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
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初冬,《通典》和《海內華夷圖》相繼問世。李紳名聲初顯,歐陽詹驟然離世。
歐陽詹學識淵博,經常為人授業解惑,國子監不少學生都對他十分敬重。但他一生都只是從八品的四門助教,清貧如洗。李寧和歐陽詹生前的一些好友遵從他的遺願,共同出資將他的屍身運回閩地。喪葬隊伍由歐陽詹的後輩親戚李貽孫押運。
離開長安那日清晨寒風異常凜冽,李寧、李振、李翱、李紳、徐晦、許稷等人都到春明門恭敬相送。李寧在春明門送過不少名人好友,送逝者的棺木倒是第一次,心裡多少還是有些感慨的。
當天晚上,李寧順便去了務本坊李紀書鋪巡視。他無意間聽買書的學生道:「歐陽先生棺槨剛到灞橋驛時竟遇到了昌黎韓先生。」
「聽說二人關係莫逆,情同兄弟。」
「可不是嘛,韓先生見到故友棺木大哭不止,竟至昏厥。」
「韓先生真是重情重義啊!」
李寧聽了這事後,馬上讓李振前去照看,並接至東海樓休養。
再次參加吏部銓選的韓愈在路上聽聞好友突然去世,立刻快馬加鞭趕往長安,但還是錯過了摯友下葬。他幸虧趕上了老友棺木南去的隊伍。連日的舟車勞頓加上異常悲傷的情緒,韓愈倒下了。
第二日,李振和韓愈的學生李翊一同將他用馬車拉到了東海樓安歇。韓愈下午卯時方才蘇醒,他醒后發現自己已到長安,而老友卻一路西去了。他立馬跑下樓,顫顫巍巍地衝去馬廄,嘴上還說著:「行周兄為何棄我而去?小弟這就去送送你。」
韓愈此舉,正巧被剛進東海樓的李寧瞧見,他二話沒說,拿起旁邊桌子上一碗酒,大步走到韓愈身前,直直潑了他一臉,又一個大嘴巴子抽了上去,高聲道:「可曾清醒?歐陽先生若見你這般模樣,如何心安?」
韓愈一臉錯愕,愣了一下嘴上只蹦出:「可…可…」
李寧接著道:「歐陽先生此時最希望,你能專心學業,安心備考。」
韓愈無法反駁,李寧趕緊讓他學生李翊扶她進了房舍休息。
而後數天,李寧從李振口中得知韓愈果真一心備考了。
此時的李寧正在為活字印刷術而犯愁。自從李紀書鋪火速印出《通典》以來,不少人紛紛打聽李紀書鋪。終於,盧砧家的作坊還是被一些狗腿子們找到了。永安坊盧砧家外經常有人鬼鬼祟祟,行跡十分可疑。雖然李寧也雇了幾個保鏢,防止遭人偷竊搶劫,但仍然無濟於事,盧家之外可疑之人越來越多。
而李寧的祖父,太子李誦也兩次逼問李寧何以快速成書。李寧開始時,還不願配合,這畢竟是他發家致富的命根子。但可疑之人太多,而且此時他祖父李誦也第三次找來李寧談話。
這次可不像前兩次那麼客氣,直接把李寧幫了過來。太子李誦直接扔了一些《通典》過來。
李寧故意道:「阿翁這是何意,莫不是要將《通典》贈與我。」
李誦怒道:「你少貧嘴!我且問你,你必須如實回答。《通典》可是只印成一百套?」
李寧一想壞了,定是李振他們在黑市買《通典》被人發現了,於是誠實回道:「確實多印了一些。」
李誦道:「你不是說,已將《通典》刻板銷毀,為何私藏,此乃欺君之罪。」
原來,李寧將火速印成《通典》一事,歸功於改進了技術,並且說明已將刻板銷毀。眾目睽睽之下,李寧立了功,皇帝李適也不好過分要求。
李寧辯解道:「孩兒確實將刻板銷毀,只是又拼湊而成了。」
李誦道:「此話何意。」
李寧只好將活字印刷之密如實告訴了李誦,李誦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若是你真欺君罔上,私藏刻板,我都保不住你。」
李誦接著道:「你以為盧砧家外只有普通賊人,據我得知,聖上已派人探查了。你明日就跟我一起向聖上請罪,將此法獻上。」
這也不怪李寧,一旬之內就印出百套《通典》,堪稱神速。尋常書鋪,二三月或許都難以完成。李寧竟還偷偷去黑市販賣,難道被愛財如命的皇帝李適嗅到了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