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子不教,父之過
“方才你查驗汪淮屍體的時候不是說過他是被人勒死之後再送進祭台的嗎?”葉駿捏了捏她的掌心,笑著說道,“不若我們去一探究竟?”
“好!”鈴兒乖巧點頭。
待葉駿叩響了大門,又說明了來意之後,汪宅裏的老管家將二人帶到了正屋的堂廳內,正在後院休憩的汪淮急忙來到了前院。
“不知郡主大駕光臨,草民有失遠迎,實在是失禮,還望郡主莫要責怪!”汪淮急忙跪地行禮道。
“汪鎮長快請起吧!”鈴兒微微一笑,語氣很是溫和。
“不知道郡主是為何何事前來草民家中呢?難道與汪宇的死有關?”
“汪鎮長果然精明。”鈴兒坦率的點了點頭,“今日慶安縣縣令肖英傑特意請我去查驗了那三具焦屍,正好我也發現了一些端倪。”
“不過在我說這些事情,能否請汪鎮長先回答我幾個問題?”
“郡主請問,草民定然知無不言!”汪淮恭敬地作揖行禮道。
“汪宇並非汪鎮長親生?”鈴兒看著他的眼睛,輕聲問道。
“是,”汪淮無力的歎息了一聲,語氣中滿是悵然,“不敢欺瞞郡主,草民有隱疾,成親好些年也不曾有個一兒半女,後來在族人的勸說下,將汪宇過繼到了膝下,就盼著將來草民百年後能有個人摔盆操持喪事。”
“他……他小時候很乖巧的,是我對他疏於管教,才養成了他那樣的性子……”如今汪淮是悔不當初,“若是當初我能待他再嚴厲些,興許……興許一切都會不一樣吧?如今宇兒落得這樣的下場,都是我的錯啊!”
子不教,父之過。
若他對汪宇能夠多些耐心,興許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了吧?
“汪鎮長,節哀順變。”鈴兒柔聲寬慰道,“那汪鎮長可知道,汪淮之前有沒有與人結怨?”
“不曾,”汪淮想了想,又搖了搖頭,“雖然宇兒行事有些荒唐,可他出手大方,倒是鮮少與人結怨,對了,宇兒身邊一直有個小廝,郡主可要見一見?”
“草民實在是慚愧,草民對宇兒的事情,知之甚少。”
鈴兒仔細的打量著他的神情,確定他沒有說謊後才點了點頭,“既如此,便讓那小廝來見我吧。”
“是!”
一刻鍾後,一個身形矮小的身著青色長衫的小童走到了鈴兒的麵前。
“奴……奴才見過郡主。”小廝跪在地上,顫顫巍巍,緊張惶恐。
“起來回話。”鈴兒輕聲說道。
那小廝惶恐不安的從地上爬了起來。
“你是汪宇的小廝,那你可知道汪宇近期有沒有與人結怨?尋常與汪宇來往的是哪些人?”葉駿捏了捏鈴兒的手心,然後看著那小廝,言語淩厲的問道,“實話實說,若是你敢有半個字的欺瞞……”
“奴才不敢!”小廝慌忙搖頭,又低聲說道,“少爺近期並沒有與人結怨,而且少爺雖然脾氣有些大,可出手卻是個大方的……少爺的好友並不多,除了李家的三公子李青,還有白家藥方的白二公子,白軒。”
“李青,白軒?”葉駿輕輕頷首。
“那你可記得你家少爺出事前的前幾天有沒有發生過什麽事情?”
“這……”小廝有些猶豫的皺起了眉頭。
“實話實說!”鈴兒眯著眼睛,冷聲嗬斥了一句。
“郡主息怒!”那小廝慌忙跪了下來,不停地磕頭求饒,“奴才不是有意想要隱瞞,實在是……實在是茲事體大,若是……若是傳了出去,隻怕會……”
“照實說。”
“大概……大概在半個月之前,我家少爺收到了一份禮物,是一枚荷包。”小廝硬著頭皮說道,“除了我家少爺外,李三公子和白二公子都……都收到了一模一樣的荷包。”
“荷包?在何處?”
“奴才不知,”小廝搖頭說道,“隻是少爺得了荷包之後,時常對著那枚荷包傻笑,奴才當時也問過一嘴,結果少爺卻狠狠的訓斥了奴才一頓,還說那荷包是一個很重要的人送給他的。”
“大概五天前,少爺和尋常一樣,約著另外兩位公子去醉玲瓏喝花酒,結果卻和白公子起了兩句口角,最後不歡而散,回到家中之後,少爺就將自己鎖在了屋子裏麵,並不曾外出,可……可奴才萬萬沒想到,少爺竟然會死在了城外的祭台附近!”
鈴兒仔細的盯著他的神色,確定這名小廝不曾說謊後,微微頷首。
“你可還記得那枚荷包的樣式?”
“記得,那枚荷包是粉色的,上麵還繡製著一對交頸鴛鴦。”
“汪鎮長,我們想去汪宇的房間看一看,不知道可方便?”葉駿看向汪鎮長,輕聲問道。
“可以。”汪淮立刻點頭,又親自將二人迎到了後院。
汪家並不大,是一座兩進兩出的院子,前院是個小花園,穿過一道半圓形的拱門之後,便是後院了,東西兩側分別是兩座院子。
西邊的院子正是汪宇的獨院,院門前還種了兩顆桃樹。
如今已經是七月下旬,桃花早已凋零,隻不過桃樹的枝丫上結著不少毛茸茸的小桃子。
院門上麵早已掛上了白色的幡布,看起來有些淒涼。
“汪鎮長,既然當年你決定要從旁支中過繼一個孩子,為什麽不挑個健全的孩子?”走進院子後,鈴兒忽然頓住了腳步,轉身看向汪淮,好奇的問道。
早先她已經檢驗過汪宇的屍體了,汪宇的長短腿是天生的。
也就是說,汪宇自小就是個瘸子。
汪淮先是一愣,而後苦笑著說道,”大抵是動了惻隱之心吧,草民早些年也成過親,可成親兩年後始終無子,後來草民陪著夫人一起去看了大夫,結果那大夫說草民的身體是個有缺陷的……後來草民便寫了一封放妻書,原先想著一個人過完一生就好,後來族中有人說汪宇的父母,想要將他送走。”
“草民斟酌了一番後,將汪宇過繼到自己的膝下了。”
“汪鎮長心地善良,隻可惜汪宇卻不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