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牢中遇靈澈上人
李寧在章敬寺討水時聽得寺中練武之聲,好奇之下才去了武僧院。他萬萬沒想到,一棍擊退楊火長的老和尚竟然是叫悟空法師。
在李寧與悟空剛開始說話時,悟空法師便擺手示意,讓眾僧人停下習武。
李寧疑惑得問:「悟空法師?高僧法號果真叫『悟空』?」
剛才那位擊落棍棒的八九歲小沙彌,便去撿起木棍,正欲遞給悟空法師。他聽到李寧竟質疑他師祖,便替悟空法師回答道:「師祖尊號悟空,乃當今聖上親賜。」聲音奶凶奶凶的。
李寧這才確信,這位悟空法師便是四大名著《西遊記》中大名鼎鼎的齊天大聖美猴王孫悟空的原型。
他看悟空法師剛才所出那招,便明白這悟空法師武功高強,怪不得是降妖除魔、上天入地的孫悟空的原型。
李寧前看過關於這位悟空法師的介紹。悟空法師俗名車奉朝,京兆郡雲陽縣人,他天生聰慧機敏,喜愛儒學經典,以孝悌聞名鄉里,早年從軍,為軍中官吏。
唐玄宗天寶九年(公園750年),罽賓遣特使薩婆達徯與三藏舍利越摩赴長安,表意歸附。次年(公園751年),唐玄宗派中使內侍省張韜光和涇州四門府別將車奉朝,率領四十餘眾,護送罽賓使者返回。
天寶十二年(公園753年),唐朝使團到達罽賓東都犍陀羅。車奉朝因染病未能雖使團返回。他在病中發願,痊當出家,師從罽賓特使舍利越摩,號達摩馱都。隨後,他跟從師父學習梵語,遊歷罽賓、天竺等國,遍訪高僧,問道學法。
十數年後,車奉朝經西域欲歸國,他見西域***教和拜火教盛行,吐蕃和回紇爭奪地盤,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竭力抵抗,便一路宣傳佛法,普度眾生。
他在疏勒拜訪疏勒國王裴冷冷、唐朝鎮守使魯陽,在於闐拜訪于闐國王尉遲曜和唐朝鎮守使鄭據,在龜茲拜見龜茲國王白環和安西副大都護郭昕,在焉耆拜見焉耆國主和北庭北庭大都護楊襲古。
貞元五年(公元789年),車奉朝隨出使西域的唐朝內侍宣慰使段明秀,繞道回紇,越過陰山進入唐地,艱難回國,於貞元六年(公元790年)二月,抵達京城長安。
車奉朝將帶回的佛牙舍利及所譯經卷獻上,被封為壯武將軍、試太常卿。但他願意繼續為僧,經功德使竇文場奏請,賜法號「悟空」,敕居長安章敬寺。
二十齣頭離長安,年逾六旬歸故國。當他再回家鄉時,父母家人早已亡故,物是人已非。
悟空法師在戰亂時期縱橫印度、西域、蒙古,遠比在和平時期取經的玄奘法師更為厲害。
李寧對悟空法師的事迹極為敬佩,於是他忠心讚歎並拱手行禮道:「法師在罽賓、天竺研學佛法,於西域、北庭傳揚義理,獻經書、珍寶於故國,實乃當世大德。請受小子一拜。」
悟空法師謙虛道:「往日種種皆如過眼雲煙,施主太多嚴重了!」
誰知這時,楊火長見李寧對悟空法師極為敬重,於是不忿道:「法師縱然佛法高深,卻偷襲傷人,實在為人不恥。」
悟空法師笑而不語,那八、九歲的小和尚卻語出犀利,當即反駁道:「施主背後論人長短,亦非君子所為。」
楊火長不但沒自省,反而辯道:「實話實說而已,不服,你讓你家師傅於我比試一場啊。」
這時,李寧見院中第四列排頭一位僧人,出來向悟空法師自薦道:「師傅,徒兒與其年歲相當,請准我與他比試一場。」
悟空法師思考一下后道:「點到為止,不可傷人。」
接著,楊火長說道:「我常年用刀使劍,斷不會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我二人不比兵刃,赤手空拳可好?」
隨後,楊火長便和那位僧人比試起了,拳腳功夫。楊火長是神策軍中出來的士兵,做了李寧親衛,反應速度極其靈敏。那位武僧也是習武多年,身高體壯,看起來極為英武。
兩人拳打腳踢,你來我往數十回合,打得好不快活。半刻鐘稍多,終於還是那位武僧技高一籌,一招騰空迴旋腿,將楊火長打得後退數步。
院中眾位武僧接連叫好,李寧注意到這位武僧站成八列,每列有十到十五位不等。第一列武僧是各子不高的孩童,估計都是十歲以下,第二列武僧各頭參差不及,面色稚嫩,約是十歲到十五歲。第三列武僧身高接近成人,面容清秀,許是就是十五至二十歲。第四列武僧身體挺拔,相貌堂堂,應是二十歲至三十歲。第五列武僧年紀稍大,約么三十至四十歲,往後幾列武僧,年歲越來越大,最後一列多半臉有皺紋,面留白須,年過花甲。
李寧練武數年,也想與同輩切磋一下武藝。於是問悟空法師道:「小子也想向貴院同齡弟子請教武藝,不知可否。」
悟空法師遲疑片刻后又點頭同意道:「施主雅興,請隨意挑選!」,他眼神看向第一列排頭那位八九歲的小沙彌。那小和尚會心一笑,正準備一展武藝呢。
李寧如今已經年滿十一周歲,虛歲十二了。他並未從第一列挑選,並忽視了那位小沙彌。那小和尚臉色頓時失望了。
李寧見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小武僧幾乎是按各子從高到低的排列的,便推測出每列可能都是按武功優劣排序的。
隨後,李寧挑了第二列第一個與他身高差不多得武僧。那武僧也是一臉興奮,欣然答應。
隨後,李寧和那位武僧拳腳比試了半刻鐘,終於險勝。
雙方各勝一場,如此都保住了面子。
李寧隨後向悟空法師道:「聽聞貴寺,有御筆親題之詩,可否前往一觀。」
而後悟空法師領著李寧等人去了一處廟宇,殿內有塊石碑是皇帝李適親自所寫。詩題為《七月十五日題章敬寺》,詩文如下,
招提邇皇邑,復道連重城。
法筵會早秋,駕言訪禪扃。
嘗聞大仙教,清凈宗無生。
七物匪吾寶,萬行先求成。
名相既雙寂,繁華奚所榮。
金風扇微涼,遠煙凝翠晶。
松院靜苔色,竹房深磬聲。
境幽真慮恬,道勝外物輕。
意適本非說,含毫空復情。
參觀這首題詩后,李寧便與悟空法師告別,臨走前還請求悟空法師能讓經常來此習武。
隨後,李寧便騎馬去往濟民鄉了。他在濟民鄉上下參觀一番后,甚是滿意。如今的濟民鄉早已沒了災民,遍地都是忙碌的商人,旅客、工匠。
濟民鄉的房屋大多是三層,建設得甚是高大,鄉中心的房屋也多是五層,甚是雄偉,堪比城牆。
李寧當天晚上便留宿在鄉中心濟民樓五層最豪華的房間里,享受總統套房般的待遇,甚覺舒爽。
第二天,李寧醒來后返回了郡王府中后,便去了光德坊京兆府衙,接馬嵬驛一案的相關人員,準備帶他們去西市逛逛。
李寧親自進了府衙牢房,將劉夫人、丟羊老伯、受災農戶和馬嵬驛卒接出牢獄。真準備出來時,突然看到隔壁一位禿頭白眉白須老和尚在和丟羊老伯等人含淚告別,並囑咐馬嵬驛卒道:「一定要將話帶到。」
李寧見又是一位和悟空法師差不多的老和尚,於是好奇問道:「那老僧要帶什麼話?」
馬嵬驛卒回道:「他請我給御史台劉御史帶話,請求劉御史救他出去。」
李寧問:「哪位劉御史?」
馬嵬驛卒答:「劉二十八御史,好像叫劉夢得。」
李寧心中一驚,沒想到是劉禹錫,於是問道:「那老僧叫什麼?」
馬嵬驛卒答:「他自稱靈澈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