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
「操——」我忍不住笑起來。
老黎沒有笑:「夥計,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什麼?」
「思路一變天地寬啊,很多時候,你改變不了大局,但是,你可以改變你自己!」 老黎語重心長地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個道理放在哪裡永遠都是適用的……」
我頓悟,不由沉思。
老黎沉默了片刻,接著說:「隨著你現在身份和職位的改變,你在集團里接觸到的人和事,也都會和以前大大不同,以前你不是體制內的人,職位底下,但是,現在,你是集團正兒八經地副科級幹部,中層副職,集團里那些以前對你不放在眼裡的高管、中層對你的態度也會隨之而改變,接觸也會隨之而密切,當然,你能聽到的看到的體會到的也會和以前大大不同……」
我點點頭:「嗯」
每次和老黎閑扯淡,我都能有收穫,這傢伙肚子里東西可真不少,腦子裡心眼更多。
我意識到,他正在不動聲色地在引導我培養我,將我引到我以前從沒有達到的境界和境地。
如果說李順混黑道的教父是伍德,那麼,我混官場的教父,似乎應該是老黎。
當然,老李秋桐以及周圍的很多其他官員,也都會給我很多啟示和引導。
老黎那天最後一段話說的確實不錯,自從我改變了身份之後,之前那些帶著俯視目光看我的集團部門負責人對我的態度真的是有了很大的變化,講話客氣熱情了許多,酒場也多了起來,有事沒事就會約我去喝酒唱歌神侃閑聊。
酒場多了話自然就多,各種我以前不曾聽聞的集團內部高層中層的各種「秘史」也都陸陸續續進入了耳朵。
不知不覺,曹麗的過去經過各種不同場合的閑扯,被我組合整理歸納了出來。
原來,曹麗並不是一開始就在集團干,她之前是在市中區區報干,那是一個小報,周三四開的小報,屬於市中區區委直屬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後來國家和省里整頓報刊出版發行秩序,市中區區報被撤銷,報社的人員整體劃撥到了星海傳媒集團,她也就隨之而到了集團。現在集團的好幾個中層都是她當年的同事。
至於曹麗當年是如何進入區報的,這裡面有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從這個故事裡,可以看出曹麗的做人做事風格,可以看出官場的潛規則。
這個故事用第三人稱的方式來敘述。
曹麗進入區報的過程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加塞。
加塞是官場常見的現象,曹麗可謂是實踐的楷模。
她不但喜歡被人塞xiati,還喜歡主動加塞。
曹麗加塞這事要追溯到本世紀初。
通過百般努力,市中區區報終於成立了,正兒八經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委辦還沒正式下文,各路諸侯紛紛打電話給身兼市中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兼報社總編的頭兒,要求關照其七大姑八大姨進區報工作。這位頭兒每接到此類電話,總是哈哈一笑,對以「看情況吧」、「以後再說」、「還沒定妥,不好說」、「這個我有心無力啊」等等哼哈行話,含糊以應。
只有一個電話,這位總編不敢不高度重視,這個電話是市中區區委書記打來的。原來區委書記有個老朋友的女兒在一個自收自支單位,想調進財政撥款單位來,她消息靈通得很,知道區報成立在即,鐵定要進人,於是找到區委書記。老朋友的女兒,區委書記豈有不幫之理,立即於百忙之中,電話打到總編輯辦公室,要總編考慮考慮。
這個區委書記老朋友的女兒就是曹麗。
總編當然知道區委書記說的考慮考慮是什麼意思,其實他早就在考慮了。原來曹麗人情練達,早就和這位總編輯認識,總編輯手機壞了,就「借」手機給總編輯「暫時用著」,還認總編輯作乾爹,自家閨女,豈有不操心的,只是之前礙於報社的其他兩位副總編輯,不好明目張胆操作,現在有了區委書記發話,就多了一個下級服從上級的由頭,於是理直氣壯很快操辦起這件事情來。按照當時檯面上的規定,但凡事業單位進人,是要公開招考的,如何繞過這一關,讓曹麗順利進來呢?總編輯為此動了很多腦筋。
在一次研究人事工作的黨組會議上,總編輯提出了報社的進人問題,請同志們議一議。在同志們發話之前,總編輯講了這麼一段話:報社成立了,但還是個空殼子,沒有人,這是個問題,什麼事情都要人來做嘛。某某單位的曹麗女士,剛剛從機關分流出來,暫時安排到一個自收自支單位,根據當初的分流方案,對她的安排是暫時的,上面發了話,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把她安置到一個好一點的單位,這是對改革負責,對曹麗本人負責。報社成立以後,區委書記和我商量,可否將她安排到報社來。同志們,說得好聽點是商量,說得正規點,這是黨委在下任務啊!我們今天來研究一下這個事情,如何完成這個政 治任務?
兩個副總編輯一聽,心裡老大不高興。這個會的議題之一,本是商討根據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選拔人才,充實報社的力量,總編輯話鋒一轉,就成了如何完成上面壓下來的裙帶安置任務。上面安置的人,哪裡會好用?再說,這個曹麗是個厲害角色,處處要強,人人怕她三分,如果安進來,豈不是引狼入室?
關於當年的曹麗,順帶提一筆,她原在一個地方機關,本是相當吃香的部門,省政府一道命令,把這個香餑餑給收了上去,成為條管單位,由於種種原因,曹麗沒有進入到上收的條管單位,地方政府只能暫時安置她進一個自收自支單位。她對此頗為不滿,撒起潑來,找上改革辦的門,一言不合,當場就把人家的桌子給掀了,大吵大鬧了半天,猶不解恨,臨走時還砸碎了辦公室的玻璃。可巧的是,改革辦當時抽調的工作人員中就有這兩位副總編輯,對這樣一個潑婦,兩位副總當然是恨之入骨,如今聽說要考慮她進自己地盤的事,你說他們會同意嗎?
總編輯對此豈有不知,他知道兩個副總都會反對,這樣一來黨組會議肯定通不過。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他一改往日召開黨組會時先由副職發言的做法,說我先講兩句,我的意見是:報社剛組建,需要人,這是當務之急,曹麗同志工作能力強,相信能夠勝任報社的工作;再說,對她的安置,是領導的意思。基於以上理由,我個人表示同意安置曹麗到報社工作。
官場潛規則,一把手首先表示同意了,老二老三一般是不會和一把手唱對台戲的,除非一把手的意見嚴重損害其個人利益。總編輯這一表態,會議的結論基本就定了調,兩個副總發言的時候,嘟嘟噥噥了一番,意思是曹麗這個人嘛,能力還是有的,但是,個人修養還有待加強,但是既然區委書記發了話,你總編輯又同意,這個這個這個……我們也沒意見。就這樣,領導班子在這個重大的人事問題上取得了「一致意見」。
這事我慢慢領會出來了,這種會當然不能強調民主,得強調政令暢通,下級fuwu上級,一句話,以集中為主,而這個集中,是首先就得拋出來,不是在充分討論醞釀的基礎上進行集中,否則怎麼可能控制節奏和方向?事實上,這種民主議事會就是通氣會,而形式上是集體討論通過的,有責任大家擔著。這或許就是傳說中的領導藝術。
全世界人民都討厭的曹麗後來在總編輯的操作下是這樣進入區報的:
第一步,借用。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掩人耳目。地球人都知道,進一個財政撥款的單位是要考試的,但考試操作起來是要很長時間的,反正報社得用人是不是?為了有利於工作的正常開展,先抽調一個思想政治表現好的(狗屁,沒得標準,說你好你就好)、工作能力強的(也是狗屁,說你行你就行)同志先干著。
這樣做有幾個好處,第一,有目的借進來的人,一般是不會還回去的,這就為曹麗下一步名正言順的調入打下了牢固的基礎;第二,曹麗是個聰明精乖人,她既已進來,和兩個對她不感冒的副總搞好關係,或至少在檯面上過得去,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第三,為下一步的正式考試做鋪墊,當時事業單位進人的程序還很不規範,不像現在那麼嚴格,當時的地球人都知道,倘若招考,一般會優先錄用已在用人單位工作的借用、聘用人員的,到時所謂考試,還不是走走過場?第二步,過了幾個月後,曹麗參加所謂公開招考,招考條件基本上就是按照曹麗的現有條件來設置的,她是唯一的考生,成績出來,當然是狀元,這樣就堵住了天下人的悠悠之口,遮住了萬千群眾雪亮的睽睽眾目,曹麗如願以償地進入了區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