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這天下還是朕的
「秋兒,快叫舅舅」柳夫人順著柳藝秋的摻扶下站了起來,即便對她道。
「舅舅。」柳藝秋低頭扶著柳夫人後聽著柳夫人的話把頭抬了起來,叫了連海勝的同時還行了個禮。
「秋兒不必客氣,應不介意舅舅如此稱呼你吧。」連海勝像是怕柳藝秋介意似的,尷尬的臉上有著期待的眼神。
「舅舅說笑了,您現在與秋兒就是一家人了,秋兒高興都來不及了怎還會介意呢。」柳藝秋眉開眼笑地說著,畢竟再怎麼成熟也是一孩子,對於孩子來說親戚是越多越好。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連海勝像是放下了一塊石頭,鬆了口氣。
「好了,好了。都別客套了,都是一家人,再客套就成外人了。」柳夫人笑了笑,對著他們道。
「對啊,在這樣地情況下可以不互相嫌棄義結金蘭實屬不易,你們就都別客套了。」旁邊有人附和著。瞬間整個牢里的人都沒了哀怨與悲傷,多了許多歡樂與笑聲,整整的笑聲揮之不去。
而皇宮這邊宴會進行的熱鬧而流俗,絲竹之聲不絕於耳,席間觥籌交錯,言語歡暢,其樂融融。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人人都無聊得緊,彼此之間不過寒暄敷衍,歌舞昇平不假,卻是宮中數見不鮮的東西,讓人只煩不奇了。
因為這場宴會是為三皇子安啟陵準備的,所以除了皇上和皇后、安啟陵還沒到宴會上,其餘三品以上的大臣已到達。
「皇上,皇后、三皇子到。」伴隨著太監聲音的到來,原本其樂融融的宴會瞬間鴉雀無聲,安靜的連掉一根針都能聽得見。
大臣們全部有順序得雙排站好,雙手舉在肚子上,交叉在一起。
所有人全部低著頭。等到皇上皇后坐到了皇椅跟鳳座后全部大臣跪下行禮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后千歲千歲千千歲。」
像是怕皇上聽不到似的,把自身吃奶得力都喊了出來,聲音很是洪亮。
看著大臣們得跪拜,皇上得心情得到了很好的滿足,因為最近總是有人說一些風言風語,說三皇子是下一任的皇帝,民間口碑都好過自己。
看著大臣們的臣服,心裡甚是欣喜。這天下還是朕的,誰的口碑好又如何。想著便看了三皇子安啟陵一眼,看到安啟陵也是頭低著行跪拜之禮,瞬間心情大好。
「眾愛卿免禮,今晚只是洗塵宴,就當是在自己家就好,都不必過於拘束。」皇上說著便拿起桌上的酒喝了過去,
「謝皇上。」眾位大臣聽到皇上這樣說,回答后便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雖然皇上那樣說,但也知道是客套話。畢竟皇宮就是皇宮,怎麼可能會不拘束。可還是應付著,這就是君臣之別。
「皇上,臣妾聽聞民間都在流傳三皇子有您當年的英姿,有的還勝過您呢,說是虎父無犬子啊。臣妾也許久未見三皇子了,看著倒像是真的變了不少呢。」
只見坐在皇上旁邊的一女子穿著淡綠色的長裙,袖口上綉著淡藍色的牡丹,銀絲線勾出了幾片祥雲。下擺密麻麻一排藍色的海水雲圖,胸前是寬片淡黃色錦緞裹胸。身子輕輕轉動長裙散開,舉手投足如風拂揚柳般婀娜多姿。
風髻露鬢,淡掃娥眉眼含春,皮膚細潤如溫玉柔光若膩,櫻桃小嘴不點而赤,嬌艷若滴,腮邊兩縷髮絲隨風輕柔拂面憑添幾分誘人的風情,說著這話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
皇上聽著這話瞬間臉色變得異常陰沉,對著旁邊那妃子說道:「愛妃是在何處聽說的,為何朕都還不知。」
「對啊孫貴妃,你為何對民間之事如此了解?難不成你出了皇宮去了民間?」坐在鳳座的皇后已是坐不住了,轉身就對著孫貴妃道。
聽著這話皇上臉更是越發陰沉了,做皇帝的最忌諱的就是外戚干政,孫貴妃有一個當丞相的哥哥,又是大皇子的養母。
皇帝本就有所提防,現在被孫貴妃說了出這些事,感覺自己知的事都沒有孫貴妃多。想著拍了桌子直站了起來,對著孫貴妃道:「你是何時出去的,為何沒與朕說?」
在皇上拍桌子后大臣們全部都停止了當下所有的動作,看著皇上這邊。
「皇上冤枉啊,適才您與皇后還未到此時臣妾就先到的,這個你也是知道的啊。臣妾就是在這邊聽著大臣們的議論才知曉的。您就算給臣妾一百二十個膽,臣妾也不敢違抗您的命令私自出宮啊。」孫貴妃跪著對著皇上哭訴著,聲音竟是酥到骨子裡去。
要不是跪在皇上面前哭泣的話,不知的還以為在撒嬌呢。連在哭都是梨花帶雨,毫無違和之感,倒是多了幾分狐媚之氣。
怪不得可以從小小的官女子做到現在的貴妃寶座,。外加還扶著自己的哥哥坐上丞相之位,連大皇子的撫養權都到了她手裡。可見此人心機有多重。
皇上見孫貴妃哭成這樣,還有看在她哥哥是朝中大臣,再者孫貴妃也只是聽大臣們在議論,自己並沒有什麼過失,所以就扶著孫貴妃起來了。
扶完孫貴妃后就看向了所有大臣:「朕聽聞民間在傳言朕的三皇子比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有此事啊?」
皇上洪亮又氣憤的聲音響在了整個大殿,眼睛直勾勾地看著安啟陵,像是要把他看穿似的。
「微臣惶恐、兒臣惶恐。」所有人全都跪了下來,聲音沒了剛才的氣量,仔細一聽,語中夾著許多顫抖,就連有些比較膽小的大臣身上也跟著顫抖起來。
「朕也沒說什麼,話說虎父無犬子,三皇子這樣朕也是深感欣慰。」皇上話雖這麼說,但是臉色全變,沒有一個君王可以容忍有人比自己強,而且還是最強,就算是自己的兒子也不行。
「父皇息怒,兒臣不知為何大臣們會如此議論兒臣,但請恕兒臣直言,兒臣想問問適才在議論兒臣的大臣們,為何兒臣進國都城門時無任何人識得兒臣,兒臣也並無聽到什麼風聲,不知這是為何,各位大臣可否為本皇子解答?」