個黑了王允全部家當的傢伙,乃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兩人的脾氣秉性如出一轍,都是貪財好色之徒,借著鎮守東門的便利條件,他在來來往往的商隊和黎明百姓的身上,可沒少搜刮錢財,沒想到如今這些錢財,全都被鄭泰送了出去,當成了政治利益交還的籌碼了,而且還是一份重量不輕的籌碼。
鄭泰心中很明白,劉協選擇出逃,去曹操的地盤,而不是留在長安城中等待馬超的解救,這就已經說明劉協從本質上是不相信馬超的。可是這並不是重點,鄭泰也沒想著憑著區區十車的金銀珠寶,就能贏得劉協的信任,他只是想藉此來堵住天天眾人悠悠之口罷了。西涼在馬超的統治下,每年都向朝廷按時繳納超額的賦稅,以供劉協的日常用度,這一點,全天下還有誰能做到?單憑這一點,那些惡意中傷馬超之人,便失去了立足的論據了!
至於劉協對馬超是什麼樣的印象,那就不是鄭泰所關心的事了,好也罷,壞也罷,難道還能影響到馬超什麼根本的利益嗎?還能影響到西涼集團的穩定發展嗎?既然不能,又何苦去在乎劉協的想法呢?
得到了鄭泰奉上的十車珠寶,劉協的臉色稍微好看了一些,對鄭泰還算和煦的說道:「冠軍侯的忠心,朕已知曉了。你回去告訴冠軍侯,就說朕日後必定予以嘉獎。」
嘉獎?劉協這個空頭司令,能嘉獎出一些什麼東西?鄭泰心中一陣好笑,但臉上卻是露出欣喜的神色,對劉協再次行大禮拜道:「臣代我家君侯謝過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不願意在和鄭泰消磨時間,劉協在王允和董承的攙扶下,騎上了一匹高頭大馬,在數百名私兵的保護下,從外城的東門出了城,一路向東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