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節 行省
「哦,你想請哪兩位和你同行前往漠北?」
元稹自己出面願意接下這個職責其實最為合適不過。
因為他也知道皇帝原本屬意的人選就是他,如果現在不出面攬下,等到後來皇帝欽定還是自己,平白多個不能勇於任事的評價。
李旭點了點頭,現在跟隨著自己在太原的群臣之中其實最適合當前往回鶻使臣的就是元稹。
當使臣有幾個講究,首先是要足夠忠誠,第二個是手腕要圓滑,這兩點元稹都具備。
還有一條就是地位不能太高,不然被回鶻人抓住來一手蘇武牧羊那就是朝廷的嚴重損失。
元稹現在是皇帝核心圈子裡的人物,出個什麼好歹那就是大事了。
所以皇帝準備先滿足元稹提出的方案,然後再著手補足剩下的計劃。
「微臣想請那羅延國師和燕叄將軍兩位與臣同往。」
這兩個人,皇帝嘿嘿一笑,這個元稹領會上級精神的水平還真的挺高的。
光明勝和凈勝慧領著這一部回鶻人都是信奉摩尼教的那部分,那羅延當年在漠北血洗群雄,即便是神僧的身份都不能被信仰佛教的回鶻人所容,更何況那些摩尼教的宿仇?
李旭自問若是易地而處自己成了光明勝那一定是無日無夜不在盼著大虞和回鶻趕緊何談,雙方不管真假的先維持住表面上的和平。
光明勝親娘凈勝慧如此伏低做小的目的也不過如此罷了。
現在大虞使者帶著一個活炮仗回去回鶻那邊還能穩定下來嗎?即便光明勝有心維持大虞和回鶻雙方看似穩定的局面。
可等到那羅延重回故地,看到這個投靠大虞的舊仇新敵,那些有著切膚入骨之痛的回鶻貴族又能忍得下多久?
光明勝的回鶻部落經過內戰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光明勝維持回鶻與大虞之間穩定的努力和雙方之間已經陳釀很久的仇恨一旦碰撞,只要稍微產生一點火星,就足夠將本來就分裂回鶻內部炸得粉碎。
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莫過於此。
至於為何會帶上燕叄。
其實理由也很簡單,現在提點刑獄使司的觸角已經在漠北展開,騎馬放牧到回鶻人經過這麼多年草原絲路的侵染骨子裡已經被重利忘義的重商文化融進了骨頭。
回鶻現在這個時局,人人都在想著他們的退路。這就成了提點刑獄使司在漠北延伸最好的機會。
現在大虞通過拉攏回鶻上層已經在北方建立起了一個小小的情報網路,從那裡傳來的情報含金量也越來越高
單上燕叄這個提點刑獄使司的人,對漠北的情況也就會更加了解。
「可以,」李旭點頭應諾:「你說的朕都可以滿足你,那羅延大師那裡朕會替你去和他說清楚。」
皇帝已經元稹的要求中看出這位使者的方略是利用回鶻內部的矛盾再一次加大他們的分歧,在回鶻內部掀起怒濤狂瀾。
剛剛敲定了北上使者的人選,李旭就聽到現在總攬軍事工作的韓瑞在叫苦。
「陛下,河東地界的糧食近幾日漲的厲害,恐怕旬月之內難以湊齊,大軍征戰所需的糧秣。」
皇帝點了點頭,其實這也是無法挑戰的經濟規律。
河東雖然水土相對肥沃,盆地連綿,但是經過大虞之前的幾次折騰著實是禍害得不輕。而且太原以北的畝產更是很低,要依賴一部分牧業才能生存。
這裡本來就不是提供大軍征戰糧秣的地方。
之前雖然讓韓瑞派著一部分精銳迴轉關中,王寶臣的大部分人馬也留在了河中,但是這一張張嘴,特別是改編魚輔國手下神策軍而來的忠義軍還是平白多了許多張吃飯的嘴。
現在回鶻那邊隨時有可能鋌而走險,也不是放開手整頓自己內部的時候,也就只好就這樣拖著。
大虞現在的形勢就是關中、河南、河東、山東、河北這些傳統意義上的精華區域賦稅不能按時上繳,基本上都要留給地方作為養兵的費用。
財政收入的大頭除了鹽鐵專賣之外主要是依靠江南地方的民力。
那裡現在也已經是抽得差不多了。
李旭能以一人之力橫掃千軍,但是武功不是神術,不能五餅二魚就餵飽數萬大軍。
韓瑞所說的情況,李旭也沒有辦法。
「再分些人馬去河南就食。」
豫州位於天下之中,一直都是歷代帝王定都之地,即便是李旭也有遷都到洛陽的想法。
有困難找河南舊詩皇帝處理類似問題的思路,之前已經將相當一部分不堪用的兵馬弄到洛陽去了,現在再派過去一部分也是沒有問題。
「你現在著手將糧食開始往雲中那邊轉運,至少要能夠維持一千騎兵的人吃馬嚼。」皇帝向韓瑞指示到:「這是當前第一要務。」
「要不要往白玉京那邊發信,讓李相那邊想想辦法?」
李吉甫雖然並未真正與皇帝見面,但是已經和韓崗、陸贄一起主持朝廷的各項事宜。
他們三人在之前兩代皇帝時就彼此緊密配合幫助大虞朝廷完成了財稅制度上的改革,今日三駕馬車重新歸位,雖然時移世易,但是李旭仍然對這些老臣抱有相當程度的信任。
他們與大虞已經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早已經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不必了,朗達瑪剛剛肆虐關中,朝廷那邊維持討伐魚輔國這個逆賊已經相當不易。」李旭看著韓瑞:「有些事情還是我們自己解決的好。」
田弘正老神在在地坐在一邊。
皇帝要在河東設置行台的消息已經吹了幾遍風但是最終沒有真正實行,田弘正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李旭還沒有選好人選。
其實縱觀皇帝掌握大權之後的動作,對於地方上其實還是放權的舉動居多。
譬如巴蜀之地,原本分為兩個節度使分別管理,現在已經合二為一,除了漢中單獨設立一府由朝廷直接管轄之外,劍南東川和劍南西川已經練成一片。
整個巴蜀之地一直到三峽以西都由皇帝的心腹大將李從賢親自執掌,權威超過了天下間九成的節度使。
大虞例行的政策是打壓藩鎮,將原本的藩鎮分划的越小越好,就拿河中節度使來說,雖然也是一鎮節度,但是手下的地盤卻是小的可憐。
如今皇帝反其道而行之,到底是開拓創新,還是養虎遺患,田弘正無從判斷,倒是有一點可以說非常肯定。
今天的大虞天子絕非抱殘守缺之人,對於天下的大勢有著他自己的判斷。
這也是田弘正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的原因。
他對朝廷的未來很有信心,所以既然不能與其為敵,那便首先與其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